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致以光輝的眾生
洪荒:我當天帝?得加錢! 作者:女帝在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幕——
東海之濱的芸芸眾生看不到,但是一眾大神通者,還有參與到澆鑄九鼎的大業之中的蚩尤,都是能夠看到的。
此刻,
元始等五尊聖人也是滿臉的錯愣之色,但很快就恢複了淡定表情。
沒有什麽好吃驚的。
想想天帝是誰——
天地鍾愛的至上存在。
如今,
被天道親自出手,在九鼎之上,為他的偉業,留下烙印,也實在正常得很!
畢竟大家層次都不一樣了。
他們也沒有必要為了對於天帝而言,稀鬆平常的事情,而感到吃驚。
那樣,
顯得他們五尊聖人略微有一些小醜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
天道出手了。
那麽,
天帝陛下身化六道輪迴、定下地律、開辟地府而喚醒的地道,會不出手嗎?
包會的。
果不其然——
天道偉力剛剛從九鼎之上退去,一股厚重、博愛而循迴不息的偉岸力量,從大地而起,落入天地熔爐之內的九鼎之上。
同時,
九鼎之上的浮雕圖案再度發生了變化——
天帝身化六道輪迴、天帝開辟九幽地界、天帝定下地律萬法、天帝締造地府等等與地道有功的偉業一一複現。
最終,
浮雕的圖案定格在最初的一幕——
天帝化輪迴!
落下這一手之後。
地道偉力也如天道一般,盡數退去,不再有任何的動靜了。
伴隨著兩道的力量退卻之際,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鑄形已經大成。
作為主導之人。
元始的臉色此刻變得極其嚴肅:
“九鼎將出。”
“天命人——”
“此時不證偉業,不定人道大興,更待何時?”
一言驚醒夢中人。
原本就在等待著下一步指示的蚩尤,不由得神色一正。
躬身行禮:
“謹遵聖人法旨!”
一禮過後。
蚩尤與他身後的群臣大賢,盡皆上前一步,朝著天地之間執大禮一拜。
朗聲道:
“天地在上,眾生容稟。”
“我,九黎-蚩尤,攜九黎眾賢,祭祀天地眾生,求證偉業,以明我心。”
“望天地、眾生,鑒之!”
稟告話語落下。
蚩尤與九黎王朝的一眾大賢身上,頓時流轉仙光,匯聚在他們身上的人道大氣運流轉不息。
人道偉力被氣機不斷的牽引。
隨後,
蚩尤與九黎王朝眾賢,乃至是如今已經失敗,受到殺劫牽連,而被禁足在人族底蘊之中的軒轅等等,在這一輪人道大興偉業之中,大賢們所做下的貢獻,都在天地之間不斷的映照、流轉著。
伴隨著大賢們的貢獻在這個時候演化呈現。
屬於蚩尤證人道偉業的時刻,也是開始了。
在證偉業的同時,
蚩尤等眾賢身上的人道氣運,也是在不斷的湧入九鼎之中,想要將九鼎澆鑄完成,完成最後一步,喚醒就差最後一點兒,將醒未醒的人道意誌。
隻不過,
伴隨著蚩尤、軒轅與眾多大賢的貢獻都已經呈現,那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卻依舊還差一絲,才能夠圓滿。
這個情況,令蚩尤與一眾大賢都始料未及。
九鼎無法圓滿,這一輪的人道偉業,自然也就無法圓滿。
那麽——
喚醒人道意誌,也就無從說起了。
就在一眾大神通者皺眉,前來觀禮的先天各族眾生,都臉露意外的時候。
此刻,
聖山之頂,蚩尤的身旁。
已經是太乙金仙圓滿修為的後天羽族大賢,看著那天地熔爐之中的天地九鼎,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稍作猶豫後。
他直起身,一步越眾而出:
“九鼎之中,有諸聖印記,有天地之力,三道唯獨缺人。”
“需要人道大賢,以身相補,方能圓滿!”
“而九鼎圓滿,大興偉業圓滿,人道意誌蘇醒,對於洪荒眾生,都是大有好處的至善之事。”
“是故——”
“此刻正是吾等儒教門生,踐行己道,效仿祖師聖賢,以此身迴饋天地眾生之時了!”
說罷。
他不再言語,也不管周圍人的目光,隻是步履堅定的,一步一步的朝著天地熔爐而走去。
同時,
嗡——
一顆澄澈的文膽躍出體外,映照在天地之間,浩浩蕩蕩的天地正氣,無窮無盡的文道之力,朝著他洶湧而來。
他身上攜帶著人道氣運、浩然正氣、文道之力,綻放出仙光。
直接化作驚鴻,朝著天地熔爐而去:
“吾有丹心一顆,文膽一兩,願照徹萬川,使天下大同!”
伴隨著這一位大賢化道而融入九鼎之中。
那原本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更進一步的九鼎,增強了一絲絲。
這一幕——
令九黎眾賢之中的眾多儒教門生賢士,以及前來觀禮,看著這一幕的一眾儒教門生,都是眼中露出明悟之色。
隨後,
這些個光明磊落的儒教門生,盡皆邁步走出。
一個個朗聲大笑著,乘風而起,以身化道,走向了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
天地之間。
亦是響起他們留下的最後話語:
“聖曰:成仁。”
“賢說:取義。”
“我言:無愧。”
“儒教門生,身許天地,心許蒼生。”
“諸子皆去,我等晚輩,怎可落後?”
“快哉!快哉啊!”
“……”
一人起頭。
後來者前仆後繼!
此刻,
東海之濱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儒教門生,不斷的舍了自身的一切,化作一道道毫不起眼的流光,最終匯聚而成一條漫漫星河,不斷的朝著天地九鼎而去。
這樣一幕——
落到天地之間的五尊大教聖人,一眾大神通者,各族眾生的眼中,都是充滿了感慨的色彩。
供奉天帝為祖師的儒教——
是這洪荒寰宇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教派!
單單是這些門生弟子的品性,就遠遠不是聖人大教,以及其餘道統,能夠比得上的。
能夠單純的為了某一個理想而前仆後繼的舍掉自身的一切。
老實說——
這天地之間除了儒教門生,還真的沒有幾個修士能夠做得到了。
而伴隨著這些儒教門生以身合鼎。
那原本始終不能圓滿的天地九鼎,終於是一點一滴的,趨於圓滿了。
嗡——
伴隨著寶光的輝映,九鼎的鼎身之上,人道眾生的浮雕圖案,便是緩緩的形成了。
而在浮雕形成的同一時間。
轟隆——
天地微微一震,一股有別於天道、地道。
但是同樣偉岸的意誌,在洪荒寰宇之中蘇醒過來,籠罩在了天地眾生之上。
東海之濱的芸芸眾生看不到,但是一眾大神通者,還有參與到澆鑄九鼎的大業之中的蚩尤,都是能夠看到的。
此刻,
元始等五尊聖人也是滿臉的錯愣之色,但很快就恢複了淡定表情。
沒有什麽好吃驚的。
想想天帝是誰——
天地鍾愛的至上存在。
如今,
被天道親自出手,在九鼎之上,為他的偉業,留下烙印,也實在正常得很!
畢竟大家層次都不一樣了。
他們也沒有必要為了對於天帝而言,稀鬆平常的事情,而感到吃驚。
那樣,
顯得他們五尊聖人略微有一些小醜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
天道出手了。
那麽,
天帝陛下身化六道輪迴、定下地律、開辟地府而喚醒的地道,會不出手嗎?
包會的。
果不其然——
天道偉力剛剛從九鼎之上退去,一股厚重、博愛而循迴不息的偉岸力量,從大地而起,落入天地熔爐之內的九鼎之上。
同時,
九鼎之上的浮雕圖案再度發生了變化——
天帝身化六道輪迴、天帝開辟九幽地界、天帝定下地律萬法、天帝締造地府等等與地道有功的偉業一一複現。
最終,
浮雕的圖案定格在最初的一幕——
天帝化輪迴!
落下這一手之後。
地道偉力也如天道一般,盡數退去,不再有任何的動靜了。
伴隨著兩道的力量退卻之際,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鑄形已經大成。
作為主導之人。
元始的臉色此刻變得極其嚴肅:
“九鼎將出。”
“天命人——”
“此時不證偉業,不定人道大興,更待何時?”
一言驚醒夢中人。
原本就在等待著下一步指示的蚩尤,不由得神色一正。
躬身行禮:
“謹遵聖人法旨!”
一禮過後。
蚩尤與他身後的群臣大賢,盡皆上前一步,朝著天地之間執大禮一拜。
朗聲道:
“天地在上,眾生容稟。”
“我,九黎-蚩尤,攜九黎眾賢,祭祀天地眾生,求證偉業,以明我心。”
“望天地、眾生,鑒之!”
稟告話語落下。
蚩尤與九黎王朝的一眾大賢身上,頓時流轉仙光,匯聚在他們身上的人道大氣運流轉不息。
人道偉力被氣機不斷的牽引。
隨後,
蚩尤與九黎王朝眾賢,乃至是如今已經失敗,受到殺劫牽連,而被禁足在人族底蘊之中的軒轅等等,在這一輪人道大興偉業之中,大賢們所做下的貢獻,都在天地之間不斷的映照、流轉著。
伴隨著大賢們的貢獻在這個時候演化呈現。
屬於蚩尤證人道偉業的時刻,也是開始了。
在證偉業的同時,
蚩尤等眾賢身上的人道氣運,也是在不斷的湧入九鼎之中,想要將九鼎澆鑄完成,完成最後一步,喚醒就差最後一點兒,將醒未醒的人道意誌。
隻不過,
伴隨著蚩尤、軒轅與眾多大賢的貢獻都已經呈現,那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卻依舊還差一絲,才能夠圓滿。
這個情況,令蚩尤與一眾大賢都始料未及。
九鼎無法圓滿,這一輪的人道偉業,自然也就無法圓滿。
那麽——
喚醒人道意誌,也就無從說起了。
就在一眾大神通者皺眉,前來觀禮的先天各族眾生,都臉露意外的時候。
此刻,
聖山之頂,蚩尤的身旁。
已經是太乙金仙圓滿修為的後天羽族大賢,看著那天地熔爐之中的天地九鼎,眼中閃過一絲明悟。
稍作猶豫後。
他直起身,一步越眾而出:
“九鼎之中,有諸聖印記,有天地之力,三道唯獨缺人。”
“需要人道大賢,以身相補,方能圓滿!”
“而九鼎圓滿,大興偉業圓滿,人道意誌蘇醒,對於洪荒眾生,都是大有好處的至善之事。”
“是故——”
“此刻正是吾等儒教門生,踐行己道,效仿祖師聖賢,以此身迴饋天地眾生之時了!”
說罷。
他不再言語,也不管周圍人的目光,隻是步履堅定的,一步一步的朝著天地熔爐而走去。
同時,
嗡——
一顆澄澈的文膽躍出體外,映照在天地之間,浩浩蕩蕩的天地正氣,無窮無盡的文道之力,朝著他洶湧而來。
他身上攜帶著人道氣運、浩然正氣、文道之力,綻放出仙光。
直接化作驚鴻,朝著天地熔爐而去:
“吾有丹心一顆,文膽一兩,願照徹萬川,使天下大同!”
伴隨著這一位大賢化道而融入九鼎之中。
那原本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更進一步的九鼎,增強了一絲絲。
這一幕——
令九黎眾賢之中的眾多儒教門生賢士,以及前來觀禮,看著這一幕的一眾儒教門生,都是眼中露出明悟之色。
隨後,
這些個光明磊落的儒教門生,盡皆邁步走出。
一個個朗聲大笑著,乘風而起,以身化道,走向了天地熔爐之中的九鼎。
天地之間。
亦是響起他們留下的最後話語:
“聖曰:成仁。”
“賢說:取義。”
“我言:無愧。”
“儒教門生,身許天地,心許蒼生。”
“諸子皆去,我等晚輩,怎可落後?”
“快哉!快哉啊!”
“……”
一人起頭。
後來者前仆後繼!
此刻,
東海之濱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儒教門生,不斷的舍了自身的一切,化作一道道毫不起眼的流光,最終匯聚而成一條漫漫星河,不斷的朝著天地九鼎而去。
這樣一幕——
落到天地之間的五尊大教聖人,一眾大神通者,各族眾生的眼中,都是充滿了感慨的色彩。
供奉天帝為祖師的儒教——
是這洪荒寰宇之中當之無愧的第一教派!
單單是這些門生弟子的品性,就遠遠不是聖人大教,以及其餘道統,能夠比得上的。
能夠單純的為了某一個理想而前仆後繼的舍掉自身的一切。
老實說——
這天地之間除了儒教門生,還真的沒有幾個修士能夠做得到了。
而伴隨著這些儒教門生以身合鼎。
那原本始終不能圓滿的天地九鼎,終於是一點一滴的,趨於圓滿了。
嗡——
伴隨著寶光的輝映,九鼎的鼎身之上,人道眾生的浮雕圖案,便是緩緩的形成了。
而在浮雕形成的同一時間。
轟隆——
天地微微一震,一股有別於天道、地道。
但是同樣偉岸的意誌,在洪荒寰宇之中蘇醒過來,籠罩在了天地眾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