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情不自禁伸出手去,想要摸一摸那條觸動他柔軟心弦的蛇。
驚恐撬開了每個人的嘴巴,那條蛇也不例外,它的嘴巴大的可以塞下朱元璋的整個頭。
朱元璋沒有畏懼,始終將慈愛和笑容堆在臉上。
蛇羞怯得像個待嫁的女子,低垂著腦袋,慢慢向朱元璋靠近。
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把手放在了它的腦袋上,輕輕的拍了兩下:“去吧,去屬於你的地方,別讓別人傷害你……”
就在這時,就在朱元璋更多溫柔的呢喃還沒有出口的時候,蛇突然昂起頭,準確的捕捉到朱元璋的手臂,毫不留情地狠狠咬了一口。
兩名大內侍衛快如閃電,抽劍斬蛇。
蛇斷成三節,蛇尾滾落到地上,與筐中的蛇身遙遙相望,蛇頭仍然死死咬著朱元璋的手臂。
寶通上前封住朱元璋手臂上的穴道,防止毒血流入身體。
監院脫下僧袍,包住蛇頭,用力扯開蛇的上顎和下顎,將之扔到數丈之外。
透過燭光,朱元璋烏黑的手臂和幾個牙印清晰完整地展示在一些還沒有暈厥的人的麵前。
一名大內侍衛及時拿出隨身攜帶的解毒藥敷在朱元璋的手臂上,帶著即將被晉升的欣喜,他感激的看了未卜先知的李善長一眼。
“皇上!”胡惟庸跪在地上,涕泗滂沱,“臣該死,臣沒有保護好皇上!”
其他大臣一一效仿,又跪又哭,隻求皇上看到他們的忠心和願意代皇上受苦的決心。
“閉嘴,朕還沒死呢,哭什麽!”朱元璋橫眉怒目,他把蛇對他的背叛而引發的憤怒全部撒在大臣身上。
“你們,把剩下的蛇放生了!”朱元璋指著已被蓋上蓋子的籮筐。此時他對又迴到暗無天日之中的蛇沒有半點憐憫,隻想讓大臣們嚐一嚐驚恐的滋味。
“皇上,我們會去把蛇放生了,可是……您先迴宮吧!您需要立即得到禦醫的診治。”李善長道。
“迴宮!”朱元璋看了看烏黑的手臂,又看了最後一眼籮筐,不解為何堅固的友誼始終難以尋覓。
大臣們慌慌張張的地挑選最長的竹竿,極力壓抑必定惹怒神靈的,卻又是最真實的情感,手忙腳亂將蛇趕出籮筐。
竹竿比蛇還多,蛇很不習慣這種待遇,以最快的速度遠離了這群張牙舞爪的恩人,沒有一點留戀。
如釋重負的大臣們慷慨的把剩下的三四筐蛇留給了其他僧人和信眾。
石頭站在一個空空如也的籮筐麵前,和剛才朱元璋所站的位置一模一樣。
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他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目睹了一場驚魂失魄的事情是怎麽發生的。
更重要的是他絕不會把此事上奏皇上,所謂的“兇手”對他而言是真正的朋友,他應該和他一樣遭受過不公,他應該和他一樣因為朱元璋的心狠無情失去了親人或者朋友。
他們是一個壕溝裏的戰友,朱元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如果有機會,他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朱元璋。
朱元璋的那點傷算什麽?他中的那點毒算什麽?對於償還他欠下的命債而言,那隻是九牛一毛。
石頭向四周望了望,試圖尋找那個站在他前麵的朋友,懊悔一心撲在朱元璋的慘狀上,而丟失了珍貴的同伴。
他的腦海中隻有他堅強不屈的背影。
那是一個僧人,白發蒼蒼卻身強力壯,青灰色的僧袍沉雄飄逸,上麵仿佛鐫刻了他替天行道的豪邁。
他彈指將一些閃閃發亮,足以讓蛇發狂的粉末彈到了朱元璋的袖子上,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專注於朱元璋的手臂和蛇頭殊死搏鬥的時候,他像轉瞬而逝的青煙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帶著遺憾,石頭走到一個還未啟封的籮筐麵前,用手揭開筐蓋,把蛇趕出籮筐。他不用懼怕蛇會向他發起突然襲擊,因為他心胸坦蕩。
曙光終於露出了笑臉,雖然很模糊,但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讚美。
一個毛骨悚然的夜晚之後,黑暗令人厭棄,光明令人向往。
蛇奮力向它們的歸屬地湧去,害怕人類會因為日光的撐腰而改變了黑夜裏的慈善心地,就像對待它們被大卸三塊的兄弟一樣,人類的內心難以琢磨。
朱元璋沒有再到軒轅寺去完成水陸法會的最後一步——送聖。
禦醫發現了朱元璋袖子上的粉末之後,軒轅寺裏草木皆兵。
寶通進宮極力說明送聖的重要性,請求朱元璋暫時不要封鎖寺院。
朱元璋勉強答應了寶通的請求,寶通和監院草草送走四聖六凡。
經過錦衣衛的詳細調查,當晚在後山蛇區放生的人沒有一個看見有人將粉末撒在朱元璋的袖子上。
距離朱元璋最近的是大臣、大內侍衛和寶通、監院,他們成為最有嫌疑的人,被關在錦衣衛專門設置的訊問室,拷問了三天三夜。
李善長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府中。
同樣心力憔悴的李夫人總算止住了眼淚:“相爺,你沒事吧?有沒有受傷?他們有沒有打你?”
李善長搖了搖頭,兩眼恍惚。
“皇上怎麽一點都不相信,虧你給他賣命了幾十年……”
“噓,別胡說!”
“我……”
“爹,你總算迴來了,擔心死我了!如果你今天再不迴來,我和娘就要進宮去了!”石頭從門外跑進來。
看見父親頹廢衰老,沒有了往日威武嚴厲的樣子,他想起小時候一頭紮進父親懷抱的溫馨畫麵。
“我沒事……別擔心,石頭。”李善長鼻子發酸,聽到他眼裏不成器的兒子敢於在他最危難的時候舍命救他,既感欣慰,又懊悔不已。
成不成器怎能和對父母的真心相提並論?他的兒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兒子,他以前怎麽不曾看到兒子的高尚心靈,卻總是要逼著他成材?
“石頭,以後爹不再逼你讀書了。”李善長撫摸著石頭的腦袋,他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溫柔了。
“真的?”石頭大吃一驚,隨即搖了搖頭,“晚了!”
“臭小子,你胡說什麽?你爹都讓步了,你還得寸進尺!”李夫人忍不住為夫君打抱不平。
“哈哈哈!爹,娘,我現在可喜歡讀書了,你現在才說不逼我讀書,是不是晚了呀?”
“臭小子!”李善長和李夫人異口同聲,在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上難得口徑一致地站在同一陣線上。
“爹,找到兇手了嗎?”石頭試探道。
“沒有,我看是找不出兇手了。當時天那麽暗,根本沒有人看見舉動異常的人。”李善長道。
“是啊,那些粉又不會發光,怎麽可能有人會看見它們藏在誰的身上……”李夫人的話還沒說完,石頭就打斷了她的話:“會發光!”
“兒子,非要和娘抬杠?你以為你讀了書,娘就不是你的對手了?”李夫人雙手插在腰上。
“石頭,你是不是看到了什麽?”李善長目光如炬,瞬間又變成了那個讓石頭害怕的父親。
“哦,沒,沒有,我隻是猜想……那些粉末能夠引誘蛇,恐怕……有點與眾不同吧!”
“當時你也在,如果你看到什麽一定要告訴我。這是殺頭的大罪,知情不報也會惹禍上身!”
“知道,爹,放心吧,我什麽都沒看到。當時我離得可遠了,我連皇上的人都看不到,哪還能看到他袖子上的東西啊!”
“就是啊,你別老對兒子這麽兇,剛才還說……”李夫人看見李善長垂頭耷腦轉過身打算離開,便即有分寸的收住了話茬。
“好了,夫人,我休息去了。”李善長往臥房走去。
皇宮裏凝重的氣氛絲毫沒有影響市井上的繁華與喧鬧。
皇城裏的消息嚴密的像無縫的蛋,沒有一戶普通百姓知道他們高高在上的皇上在水陸法會上被一隻低等冷血的毒蛇侵犯。
十醴香的二樓,主上和釋沙竹在舒緩的琴聲中舉杯對飲,舉棋博弈。
今日主上看起來十分倦怠,以往他總是親自撫琴,從未叫藝妓為他們彈奏,這源於他挑剔的品位,藝妓的琴技從來不能讓他滿意,同時,他將琴聲作為說話時的必要手段,它們可以使他的話更具有說服力。
一番閑聊之後,主上示意藝妓退下:“沙竹,你對那個叫‘道衍’的和尚了解多少?”
“道衍?”釋沙竹在記憶中搜索著這個名字,“那個妙智庵的和尚?”
“你認識他?”
“我不認識他,農青雲認識他。”
“哦?”
“在軒轅寺,他和農青雲打照麵的時候,我也在場。他們應該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麵了。農青雲當年前去妙智庵尋找大師兄時,與他相識。”
“看來交情不深。”
“嗯,他們說的都是相互恭維的話,並沒有多少真心話。據農青雲說,道衍通陰陽術數之學,雲遊四方,廣交名士,還精通佛、道、儒諸家之學。”
“厲害!我看他相貌不凡,就知道他非池中之物。”
主上吹開茶盞中一片漏網的茶葉,它攪亂了品茶者的興致。
驚恐撬開了每個人的嘴巴,那條蛇也不例外,它的嘴巴大的可以塞下朱元璋的整個頭。
朱元璋沒有畏懼,始終將慈愛和笑容堆在臉上。
蛇羞怯得像個待嫁的女子,低垂著腦袋,慢慢向朱元璋靠近。
朱元璋毫不猶豫的把手放在了它的腦袋上,輕輕的拍了兩下:“去吧,去屬於你的地方,別讓別人傷害你……”
就在這時,就在朱元璋更多溫柔的呢喃還沒有出口的時候,蛇突然昂起頭,準確的捕捉到朱元璋的手臂,毫不留情地狠狠咬了一口。
兩名大內侍衛快如閃電,抽劍斬蛇。
蛇斷成三節,蛇尾滾落到地上,與筐中的蛇身遙遙相望,蛇頭仍然死死咬著朱元璋的手臂。
寶通上前封住朱元璋手臂上的穴道,防止毒血流入身體。
監院脫下僧袍,包住蛇頭,用力扯開蛇的上顎和下顎,將之扔到數丈之外。
透過燭光,朱元璋烏黑的手臂和幾個牙印清晰完整地展示在一些還沒有暈厥的人的麵前。
一名大內侍衛及時拿出隨身攜帶的解毒藥敷在朱元璋的手臂上,帶著即將被晉升的欣喜,他感激的看了未卜先知的李善長一眼。
“皇上!”胡惟庸跪在地上,涕泗滂沱,“臣該死,臣沒有保護好皇上!”
其他大臣一一效仿,又跪又哭,隻求皇上看到他們的忠心和願意代皇上受苦的決心。
“閉嘴,朕還沒死呢,哭什麽!”朱元璋橫眉怒目,他把蛇對他的背叛而引發的憤怒全部撒在大臣身上。
“你們,把剩下的蛇放生了!”朱元璋指著已被蓋上蓋子的籮筐。此時他對又迴到暗無天日之中的蛇沒有半點憐憫,隻想讓大臣們嚐一嚐驚恐的滋味。
“皇上,我們會去把蛇放生了,可是……您先迴宮吧!您需要立即得到禦醫的診治。”李善長道。
“迴宮!”朱元璋看了看烏黑的手臂,又看了最後一眼籮筐,不解為何堅固的友誼始終難以尋覓。
大臣們慌慌張張的地挑選最長的竹竿,極力壓抑必定惹怒神靈的,卻又是最真實的情感,手忙腳亂將蛇趕出籮筐。
竹竿比蛇還多,蛇很不習慣這種待遇,以最快的速度遠離了這群張牙舞爪的恩人,沒有一點留戀。
如釋重負的大臣們慷慨的把剩下的三四筐蛇留給了其他僧人和信眾。
石頭站在一個空空如也的籮筐麵前,和剛才朱元璋所站的位置一模一樣。
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他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目睹了一場驚魂失魄的事情是怎麽發生的。
更重要的是他絕不會把此事上奏皇上,所謂的“兇手”對他而言是真正的朋友,他應該和他一樣遭受過不公,他應該和他一樣因為朱元璋的心狠無情失去了親人或者朋友。
他們是一個壕溝裏的戰友,朱元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如果有機會,他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朱元璋。
朱元璋的那點傷算什麽?他中的那點毒算什麽?對於償還他欠下的命債而言,那隻是九牛一毛。
石頭向四周望了望,試圖尋找那個站在他前麵的朋友,懊悔一心撲在朱元璋的慘狀上,而丟失了珍貴的同伴。
他的腦海中隻有他堅強不屈的背影。
那是一個僧人,白發蒼蒼卻身強力壯,青灰色的僧袍沉雄飄逸,上麵仿佛鐫刻了他替天行道的豪邁。
他彈指將一些閃閃發亮,足以讓蛇發狂的粉末彈到了朱元璋的袖子上,在所有人的目光都專注於朱元璋的手臂和蛇頭殊死搏鬥的時候,他像轉瞬而逝的青煙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帶著遺憾,石頭走到一個還未啟封的籮筐麵前,用手揭開筐蓋,把蛇趕出籮筐。他不用懼怕蛇會向他發起突然襲擊,因為他心胸坦蕩。
曙光終於露出了笑臉,雖然很模糊,但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讚美。
一個毛骨悚然的夜晚之後,黑暗令人厭棄,光明令人向往。
蛇奮力向它們的歸屬地湧去,害怕人類會因為日光的撐腰而改變了黑夜裏的慈善心地,就像對待它們被大卸三塊的兄弟一樣,人類的內心難以琢磨。
朱元璋沒有再到軒轅寺去完成水陸法會的最後一步——送聖。
禦醫發現了朱元璋袖子上的粉末之後,軒轅寺裏草木皆兵。
寶通進宮極力說明送聖的重要性,請求朱元璋暫時不要封鎖寺院。
朱元璋勉強答應了寶通的請求,寶通和監院草草送走四聖六凡。
經過錦衣衛的詳細調查,當晚在後山蛇區放生的人沒有一個看見有人將粉末撒在朱元璋的袖子上。
距離朱元璋最近的是大臣、大內侍衛和寶通、監院,他們成為最有嫌疑的人,被關在錦衣衛專門設置的訊問室,拷問了三天三夜。
李善長拖著疲憊的身子迴到府中。
同樣心力憔悴的李夫人總算止住了眼淚:“相爺,你沒事吧?有沒有受傷?他們有沒有打你?”
李善長搖了搖頭,兩眼恍惚。
“皇上怎麽一點都不相信,虧你給他賣命了幾十年……”
“噓,別胡說!”
“我……”
“爹,你總算迴來了,擔心死我了!如果你今天再不迴來,我和娘就要進宮去了!”石頭從門外跑進來。
看見父親頹廢衰老,沒有了往日威武嚴厲的樣子,他想起小時候一頭紮進父親懷抱的溫馨畫麵。
“我沒事……別擔心,石頭。”李善長鼻子發酸,聽到他眼裏不成器的兒子敢於在他最危難的時候舍命救他,既感欣慰,又懊悔不已。
成不成器怎能和對父母的真心相提並論?他的兒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兒子,他以前怎麽不曾看到兒子的高尚心靈,卻總是要逼著他成材?
“石頭,以後爹不再逼你讀書了。”李善長撫摸著石頭的腦袋,他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溫柔了。
“真的?”石頭大吃一驚,隨即搖了搖頭,“晚了!”
“臭小子,你胡說什麽?你爹都讓步了,你還得寸進尺!”李夫人忍不住為夫君打抱不平。
“哈哈哈!爹,娘,我現在可喜歡讀書了,你現在才說不逼我讀書,是不是晚了呀?”
“臭小子!”李善長和李夫人異口同聲,在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上難得口徑一致地站在同一陣線上。
“爹,找到兇手了嗎?”石頭試探道。
“沒有,我看是找不出兇手了。當時天那麽暗,根本沒有人看見舉動異常的人。”李善長道。
“是啊,那些粉又不會發光,怎麽可能有人會看見它們藏在誰的身上……”李夫人的話還沒說完,石頭就打斷了她的話:“會發光!”
“兒子,非要和娘抬杠?你以為你讀了書,娘就不是你的對手了?”李夫人雙手插在腰上。
“石頭,你是不是看到了什麽?”李善長目光如炬,瞬間又變成了那個讓石頭害怕的父親。
“哦,沒,沒有,我隻是猜想……那些粉末能夠引誘蛇,恐怕……有點與眾不同吧!”
“當時你也在,如果你看到什麽一定要告訴我。這是殺頭的大罪,知情不報也會惹禍上身!”
“知道,爹,放心吧,我什麽都沒看到。當時我離得可遠了,我連皇上的人都看不到,哪還能看到他袖子上的東西啊!”
“就是啊,你別老對兒子這麽兇,剛才還說……”李夫人看見李善長垂頭耷腦轉過身打算離開,便即有分寸的收住了話茬。
“好了,夫人,我休息去了。”李善長往臥房走去。
皇宮裏凝重的氣氛絲毫沒有影響市井上的繁華與喧鬧。
皇城裏的消息嚴密的像無縫的蛋,沒有一戶普通百姓知道他們高高在上的皇上在水陸法會上被一隻低等冷血的毒蛇侵犯。
十醴香的二樓,主上和釋沙竹在舒緩的琴聲中舉杯對飲,舉棋博弈。
今日主上看起來十分倦怠,以往他總是親自撫琴,從未叫藝妓為他們彈奏,這源於他挑剔的品位,藝妓的琴技從來不能讓他滿意,同時,他將琴聲作為說話時的必要手段,它們可以使他的話更具有說服力。
一番閑聊之後,主上示意藝妓退下:“沙竹,你對那個叫‘道衍’的和尚了解多少?”
“道衍?”釋沙竹在記憶中搜索著這個名字,“那個妙智庵的和尚?”
“你認識他?”
“我不認識他,農青雲認識他。”
“哦?”
“在軒轅寺,他和農青雲打照麵的時候,我也在場。他們應該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麵了。農青雲當年前去妙智庵尋找大師兄時,與他相識。”
“看來交情不深。”
“嗯,他們說的都是相互恭維的話,並沒有多少真心話。據農青雲說,道衍通陰陽術數之學,雲遊四方,廣交名士,還精通佛、道、儒諸家之學。”
“厲害!我看他相貌不凡,就知道他非池中之物。”
主上吹開茶盞中一片漏網的茶葉,它攪亂了品茶者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