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壽寺沒有什麽變化,和幾年前徐妙錦離開的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寺內安靜肅穆,蔭鬱的鬆樹為來往香客遮擋了灼熱刺眼的陽光。
小河潺潺流動,紅鯉魚歡騰地在水中跳躍,它們知道自己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沒有殺戮的地方。
兩座壯觀的高僧靈塔威嚴地守護著寺廟。遇到善於傾聽的人,它們也會動人地講述起悠長古老的曆史。
徐妙錦有一種比迴家更美妙的感覺。這裏有石頭,有大師,有人嗬護她,有人陪伴她。
一個寺僧抱著一摞經書匆匆而過,她趕忙喚道:“師傅!師傅!”
寺僧轉過頭來看著她:“施主,有何事?”
“請問道衍大師在哪裏?”
“道衍大師?小僧不認識。”寺僧禮貌有加。
“你不認識道衍?”徐妙錦瞪大了雙眼。
“小僧是新來的,寺裏還有很多人不認識。”
“那你也應該認識方丈吧?”
“方丈,方丈,小僧當然認識,可……他不叫道衍。”寺僧慌亂無措,像是遇到了解不出的考題。
“什麽?不叫道衍,叫什麽?”
“德一大師。”解完了題,寺僧輕鬆了許多,盡管滿頭大汗,他的眼睛還是露出了笑容。
“德一?沒聽過呀。”徐妙錦自言自語。
“那你認識石頭嗎?他不是出家人,但是也住在這寺裏。”
“不認識,我們這裏住的都是出家人。”寺僧胸有成竹。
徐妙錦呆若木雞。
怎麽會這樣?石頭和道衍去哪了?他們為什麽不告訴她一聲?這偌大的北平城要如何找到他們,或者他們根本不在北平?
“施主,沒什麽事的話,小僧先忙去了。”寺僧見徐妙錦陷入深思,害怕又會有一個難題從她的腦子裏冒出來,趕緊告辭。
徐妙錦迴過神來,匆忙跑向方丈室。
她不甘心,妄想著是不是石頭和道衍在捉弄她,想給她一個驚喜。
方丈室的木門和原來一模一樣,又窄又矮,緊閉著,沒有雕飾,素樸無華。
多少次她站在這門前,親切地唿喚“大師”。
道衍總會探出頭來,笑道:“臭丫頭,又來吵我!”
徐妙錦敲了幾下,沒有人從裏麵為她打開門,沒有頭從門縫裏探出來。
“現在是早晨,方丈應該在法堂做早課吧,怎麽會呆在屋裏呢?”徐妙錦找到了一個很恰當的理由說服自己,隨即跑向了法堂。
一個和尚迎麵向她走來。
“師傅!方丈在哪裏?”
“施主,方丈不在寺內。”
“是道衍大師嗎?”
“不是,是德一大師。”和尚看了看心急如焚的徐妙錦,垂下頭去。
“你是?”徐妙錦覺得眼前這個和尚很麵熟,“你認識道衍?”
“嗯,貧僧也認識施主。幾年前施主來過我們寺院。”
“啊,太好了!”徐妙錦揮舞著拳頭,眼中擒著淚,“道衍呢?他去哪了?他怎麽不做方丈了?還有石頭呢?”
“他……”和尚咬著嘴唇,把要說的話又咽進了肚子。
徐妙錦的拳頭在空中定住了,預感到了噩運後,它們無力的垂在徐妙錦身側。
“他……怎麽了?”徐妙錦驚恐的看著和尚,看著他的嘴。
“他死了。”和尚的聲音十分低沉。
“死了?”徐妙錦後退了一步。
“怎麽死的?”她的聲音有些顫抖。
“遇刺。”
“誰要殺他?”
“不知道。連屍體都不見了,隻是有人來寺裏報信,我們才知道大師遇害了。”
徐妙錦伸手撐在身旁的廊柱上,她發覺自己找到的依靠還不足夠,把身體靠了過去。
她閉上眼睛,眼前全是金星,她喘著粗氣問了最後一句話:“那……那石頭呢?”
“呃……”寺僧抿著嘴唇,徐妙錦從那道不肯張開的縫中看見了後麵的深淵。
“他和道衍大師一起遇刺了。”
黑色,漫無邊際的黑色占領了整個世界,徐妙錦失去了知覺。
薄暮時分,徐妙錦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身上蓋著薄被,頭頂上是粗糙的房梁和青瓦。
房間很小,四周空空如也。
她在哪?發生了什麽事?她怎麽會躺在這裏?
昏沉的腦袋像是生鏽的齒輪,哢嗒哢嗒的響,但不曾移動半步。
她坐起身來,使勁敲著自己的頭。
“施主,你醒了?”一個和尚走進屋來。
她呆望著和尚的臉,一瞬之間,記憶蒙著黑色的外紗朝她撲麵而來。
從那張嘴裏,她聽到道衍死了,石頭也死了。
她為了救太子從應天趕到北平,再趕到慶壽寺,她聽到噩耗,就是這樣。
事情很簡單,她早該想起的。
“天哪!到底發生了什麽?”徐妙錦痛苦地扯著自己的頭發。
母親去世的時候她撕心裂肺,父親去世的時候她痛不欲生,現在,她又失去了兩個親人。
那種不肯一下子結果她的性命,而是要慢慢折磨她的痛又一次與她的身體交會,與她的心靈重逢。
那種痛,她無法對人言說,因為她不知道哪裏在痛。
“施主,節哀順變!”和尚黯然傷神,把一碗粥和兩個饅頭遞到徐妙錦麵前,“你昏迷了一天,吃點東西吧!”
“哇!”徐妙錦吐出一大口苦水。
“施主,你病了,我去叫方丈來,他迴寺了。”和尚把粥和饅頭放在案幾上,就要走出屋子。
“別……別去!”徐妙錦伸出一隻手,半閉著眼睛,盡管嘴巴張得老大,還是上氣不接下氣,就像汙水中奄奄一息的魚。
過了半晌,徐妙錦緩過勁來。和尚一直在旁邊垂手而立,不敢離去。
“謝謝你,師傅,我沒事了,你去休息吧。”
“施主,你吃點東西,有事叫貧僧。”和尚不敢要求留下,畢竟麵前是一個女施主。
徐妙錦踉踉蹌蹌地走到案幾旁,端起粥,“咕嘟咕嘟”地就往肚子裏倒。三兩下,碗就見底了。
她用手臂的衣袖抹了抹自己的嘴巴,粗魯的像個鄉下的老婦。
然後,她又抓起饅頭,狼吞虎咽地往嘴裏塞,不是因為餓,更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她想盡快恢複體力。
痛苦抓耳撓腮,它拿徐妙錦沒有辦法,它被逼到了暗無天日的角落封存起來。
食物讓徐妙錦的臉色紅潤起來,意誌讓徐妙錦決定繼續自己未完的使命,同時這也是不讓痛苦得逞最好的方法。
她的姐夫也在北平,她必須去找姐夫。姐夫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大哥中毒身亡,他一定會找來解毒的人。
燕王朱棣穿著無堅不摧的盔甲,手執威風凜凜的燕尾槍,意氣風發的站在整裝待發的軍隊前麵。
尊奉父皇的旨意,他將率領騎兵前往大寧巡邊。
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巡邊,更是父皇對他的重視。
隨著朱元璋的年紀越來越老邁,兵權也一步一步迴到了姓朱的手裏。
他以前所倚仗的那些老將運氣好的解甲歸田,運氣不好的屍首異處。
他拋棄了袍澤舊義,剪斷了患難真情,姓朱的江山必須控製在姓朱的人手裏,這是朱元璋自始至終的執念。
自從太子朱標患病,秦王朱樉流放以來,晉王朱h和燕王朱棣進入了朱元璋的眼簾。
朱棣曾經和朱h較量過,朱棣旗開得勝,朱h落魄失誌。
在才能和天命之間,朱元璋會如何抉擇?
朱棣沒敢多想,期望別人給予,不如自己爭取。他需要想的是怎麽走好每一步。
“前一段時間,寧王的騎兵巡塞的時候發現道上有胡兵的馬車脫輻,這可能是他們的詭計。”朱棣對著軍隊高聲說道。
“他們設下了埋伏,引誘我軍出擊。我們將計就計,挖出他們的埋伏點,打他個措手不及!到大寧後,左衛王琪率騎兵一千往東邊暗察,右衛程時率騎兵一千往東西邊暗察,其餘騎兵隨本王往北邊走。發現埋伏,以煙火為號!
“是!”三千騎兵應聲道。齊整洪亮的喊聲和銅心鐵膽的壯誌衝破天際,像炸藥一樣投向漠北的埋伏。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與紅石和道衍相視一笑。
紅石被甲執銳,道衍一身道袍。
朱棣的收獲就是他們的收獲,他們三人的命運早就機緣巧合的緊緊綁在了一起。
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跑到朱棣身旁,神情沮喪道:“殿下,小人……”
他想說的話沒有不經大腦就吐了出來,不過他蹙著的眉頭因此很是受罪。
“三保,你好好照顧姐姐,以後有的是機會。”朱棣俯下身拍了拍三保的肩膀。
“三保,你昨晚是不是和蛤蟆睡了一個晚上啊?”
道衍一臉壞笑看著氣鼓鼓的三保,手上的韁繩在手指上打了好幾個圈。
三保趕緊嘬著兩腮,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大師,別笑得太早,說不定下迴殿下也不讓你去。”紅石很喜歡三保,忍不住為他打抱不平。
“三保,漠北算不得什麽,說不定以後你還要去遠得多的地方,我們都沒去過的天涯海角呢!”
三保咧著嘴,露出幾顆白牙。他猛然站的筆直,雙手抱拳,聲音鏗鏘有力道:“是!願殿下、將軍、大師馬到功成!”
寺內安靜肅穆,蔭鬱的鬆樹為來往香客遮擋了灼熱刺眼的陽光。
小河潺潺流動,紅鯉魚歡騰地在水中跳躍,它們知道自己的幸運——生活在一個沒有殺戮的地方。
兩座壯觀的高僧靈塔威嚴地守護著寺廟。遇到善於傾聽的人,它們也會動人地講述起悠長古老的曆史。
徐妙錦有一種比迴家更美妙的感覺。這裏有石頭,有大師,有人嗬護她,有人陪伴她。
一個寺僧抱著一摞經書匆匆而過,她趕忙喚道:“師傅!師傅!”
寺僧轉過頭來看著她:“施主,有何事?”
“請問道衍大師在哪裏?”
“道衍大師?小僧不認識。”寺僧禮貌有加。
“你不認識道衍?”徐妙錦瞪大了雙眼。
“小僧是新來的,寺裏還有很多人不認識。”
“那你也應該認識方丈吧?”
“方丈,方丈,小僧當然認識,可……他不叫道衍。”寺僧慌亂無措,像是遇到了解不出的考題。
“什麽?不叫道衍,叫什麽?”
“德一大師。”解完了題,寺僧輕鬆了許多,盡管滿頭大汗,他的眼睛還是露出了笑容。
“德一?沒聽過呀。”徐妙錦自言自語。
“那你認識石頭嗎?他不是出家人,但是也住在這寺裏。”
“不認識,我們這裏住的都是出家人。”寺僧胸有成竹。
徐妙錦呆若木雞。
怎麽會這樣?石頭和道衍去哪了?他們為什麽不告訴她一聲?這偌大的北平城要如何找到他們,或者他們根本不在北平?
“施主,沒什麽事的話,小僧先忙去了。”寺僧見徐妙錦陷入深思,害怕又會有一個難題從她的腦子裏冒出來,趕緊告辭。
徐妙錦迴過神來,匆忙跑向方丈室。
她不甘心,妄想著是不是石頭和道衍在捉弄她,想給她一個驚喜。
方丈室的木門和原來一模一樣,又窄又矮,緊閉著,沒有雕飾,素樸無華。
多少次她站在這門前,親切地唿喚“大師”。
道衍總會探出頭來,笑道:“臭丫頭,又來吵我!”
徐妙錦敲了幾下,沒有人從裏麵為她打開門,沒有頭從門縫裏探出來。
“現在是早晨,方丈應該在法堂做早課吧,怎麽會呆在屋裏呢?”徐妙錦找到了一個很恰當的理由說服自己,隨即跑向了法堂。
一個和尚迎麵向她走來。
“師傅!方丈在哪裏?”
“施主,方丈不在寺內。”
“是道衍大師嗎?”
“不是,是德一大師。”和尚看了看心急如焚的徐妙錦,垂下頭去。
“你是?”徐妙錦覺得眼前這個和尚很麵熟,“你認識道衍?”
“嗯,貧僧也認識施主。幾年前施主來過我們寺院。”
“啊,太好了!”徐妙錦揮舞著拳頭,眼中擒著淚,“道衍呢?他去哪了?他怎麽不做方丈了?還有石頭呢?”
“他……”和尚咬著嘴唇,把要說的話又咽進了肚子。
徐妙錦的拳頭在空中定住了,預感到了噩運後,它們無力的垂在徐妙錦身側。
“他……怎麽了?”徐妙錦驚恐的看著和尚,看著他的嘴。
“他死了。”和尚的聲音十分低沉。
“死了?”徐妙錦後退了一步。
“怎麽死的?”她的聲音有些顫抖。
“遇刺。”
“誰要殺他?”
“不知道。連屍體都不見了,隻是有人來寺裏報信,我們才知道大師遇害了。”
徐妙錦伸手撐在身旁的廊柱上,她發覺自己找到的依靠還不足夠,把身體靠了過去。
她閉上眼睛,眼前全是金星,她喘著粗氣問了最後一句話:“那……那石頭呢?”
“呃……”寺僧抿著嘴唇,徐妙錦從那道不肯張開的縫中看見了後麵的深淵。
“他和道衍大師一起遇刺了。”
黑色,漫無邊際的黑色占領了整個世界,徐妙錦失去了知覺。
薄暮時分,徐妙錦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身上蓋著薄被,頭頂上是粗糙的房梁和青瓦。
房間很小,四周空空如也。
她在哪?發生了什麽事?她怎麽會躺在這裏?
昏沉的腦袋像是生鏽的齒輪,哢嗒哢嗒的響,但不曾移動半步。
她坐起身來,使勁敲著自己的頭。
“施主,你醒了?”一個和尚走進屋來。
她呆望著和尚的臉,一瞬之間,記憶蒙著黑色的外紗朝她撲麵而來。
從那張嘴裏,她聽到道衍死了,石頭也死了。
她為了救太子從應天趕到北平,再趕到慶壽寺,她聽到噩耗,就是這樣。
事情很簡單,她早該想起的。
“天哪!到底發生了什麽?”徐妙錦痛苦地扯著自己的頭發。
母親去世的時候她撕心裂肺,父親去世的時候她痛不欲生,現在,她又失去了兩個親人。
那種不肯一下子結果她的性命,而是要慢慢折磨她的痛又一次與她的身體交會,與她的心靈重逢。
那種痛,她無法對人言說,因為她不知道哪裏在痛。
“施主,節哀順變!”和尚黯然傷神,把一碗粥和兩個饅頭遞到徐妙錦麵前,“你昏迷了一天,吃點東西吧!”
“哇!”徐妙錦吐出一大口苦水。
“施主,你病了,我去叫方丈來,他迴寺了。”和尚把粥和饅頭放在案幾上,就要走出屋子。
“別……別去!”徐妙錦伸出一隻手,半閉著眼睛,盡管嘴巴張得老大,還是上氣不接下氣,就像汙水中奄奄一息的魚。
過了半晌,徐妙錦緩過勁來。和尚一直在旁邊垂手而立,不敢離去。
“謝謝你,師傅,我沒事了,你去休息吧。”
“施主,你吃點東西,有事叫貧僧。”和尚不敢要求留下,畢竟麵前是一個女施主。
徐妙錦踉踉蹌蹌地走到案幾旁,端起粥,“咕嘟咕嘟”地就往肚子裏倒。三兩下,碗就見底了。
她用手臂的衣袖抹了抹自己的嘴巴,粗魯的像個鄉下的老婦。
然後,她又抓起饅頭,狼吞虎咽地往嘴裏塞,不是因為餓,更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她想盡快恢複體力。
痛苦抓耳撓腮,它拿徐妙錦沒有辦法,它被逼到了暗無天日的角落封存起來。
食物讓徐妙錦的臉色紅潤起來,意誌讓徐妙錦決定繼續自己未完的使命,同時這也是不讓痛苦得逞最好的方法。
她的姐夫也在北平,她必須去找姐夫。姐夫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大哥中毒身亡,他一定會找來解毒的人。
燕王朱棣穿著無堅不摧的盔甲,手執威風凜凜的燕尾槍,意氣風發的站在整裝待發的軍隊前麵。
尊奉父皇的旨意,他將率領騎兵前往大寧巡邊。
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巡邊,更是父皇對他的重視。
隨著朱元璋的年紀越來越老邁,兵權也一步一步迴到了姓朱的手裏。
他以前所倚仗的那些老將運氣好的解甲歸田,運氣不好的屍首異處。
他拋棄了袍澤舊義,剪斷了患難真情,姓朱的江山必須控製在姓朱的人手裏,這是朱元璋自始至終的執念。
自從太子朱標患病,秦王朱樉流放以來,晉王朱h和燕王朱棣進入了朱元璋的眼簾。
朱棣曾經和朱h較量過,朱棣旗開得勝,朱h落魄失誌。
在才能和天命之間,朱元璋會如何抉擇?
朱棣沒敢多想,期望別人給予,不如自己爭取。他需要想的是怎麽走好每一步。
“前一段時間,寧王的騎兵巡塞的時候發現道上有胡兵的馬車脫輻,這可能是他們的詭計。”朱棣對著軍隊高聲說道。
“他們設下了埋伏,引誘我軍出擊。我們將計就計,挖出他們的埋伏點,打他個措手不及!到大寧後,左衛王琪率騎兵一千往東邊暗察,右衛程時率騎兵一千往東西邊暗察,其餘騎兵隨本王往北邊走。發現埋伏,以煙火為號!
“是!”三千騎兵應聲道。齊整洪亮的喊聲和銅心鐵膽的壯誌衝破天際,像炸藥一樣投向漠北的埋伏。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與紅石和道衍相視一笑。
紅石被甲執銳,道衍一身道袍。
朱棣的收獲就是他們的收獲,他們三人的命運早就機緣巧合的緊緊綁在了一起。
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跑到朱棣身旁,神情沮喪道:“殿下,小人……”
他想說的話沒有不經大腦就吐了出來,不過他蹙著的眉頭因此很是受罪。
“三保,你好好照顧姐姐,以後有的是機會。”朱棣俯下身拍了拍三保的肩膀。
“三保,你昨晚是不是和蛤蟆睡了一個晚上啊?”
道衍一臉壞笑看著氣鼓鼓的三保,手上的韁繩在手指上打了好幾個圈。
三保趕緊嘬著兩腮,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大師,別笑得太早,說不定下迴殿下也不讓你去。”紅石很喜歡三保,忍不住為他打抱不平。
“三保,漠北算不得什麽,說不定以後你還要去遠得多的地方,我們都沒去過的天涯海角呢!”
三保咧著嘴,露出幾顆白牙。他猛然站的筆直,雙手抱拳,聲音鏗鏘有力道:“是!願殿下、將軍、大師馬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