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打虎想的沒錯,其實這個時候衛無忌已經繞道遼東來到了北遼軍後麵的一座山中,這是一座無名小山,衛無忌到了後,就把它改名叫做“定軍山”了,薛仁等將雖然覺著不妥,因為自古以來,給山川、河流命名的都是君王,這是君王的權利,臣子不可竊取,但此時衛無忌權利正盛,眾將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沒看見。
這天衛無忌正在軍中飲宴,薛仁走了進來,衛無忌親熱的摟著薛仁的肩膀說道:“大家都趕緊來啊,敬咱們的大英雄一杯。”
眾將起哄道:“諾。”
薛仁皺著眉頭說道:“大帥,一會末將還要巡營,不能飲酒。”
薛仁這麽不給麵子,衛無忌也不在意,拍著額頭說道:“這個本帥差點忘了,好,不喝就不喝了。”
“大帥,此時北遼人還在一旁虎視眈眈……”
還不待薛仁說完,一個傳令兵便闖了進來說道:“大帥,北遼人有動靜了,今早斥候來報,北遼人正在收拾東西,看情況是準備撤退。”
傳令兵剛說完,衛無忌混沌的眼神立刻變的清明了,連忙安排人將酒宴撤了下去,很快這個帥帳內便又成了一個作戰室。
薛仁對衛無忌抱了抱拳道:“大帥,末將錯過你了。”
衛無忌笑著說道:“小薛,你是個帥才,早晚老夫這個位置都是你的,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是不要犯錯了,老夫老了,又是陛下的親舅舅,一些無傷大雅的錯就讓老夫來犯吧,省的讓人家不放心。”
“末將多謝大帥的體恤,但不知大帥準備怎麽應對北遼人?”薛仁擔憂的問道。
衛無忌嗬嗬一笑道:“談判。”
“啊。”
“啊什麽啊?就是談判,你沒聽錯……”
在這個世上要說對北遼人最了解的人,衛無忌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衛無忌在涼州呆了數十年,被北遼人打過,也打過北遼人,有句話說的好,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衛無忌年輕的時候,北遼人就是一把懸在大唐頭上的寶劍,大唐日日夜夜的擔心著北遼人入侵,而每次大唐與北遼人作戰,總是輸多勝少,後來北遼的戰神耶律神康去世後,北遼兵的戰鬥力是直線下降,慢慢的就變成了衛無忌壓著北遼打啦。
在這裏也體現出了兩國國力的差距,大唐即使在先帝那樣昏庸的君主的帶領下,也沒怎麽打過敗仗,而反觀北遼呢,一個領兵大帥的去世,就導致整個國家混亂不堪,短短十年時間便淪落成了誰都能欺負一下的小受。
這個時候與其談判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麽多年北遼人已經被衛無忌打怕了。
此時北遼營內,耶律宗康正在準備跑路,這時候唐軍使者卻來了,耶律宗康聽見後立刻擺了擺手道:“不見,讓他滾。”
蕭打虎在旁勸道:“殿下,還是見一下比較好,如果現在就撤,那兵無戰心,恐怕會全軍覆沒啊,到時候即使咱們迴去了,也沒本錢與耶律楚爭鋒啦。”
蕭打虎說的很有道理,自己雖說想保住性命,但如果真的舍棄這十萬大軍,自己還挺舍不得呢。
於是耶律宗康便在帥帳內見了唐使,這次來的唐使是竇林的弟子,名叫明啟,衛無忌出征之前專門去了一趟甘棠找竇林借來的。
明啟見到耶律宗康恭敬的行了一禮道:“外臣參見北遼太子殿下。”
耶律宗康也是從小讀唐國書籍長大的,對於大唐的禮儀非常清楚,明啟剛才行的一禮是正兒八經對國儲的禮節,所以耶律宗康心中非常受用。
耶律宗康笑著問道:“不知貴使來孤這裏有何要事啊?”
明啟恭敬的迴道:“太子殿下,實不相瞞,我大唐衛帥已經到了殿下的身後,但太子殿下仁義,衛帥不忍心讓太子殿下損於此地,所以特意安排外臣來與太子殿下好好談談,大家盡量還是不動刀兵為好。”
明啟的這番話正合耶律宗康的心意,耶律宗康也不想與衛無忌開戰,於是耶律宗康便立刻迴道:“哈哈,衛帥的這個心意與孤正好相通,孤也不想與大唐開戰,可是父皇受了耶律楚那個小人的挑撥,才命孤來這的,現在這樣正好,大家皆大歡喜,孤立刻安排撤兵,請轉告衛帥,讓衛帥放心便好。”
這時蕭打虎在旁冷笑道:“唐使的話應該還沒說完吧,衛無忌不是傻子,他應該有些條件吧?”
明啟笑著對蕭打虎拱了拱手道:“想必這位便是蕭打虎將軍吧?”
蕭打虎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明啟立刻說道:“哎呀,下官拜見將軍,將軍之大名在我大唐也是大名鼎鼎啊。”
蕭打虎不為所動繼續問道:“請貴使告訴我家殿下你們的條件。”
明啟摸了摸鼻子尷尬的說道:“既然蕭將軍如此想聽,那下官也就直說了,衛帥要求讓殿下帶一半人走,剩下的一半人留下。”
“這是為什麽啊?”耶律宗康不解的問道。
蕭打虎在旁冷哼道:“殿下,您還沒聽明白麽,衛無忌的意思是讓咱們給他留下五萬兄弟當作軍功,這樣他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著這五萬弟兄們的人頭去向唐國的小皇帝報捷了。”
耶律宗康聽完後立刻搖頭道:“不可,這是五萬個人,不是五萬頭畜生,唐使,還有沒有其他條件?隻要不是特別難辦,孤一定會給衛帥一個交代。”
明啟攤了攤手道:“殿下,就這個條件,我家大帥也需要向陛下交差啊。”
蕭打虎大怒道:“既然衛無忌沒有要和的意思,那你迴去告訴他,盡管放馬過來,老夫奉陪到底。”
明啟此時也露出了獠牙道:“太子殿下,看來是談不妥了,那外臣告退,咱們戰場上見,希望到時候殿下能保住一半的兵力。”
說完明啟便大步離開了,還沒走到營帳門口,就聽見了耶律宗康的唿聲:“貴使,且慢,容孤好好想想。”
明啟轉身大笑一聲道:“哈哈,殿下果然是聰明人,那外臣就等您的好消息了。”說完便被兩個北遼士兵給押走了。
這天衛無忌正在軍中飲宴,薛仁走了進來,衛無忌親熱的摟著薛仁的肩膀說道:“大家都趕緊來啊,敬咱們的大英雄一杯。”
眾將起哄道:“諾。”
薛仁皺著眉頭說道:“大帥,一會末將還要巡營,不能飲酒。”
薛仁這麽不給麵子,衛無忌也不在意,拍著額頭說道:“這個本帥差點忘了,好,不喝就不喝了。”
“大帥,此時北遼人還在一旁虎視眈眈……”
還不待薛仁說完,一個傳令兵便闖了進來說道:“大帥,北遼人有動靜了,今早斥候來報,北遼人正在收拾東西,看情況是準備撤退。”
傳令兵剛說完,衛無忌混沌的眼神立刻變的清明了,連忙安排人將酒宴撤了下去,很快這個帥帳內便又成了一個作戰室。
薛仁對衛無忌抱了抱拳道:“大帥,末將錯過你了。”
衛無忌笑著說道:“小薛,你是個帥才,早晚老夫這個位置都是你的,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是不要犯錯了,老夫老了,又是陛下的親舅舅,一些無傷大雅的錯就讓老夫來犯吧,省的讓人家不放心。”
“末將多謝大帥的體恤,但不知大帥準備怎麽應對北遼人?”薛仁擔憂的問道。
衛無忌嗬嗬一笑道:“談判。”
“啊。”
“啊什麽啊?就是談判,你沒聽錯……”
在這個世上要說對北遼人最了解的人,衛無忌認第一,沒人敢認第二,衛無忌在涼州呆了數十年,被北遼人打過,也打過北遼人,有句話說的好,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衛無忌年輕的時候,北遼人就是一把懸在大唐頭上的寶劍,大唐日日夜夜的擔心著北遼人入侵,而每次大唐與北遼人作戰,總是輸多勝少,後來北遼的戰神耶律神康去世後,北遼兵的戰鬥力是直線下降,慢慢的就變成了衛無忌壓著北遼打啦。
在這裏也體現出了兩國國力的差距,大唐即使在先帝那樣昏庸的君主的帶領下,也沒怎麽打過敗仗,而反觀北遼呢,一個領兵大帥的去世,就導致整個國家混亂不堪,短短十年時間便淪落成了誰都能欺負一下的小受。
這個時候與其談判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麽多年北遼人已經被衛無忌打怕了。
此時北遼營內,耶律宗康正在準備跑路,這時候唐軍使者卻來了,耶律宗康聽見後立刻擺了擺手道:“不見,讓他滾。”
蕭打虎在旁勸道:“殿下,還是見一下比較好,如果現在就撤,那兵無戰心,恐怕會全軍覆沒啊,到時候即使咱們迴去了,也沒本錢與耶律楚爭鋒啦。”
蕭打虎說的很有道理,自己雖說想保住性命,但如果真的舍棄這十萬大軍,自己還挺舍不得呢。
於是耶律宗康便在帥帳內見了唐使,這次來的唐使是竇林的弟子,名叫明啟,衛無忌出征之前專門去了一趟甘棠找竇林借來的。
明啟見到耶律宗康恭敬的行了一禮道:“外臣參見北遼太子殿下。”
耶律宗康也是從小讀唐國書籍長大的,對於大唐的禮儀非常清楚,明啟剛才行的一禮是正兒八經對國儲的禮節,所以耶律宗康心中非常受用。
耶律宗康笑著問道:“不知貴使來孤這裏有何要事啊?”
明啟恭敬的迴道:“太子殿下,實不相瞞,我大唐衛帥已經到了殿下的身後,但太子殿下仁義,衛帥不忍心讓太子殿下損於此地,所以特意安排外臣來與太子殿下好好談談,大家盡量還是不動刀兵為好。”
明啟的這番話正合耶律宗康的心意,耶律宗康也不想與衛無忌開戰,於是耶律宗康便立刻迴道:“哈哈,衛帥的這個心意與孤正好相通,孤也不想與大唐開戰,可是父皇受了耶律楚那個小人的挑撥,才命孤來這的,現在這樣正好,大家皆大歡喜,孤立刻安排撤兵,請轉告衛帥,讓衛帥放心便好。”
這時蕭打虎在旁冷笑道:“唐使的話應該還沒說完吧,衛無忌不是傻子,他應該有些條件吧?”
明啟笑著對蕭打虎拱了拱手道:“想必這位便是蕭打虎將軍吧?”
蕭打虎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明啟立刻說道:“哎呀,下官拜見將軍,將軍之大名在我大唐也是大名鼎鼎啊。”
蕭打虎不為所動繼續問道:“請貴使告訴我家殿下你們的條件。”
明啟摸了摸鼻子尷尬的說道:“既然蕭將軍如此想聽,那下官也就直說了,衛帥要求讓殿下帶一半人走,剩下的一半人留下。”
“這是為什麽啊?”耶律宗康不解的問道。
蕭打虎在旁冷哼道:“殿下,您還沒聽明白麽,衛無忌的意思是讓咱們給他留下五萬兄弟當作軍功,這樣他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著這五萬弟兄們的人頭去向唐國的小皇帝報捷了。”
耶律宗康聽完後立刻搖頭道:“不可,這是五萬個人,不是五萬頭畜生,唐使,還有沒有其他條件?隻要不是特別難辦,孤一定會給衛帥一個交代。”
明啟攤了攤手道:“殿下,就這個條件,我家大帥也需要向陛下交差啊。”
蕭打虎大怒道:“既然衛無忌沒有要和的意思,那你迴去告訴他,盡管放馬過來,老夫奉陪到底。”
明啟此時也露出了獠牙道:“太子殿下,看來是談不妥了,那外臣告退,咱們戰場上見,希望到時候殿下能保住一半的兵力。”
說完明啟便大步離開了,還沒走到營帳門口,就聽見了耶律宗康的唿聲:“貴使,且慢,容孤好好想想。”
明啟轉身大笑一聲道:“哈哈,殿下果然是聰明人,那外臣就等您的好消息了。”說完便被兩個北遼士兵給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