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徐達騎著高頭大馬,神清氣爽,走在迴宮隊伍的最前方。
朱棣仰頭望了望天,天空藍得不可思議,藍得令人窒息。
“將軍,”穿戰袍的時候,朱棣總是稱唿徐達為‘將軍’,“你怎麽也到了?”
“皇上有先見之明,早就做好了安排,那胡惟庸哪裏是他的對手?”徐達微微一笑,眼中的一絲落寞無人察覺。
雖然胡惟庸已經成為階下囚,但是他永遠都無法真正報了大仇。
身為臣子,這是他的宿命。
他是拔山蓋世之輩,然而他的思想禁錮在傳統禮教裏,沒有反抗皇權,維護人權的意識。
當石頭告訴他謝夫人並非自縊身亡的時候,他的腦中隻有九個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元璋又一次坐在了奉天殿至高無上的龍椅裏,這一次他感覺和以往大大不同。
他想起了那些把他捆在龍椅裏,讓他動彈不得的繩索會心一笑。
他已經坦然接受了胡惟庸驕縱狂妄,威脅皇權的事實。對於已經被自己打倒的對手,朱元璋有時會報以慈悲的同情之心。
朱元璋舒展雙臂,伸了一個懶腰。十幾年來,他從來沒有在奉天殿伸過懶腰,從來沒有如此愜意愉悅。
他的喉嚨微微發癢,吐出一口帶血絲的痰。
沒有絲毫驚慌,他咧起嘴角,對那些血絲投去不屑一顧的目光——它們算不了什麽,他要想做的事,沒有什麽做不到。
朱棣奉命入殿,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給父皇請安!”
“平身!棣兒,此次胡惟庸造反,株連之人甚多,朕派你去一一查清,但凡平日與胡惟庸有來往之人都要調查。朕要誅他們九族,讓他們知道造反的下場!”
朱元璋柔和的臉龐漸漸嚴厲起來。
除了胡惟庸和毛驤,他也不會放過那些躲在背後,自以為可以僥幸逃脫的人。
他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容挑戰,他要滅的不隻是謀反之人,還要誅謀反之心。
“兒臣領命!”朱棣心花怒放,他從來沒有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如果這發生在早兩年,他最委屈的時候,他可能會掉下眼淚來。
“棣兒,你調查完胡惟庸造反案之後,就到北平就藩吧。你的兩個哥哥都去就藩了,現在也該輪到你了。朕本想著再等你年歲大一點,現在看來根本不用了,你比你哥哥有本事多了。”
“是,父皇!”朱棣磕頭謝恩,眼前浮現出道衍深邃的目光。
秋風蕭瑟,落葉飄零,繽紛的色彩變成了單調的大地色。
應天府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靄中。原本在街頭巷尾高歌的燕雀早已沒了閑情逸致,它們忙於應付入冬的準備。
十醴香依然高朋滿座,這裏沒有四季變化的無常。歡聲笑語不會因為改朝換代而停止,陰謀奸計也不會因為太平盛世而休憩。
二樓南麵最靠裏的包間的主人永遠隻有一位。
“主上,胡惟庸這蠢貨把事情搞砸了!”李誠意氣急敗壞,看起來好像他是損失最慘重的那個人。
“林賢的幾百日本精兵沒到,封績的北元軍隊也沒有趕來,就連陸仲亨和費聚在代縣的幾萬兵馬都沒有準備好,就靠毛驤那幾百個人和一些江湖上的烏合之眾就想造反?他膽子是不是也太大了?”
“恰恰相反,”主上摸著頭頂上的銳角,不緊不慢道,“胡惟庸的膽子是太小了,我真是高估了他。朱元璋收到劉基被胡惟庸害死的奏章,胡惟庸怕朱元璋借此事鏟除他,隻能提前起事了。”
“朱元璋不是想殺劉基嗎?”李誠意大惑不解。
“朱元璋可沒有明說,這叫一石二鳥,高明呀!既滅了劉基,又讓胡惟庸現形。”
“可這是主上……”李誠意咽了一下口水,他決定把失敗的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是我讓胡惟庸去殺劉基的……”
“劉基之死,胡惟庸若沉住氣,朱元璋也拿他沒辦法。我的本意是激化事情的進展,殺了浙東集團首領劉基的胡惟庸會更加不可一世,而朱元璋也得到了更多的籌碼。沒想到……哎,兩軍尚未開戰,一方就已屁滾尿流,不中用,不中用啊!”
“原來如此,主上高明!”
“原本想看一場胡惟庸和朱元璋兩敗俱傷的大戲,沒想到就這麽草草結束了。”李誠意憤恨的搖晃著肥大的腦袋。
“對了,石頭這小子真是不識好歹。他怎麽會在丞相府門口,還去攔了朱元璋的鑾駕?如果不是他,朱元璋進了丞相府,恐怕也沒命再出來了。”
“你真以為朱元璋會進丞相府嗎?”主上麵目冷峻,兩隻略顯疲態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手中的青花瓷酒杯,“哼,你太小看朱元璋了。他比我們想象的難對付多了。”
“沒有人是主上的對手。”李誠意諂媚道。
主上冷笑了一聲。
“主上,石頭這小子要不要處理掉?他雖是我哥哥的孩子,不過我們好像是冤家似的。他從沒拿正眼瞧過我,還疑心我讓他爹幹壞事。我怕他以後總有一天會壞我們的事。”
李誠意目露兇光,想起石頭對他林林總總的鄙視,恨不得將他五馬分屍。
“石頭是個人才,不能殺。”主上冰冷的目光閃過一道不易讓人察覺的笑容,“你自己要多加小心,不要露出破綻。”
李誠意低下頭,心有不甘。
“怎麽?你還不知道他有多重要吧。實話告訴你,如果他死了,我們就沒法打這一仗了,所有的失敗和損失與他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他要阻止我們的計劃,那麽我們阻止他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殺了他。”
“是!”李誠意沒有再追問,他知道什麽是他該說的,什麽是他不該說的。
在九黎幫這個組織裏,隻有服從才能活命。
紅花衰敗,綠葉凋殘,李府的亭台樓榭原本精致的輪廓在淚眼和愁思中影影綽綽。
李善長寸步不離書房,李夫人茶飯不思,沒日沒夜跪在菩薩麵前替李善長祈福。
盧仲謙無意之間露出了一點口風,李府的仆役愚笨些的成日唉聲歎氣,機靈些的為逃亡做著準備。
李善長思前想後,他怎麽都覺得胡惟庸案發前他思慮不周。
他怎麽能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呢?他這個曾經提拔過胡惟庸的人怎麽可能逃脫幹係?他為什麽不提早向朱元璋報告胡惟庸謀反之事?
他為什麽不能確定胡惟庸會得到今日的下場,竟然和胡惟庸一樣異想天開?他為什麽就缺少了那麽一點點決心?最可怕的是,為什麽案發後他才想到這些?
老謀深算的李善長也犯了一次失算的錯誤,也許就隻要這麽一次,他就完蛋了。
李善長仍像平日一樣上朝,朝會結束之後便迴到府中,躲進書房,苦思冥想,悔恨交加,最後也隻能靜觀其變。
他暫時不能有所舉動。
如果他主動去向朱元璋請罪,那麽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朱元璋當場就會把他抓入詔獄。
李善長也不敢去找主管此案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錦衣衛隨時都在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石頭得知追查胡惟庸一事由四皇子朱棣負責,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不諳世事的他從未考慮過朱棣之所以得到這個機會完全是因為他的通風報信,他隻是覺得他和道衍有一些交情,而道衍是朱棣身邊的人,他們家可以得到關照也是合情合理的。
想歸想,石頭在家裏還是如坐針氈。
他三番五次跑到燕王府對麵的小寺院去找道衍,道衍真心誠意的告訴他,一定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李家度過這次危機。
朱棣陸陸續續地把參與謀反的人報與朱元璋,包括林賢、封績、陸仲亨、費聚、塗節、陳寧等。
李善長並未列於其中,李府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除了李善長。
李善長與朱元璋相處了二十幾年,深知朱元璋不是一個寬容的人。
即使朱棣沒有向朱元璋呈報胡惟庸和李善長串謀的證據,朱元璋也不會輕易饒了他。
李善長開始考慮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還有什麽棋可走。
李善長叫來了石頭。
“石頭,那日你怎麽會在丞相府門口?”李善長習慣性的板著臉。
“我……”石頭不敢看李善長的眼睛,他低下頭來。
從小到大,隻要他瞞著父親所做的事,就算是好事,當被父親發現的時候,都像是虧心事一樣。
“石頭,來,坐下。沒事,你慢慢說,爹不會生氣的。”李善長出乎意料地溫柔起來。
“我,我聽到你和叔叔的談話了。”石頭沒有把盧仲謙拖下水。
“哦?”李善長有些窘迫。謀反之事,尤其是在敗露之後,不但敗壞倫理,而且令人顏麵全無。
李善長慌亂的中斷了話題。
“石頭,我們家現在很可能麵臨著被牽連的風險……”
“爹,四皇子不是已經抓捕了所有關聯的人嗎?我們沒事啊!”石頭忐忑不安地安慰父親,他知道父親在朝中打滾幾十年,自然比他有先見之明得多。
李善長搖了搖頭:“不會這麽快結束,爹也不知道皇上會把李家怎麽樣,不過我們總是要先做好最差的打算。”
“嗯。”
“萬一爹出了事……”李善長沉默了片刻,“你去找馬皇後,她是唯一可以勸皇上放過李家的人。”
朱棣仰頭望了望天,天空藍得不可思議,藍得令人窒息。
“將軍,”穿戰袍的時候,朱棣總是稱唿徐達為‘將軍’,“你怎麽也到了?”
“皇上有先見之明,早就做好了安排,那胡惟庸哪裏是他的對手?”徐達微微一笑,眼中的一絲落寞無人察覺。
雖然胡惟庸已經成為階下囚,但是他永遠都無法真正報了大仇。
身為臣子,這是他的宿命。
他是拔山蓋世之輩,然而他的思想禁錮在傳統禮教裏,沒有反抗皇權,維護人權的意識。
當石頭告訴他謝夫人並非自縊身亡的時候,他的腦中隻有九個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朱元璋又一次坐在了奉天殿至高無上的龍椅裏,這一次他感覺和以往大大不同。
他想起了那些把他捆在龍椅裏,讓他動彈不得的繩索會心一笑。
他已經坦然接受了胡惟庸驕縱狂妄,威脅皇權的事實。對於已經被自己打倒的對手,朱元璋有時會報以慈悲的同情之心。
朱元璋舒展雙臂,伸了一個懶腰。十幾年來,他從來沒有在奉天殿伸過懶腰,從來沒有如此愜意愉悅。
他的喉嚨微微發癢,吐出一口帶血絲的痰。
沒有絲毫驚慌,他咧起嘴角,對那些血絲投去不屑一顧的目光——它們算不了什麽,他要想做的事,沒有什麽做不到。
朱棣奉命入殿,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給父皇請安!”
“平身!棣兒,此次胡惟庸造反,株連之人甚多,朕派你去一一查清,但凡平日與胡惟庸有來往之人都要調查。朕要誅他們九族,讓他們知道造反的下場!”
朱元璋柔和的臉龐漸漸嚴厲起來。
除了胡惟庸和毛驤,他也不會放過那些躲在背後,自以為可以僥幸逃脫的人。
他至高無上的權利不容挑戰,他要滅的不隻是謀反之人,還要誅謀反之心。
“兒臣領命!”朱棣心花怒放,他從來沒有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如果這發生在早兩年,他最委屈的時候,他可能會掉下眼淚來。
“棣兒,你調查完胡惟庸造反案之後,就到北平就藩吧。你的兩個哥哥都去就藩了,現在也該輪到你了。朕本想著再等你年歲大一點,現在看來根本不用了,你比你哥哥有本事多了。”
“是,父皇!”朱棣磕頭謝恩,眼前浮現出道衍深邃的目光。
秋風蕭瑟,落葉飄零,繽紛的色彩變成了單調的大地色。
應天府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靄中。原本在街頭巷尾高歌的燕雀早已沒了閑情逸致,它們忙於應付入冬的準備。
十醴香依然高朋滿座,這裏沒有四季變化的無常。歡聲笑語不會因為改朝換代而停止,陰謀奸計也不會因為太平盛世而休憩。
二樓南麵最靠裏的包間的主人永遠隻有一位。
“主上,胡惟庸這蠢貨把事情搞砸了!”李誠意氣急敗壞,看起來好像他是損失最慘重的那個人。
“林賢的幾百日本精兵沒到,封績的北元軍隊也沒有趕來,就連陸仲亨和費聚在代縣的幾萬兵馬都沒有準備好,就靠毛驤那幾百個人和一些江湖上的烏合之眾就想造反?他膽子是不是也太大了?”
“恰恰相反,”主上摸著頭頂上的銳角,不緊不慢道,“胡惟庸的膽子是太小了,我真是高估了他。朱元璋收到劉基被胡惟庸害死的奏章,胡惟庸怕朱元璋借此事鏟除他,隻能提前起事了。”
“朱元璋不是想殺劉基嗎?”李誠意大惑不解。
“朱元璋可沒有明說,這叫一石二鳥,高明呀!既滅了劉基,又讓胡惟庸現形。”
“可這是主上……”李誠意咽了一下口水,他決定把失敗的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是我讓胡惟庸去殺劉基的……”
“劉基之死,胡惟庸若沉住氣,朱元璋也拿他沒辦法。我的本意是激化事情的進展,殺了浙東集團首領劉基的胡惟庸會更加不可一世,而朱元璋也得到了更多的籌碼。沒想到……哎,兩軍尚未開戰,一方就已屁滾尿流,不中用,不中用啊!”
“原來如此,主上高明!”
“原本想看一場胡惟庸和朱元璋兩敗俱傷的大戲,沒想到就這麽草草結束了。”李誠意憤恨的搖晃著肥大的腦袋。
“對了,石頭這小子真是不識好歹。他怎麽會在丞相府門口,還去攔了朱元璋的鑾駕?如果不是他,朱元璋進了丞相府,恐怕也沒命再出來了。”
“你真以為朱元璋會進丞相府嗎?”主上麵目冷峻,兩隻略顯疲態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手中的青花瓷酒杯,“哼,你太小看朱元璋了。他比我們想象的難對付多了。”
“沒有人是主上的對手。”李誠意諂媚道。
主上冷笑了一聲。
“主上,石頭這小子要不要處理掉?他雖是我哥哥的孩子,不過我們好像是冤家似的。他從沒拿正眼瞧過我,還疑心我讓他爹幹壞事。我怕他以後總有一天會壞我們的事。”
李誠意目露兇光,想起石頭對他林林總總的鄙視,恨不得將他五馬分屍。
“石頭是個人才,不能殺。”主上冰冷的目光閃過一道不易讓人察覺的笑容,“你自己要多加小心,不要露出破綻。”
李誠意低下頭,心有不甘。
“怎麽?你還不知道他有多重要吧。實話告訴你,如果他死了,我們就沒法打這一仗了,所有的失敗和損失與他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他要阻止我們的計劃,那麽我們阻止他就可以了,千萬不能殺了他。”
“是!”李誠意沒有再追問,他知道什麽是他該說的,什麽是他不該說的。
在九黎幫這個組織裏,隻有服從才能活命。
紅花衰敗,綠葉凋殘,李府的亭台樓榭原本精致的輪廓在淚眼和愁思中影影綽綽。
李善長寸步不離書房,李夫人茶飯不思,沒日沒夜跪在菩薩麵前替李善長祈福。
盧仲謙無意之間露出了一點口風,李府的仆役愚笨些的成日唉聲歎氣,機靈些的為逃亡做著準備。
李善長思前想後,他怎麽都覺得胡惟庸案發前他思慮不周。
他怎麽能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呢?他這個曾經提拔過胡惟庸的人怎麽可能逃脫幹係?他為什麽不提早向朱元璋報告胡惟庸謀反之事?
他為什麽不能確定胡惟庸會得到今日的下場,竟然和胡惟庸一樣異想天開?他為什麽就缺少了那麽一點點決心?最可怕的是,為什麽案發後他才想到這些?
老謀深算的李善長也犯了一次失算的錯誤,也許就隻要這麽一次,他就完蛋了。
李善長仍像平日一樣上朝,朝會結束之後便迴到府中,躲進書房,苦思冥想,悔恨交加,最後也隻能靜觀其變。
他暫時不能有所舉動。
如果他主動去向朱元璋請罪,那麽便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朱元璋當場就會把他抓入詔獄。
李善長也不敢去找主管此案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的錦衣衛隨時都在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石頭得知追查胡惟庸一事由四皇子朱棣負責,懸著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不諳世事的他從未考慮過朱棣之所以得到這個機會完全是因為他的通風報信,他隻是覺得他和道衍有一些交情,而道衍是朱棣身邊的人,他們家可以得到關照也是合情合理的。
想歸想,石頭在家裏還是如坐針氈。
他三番五次跑到燕王府對麵的小寺院去找道衍,道衍真心誠意的告訴他,一定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李家度過這次危機。
朱棣陸陸續續地把參與謀反的人報與朱元璋,包括林賢、封績、陸仲亨、費聚、塗節、陳寧等。
李善長並未列於其中,李府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除了李善長。
李善長與朱元璋相處了二十幾年,深知朱元璋不是一個寬容的人。
即使朱棣沒有向朱元璋呈報胡惟庸和李善長串謀的證據,朱元璋也不會輕易饒了他。
李善長開始考慮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還有什麽棋可走。
李善長叫來了石頭。
“石頭,那日你怎麽會在丞相府門口?”李善長習慣性的板著臉。
“我……”石頭不敢看李善長的眼睛,他低下頭來。
從小到大,隻要他瞞著父親所做的事,就算是好事,當被父親發現的時候,都像是虧心事一樣。
“石頭,來,坐下。沒事,你慢慢說,爹不會生氣的。”李善長出乎意料地溫柔起來。
“我,我聽到你和叔叔的談話了。”石頭沒有把盧仲謙拖下水。
“哦?”李善長有些窘迫。謀反之事,尤其是在敗露之後,不但敗壞倫理,而且令人顏麵全無。
李善長慌亂的中斷了話題。
“石頭,我們家現在很可能麵臨著被牽連的風險……”
“爹,四皇子不是已經抓捕了所有關聯的人嗎?我們沒事啊!”石頭忐忑不安地安慰父親,他知道父親在朝中打滾幾十年,自然比他有先見之明得多。
李善長搖了搖頭:“不會這麽快結束,爹也不知道皇上會把李家怎麽樣,不過我們總是要先做好最差的打算。”
“嗯。”
“萬一爹出了事……”李善長沉默了片刻,“你去找馬皇後,她是唯一可以勸皇上放過李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