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越往南,人的戰鬥力就越差,因為北方天氣酷寒,風雪漫天,人們要是不強壯起來就難以生存,但人一旦強壯起來,他的力量就會變大,當地裏的那點東西不夠他養活自己的時候,他就會想到搶,搶劫的對象當然是南方那些溫順的羔羊了,但南方就不同了,那裏的人如果渴了,地上就有無數的清泉可以解渴,如果餓了,隻需要抬起手臂就能采到無數美味的水果,在大唐,金貴的芭蕉,在那裏不過是猴子的食物而已,生存環境的不同,也就導致了南北方戰力的差距。”這是李俊勸解李陌月的話。
除了李陌月,還有一個旁聽者,此人便是剛剛進京的伏念,伏念可以不給內侍麵子,但蕭挺的麵子他不能不給,而且蕭挺是國丈,代替自己的外甥去請老師,於公於私伏念都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伏念便跟著蕭挺一起迴京了。
李陌月安心的離開後,李俊擺了擺手道:“哈哈,伏師久在嶺南,不知對朕剛才說的那番話有何見解?”
伏念對李俊拱了拱手道:“陛下此言鞭辟入裏,老臣佩服,但陛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嶺南的環境並沒有那麽好,嶺南的水池邊有很多蛟龍(鱷魚)在晃悠,叢林中則趴伏著巨大的蟒蛇,還有老虎、豹子這些害獸,所以臣見過的很多嶺南人天生便是獵人,戰鬥力很強,如果陛下想要選取能戰之士,從嶺南也能選出合格的人選。”
“伏師所說甚是在理,朕當然不會南北分化了,隻要是大唐的子民,無論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朕都會一視同仁的,其實剛才朕所說的那些話也都是商人們說給朕聽的。”李俊打了個哈哈說道。
“陛下,您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也是這個國家的仲裁者,請陛下千萬不要聽信一家之言,尤其是商人,商人自古重利輕別離,在他們眼中南方更容易發財,殊不知他們發的都是民膏民脂之財,所以臣鬥膽奏請陛下,千萬不要再讓商人玷汙了這朝堂聖潔之所。”伏念直言勸諫道。
李俊尷尬的迴道:“這個伏師的諫言,朕記下了。”
“陛下英明。”
李俊也沒想到自己胡謅的一段話,引起了伏念這麽一番表態,現在看見伏念沒有不依不饒的意思,李俊也鬆了一口氣。
李俊咳嗽一聲繼續說道:“伏師,聽說您在嶺南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今日有空不妨說與朕聽聽。”
“既然陛下想聽,那臣就獻醜了,臣當初才到嶺南時,隻有滿肚子學問,當一個弟子要死的時候,臣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臣那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的學問一點都沒用上,痛定思痛之下,臣便提出了這個理念,臣覺著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伏念滔滔不絕的說道。
李俊也聽的很入迷,伏念的這種理論與明代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已經很接近了,都是倡導讀書人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要善於運用書中的那些道理。
伏念說了半個時辰才解釋完,李俊等伏念喝完一杯茶才笑著問道:“伏師的這個理念甚合朕意,朕現在有個麻煩事,還需要伏師替朕拿個主意?”
“陛下請說,這是臣應盡之責。”伏念很有信心的迴道。
雖說伏念現在是大宗師了,但君臣奏對這種事即使是大宗師也不能避免的。
李俊歎了口氣道:“此事關乎重大,是關於科考舉才之事,現在的科舉考聖人之言、算學、法律、時事論策四種,最近這段時間,有一些江南、湖廣地區的官員聯袂上書讓朕多考聖人之言,將其它三科在科舉中所占比例減小,要是一人兩人,朕也就一笑了之了,但最近朕已經接到了數十封同樣的奏折,國朝為國取才,取的是牧民官,是可以踏踏實實為國做事之人,那些清談之人,不取也罷,但現在民意如此,朕該如何辦?”
“哼,這件事臣也聽過,湖廣、江南地區的士子最善空談,所以他們在科舉中考不過北方士子,那是應有之理,這不怨別人,是他們技不如人,所以請陛下將這些奏折交給臣,臣定會一一反駁,讓他們心服口服。”伏念冷哼道。
李俊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拍了拍手,何申立刻拿著一堆奏折走過來遞給了伏念。
伏念看了看這些奏折上的名字,心中不禁苦笑,這些人可都是儒家的人,其實從一開始,伏念心中便有了這個預感,因為最擅長空談的便是儒家的人啦。
伏念偷偷打量了一番李俊,發現李俊麵色無恙,便拱了拱手道:“陛下盡管聽臣的好消息便是了,臣告退。”
李俊笑著說道:“且慢,伏先生,您好不容易進宮一趟,喝完您弟子的敬師茶再走啊。”
伏念又坐了下來,摸著胡須道:“理應如此啊。”
李俊給何申吩咐了一句,何申便笑眯眯的離開了,很快一身袞服的李承唐便被何申帶了過來,李承唐已經三歲多了,唇紅齒白,虎頭虎腦的,甚是可愛。
李承唐先是給李俊行了一個禮,李俊擺擺手,李承唐便乖乖的坐在了李俊旁邊,李俊寵溺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道:“伏師,朕最開始的打算是讓太子過了三周歲就去皇家書院與雛鷹營,但楊師卻說,太子殿下年齡尚小,現在去了皇家書院有害無利,不如等到十歲再去也不遲,後來朕也答應了,畢竟太子是不同的。”
“楊師所言極是,太子現在需要的是形成一個性格,需要的是名師教導,三歲看老,臣以為此言不虛。”伏念拱了拱手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那就拜托伏師了。”
然後對李承唐和顏悅色的說道:“唐兒,拿著這杯茶去敬先生一杯。”
李承唐乖乖的來到伏念身旁道:“先生,請喝茶。”
伏念笑的如沐春風,扶起李承唐道:“太子殿下,明日臣過來陪你讀書如何?”
“哈哈,好啊,我想騎大馬。”李承唐奶聲奶氣的說道。
伏念苦笑道:“大馬是騎不成了,明日我來教你“馬”字該如何寫?好麽?”
李稱唐考慮了一會點了點頭道:“那好吧。”
李俊看著師徒倆的互動,心裏也鬆了口氣,看來伏念對如何與孩子相處還是很有經驗的。
除了李陌月,還有一個旁聽者,此人便是剛剛進京的伏念,伏念可以不給內侍麵子,但蕭挺的麵子他不能不給,而且蕭挺是國丈,代替自己的外甥去請老師,於公於私伏念都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伏念便跟著蕭挺一起迴京了。
李陌月安心的離開後,李俊擺了擺手道:“哈哈,伏師久在嶺南,不知對朕剛才說的那番話有何見解?”
伏念對李俊拱了拱手道:“陛下此言鞭辟入裏,老臣佩服,但陛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嶺南的環境並沒有那麽好,嶺南的水池邊有很多蛟龍(鱷魚)在晃悠,叢林中則趴伏著巨大的蟒蛇,還有老虎、豹子這些害獸,所以臣見過的很多嶺南人天生便是獵人,戰鬥力很強,如果陛下想要選取能戰之士,從嶺南也能選出合格的人選。”
“伏師所說甚是在理,朕當然不會南北分化了,隻要是大唐的子民,無論他是在南方還是北方,朕都會一視同仁的,其實剛才朕所說的那些話也都是商人們說給朕聽的。”李俊打了個哈哈說道。
“陛下,您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也是這個國家的仲裁者,請陛下千萬不要聽信一家之言,尤其是商人,商人自古重利輕別離,在他們眼中南方更容易發財,殊不知他們發的都是民膏民脂之財,所以臣鬥膽奏請陛下,千萬不要再讓商人玷汙了這朝堂聖潔之所。”伏念直言勸諫道。
李俊尷尬的迴道:“這個伏師的諫言,朕記下了。”
“陛下英明。”
李俊也沒想到自己胡謅的一段話,引起了伏念這麽一番表態,現在看見伏念沒有不依不饒的意思,李俊也鬆了一口氣。
李俊咳嗽一聲繼續說道:“伏師,聽說您在嶺南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今日有空不妨說與朕聽聽。”
“既然陛下想聽,那臣就獻醜了,臣當初才到嶺南時,隻有滿肚子學問,當一個弟子要死的時候,臣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臣那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的學問一點都沒用上,痛定思痛之下,臣便提出了這個理念,臣覺著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並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並知,認為行便是知……”伏念滔滔不絕的說道。
李俊也聽的很入迷,伏念的這種理論與明代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已經很接近了,都是倡導讀書人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要善於運用書中的那些道理。
伏念說了半個時辰才解釋完,李俊等伏念喝完一杯茶才笑著問道:“伏師的這個理念甚合朕意,朕現在有個麻煩事,還需要伏師替朕拿個主意?”
“陛下請說,這是臣應盡之責。”伏念很有信心的迴道。
雖說伏念現在是大宗師了,但君臣奏對這種事即使是大宗師也不能避免的。
李俊歎了口氣道:“此事關乎重大,是關於科考舉才之事,現在的科舉考聖人之言、算學、法律、時事論策四種,最近這段時間,有一些江南、湖廣地區的官員聯袂上書讓朕多考聖人之言,將其它三科在科舉中所占比例減小,要是一人兩人,朕也就一笑了之了,但最近朕已經接到了數十封同樣的奏折,國朝為國取才,取的是牧民官,是可以踏踏實實為國做事之人,那些清談之人,不取也罷,但現在民意如此,朕該如何辦?”
“哼,這件事臣也聽過,湖廣、江南地區的士子最善空談,所以他們在科舉中考不過北方士子,那是應有之理,這不怨別人,是他們技不如人,所以請陛下將這些奏折交給臣,臣定會一一反駁,讓他們心服口服。”伏念冷哼道。
李俊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拍了拍手,何申立刻拿著一堆奏折走過來遞給了伏念。
伏念看了看這些奏折上的名字,心中不禁苦笑,這些人可都是儒家的人,其實從一開始,伏念心中便有了這個預感,因為最擅長空談的便是儒家的人啦。
伏念偷偷打量了一番李俊,發現李俊麵色無恙,便拱了拱手道:“陛下盡管聽臣的好消息便是了,臣告退。”
李俊笑著說道:“且慢,伏先生,您好不容易進宮一趟,喝完您弟子的敬師茶再走啊。”
伏念又坐了下來,摸著胡須道:“理應如此啊。”
李俊給何申吩咐了一句,何申便笑眯眯的離開了,很快一身袞服的李承唐便被何申帶了過來,李承唐已經三歲多了,唇紅齒白,虎頭虎腦的,甚是可愛。
李承唐先是給李俊行了一個禮,李俊擺擺手,李承唐便乖乖的坐在了李俊旁邊,李俊寵溺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道:“伏師,朕最開始的打算是讓太子過了三周歲就去皇家書院與雛鷹營,但楊師卻說,太子殿下年齡尚小,現在去了皇家書院有害無利,不如等到十歲再去也不遲,後來朕也答應了,畢竟太子是不同的。”
“楊師所言極是,太子現在需要的是形成一個性格,需要的是名師教導,三歲看老,臣以為此言不虛。”伏念拱了拱手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那就拜托伏師了。”
然後對李承唐和顏悅色的說道:“唐兒,拿著這杯茶去敬先生一杯。”
李承唐乖乖的來到伏念身旁道:“先生,請喝茶。”
伏念笑的如沐春風,扶起李承唐道:“太子殿下,明日臣過來陪你讀書如何?”
“哈哈,好啊,我想騎大馬。”李承唐奶聲奶氣的說道。
伏念苦笑道:“大馬是騎不成了,明日我來教你“馬”字該如何寫?好麽?”
李稱唐考慮了一會點了點頭道:“那好吧。”
李俊看著師徒倆的互動,心裏也鬆了口氣,看來伏念對如何與孩子相處還是很有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