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這便是袁戰與高哲此時內心的感受,徐州大疫,所以軍機處便把離著最近的備倭軍給調了過去,沒想到就在昨日,琅琊郡處的一個小縣城被倭寇給端了,這個小縣城叫興國縣,要評全國十大貧困縣,絕對有這個縣,但恰巧不巧的琅琊郡去年在這個縣新建了一個鹽場。
這次倒好,那群混賬倭寇不僅攻破了縣城,殺害了數千平民,還將鹽場裏的鹽都給弄走了。
這次可算捅了馬蜂窩了,那個鹽場的鹽是今年供給杭愛山的糧草之用,這下子可算完了,郡守立刻就跑到內閣去哭窮了,歸義軍與忠義軍也來高哲這裏鬧騰。
沒辦法兩人隻好匆匆的進宮來了,李俊聽見兩人的稟報,也是氣的想罵娘,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李俊歎了口氣道:“東北水師、東南水師能調迴近海麽?”
高哲搖了搖頭道:“陛下,恐怕不現實,東北水師與高麗水師正在對峙,東南水師要想迴來,恐怕南楚人也不答應,所以現在能用的就是山東、吳地的備倭兵,現在又有兩萬多備倭兵調到了徐州,所以這片地區防禦很薄弱,所以陛下您看能不能把徐州的備倭兵調迴去,換洛陽軍去徐州。”
李俊搖了搖頭道:“此事不妥,這個防疫事情一旦開始,最好還是不要中斷,備倭兵進了疫區,萬一不小心把病帶迴去那豈不是完了?”
“那陛下的意思呢?”高哲試探的問道。
李俊頗有深意的問道:“兩位愛卿,在興國縣除了有五百守城士兵,還有五百看護鹽場的士兵,一千大唐軍隊占據城池之利,卻被三四百倭寇給攻進了城池,這說明了什麽問題,是我們常備駐軍戰力太差,還是官員腐敗嚴重,或者是這其中有與倭寇勾結的內奸?所以朕認為這件事不是那麽簡單的,必須查清事情真相,朝廷才能對症下藥。”
“陛下聖明,臣迴去就安排內閣的人去徹查此事。”袁戰立刻迴道。
“老臣也會派軍機處的人去嚴查的,請陛下放心。”高哲緊跟著說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那好,那朕也派一位尚書郎去,聯合內閣、軍機處一起把此事查清。”
“諾。”兩人不敢怠慢,立刻迴道。
等到這兩人離開後,李俊揉了揉額頭對旁邊的司馬達說道:“司馬達,你覺著尚書台派誰去比較好?”
“啟稟陛下,現在尚書台都是年輕進士,經驗不足,所以這個臣也很難決斷,但如果陛下真的要派一個人去的話,臣推薦臣自己。”司馬達迴答道。
李俊笑罵道:“就你那直性子,去查這種事,一定會壞事,所以還是算了吧,你還是去把蕭仁傑喊過來吧。”
“臣遵命。”司馬達鬱悶的迴答道。
很快蕭仁傑便過來了,李俊對著蕭仁傑笑道:“仁傑,興國縣的事聽說了麽?”
蕭仁傑不敢怠慢立刻迴道:“此事臣剛看過琅琊郡守的簡報了。”
“那你有什麽想法麽?”李俊繼續問道。
“這些倭寇簡直喪心病狂。”蕭仁傑咬牙切齒的迴答道。
“還有麽?”李俊繼續問道。
蕭仁傑思考了一會才慢慢說道:“臣在簡報上看了,死傷最多的是貧民百姓,而很多當地世族倭寇卻絲毫未犯,最令人奇怪的是縣令死了,而本該衝鋒在前的縣尉卻還活著,而且還被琅琊郡守舉薦為新的縣令,這其中定有貓膩?或者是有一條巨大的利益鏈,導致整個琅琊郡都對縣尉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與其狼狽為奸,這是臣的所想,不對之處請陛下多多指教。”
“哈哈,後生可畏,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你看看你的上司司馬大人,到現在還沒反應過來呢。”李俊大笑著說道。
司馬達在旁皺著眉頭說道:“陛下,臣不是沒想過這些,但臣隻是覺著人心不會如此險惡吧?”
李俊搖了搖頭道:“司馬達啊,你這人就是太書生意氣了,這樣吧,朕給你一個任務,你去刑部調閱一下近幾年的案卷便能明白了,人心有時候就是如此險惡。”
司馬達撓了撓頭便退到了一旁。
李俊對蕭仁傑吩咐道:“仁傑,既然你看的這麽透徹,那這次就你陪著內閣與軍機處的人一起去調查此事吧,朕賜你尚方寶劍,這樣你便可以調動琅琊郡所有的力量了,還有就是如果事情鬧大了,不要心軟,立刻聯係魯王調兵平亂。”
“諾,臣遵旨。”蕭仁傑答應道便退了下去。
李俊看著還在一旁冥思苦想的司馬達,不禁苦笑道:“司馬啊,好了,別想了,仁傑估計猜想的沒錯,此次事件絕不會像你想象中的那麽簡單,還有朕之所以讓你去看刑部案卷,便是因為你還是個史官,你家族寫的那本史書,朕名字都給你們起好了,就叫《資治通鑒》,含義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也就是說你這書是後世帝王的教科書,你現在寫的這麽白蓮花怎麽能行?”
“陛下,請問什麽是白蓮花啊?”司馬達頗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你可以這麽理解,在文學上白蓮花是形容那些善良、無害、無辜、純潔、沒心機的人。”李俊苦笑道。
司馬達聽到這個迴答,臉頓時就紅了,對李俊拱了拱手說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迴去就去看刑部案卷,另外臣史書中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東西,臣也會修改的。”
李俊擺了擺手道:“去吧。”
等到司馬達離開後,李俊還是不放心,給東北水師周公瑾又去了一封信,信上李俊把司馬達這混蛋狠狠的罵了一頓,這混蛋裝樣子裝的也太過分了吧,明明知道高麗水師不會這時候發起攻擊,還將所有的軍隊都調去了外海,導致內海空虛,被幾百個倭寇趁虛而入,狠狠的打了李俊的臉一巴掌。
很快周公瑾便收到了李俊的來信,周公瑾看完後臉色一塊白,一塊青,恨恨的一拍桌子罵道:“豈有此理,這群混蛋,竟然把主意打到老子的老窩上去了,老子不滅了他們就不姓周。”
這次倒好,那群混賬倭寇不僅攻破了縣城,殺害了數千平民,還將鹽場裏的鹽都給弄走了。
這次可算捅了馬蜂窩了,那個鹽場的鹽是今年供給杭愛山的糧草之用,這下子可算完了,郡守立刻就跑到內閣去哭窮了,歸義軍與忠義軍也來高哲這裏鬧騰。
沒辦法兩人隻好匆匆的進宮來了,李俊聽見兩人的稟報,也是氣的想罵娘,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李俊歎了口氣道:“東北水師、東南水師能調迴近海麽?”
高哲搖了搖頭道:“陛下,恐怕不現實,東北水師與高麗水師正在對峙,東南水師要想迴來,恐怕南楚人也不答應,所以現在能用的就是山東、吳地的備倭兵,現在又有兩萬多備倭兵調到了徐州,所以這片地區防禦很薄弱,所以陛下您看能不能把徐州的備倭兵調迴去,換洛陽軍去徐州。”
李俊搖了搖頭道:“此事不妥,這個防疫事情一旦開始,最好還是不要中斷,備倭兵進了疫區,萬一不小心把病帶迴去那豈不是完了?”
“那陛下的意思呢?”高哲試探的問道。
李俊頗有深意的問道:“兩位愛卿,在興國縣除了有五百守城士兵,還有五百看護鹽場的士兵,一千大唐軍隊占據城池之利,卻被三四百倭寇給攻進了城池,這說明了什麽問題,是我們常備駐軍戰力太差,還是官員腐敗嚴重,或者是這其中有與倭寇勾結的內奸?所以朕認為這件事不是那麽簡單的,必須查清事情真相,朝廷才能對症下藥。”
“陛下聖明,臣迴去就安排內閣的人去徹查此事。”袁戰立刻迴道。
“老臣也會派軍機處的人去嚴查的,請陛下放心。”高哲緊跟著說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那好,那朕也派一位尚書郎去,聯合內閣、軍機處一起把此事查清。”
“諾。”兩人不敢怠慢,立刻迴道。
等到這兩人離開後,李俊揉了揉額頭對旁邊的司馬達說道:“司馬達,你覺著尚書台派誰去比較好?”
“啟稟陛下,現在尚書台都是年輕進士,經驗不足,所以這個臣也很難決斷,但如果陛下真的要派一個人去的話,臣推薦臣自己。”司馬達迴答道。
李俊笑罵道:“就你那直性子,去查這種事,一定會壞事,所以還是算了吧,你還是去把蕭仁傑喊過來吧。”
“臣遵命。”司馬達鬱悶的迴答道。
很快蕭仁傑便過來了,李俊對著蕭仁傑笑道:“仁傑,興國縣的事聽說了麽?”
蕭仁傑不敢怠慢立刻迴道:“此事臣剛看過琅琊郡守的簡報了。”
“那你有什麽想法麽?”李俊繼續問道。
“這些倭寇簡直喪心病狂。”蕭仁傑咬牙切齒的迴答道。
“還有麽?”李俊繼續問道。
蕭仁傑思考了一會才慢慢說道:“臣在簡報上看了,死傷最多的是貧民百姓,而很多當地世族倭寇卻絲毫未犯,最令人奇怪的是縣令死了,而本該衝鋒在前的縣尉卻還活著,而且還被琅琊郡守舉薦為新的縣令,這其中定有貓膩?或者是有一條巨大的利益鏈,導致整個琅琊郡都對縣尉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與其狼狽為奸,這是臣的所想,不對之處請陛下多多指教。”
“哈哈,後生可畏,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錯了,你看看你的上司司馬大人,到現在還沒反應過來呢。”李俊大笑著說道。
司馬達在旁皺著眉頭說道:“陛下,臣不是沒想過這些,但臣隻是覺著人心不會如此險惡吧?”
李俊搖了搖頭道:“司馬達啊,你這人就是太書生意氣了,這樣吧,朕給你一個任務,你去刑部調閱一下近幾年的案卷便能明白了,人心有時候就是如此險惡。”
司馬達撓了撓頭便退到了一旁。
李俊對蕭仁傑吩咐道:“仁傑,既然你看的這麽透徹,那這次就你陪著內閣與軍機處的人一起去調查此事吧,朕賜你尚方寶劍,這樣你便可以調動琅琊郡所有的力量了,還有就是如果事情鬧大了,不要心軟,立刻聯係魯王調兵平亂。”
“諾,臣遵旨。”蕭仁傑答應道便退了下去。
李俊看著還在一旁冥思苦想的司馬達,不禁苦笑道:“司馬啊,好了,別想了,仁傑估計猜想的沒錯,此次事件絕不會像你想象中的那麽簡單,還有朕之所以讓你去看刑部案卷,便是因為你還是個史官,你家族寫的那本史書,朕名字都給你們起好了,就叫《資治通鑒》,含義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也就是說你這書是後世帝王的教科書,你現在寫的這麽白蓮花怎麽能行?”
“陛下,請問什麽是白蓮花啊?”司馬達頗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你可以這麽理解,在文學上白蓮花是形容那些善良、無害、無辜、純潔、沒心機的人。”李俊苦笑道。
司馬達聽到這個迴答,臉頓時就紅了,對李俊拱了拱手說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迴去就去看刑部案卷,另外臣史書中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東西,臣也會修改的。”
李俊擺了擺手道:“去吧。”
等到司馬達離開後,李俊還是不放心,給東北水師周公瑾又去了一封信,信上李俊把司馬達這混蛋狠狠的罵了一頓,這混蛋裝樣子裝的也太過分了吧,明明知道高麗水師不會這時候發起攻擊,還將所有的軍隊都調去了外海,導致內海空虛,被幾百個倭寇趁虛而入,狠狠的打了李俊的臉一巴掌。
很快周公瑾便收到了李俊的來信,周公瑾看完後臉色一塊白,一塊青,恨恨的一拍桌子罵道:“豈有此理,這群混蛋,竟然把主意打到老子的老窩上去了,老子不滅了他們就不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