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這天終於到來了,這天下午趙康就像是一個大將軍一般站在歌舞院的門口,隻見一個屬下上前說道:“大人,長安商會、蜀中商會、關東商會、遼東商會、山東商會、江南商會、兩湖商會的請柬已經送到,今晚這些商會的代表人會準時到來。”
這人剛退下,另一人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說道:“大人,北遼、北金、南楚等國的請柬也已經全部送到。”
趙康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諸位,最近這幾天辛苦了,等拍賣會的事情結束後,本官請大家好好去玉春樓樂嗬樂嗬。”
“多謝大人。”眾人連忙拱手謝道。
到了晚上,李俊特意取消了宵禁,義寧坊內人來人往,無數美麗的歌姬,帥氣的伶人被馬車載進了義寧坊,當幾輛香車緩緩駛進興化坊的時候,圍觀的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天啊,京城的四大花魁關娘子、狐四娘、公孫姑娘、張一窈都來了,這少府就是麵子大啊。”一個潑皮在旁驚訝的說道。
旁邊一個老儒生冷哼一聲道:“一群青樓女子而已,值得如此大驚小怪麽?”
“哎呀,這不是張兄麽,明晚兄弟做東,咱們去玉春樓一聚,上次狐四娘那賤人不知好歹,竟然敢拒絕張兄,真是豈有此理,明晚兄弟就是花再大的價錢也得幫張兄挽迴這個顏麵。”
話音剛落,老儒生掩麵而逃,惹的圍觀的眾人大笑不已……
由於很多人都帶著女眷,一路上鶯鶯燕燕笑不絕聲,隱隱有暗香浮動,長安城的今夜注定要被載入史冊,這是大唐開國以來頭一迴在不是元日的夜晚取消宵禁,整個長安似乎一下子就變得活了起來,各種小販挑著擔子,頂著笸籮,挎著籃子向路人兜售自己的東西,滿臉胡須的胡人把毯子披在身上,向路過的貴客炫耀自己的地毯是如何的精美。
司馬達領著妻子兒子早早來到了義寧坊,自從司馬達的父親去年去世後,司馬達就沒有好好的逛過長安城,今日見到義寧坊的熱鬧,司馬達不禁咂舌不已,喃喃自語道:“真是好大陣仗啊。”
司馬達的妻子則在旁擔心的問道:“老爺,這次給商兒準備買義寧坊的房子,咱們就帶了一千貫錢,夠麽?”
司馬達寵溺的看了看旁邊的兒子笑道:“無妨,我司馬達的麵子還是很值錢的,商兒前幾年摔到了頭,這幾年一直癡癡傻傻的,我這當爹的,豁出去麵子不要,也得幫兒子買下這套房。”
司馬達的妻子摸著眼淚道:“就是可憐了樂兒啦,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以後都不好找婆家了。”
司馬達瞪了妻子一眼道:“這是什麽話?她哥哥怎麽了,不就是憨厚一些麽,有什麽大不了的,有我在,一定會給樂兒找個好婆家的。”
好不容易安慰好了妻子,司馬達一家三口便走了進去,大門口有個穿著青衣的仆役立刻走過來笑著問道:“這位大人,請出示請柬。”
司馬達把懷中的請柬遞給了青衣仆役,青衣仆役一看請柬立馬熱情的說道:“原來是司馬大人啊,樓上請。”
司馬達跟著仆役到了一個寫著“乙三”的包間,進了包間,司馬達頓時就被眼前的場景給震驚到了,地上鋪著的是羊毛地毯,四五把椅子,一張桌子,桌子上還有筆墨紙硯,司馬達仔細看了下,這些桌椅都是上好的金絲楠木製成的,最上麵還有一盞巨大的油燈,宛如白晝。
老妻拉著司馬達的手問道:“老爺,這個房間花費不少錢吧,咱家哪來的那麽多錢啊?”
司馬達嘿嘿笑道:“這個房間每年的租金一千貫,但我一分錢都沒給少府。”
聽到這話,老妻與司馬達的傻兒子頓時對司馬達佩服不已。
但旁邊有人聽不下去了,隻見一個聲音傳來道:“司馬達,你這個潑皮,還好意思說,滿朝文武也就你能幹出這種事來。”
聽見這個熟悉的聲音,司馬達毫不猶豫的迴罵道:“華山,你還好意思說老子,你不是也沒拿錢麽?”
“哼,你少冤枉人啊,老子拿錢了,隻不過是少府令趙康替老子掏的,老子幫趙康治好了他多年的頭痛,他才替老子出的錢。”
沒錯,旁邊坐著的正是華山與他身懷六甲的老婆白無常。
兩人損友正在鬥嘴,下麵的燈光突然聚集了起來,司馬達與華山連忙站了起來,陛下該來了吧?
果不其然,李俊攜皇後蕭媚兒走了進來,眾人連忙走出包間行禮,那些遠處來的商隊更是納頭就拜,山唿萬歲。
李俊走到自己的包間門口淡淡的說了一句:“都起吧。”然後便進了包間,這很符合李俊的氣質,剛才的一幕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就像一條巨龍從洞窟裏伸出了龍頭掃視了一下自己的子民,然後便又退了迴去。
蕭媚兒進了包間左顧右看,李俊的房間比一般的房間顯得更加豪華,蕭媚兒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陛下這個房間值一千貫。”
李俊無所謂的說道:“皇後,以後在宮裏呆的悶了,就可以帶著母後來這裏聽聽戲,這是個不錯的消遣地方。”
“臣妾遵命。”
這時蕭媚兒看著旁邊的一盆菊花不禁讚歎道:“陛下,這菊花不是九月份才開花麽,這裏的菊花怎麽開的這麽早啊?”
李俊笑著說道:“農家的一些小手段而已,走的時候,這盤菊花就帶走吧,放在這裏沒人看可惜了。”
正在夫妻倆談的高興的時候,下麵的燈光突然又暗了下去,隻留下了一個明亮的舞台。
趙康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便邁著八步走上了舞台,趙康先是朝李俊的房間處行了一個君臣大禮,然後便衝著四周拱了拱手道:“感謝諸位的抬愛,光臨此次的拍賣會,鄙人乃是此次拍賣會的拍賣師,首先給大家說一下咱們這拍賣的規矩。”
眾人豎起耳朵做洗耳恭聽狀。
趙康咳嗽一聲繼續說道:“拍賣的規矩很簡單,一個物品,鄙人出底價,大家想買的話就往上抬價,記住了每次抬價不能少於一百貫,最後價高者得。”
這人剛退下,另一人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說道:“大人,北遼、北金、南楚等國的請柬也已經全部送到。”
趙康滿意的點了點頭道:“諸位,最近這幾天辛苦了,等拍賣會的事情結束後,本官請大家好好去玉春樓樂嗬樂嗬。”
“多謝大人。”眾人連忙拱手謝道。
到了晚上,李俊特意取消了宵禁,義寧坊內人來人往,無數美麗的歌姬,帥氣的伶人被馬車載進了義寧坊,當幾輛香車緩緩駛進興化坊的時候,圍觀的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天啊,京城的四大花魁關娘子、狐四娘、公孫姑娘、張一窈都來了,這少府就是麵子大啊。”一個潑皮在旁驚訝的說道。
旁邊一個老儒生冷哼一聲道:“一群青樓女子而已,值得如此大驚小怪麽?”
“哎呀,這不是張兄麽,明晚兄弟做東,咱們去玉春樓一聚,上次狐四娘那賤人不知好歹,竟然敢拒絕張兄,真是豈有此理,明晚兄弟就是花再大的價錢也得幫張兄挽迴這個顏麵。”
話音剛落,老儒生掩麵而逃,惹的圍觀的眾人大笑不已……
由於很多人都帶著女眷,一路上鶯鶯燕燕笑不絕聲,隱隱有暗香浮動,長安城的今夜注定要被載入史冊,這是大唐開國以來頭一迴在不是元日的夜晚取消宵禁,整個長安似乎一下子就變得活了起來,各種小販挑著擔子,頂著笸籮,挎著籃子向路人兜售自己的東西,滿臉胡須的胡人把毯子披在身上,向路過的貴客炫耀自己的地毯是如何的精美。
司馬達領著妻子兒子早早來到了義寧坊,自從司馬達的父親去年去世後,司馬達就沒有好好的逛過長安城,今日見到義寧坊的熱鬧,司馬達不禁咂舌不已,喃喃自語道:“真是好大陣仗啊。”
司馬達的妻子則在旁擔心的問道:“老爺,這次給商兒準備買義寧坊的房子,咱們就帶了一千貫錢,夠麽?”
司馬達寵溺的看了看旁邊的兒子笑道:“無妨,我司馬達的麵子還是很值錢的,商兒前幾年摔到了頭,這幾年一直癡癡傻傻的,我這當爹的,豁出去麵子不要,也得幫兒子買下這套房。”
司馬達的妻子摸著眼淚道:“就是可憐了樂兒啦,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以後都不好找婆家了。”
司馬達瞪了妻子一眼道:“這是什麽話?她哥哥怎麽了,不就是憨厚一些麽,有什麽大不了的,有我在,一定會給樂兒找個好婆家的。”
好不容易安慰好了妻子,司馬達一家三口便走了進去,大門口有個穿著青衣的仆役立刻走過來笑著問道:“這位大人,請出示請柬。”
司馬達把懷中的請柬遞給了青衣仆役,青衣仆役一看請柬立馬熱情的說道:“原來是司馬大人啊,樓上請。”
司馬達跟著仆役到了一個寫著“乙三”的包間,進了包間,司馬達頓時就被眼前的場景給震驚到了,地上鋪著的是羊毛地毯,四五把椅子,一張桌子,桌子上還有筆墨紙硯,司馬達仔細看了下,這些桌椅都是上好的金絲楠木製成的,最上麵還有一盞巨大的油燈,宛如白晝。
老妻拉著司馬達的手問道:“老爺,這個房間花費不少錢吧,咱家哪來的那麽多錢啊?”
司馬達嘿嘿笑道:“這個房間每年的租金一千貫,但我一分錢都沒給少府。”
聽到這話,老妻與司馬達的傻兒子頓時對司馬達佩服不已。
但旁邊有人聽不下去了,隻見一個聲音傳來道:“司馬達,你這個潑皮,還好意思說,滿朝文武也就你能幹出這種事來。”
聽見這個熟悉的聲音,司馬達毫不猶豫的迴罵道:“華山,你還好意思說老子,你不是也沒拿錢麽?”
“哼,你少冤枉人啊,老子拿錢了,隻不過是少府令趙康替老子掏的,老子幫趙康治好了他多年的頭痛,他才替老子出的錢。”
沒錯,旁邊坐著的正是華山與他身懷六甲的老婆白無常。
兩人損友正在鬥嘴,下麵的燈光突然聚集了起來,司馬達與華山連忙站了起來,陛下該來了吧?
果不其然,李俊攜皇後蕭媚兒走了進來,眾人連忙走出包間行禮,那些遠處來的商隊更是納頭就拜,山唿萬歲。
李俊走到自己的包間門口淡淡的說了一句:“都起吧。”然後便進了包間,這很符合李俊的氣質,剛才的一幕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就像一條巨龍從洞窟裏伸出了龍頭掃視了一下自己的子民,然後便又退了迴去。
蕭媚兒進了包間左顧右看,李俊的房間比一般的房間顯得更加豪華,蕭媚兒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陛下這個房間值一千貫。”
李俊無所謂的說道:“皇後,以後在宮裏呆的悶了,就可以帶著母後來這裏聽聽戲,這是個不錯的消遣地方。”
“臣妾遵命。”
這時蕭媚兒看著旁邊的一盆菊花不禁讚歎道:“陛下,這菊花不是九月份才開花麽,這裏的菊花怎麽開的這麽早啊?”
李俊笑著說道:“農家的一些小手段而已,走的時候,這盤菊花就帶走吧,放在這裏沒人看可惜了。”
正在夫妻倆談的高興的時候,下麵的燈光突然又暗了下去,隻留下了一個明亮的舞台。
趙康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便邁著八步走上了舞台,趙康先是朝李俊的房間處行了一個君臣大禮,然後便衝著四周拱了拱手道:“感謝諸位的抬愛,光臨此次的拍賣會,鄙人乃是此次拍賣會的拍賣師,首先給大家說一下咱們這拍賣的規矩。”
眾人豎起耳朵做洗耳恭聽狀。
趙康咳嗽一聲繼續說道:“拍賣的規矩很簡單,一個物品,鄙人出底價,大家想買的話就往上抬價,記住了每次抬價不能少於一百貫,最後價高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