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到自己後,李善長抿了一下哆嗦的嘴唇,嘴唇乖乖聽了他的指揮。
他又眨了一下模糊的眼睛,視線逐漸清晰起來。
他再吞咽了一下口水,求生的話語唿之欲出。
“啟稟皇上,這個家奴偷了府裏的東西,被臣責罰過,所以……”
“難道一個小小的家奴竟然因為被主子責罰要告發到朕這裏嗎?”朱元璋不耐煩的打斷李善長的話。
即使大臣們都感覺到了一把冰冷的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李善長清晰的思路卻並沒有因此葬送。
他平靜地說道:“正如皇上所說,他一個小小的家奴怎麽敢到皇上麵前來告發臣?臣推測他定然是被人利用。臣為官數十載,潔身自好,克己奉公,不免得罪了奸佞小人。他們在臣失勢後,極盡能事要置臣於死地以解心頭之恨。臣,請皇上明察!”
大臣們躬身低頭,背上冒出陣陣冷汗。
致命的火球被踢來踢去,又滾到了他們的麵前。
胡惟庸的案子已經使所有人都成了驚弓之鳥,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過五關斬六將,僥幸存活下去。
站在最後一排角落裏的欽天監李監副拽緊雙拳,牙關咬得咯咯作響。
他看起來是所有大臣中最害怕的一個,然而他害怕的理由和其他大臣完全不同。
他對朝堂上所發生的事置若罔聞,他的眼前是那個昨夜在他家裏從天而降的黑衣人。
他的耳邊是黑衣人的諄諄“忠告”:“明日在朝堂上稟報星變,否則康將軍會起死迴生。”
“啟稟皇上!”李監副鬆開雙拳,語氣從容。
他決心已下,不再為之掙紮:“微臣昨日觀測天象,發現有星變之象。其象顯示災禍應當降臨在一位大臣身上,才可保社稷平安。”
李善長的眼睛轉動了幾下,知道自己落入了一張巨大的網中。
家仆告發,湯和上奏,天象星變把他死死困住。
而在背後收網的那個人正在得意洋洋的欣賞著自己的傑作。
李善長下意識的抬眼看了一下,在朱元璋的臉出現在他的視野裏之前,他又垂下了眼簾。
他想幹什麽?想向朱元璋投去怨恨的眼神,讓他知道自己洞悉了他設下的陷阱?
還是他想向朱元璋投去敵意的眼神,讓他也感覺到一絲被挑戰的恐懼?
他的對手不是朱元璋,而是他自己。
“皇上,既有星變之象,臣願意用性命保社稷平安!”李善長主動請罪,這是他能為自己爭取的最後一點好處。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以“星變之象”為名,他的性命絕無迴轉的餘地,他唯有希望家人可以少受一些苦。
“李太師,這是天意。”朱元璋冷冷地說。
李善長雙手抽動了一下,舉到胸前,抱拳而握:“求皇上放過微臣的家人,他們對微臣的事一無所知,求皇上開恩!”
“拖下去,押入天牢!”朱元璋沒有答應李善長的請求。
官兵像螞蟻一樣把李善長暫住的別院圍得水泄不通。
李夫人神情寞落,坐在廳堂一言不發。
走廊上,仆人們慌裏慌張的從她眼前閃過,忙於奔走相告,收拾細軟。
她不怪他們,每個人最在意的當然是自己,更何況他們都是些小心翼翼過活的下層人,沒有能力想,也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李善長興致勃勃的告訴她皇上召他迴朝的時候,她並沒有他那麽樂觀。
伴君如伴虎,享受到的榮華富貴與麵臨的危險災難一樣多。
李善長從胡惟庸案中逃過一劫已屬萬幸,他怎麽好了傷疤忘了疼?
權勢對一個人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值得他用性命去冒險?
李夫人慢慢起身,走入房中,在一尊佛像的蒲團麵前蹲下,移開地麵上的磚,從暗層中取出木匣。
幾片殘破的碎片安安靜靜的躲在一個封套裏麵,等待時機大放異彩。
李夫人把封套放入衣兜,又把木匣放迴原位,蓋上地磚。
她站起身來,上了最後一炷香。
幾天之後,一封從鳳陽快馬加鞭送到北平的快件到了石頭的手裏。
看完之後他心急如焚,在院子裏來迴踱步。
母親在信上告訴他千萬不要迴家,也不要到京城和鳳陽來。家裏出了一些事,但與他無關。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石頭不時地展開信件重新閱讀,生怕遺漏了母親交代的任何一個字,同時,也希望直麵災難可以激勵他想到解決的辦法。
他必須立即迴到應天,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他在應天要做些什麽?
打聽父母關在哪個牢獄,進去探視?去找朱元璋,求他放過自己的父母?
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母親交代過讓他不要迴家,這說明他的露麵極其危險。如果連他也被抓起來了,誰來救李家的人?
再說,探聽父母關在哪裏有什麽用?難道他有能力劫獄嗎?
至於朱元璋那更不消說了,他這種無情狠毒的人豈會因為一個無名小卒的懇求就心慈手軟?
“石頭,這信上說什麽?”道衍問道。
在一旁習武的朱棣也停了下來,用布抹去額頭上的汗珠:“是不是遇到難事了?趕緊說出來啊!你瞞著我們,把我們當什麽了?”
石頭猶豫不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對朱棣的信任。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都是皇家的人。他會不會也認為李善長有罪?他會不會在這關鍵時刻把他關押起來,送到應天,向父皇邀功?
“石頭,你和大師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能失去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你們有難處,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你們!”
朱棣拍了兩下石頭的胳膊,眼裏閃著真摯的目光。
“石頭,你這是怎麽了?你是要急死我呀?”道衍把剛斟好的一杯茶潑灑在地上,雙手一攤,“這茶越喝越沒味!”
“我……家裏出了點事。”石頭相信了朱棣的話,把信展開放到他們的麵前。
朱棣搶過信,一目十行。
看完後,他臉色大變:“李太師犯了什麽罪?”
道衍趕緊拿過信。
“我娘什麽都不肯說,她怕我迴去。”
“罪至抄家,我看不是謀反就是欺君。父皇是不是糊塗了,李太師早已告老還鄉,怎麽還能犯下這等罪行?”
“會不會和胡惟庸案有關?”道衍說道,“這幾年因胡惟庸案而受牽連的人陸陸續續的被處置,有數萬人之多,到現在還沒有消停。上個月陳禦史一家不都被處死了嗎?”
“應該不隻是與胡惟庸案有關,”石頭道,“皇上已經答應了馬皇後放過我爹,他不會出爾反爾吧?”
“不會,父皇一言九鼎,隻不過……”
朱棣麵色尷尬,他不想說父皇的壞話,但是在這緊要關頭,他必須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來。
“他一旦對某個人起疑,這個疑心就會一直伴隨著他。父皇永遠不會再相信他。一旦有風吹草動,這個疑心就會變成不長眼的屠刀。”
“殿下,你的意思是皇上又給李太師安上了其他的罪名?”道衍問道。
“肯定是,或許不止一項。”朱棣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樣吧,我去打聽一下李太師到底犯了什麽罪,然後我們再商量商量怎麽救李太師。石頭,你千萬不能迴去!你娘說的對,此時迴去無異於自投羅網!”
石頭抬起頭望著天空。
晴朗無雲的天空突然湧出幾朵碩大的烏雲,它們無所畏懼的撲向灼熱的太陽,擋住了它的萬丈光芒。
“要下雨了!”道衍抓起三個茶杯和茶壺,走入內室。
朱棣轉身跟了進去,邊走邊說:“別愣住,石頭,進屋裏去!”
石頭沒有動彈,他在等待自然界發生奇妙的變化。
因為他真切的看到了太陽正怒氣衝衝地奮力頂開一朵烏雲,又一朵烏雲。
旁邊的烏雲前赴後繼,始終不讓太陽射出一道光線。
終於,雨滴落在了他的臉上。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石頭不眠不休,不吃不喝。
他並非故意為之,這是他的身體做出的決定。
等待消息令他心焦似火,束手待斃使他痛苦萬分。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離家出走,也想起了自己為了報仇離家北上。
不到今日,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李家對他是何等重要。
他甚至可以放棄報仇,隻要能換迴李家人的性命。
幾年前,他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以為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事。
不過至少他心裏還有一點希望,他製定了目標,堅信假以時日必然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此刻,他什麽也做不了。他願意受苦受罪,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
“石頭,振作起來,人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朱棣說著自己也知道於事無補的話。
石頭低著頭默不作聲。
“朝裏的大臣抄家的,流放的,我見多了。為官者都是提著腦袋過活,就連我們這些皇子皇孫,哪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是啊,石頭你得吃點東西!”道衍把石頭拉到飯菜麵前,強迫他坐下。
“殿下派出去探聽消息的人很快就會迴來了,到時我們一定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救你的爹娘。”
他又眨了一下模糊的眼睛,視線逐漸清晰起來。
他再吞咽了一下口水,求生的話語唿之欲出。
“啟稟皇上,這個家奴偷了府裏的東西,被臣責罰過,所以……”
“難道一個小小的家奴竟然因為被主子責罰要告發到朕這裏嗎?”朱元璋不耐煩的打斷李善長的話。
即使大臣們都感覺到了一把冰冷的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李善長清晰的思路卻並沒有因此葬送。
他平靜地說道:“正如皇上所說,他一個小小的家奴怎麽敢到皇上麵前來告發臣?臣推測他定然是被人利用。臣為官數十載,潔身自好,克己奉公,不免得罪了奸佞小人。他們在臣失勢後,極盡能事要置臣於死地以解心頭之恨。臣,請皇上明察!”
大臣們躬身低頭,背上冒出陣陣冷汗。
致命的火球被踢來踢去,又滾到了他們的麵前。
胡惟庸的案子已經使所有人都成了驚弓之鳥,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過五關斬六將,僥幸存活下去。
站在最後一排角落裏的欽天監李監副拽緊雙拳,牙關咬得咯咯作響。
他看起來是所有大臣中最害怕的一個,然而他害怕的理由和其他大臣完全不同。
他對朝堂上所發生的事置若罔聞,他的眼前是那個昨夜在他家裏從天而降的黑衣人。
他的耳邊是黑衣人的諄諄“忠告”:“明日在朝堂上稟報星變,否則康將軍會起死迴生。”
“啟稟皇上!”李監副鬆開雙拳,語氣從容。
他決心已下,不再為之掙紮:“微臣昨日觀測天象,發現有星變之象。其象顯示災禍應當降臨在一位大臣身上,才可保社稷平安。”
李善長的眼睛轉動了幾下,知道自己落入了一張巨大的網中。
家仆告發,湯和上奏,天象星變把他死死困住。
而在背後收網的那個人正在得意洋洋的欣賞著自己的傑作。
李善長下意識的抬眼看了一下,在朱元璋的臉出現在他的視野裏之前,他又垂下了眼簾。
他想幹什麽?想向朱元璋投去怨恨的眼神,讓他知道自己洞悉了他設下的陷阱?
還是他想向朱元璋投去敵意的眼神,讓他也感覺到一絲被挑戰的恐懼?
他的對手不是朱元璋,而是他自己。
“皇上,既有星變之象,臣願意用性命保社稷平安!”李善長主動請罪,這是他能為自己爭取的最後一點好處。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以“星變之象”為名,他的性命絕無迴轉的餘地,他唯有希望家人可以少受一些苦。
“李太師,這是天意。”朱元璋冷冷地說。
李善長雙手抽動了一下,舉到胸前,抱拳而握:“求皇上放過微臣的家人,他們對微臣的事一無所知,求皇上開恩!”
“拖下去,押入天牢!”朱元璋沒有答應李善長的請求。
官兵像螞蟻一樣把李善長暫住的別院圍得水泄不通。
李夫人神情寞落,坐在廳堂一言不發。
走廊上,仆人們慌裏慌張的從她眼前閃過,忙於奔走相告,收拾細軟。
她不怪他們,每個人最在意的當然是自己,更何況他們都是些小心翼翼過活的下層人,沒有能力想,也沒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李善長興致勃勃的告訴她皇上召他迴朝的時候,她並沒有他那麽樂觀。
伴君如伴虎,享受到的榮華富貴與麵臨的危險災難一樣多。
李善長從胡惟庸案中逃過一劫已屬萬幸,他怎麽好了傷疤忘了疼?
權勢對一個人的誘惑力到底有多大,值得他用性命去冒險?
李夫人慢慢起身,走入房中,在一尊佛像的蒲團麵前蹲下,移開地麵上的磚,從暗層中取出木匣。
幾片殘破的碎片安安靜靜的躲在一個封套裏麵,等待時機大放異彩。
李夫人把封套放入衣兜,又把木匣放迴原位,蓋上地磚。
她站起身來,上了最後一炷香。
幾天之後,一封從鳳陽快馬加鞭送到北平的快件到了石頭的手裏。
看完之後他心急如焚,在院子裏來迴踱步。
母親在信上告訴他千萬不要迴家,也不要到京城和鳳陽來。家裏出了一些事,但與他無關。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石頭不時地展開信件重新閱讀,生怕遺漏了母親交代的任何一個字,同時,也希望直麵災難可以激勵他想到解決的辦法。
他必須立即迴到應天,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他在應天要做些什麽?
打聽父母關在哪個牢獄,進去探視?去找朱元璋,求他放過自己的父母?
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母親交代過讓他不要迴家,這說明他的露麵極其危險。如果連他也被抓起來了,誰來救李家的人?
再說,探聽父母關在哪裏有什麽用?難道他有能力劫獄嗎?
至於朱元璋那更不消說了,他這種無情狠毒的人豈會因為一個無名小卒的懇求就心慈手軟?
“石頭,這信上說什麽?”道衍問道。
在一旁習武的朱棣也停了下來,用布抹去額頭上的汗珠:“是不是遇到難事了?趕緊說出來啊!你瞞著我們,把我們當什麽了?”
石頭猶豫不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對朱棣的信任。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都是皇家的人。他會不會也認為李善長有罪?他會不會在這關鍵時刻把他關押起來,送到應天,向父皇邀功?
“石頭,你和大師是我的左膀右臂,我不能失去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你們有難處,我一定會盡全力幫助你們!”
朱棣拍了兩下石頭的胳膊,眼裏閃著真摯的目光。
“石頭,你這是怎麽了?你是要急死我呀?”道衍把剛斟好的一杯茶潑灑在地上,雙手一攤,“這茶越喝越沒味!”
“我……家裏出了點事。”石頭相信了朱棣的話,把信展開放到他們的麵前。
朱棣搶過信,一目十行。
看完後,他臉色大變:“李太師犯了什麽罪?”
道衍趕緊拿過信。
“我娘什麽都不肯說,她怕我迴去。”
“罪至抄家,我看不是謀反就是欺君。父皇是不是糊塗了,李太師早已告老還鄉,怎麽還能犯下這等罪行?”
“會不會和胡惟庸案有關?”道衍說道,“這幾年因胡惟庸案而受牽連的人陸陸續續的被處置,有數萬人之多,到現在還沒有消停。上個月陳禦史一家不都被處死了嗎?”
“應該不隻是與胡惟庸案有關,”石頭道,“皇上已經答應了馬皇後放過我爹,他不會出爾反爾吧?”
“不會,父皇一言九鼎,隻不過……”
朱棣麵色尷尬,他不想說父皇的壞話,但是在這緊要關頭,他必須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來。
“他一旦對某個人起疑,這個疑心就會一直伴隨著他。父皇永遠不會再相信他。一旦有風吹草動,這個疑心就會變成不長眼的屠刀。”
“殿下,你的意思是皇上又給李太師安上了其他的罪名?”道衍問道。
“肯定是,或許不止一項。”朱棣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樣吧,我去打聽一下李太師到底犯了什麽罪,然後我們再商量商量怎麽救李太師。石頭,你千萬不能迴去!你娘說的對,此時迴去無異於自投羅網!”
石頭抬起頭望著天空。
晴朗無雲的天空突然湧出幾朵碩大的烏雲,它們無所畏懼的撲向灼熱的太陽,擋住了它的萬丈光芒。
“要下雨了!”道衍抓起三個茶杯和茶壺,走入內室。
朱棣轉身跟了進去,邊走邊說:“別愣住,石頭,進屋裏去!”
石頭沒有動彈,他在等待自然界發生奇妙的變化。
因為他真切的看到了太陽正怒氣衝衝地奮力頂開一朵烏雲,又一朵烏雲。
旁邊的烏雲前赴後繼,始終不讓太陽射出一道光線。
終於,雨滴落在了他的臉上。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石頭不眠不休,不吃不喝。
他並非故意為之,這是他的身體做出的決定。
等待消息令他心焦似火,束手待斃使他痛苦萬分。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離家出走,也想起了自己為了報仇離家北上。
不到今日,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李家對他是何等重要。
他甚至可以放棄報仇,隻要能換迴李家人的性命。
幾年前,他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刻,他以為那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事。
不過至少他心裏還有一點希望,他製定了目標,堅信假以時日必然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此刻,他什麽也做不了。他願意受苦受罪,可是沒有這樣的機會。
“石頭,振作起來,人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朱棣說著自己也知道於事無補的話。
石頭低著頭默不作聲。
“朝裏的大臣抄家的,流放的,我見多了。為官者都是提著腦袋過活,就連我們這些皇子皇孫,哪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是啊,石頭你得吃點東西!”道衍把石頭拉到飯菜麵前,強迫他坐下。
“殿下派出去探聽消息的人很快就會迴來了,到時我們一定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救你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