齊泰要聽紅石說出皇子的危害,這是第一個在他麵前道出他心中所慮的人。
紅石微微一笑,對自己此次的來訪更加充滿信心。
“齊大人,將皇太孫置於險境的都是害。有的該殺,有的該關,而有的則必須把他們擋在皇宮之外。”
紅石的用意顯而易見。
齊泰的目光又淩厲起來,唯恐掉入一個圈套之中。
為什麽麵前這個陌生人要阻止諸王迴宮奔喪?他有什麽目的?他的背後到底是哪一方的勢力?他應該不是藩王的人,難道他是自己的同盟軍?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麽要隱瞞身份呢?
“這和閣下有什麽關係?”齊泰給自己加了一些火藥味,把疑慮化作憤怒,試圖讓對方知道他不會輕易相信他的話。
“嗬嗬!齊大人不要緊張。與其把您寶貴的精力放在微不足道的在下身上,不如聽聽在下分析得是否有理。”
在心存疑慮的同時,齊泰打算將他謹慎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他一言不發,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
紅石從容不迫,一切都和他來齊府之前構想的一模一樣。
“先皇留下一個自以為精巧的布局。外憂已經基本鏟除,就算一些蠢蠢欲動的殘兵弱部再犯我邊界,有諸王鎮守,何懼之有?”
“內政方麵,先皇利用胡惟庸除掉了德高望重的老文臣,又利用藍玉除掉了手握兵權的武將,外姓人的威脅在大明朝已難覓蹤跡。如今,除了諸王,又還有誰能威脅到皇太孫的皇位?”
一股熱風從門縫裏擠進來,衝到齊泰臉上。他的臉瞬間通紅,像挨近了一塊烙鐵。
他對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每日緊緊捧著先皇托付給他的重擔,一刻也不敢鬆懈,他常常在這副重擔中看到紅彤彤的烙鐵,但又不敢丟掉手中的重擔,也不敢遠離它。
他隻能忍受著炙熱和灼燒,這是他的宿命。
紅石把齊泰的擔子中最瘮人的那一塊烙鐵挑了出來,擺在他的眼前,逼他盯著它,逼他將烙鐵從筐子中拿出來。
他做得到嗎?其他三個顧命大臣做得到嗎?皇太孫做得到嗎?
他們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拿出來放在明麵上說,更不用說商討對付諸王的策略了。
他們都在害怕,怕禮教,怕祖訓,更怕丟了天下。
紅石看見了齊泰暗湧的思潮,趁熱打鐵。
“先皇神武,不過對血親偏信。世事無常,人心難測。人心並不因血親而可測,既然不可測,則不可不防。先皇駕崩,新皇尚未登基,這是諸王的機會,也是皇太孫的機會。”
齊泰兩眼圓睜,沉默不語。
對諸王而言,此時是篡位的機會。對皇太孫而言,此時是震懾諸王的機會。
他覺得有一雙孔武有力的手在背後推著他。
紅石繼續說道:“先皇雖偏信血親,然行事總能高人一籌。”
齊泰疑惑不解地看著紅石,仿佛紅石才是那個在先皇臥榻之旁臨危受命的人。
“先皇有先見之明,為防萬一,立下遺詔,以保皇太孫周全。”
紅石抱起雙拳對著皇宮的方向意味深長地說道。
“遺詔?”齊泰的腦子飛速地運轉,謹慎的性格促使他首先檢驗自己是否在哪方麵有所遺漏。
先皇駕崩的前兩天,他被叫到了宮中,一直守在先皇兩丈的距離之內。
除了皇太孫和黃子澄、方孝孺、梅殷三個顧命大臣,先皇還見了後宮嬪妃和公主,還有一個和尚。
先皇有留下遺詔?他把它交給了他們中的一人?
在齊泰抽絲剝繭的時候,紅石繼續引導:“對!先皇立下遺詔,命諸王不要迴應天奔喪。先皇怎會不知他駕崩之日,就是皇太孫最危險之時?他又怎會不為皇太孫考慮,留下這最後一道詔令保住皇太孫的皇位和性命?”
太陽掛在枝頭上,戀戀不舍這片錦繡山河。它知道自己終將隱沒,於是奮力將僅存的光輝灑在天邊,染出一片紅霞。
紅霞映紅了齊泰的臉,敞亮了他的心。
他打算拋開一切顧慮,完成一個顧命大臣的使命。
他的謹慎不是為退縮而生,而是以退為進,不懼黑暗,不懼死亡。
“本官先去探查遺詔之事,閣下可否在此留宿幾日?本官有些事想向閣下請教。”
“謝齊大人美意。在下不敢打擾。告辭!”
紅石的臉上掛著笑,和來時一樣濃濃的笑。
齊泰趕到了皇宮。
黃子澄和方孝孺正在和朱允炆議事。
遺詔之事迫在眉睫,齊泰毫不猶豫打斷了他們所議之事。
“皇太孫、二位大人,臣魯莽,有一事十萬火急!”
“哦?齊大人,何事?”朱允炆強打著精神,祖父的離世和肩上的重任壓得這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黃子澄頗有不快,他是四個顧命大臣中脾氣相對急躁的一個。
他看不慣齊泰以自己為中心,認為在此安危之機,哪一件事都十萬火急,一個不小心都可能鑄成大錯。
“齊大人……”黃子澄想譏諷齊泰幾句,齊泰沒有給他機會。
“先皇可留有遺詔?”齊泰脫口而出,他知道這個問題會引起軒然大波,即使這樣,他也不想拐彎抹角。
黃子澄心甘情願咽下了自己的話,“遺詔”確實是重中之重。
方孝孺目瞪口呆看著齊泰。
朱允炆的身體抖了一下,像被抽了一鞭。
皇爺爺還交代了其他的事,他竟然不知道?
“齊大人,什麽遺詔?”朱允炆屏住唿吸。
齊泰看向黃子澄和方孝儒,他們眼裏一半是疑惑,一半是不安。
因為不知道遺詔這件事而疑惑,因為有他們不知道的事而不安。
這足以表明齊泰麵前的三個人手裏都沒有先皇的遺詔,齊泰心裏有了數。
“皇爺爺留遺詔給你了嗎?”見齊泰左顧右盼,朱允炆心急如焚,他不是擔心自己的皇位,而是擔心沒能辦好所有皇爺爺交代的事情。
“沒有。”齊泰聲音低沉,開始為他即將說的另一句更驚天動地的話做著準備。
紅石微微一笑,對自己此次的來訪更加充滿信心。
“齊大人,將皇太孫置於險境的都是害。有的該殺,有的該關,而有的則必須把他們擋在皇宮之外。”
紅石的用意顯而易見。
齊泰的目光又淩厲起來,唯恐掉入一個圈套之中。
為什麽麵前這個陌生人要阻止諸王迴宮奔喪?他有什麽目的?他的背後到底是哪一方的勢力?他應該不是藩王的人,難道他是自己的同盟軍?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麽要隱瞞身份呢?
“這和閣下有什麽關係?”齊泰給自己加了一些火藥味,把疑慮化作憤怒,試圖讓對方知道他不會輕易相信他的話。
“嗬嗬!齊大人不要緊張。與其把您寶貴的精力放在微不足道的在下身上,不如聽聽在下分析得是否有理。”
在心存疑慮的同時,齊泰打算將他謹慎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他一言不發,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
紅石從容不迫,一切都和他來齊府之前構想的一模一樣。
“先皇留下一個自以為精巧的布局。外憂已經基本鏟除,就算一些蠢蠢欲動的殘兵弱部再犯我邊界,有諸王鎮守,何懼之有?”
“內政方麵,先皇利用胡惟庸除掉了德高望重的老文臣,又利用藍玉除掉了手握兵權的武將,外姓人的威脅在大明朝已難覓蹤跡。如今,除了諸王,又還有誰能威脅到皇太孫的皇位?”
一股熱風從門縫裏擠進來,衝到齊泰臉上。他的臉瞬間通紅,像挨近了一塊烙鐵。
他對這種感覺並不陌生,每日緊緊捧著先皇托付給他的重擔,一刻也不敢鬆懈,他常常在這副重擔中看到紅彤彤的烙鐵,但又不敢丟掉手中的重擔,也不敢遠離它。
他隻能忍受著炙熱和灼燒,這是他的宿命。
紅石把齊泰的擔子中最瘮人的那一塊烙鐵挑了出來,擺在他的眼前,逼他盯著它,逼他將烙鐵從筐子中拿出來。
他做得到嗎?其他三個顧命大臣做得到嗎?皇太孫做得到嗎?
他們從來沒有把這件事拿出來放在明麵上說,更不用說商討對付諸王的策略了。
他們都在害怕,怕禮教,怕祖訓,更怕丟了天下。
紅石看見了齊泰暗湧的思潮,趁熱打鐵。
“先皇神武,不過對血親偏信。世事無常,人心難測。人心並不因血親而可測,既然不可測,則不可不防。先皇駕崩,新皇尚未登基,這是諸王的機會,也是皇太孫的機會。”
齊泰兩眼圓睜,沉默不語。
對諸王而言,此時是篡位的機會。對皇太孫而言,此時是震懾諸王的機會。
他覺得有一雙孔武有力的手在背後推著他。
紅石繼續說道:“先皇雖偏信血親,然行事總能高人一籌。”
齊泰疑惑不解地看著紅石,仿佛紅石才是那個在先皇臥榻之旁臨危受命的人。
“先皇有先見之明,為防萬一,立下遺詔,以保皇太孫周全。”
紅石抱起雙拳對著皇宮的方向意味深長地說道。
“遺詔?”齊泰的腦子飛速地運轉,謹慎的性格促使他首先檢驗自己是否在哪方麵有所遺漏。
先皇駕崩的前兩天,他被叫到了宮中,一直守在先皇兩丈的距離之內。
除了皇太孫和黃子澄、方孝孺、梅殷三個顧命大臣,先皇還見了後宮嬪妃和公主,還有一個和尚。
先皇有留下遺詔?他把它交給了他們中的一人?
在齊泰抽絲剝繭的時候,紅石繼續引導:“對!先皇立下遺詔,命諸王不要迴應天奔喪。先皇怎會不知他駕崩之日,就是皇太孫最危險之時?他又怎會不為皇太孫考慮,留下這最後一道詔令保住皇太孫的皇位和性命?”
太陽掛在枝頭上,戀戀不舍這片錦繡山河。它知道自己終將隱沒,於是奮力將僅存的光輝灑在天邊,染出一片紅霞。
紅霞映紅了齊泰的臉,敞亮了他的心。
他打算拋開一切顧慮,完成一個顧命大臣的使命。
他的謹慎不是為退縮而生,而是以退為進,不懼黑暗,不懼死亡。
“本官先去探查遺詔之事,閣下可否在此留宿幾日?本官有些事想向閣下請教。”
“謝齊大人美意。在下不敢打擾。告辭!”
紅石的臉上掛著笑,和來時一樣濃濃的笑。
齊泰趕到了皇宮。
黃子澄和方孝孺正在和朱允炆議事。
遺詔之事迫在眉睫,齊泰毫不猶豫打斷了他們所議之事。
“皇太孫、二位大人,臣魯莽,有一事十萬火急!”
“哦?齊大人,何事?”朱允炆強打著精神,祖父的離世和肩上的重任壓得這個稚氣未脫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黃子澄頗有不快,他是四個顧命大臣中脾氣相對急躁的一個。
他看不慣齊泰以自己為中心,認為在此安危之機,哪一件事都十萬火急,一個不小心都可能鑄成大錯。
“齊大人……”黃子澄想譏諷齊泰幾句,齊泰沒有給他機會。
“先皇可留有遺詔?”齊泰脫口而出,他知道這個問題會引起軒然大波,即使這樣,他也不想拐彎抹角。
黃子澄心甘情願咽下了自己的話,“遺詔”確實是重中之重。
方孝孺目瞪口呆看著齊泰。
朱允炆的身體抖了一下,像被抽了一鞭。
皇爺爺還交代了其他的事,他竟然不知道?
“齊大人,什麽遺詔?”朱允炆屏住唿吸。
齊泰看向黃子澄和方孝儒,他們眼裏一半是疑惑,一半是不安。
因為不知道遺詔這件事而疑惑,因為有他們不知道的事而不安。
這足以表明齊泰麵前的三個人手裏都沒有先皇的遺詔,齊泰心裏有了數。
“皇爺爺留遺詔給你了嗎?”見齊泰左顧右盼,朱允炆心急如焚,他不是擔心自己的皇位,而是擔心沒能辦好所有皇爺爺交代的事情。
“沒有。”齊泰聲音低沉,開始為他即將說的另一句更驚天動地的話做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