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博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李俊覺著給儒家也沒啥,因為墨家走一步,那儒家便也要該跟著往前一步,要不然很難壓製住墨家。
夏侯恩欣喜的離開後,李俊便讓何申等人把登龍鼓立了起來,並且貼出了告示說明了登龍鼓的用處,眾多百姓圍在這裏議論紛紛,一個路人乙問道:“這鼓敲響後還真能見到陛下麽?”
“騙你做甚,咱們陛下繼登基以來,可曾騙過大家?”路人丙立刻反駁道。
路人乙點了點頭道:“也對啊,陛下是聖天子,我這去敲鼓,求見陛下,向陛下獻上我最誠摯的祝福。”
看著路人乙這個棒槌真的上前了,路人丙立刻拉住他罵道:“你不想活了啊,沒看見後麵的內容啊,上麵還寫了,陛下政務繁忙,要想敲登龍鼓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之一,一個是關於人命的大事,另一個便是你這案子縣令與郡守都不管,或者做出的評判不公平,你這樣傻乎乎的去敲鼓,不是找死麽?”
“多謝兄台告知。”路人乙出了一身冷汗說道。
不僅這裏,到了第二天登龍鼓的事就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諸子百家也是對李俊的這個政策歌功頌德,也就是在這一天,京城內出現了好多路人甲、路人乙,其實這些人都是錦衣衛的人假扮的,李俊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怕大家出於好奇亂敲,李俊天天這麽忙,哪有時間處理誰家的牛丟了這種小事啊……
遠在雲夢澤的伏念也聽到了這個消息,雖然此處離著京城有數千裏之遙,但伏念的消息還是很靈通,因為長安城的那些徒子徒孫們會第一時間把消息送給伏念。
當伏念聽到墨家走出上林苑的消息後,心中不禁一顫,然後對自己大弟子呂行說道:“行,準備一下,咱們又要走了。”
“老師,這次咱們去哪裏啊?”呂行小心的問道。
伏念抬頭望向南方道:“這次咱們去嶺南。”
“什麽?老師,您身體受得了麽?”呂行擔憂的問道。
伏念擺了擺手道:“無妨,為了儒家的未來,老夫即使獻道都可以,更何況現在隻是走遠路而已。”
其實伏念之所以下定這個主意,一方麵是因為來自墨家的壓力,儒家要想尋求改變不得不往遠處走,這樣也許還能找到出路;第二麽便是弟子王振的一封信,王振在信上寫了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句話給了伏念很大的啟發,兩年時間,伏念基本上已經走遍了整個帝國南方,現在唯一沒去的地方便是嶺南了,伏念有一種預感,自己的未來就在嶺南。
對於伏念的決定,很多弟子不理解,去找伏念理論,伏念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道:“嶺南雖為苦寒之地,但也是磨礪心誌之所,所以此次去嶺南為師不強求,想陪著為師去的就留下,不想去的便離開。”
聽見伏念的話大弟子呂行第一個站出來表態道:“老師,弟子願前往。”
有了呂行的帶頭,很多弟子也站出來表示願意一同前往,但當晚還是有幾個弟子離開了,呂行再三勸說之下,眾人也未留下,無奈之下呂行隻好把自己所有的家當都贈給了這些離去的師弟們,畢竟師兄弟一場,呂行不忍心他們一路上受苦。
呂行站在寒風中看著遠去的師兄弟們的身影,心裏很酸,不知不覺間雙眼便被眼淚給模糊了,這時伏念悄悄的來到了呂行的身後歎道:“行,世事無常,我們早晚會分別的,此時的分別也許是為了日後更好的相見。”
呂行擦了擦眼淚迴過頭來說道:“老師,弟子謹受教,隻是弟子就是覺著不忍,就隻差最後一步了,為什麽他們就不能陪我們走下去呢。”
伏念拍了拍自己這個忠厚大弟子的肩膀說道:“不要緊,無論今日他們的選擇是什麽,他們將永遠是老師的弟子,行,你也放開心,明日我們就要去那最後悟道之地了,等我們迴來,老師會告訴世人,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諾,弟子遵命。”
第二天一早伏念便帶著剩下的弟子雇了幾輛馬車往南而去了,伏念再迴頭看了一眼自己居住有半年時間的別院,喃喃自語道:“不知是我成就了你,還是你成就了我?”
沒過幾天,遠在京城的李俊收到了伏念的求官信,李俊看完後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隻好把楊雄喊了過來問道:“楊師,您看看這封信,伏先生這是什麽意思啊?要想當官,京城內這麽多高官,朕都給他留著呢,幹嘛非要跑到梅州那地方當個小小的驛丞啊?這要是傳出去,朕豈不是成了用人不明的昏君啦?”
楊雄點了點頭道:“陛下,老臣雖然知道如此不妥,但還請陛下成全伏念,陛下有所不知,學問到了我們這一步,要想再進一步,難如登天,現在看來伏念是找到了契機,這種機會千載難逢,請陛下萬萬不可阻撓。”
聽楊雄說的這麽嚴重,李俊也隻好同意道:“好,那朕就準了,希望伏念先生能帶給朕驚喜吧。”
梅州有一個叫做龍嶺驛的小地方,這個地方雖說名字聽起來很霸氣,但鄉民好勇鬥狠,不識王化,之前好多來上任的驛丞都被本地人給折磨跑了,有一些甚至連性命都丟在了這裏。
最近龍嶺驛又來了新驛丞,這個新驛丞一頭白發,滿臉滄桑,身後還跟著幾個十幾名弟子,本地人看著這老家夥也不像是有錢人,大家在驛站偷了幾次東西,而老頭卻一點反應都沒有,慢慢的大家也都息了繼續折磨這老頭的念頭了。
老頭什麽都不管,除了每早起來大聲讀書,其餘的也都跟之前差不多,慢慢的老頭的讀書聲吸引了很多本地人,尤其是孩童為多。
大家其實也沒覺著有什麽,隻是聽著這種聲音很好聽,這天一個經常來聽書的叫猴子的小家夥滿身是血的來了,呂行嚇了一跳,連忙扶住小猴子道:“猴子兄弟,你這是怎麽搞的?”
小猴子有氣無力的說道:“呂大哥,我要死了。”
原來本地人因為沒有土地,無法耕種,所以大家都以上山采藥為生,小猴子是個孤兒,昨天不小心從山崖上掉了下來,摔成了重傷,又無處可去,所以便來到了這裏。
夏侯恩欣喜的離開後,李俊便讓何申等人把登龍鼓立了起來,並且貼出了告示說明了登龍鼓的用處,眾多百姓圍在這裏議論紛紛,一個路人乙問道:“這鼓敲響後還真能見到陛下麽?”
“騙你做甚,咱們陛下繼登基以來,可曾騙過大家?”路人丙立刻反駁道。
路人乙點了點頭道:“也對啊,陛下是聖天子,我這去敲鼓,求見陛下,向陛下獻上我最誠摯的祝福。”
看著路人乙這個棒槌真的上前了,路人丙立刻拉住他罵道:“你不想活了啊,沒看見後麵的內容啊,上麵還寫了,陛下政務繁忙,要想敲登龍鼓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之一,一個是關於人命的大事,另一個便是你這案子縣令與郡守都不管,或者做出的評判不公平,你這樣傻乎乎的去敲鼓,不是找死麽?”
“多謝兄台告知。”路人乙出了一身冷汗說道。
不僅這裏,到了第二天登龍鼓的事就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諸子百家也是對李俊的這個政策歌功頌德,也就是在這一天,京城內出現了好多路人甲、路人乙,其實這些人都是錦衣衛的人假扮的,李俊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怕大家出於好奇亂敲,李俊天天這麽忙,哪有時間處理誰家的牛丟了這種小事啊……
遠在雲夢澤的伏念也聽到了這個消息,雖然此處離著京城有數千裏之遙,但伏念的消息還是很靈通,因為長安城的那些徒子徒孫們會第一時間把消息送給伏念。
當伏念聽到墨家走出上林苑的消息後,心中不禁一顫,然後對自己大弟子呂行說道:“行,準備一下,咱們又要走了。”
“老師,這次咱們去哪裏啊?”呂行小心的問道。
伏念抬頭望向南方道:“這次咱們去嶺南。”
“什麽?老師,您身體受得了麽?”呂行擔憂的問道。
伏念擺了擺手道:“無妨,為了儒家的未來,老夫即使獻道都可以,更何況現在隻是走遠路而已。”
其實伏念之所以下定這個主意,一方麵是因為來自墨家的壓力,儒家要想尋求改變不得不往遠處走,這樣也許還能找到出路;第二麽便是弟子王振的一封信,王振在信上寫了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句話給了伏念很大的啟發,兩年時間,伏念基本上已經走遍了整個帝國南方,現在唯一沒去的地方便是嶺南了,伏念有一種預感,自己的未來就在嶺南。
對於伏念的決定,很多弟子不理解,去找伏念理論,伏念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道:“嶺南雖為苦寒之地,但也是磨礪心誌之所,所以此次去嶺南為師不強求,想陪著為師去的就留下,不想去的便離開。”
聽見伏念的話大弟子呂行第一個站出來表態道:“老師,弟子願前往。”
有了呂行的帶頭,很多弟子也站出來表示願意一同前往,但當晚還是有幾個弟子離開了,呂行再三勸說之下,眾人也未留下,無奈之下呂行隻好把自己所有的家當都贈給了這些離去的師弟們,畢竟師兄弟一場,呂行不忍心他們一路上受苦。
呂行站在寒風中看著遠去的師兄弟們的身影,心裏很酸,不知不覺間雙眼便被眼淚給模糊了,這時伏念悄悄的來到了呂行的身後歎道:“行,世事無常,我們早晚會分別的,此時的分別也許是為了日後更好的相見。”
呂行擦了擦眼淚迴過頭來說道:“老師,弟子謹受教,隻是弟子就是覺著不忍,就隻差最後一步了,為什麽他們就不能陪我們走下去呢。”
伏念拍了拍自己這個忠厚大弟子的肩膀說道:“不要緊,無論今日他們的選擇是什麽,他們將永遠是老師的弟子,行,你也放開心,明日我們就要去那最後悟道之地了,等我們迴來,老師會告訴世人,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諾,弟子遵命。”
第二天一早伏念便帶著剩下的弟子雇了幾輛馬車往南而去了,伏念再迴頭看了一眼自己居住有半年時間的別院,喃喃自語道:“不知是我成就了你,還是你成就了我?”
沒過幾天,遠在京城的李俊收到了伏念的求官信,李俊看完後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隻好把楊雄喊了過來問道:“楊師,您看看這封信,伏先生這是什麽意思啊?要想當官,京城內這麽多高官,朕都給他留著呢,幹嘛非要跑到梅州那地方當個小小的驛丞啊?這要是傳出去,朕豈不是成了用人不明的昏君啦?”
楊雄點了點頭道:“陛下,老臣雖然知道如此不妥,但還請陛下成全伏念,陛下有所不知,學問到了我們這一步,要想再進一步,難如登天,現在看來伏念是找到了契機,這種機會千載難逢,請陛下萬萬不可阻撓。”
聽楊雄說的這麽嚴重,李俊也隻好同意道:“好,那朕就準了,希望伏念先生能帶給朕驚喜吧。”
梅州有一個叫做龍嶺驛的小地方,這個地方雖說名字聽起來很霸氣,但鄉民好勇鬥狠,不識王化,之前好多來上任的驛丞都被本地人給折磨跑了,有一些甚至連性命都丟在了這裏。
最近龍嶺驛又來了新驛丞,這個新驛丞一頭白發,滿臉滄桑,身後還跟著幾個十幾名弟子,本地人看著這老家夥也不像是有錢人,大家在驛站偷了幾次東西,而老頭卻一點反應都沒有,慢慢的大家也都息了繼續折磨這老頭的念頭了。
老頭什麽都不管,除了每早起來大聲讀書,其餘的也都跟之前差不多,慢慢的老頭的讀書聲吸引了很多本地人,尤其是孩童為多。
大家其實也沒覺著有什麽,隻是聽著這種聲音很好聽,這天一個經常來聽書的叫猴子的小家夥滿身是血的來了,呂行嚇了一跳,連忙扶住小猴子道:“猴子兄弟,你這是怎麽搞的?”
小猴子有氣無力的說道:“呂大哥,我要死了。”
原來本地人因為沒有土地,無法耕種,所以大家都以上山采藥為生,小猴子是個孤兒,昨天不小心從山崖上掉了下來,摔成了重傷,又無處可去,所以便來到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