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民族,所以種田這個事情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年的春耕和秋收大典,即使像先帝那樣經常不上朝的皇帝,都會正裝參加。
今天便是秋收大典,李俊一早就帶著滿朝文武百官去了城外的皇家郊田,看著眼前沉甸甸的黍,李俊發現和自己想象中的秋收景色完全不同,李俊把治粟內史叫到自己身邊問道:“桑卿,皇家農田沒有小麥麽?”
頭一次看見皇帝關心農事,桑均耐心的解釋道:“啟稟陛下,現在在關中黍才是百姓的主食,小麥隻有少數勳貴人家會種植,咱們農田也有,但隻有十幾畝,不多。”
“那黍和小麥那個產量更多呢?”李俊繼續不恥下問的問道。
桑均皺著眉頭道:“小麥的畝產要平均比黍高一石左右,但小麥需要精耕細作,普通百姓負擔不起。”
“哦,那主要是那些方麵需要人力更多一些呢?”
“小麥需要埋得更深,咱們大唐現在缺少耕牛,隻靠人力會很難。”桑均繼續解釋道。
李俊聽見這話立刻把少府令龐繼先喊了過來道:“龐卿,你和桑卿再加上墨家專門成立一個農業研究小組,好好改進一下咱們大唐現在的農具,至於耕牛麽,朕來想辦法。”
“臣遵命。”兩人立刻答道。
這時楊雄正好經過聽見這幾個人的談話,也摸著胡子笑眯眯的說道:“陛下有此心甚好,糧食才是這個國家最可靠的保障。”
“那這個小組老先生有興趣參加麽?”李俊笑著問道。
楊雄搖了搖頭道:“陛下厚愛,可惜老夫對農事一竅不通,但老臣有個建議。”
“哦,先生請說。”
“老臣建議恢複先秦年間的勸農力士之職。”
“先生此議甚好,朕允了。”李俊當即拍板道。
這時何申走到李俊身邊道:“陛下,時辰到了,大典該開始了。”
李俊點了點頭便邀請楊雄一起上了祭台,楊雄是此次大典的祭祀,整個大典在楊雄的主持下,顯的更加古意盎然,李俊分別拜祭了皇天後土,然後便親自下田收割了第一縷莊稼,緊隨其後的是三公九卿和諸侯王。
秋收大典割莊稼,其實大家都是做做樣子,每個人象征似的割幾縷,然後便都去了行宮飲宴,但今年不同了,李俊看著這群勳貴一個個挺著大肚子就來氣,於是乎便沒有停下,皇帝不停,大臣們當然也就隻能跟著一起幹了,直到日上三更,李俊滿頭大汗的才在何申的勸阻下停了下來。
李俊停下來,隻帶著那些有官職在身要處理事情的官員離開了,至於另外那些賦閑在家的勳貴都被李俊給留下了繼續割莊稼,李俊還給此次活動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憶苦思甜”,搞的那些家夥叫苦連天。
其實這也是李俊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皇帝對那些不做事、天天混吃等喝的勳貴們不滿了,至於諸侯王麽,李俊看他們不爽很久了,所以除了趙王以大病初愈為理由逃脫了,其餘人也都留下了,包括最是風流倜儻的楚王。
李俊帶著蕭望之、楊雄等人來到行宮內,李俊擺擺手,宴席便開始了,蕭望之是個老好人,自己在這大魚大肉的吃,想想外麵那些侯爺、王爺,心有不忍,於是便說道:“陛下,現在到了飯點了,要不要給外麵的諸位王爺也送點吃的過去啊?”
李俊擺了擺手道:“老師,不用可憐這些人,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的,餓一頓對身體還有益呢。”
“陛下所言極是,諸位要切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楊雄在旁附和道。
蕭望之苦笑道:“楊老哥,你怎麽也跟著湊熱鬧了呢?”
“丞相大人,你久在中樞,不知道現在地方上奢侈之風漸行,許多勳貴在自己的封地鬥富,百姓們卻苦於生計,再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民怨四起。”楊雄迴道。
李俊皺著眉頭道:“先生所言極是,老師,今日朕是給這些蛀蟲提個醒,如果他們還是執迷不悟,甚至變本加厲,那可就別怪朕無情了。”
“陛下胸懷天下,老臣明白了。”
“好了,老師,別提這些人了,掃興,咱們還是討論一下推廣小麥的事吧,桑卿。”
“臣在。”治粟內史桑均立刻站出來道。
“把剛才朕和你們討論的事再給丞相等人說一遍吧。”李俊吩咐道。
等到桑均說完,李俊便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麽好的建議麽?
蕭望之站了出來說道:“老臣還有兩點補充之處。”
“老師請說。”
“陛下,這第一麽便是各級官員千萬不能強力推廣這項政策,如果運行不當,關乎糧食,關乎生計,很容易引起民變,最好以利驅之,使百姓自願種植方為上策;第二便是勸農力士的品級要定下,要想他們認真做事,必須給權利,老臣認為勸農力士的品級要和亭長一樣,否則很難實施。”蕭望之談談而言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老師老成謀國之言,朕同意了,但朕還有一個想法。”
“陛下請說。”諸臣立刻說道。
“朕想著鼓勵民間發現新作物,改良舊作物,如果誰能找到畝產三十石的糧食,朕封其為關內侯,即使做不到這一步,隻要發現可以食用的新作物或者將改良了現有作物,朕都不吝重賞。”李俊笑著說道。
李俊話音剛落,底下就議論了起來,李俊製止了眾人的議論說道:“保民既保國,此事關乎我大唐百年社稷,千萬不能馬虎,桑愛卿。”
“臣在。”
“這樣吧,你迴去定一個章程,什麽樣的種子給什麽樣的獎勵,說清楚了,不要糊弄。”
“臣遵旨。”
李俊又和眾人商量了一會,便準備迴宮,這時何申來到李俊身邊小聲的說道:“陛下,楚王暈倒了。”
李俊皺著眉頭道:“這不是胡扯麽,這麽多年齡比他大的都沒事,偏偏就他就出事了。”
“陛下,還是找禦醫看看為好。”蕭望之在旁勸道。
李俊不耐煩的說道:“老師,你去安排吧。”說完李俊便拂袖而去,一天的好心情全被楚王給破壞了,別管楚王是裝的還是真的,今天他都成功的惡心到了李俊……
今天便是秋收大典,李俊一早就帶著滿朝文武百官去了城外的皇家郊田,看著眼前沉甸甸的黍,李俊發現和自己想象中的秋收景色完全不同,李俊把治粟內史叫到自己身邊問道:“桑卿,皇家農田沒有小麥麽?”
頭一次看見皇帝關心農事,桑均耐心的解釋道:“啟稟陛下,現在在關中黍才是百姓的主食,小麥隻有少數勳貴人家會種植,咱們農田也有,但隻有十幾畝,不多。”
“那黍和小麥那個產量更多呢?”李俊繼續不恥下問的問道。
桑均皺著眉頭道:“小麥的畝產要平均比黍高一石左右,但小麥需要精耕細作,普通百姓負擔不起。”
“哦,那主要是那些方麵需要人力更多一些呢?”
“小麥需要埋得更深,咱們大唐現在缺少耕牛,隻靠人力會很難。”桑均繼續解釋道。
李俊聽見這話立刻把少府令龐繼先喊了過來道:“龐卿,你和桑卿再加上墨家專門成立一個農業研究小組,好好改進一下咱們大唐現在的農具,至於耕牛麽,朕來想辦法。”
“臣遵命。”兩人立刻答道。
這時楊雄正好經過聽見這幾個人的談話,也摸著胡子笑眯眯的說道:“陛下有此心甚好,糧食才是這個國家最可靠的保障。”
“那這個小組老先生有興趣參加麽?”李俊笑著問道。
楊雄搖了搖頭道:“陛下厚愛,可惜老夫對農事一竅不通,但老臣有個建議。”
“哦,先生請說。”
“老臣建議恢複先秦年間的勸農力士之職。”
“先生此議甚好,朕允了。”李俊當即拍板道。
這時何申走到李俊身邊道:“陛下,時辰到了,大典該開始了。”
李俊點了點頭便邀請楊雄一起上了祭台,楊雄是此次大典的祭祀,整個大典在楊雄的主持下,顯的更加古意盎然,李俊分別拜祭了皇天後土,然後便親自下田收割了第一縷莊稼,緊隨其後的是三公九卿和諸侯王。
秋收大典割莊稼,其實大家都是做做樣子,每個人象征似的割幾縷,然後便都去了行宮飲宴,但今年不同了,李俊看著這群勳貴一個個挺著大肚子就來氣,於是乎便沒有停下,皇帝不停,大臣們當然也就隻能跟著一起幹了,直到日上三更,李俊滿頭大汗的才在何申的勸阻下停了下來。
李俊停下來,隻帶著那些有官職在身要處理事情的官員離開了,至於另外那些賦閑在家的勳貴都被李俊給留下了繼續割莊稼,李俊還給此次活動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憶苦思甜”,搞的那些家夥叫苦連天。
其實這也是李俊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皇帝對那些不做事、天天混吃等喝的勳貴們不滿了,至於諸侯王麽,李俊看他們不爽很久了,所以除了趙王以大病初愈為理由逃脫了,其餘人也都留下了,包括最是風流倜儻的楚王。
李俊帶著蕭望之、楊雄等人來到行宮內,李俊擺擺手,宴席便開始了,蕭望之是個老好人,自己在這大魚大肉的吃,想想外麵那些侯爺、王爺,心有不忍,於是便說道:“陛下,現在到了飯點了,要不要給外麵的諸位王爺也送點吃的過去啊?”
李俊擺了擺手道:“老師,不用可憐這些人,一個個吃的肥頭大耳的,餓一頓對身體還有益呢。”
“陛下所言極是,諸位要切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楊雄在旁附和道。
蕭望之苦笑道:“楊老哥,你怎麽也跟著湊熱鬧了呢?”
“丞相大人,你久在中樞,不知道現在地方上奢侈之風漸行,許多勳貴在自己的封地鬥富,百姓們卻苦於生計,再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民怨四起。”楊雄迴道。
李俊皺著眉頭道:“先生所言極是,老師,今日朕是給這些蛀蟲提個醒,如果他們還是執迷不悟,甚至變本加厲,那可就別怪朕無情了。”
“陛下胸懷天下,老臣明白了。”
“好了,老師,別提這些人了,掃興,咱們還是討論一下推廣小麥的事吧,桑卿。”
“臣在。”治粟內史桑均立刻站出來道。
“把剛才朕和你們討論的事再給丞相等人說一遍吧。”李俊吩咐道。
等到桑均說完,李俊便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麽好的建議麽?
蕭望之站了出來說道:“老臣還有兩點補充之處。”
“老師請說。”
“陛下,這第一麽便是各級官員千萬不能強力推廣這項政策,如果運行不當,關乎糧食,關乎生計,很容易引起民變,最好以利驅之,使百姓自願種植方為上策;第二便是勸農力士的品級要定下,要想他們認真做事,必須給權利,老臣認為勸農力士的品級要和亭長一樣,否則很難實施。”蕭望之談談而言道。
李俊點了點頭道:“老師老成謀國之言,朕同意了,但朕還有一個想法。”
“陛下請說。”諸臣立刻說道。
“朕想著鼓勵民間發現新作物,改良舊作物,如果誰能找到畝產三十石的糧食,朕封其為關內侯,即使做不到這一步,隻要發現可以食用的新作物或者將改良了現有作物,朕都不吝重賞。”李俊笑著說道。
李俊話音剛落,底下就議論了起來,李俊製止了眾人的議論說道:“保民既保國,此事關乎我大唐百年社稷,千萬不能馬虎,桑愛卿。”
“臣在。”
“這樣吧,你迴去定一個章程,什麽樣的種子給什麽樣的獎勵,說清楚了,不要糊弄。”
“臣遵旨。”
李俊又和眾人商量了一會,便準備迴宮,這時何申來到李俊身邊小聲的說道:“陛下,楚王暈倒了。”
李俊皺著眉頭道:“這不是胡扯麽,這麽多年齡比他大的都沒事,偏偏就他就出事了。”
“陛下,還是找禦醫看看為好。”蕭望之在旁勸道。
李俊不耐煩的說道:“老師,你去安排吧。”說完李俊便拂袖而去,一天的好心情全被楚王給破壞了,別管楚王是裝的還是真的,今天他都成功的惡心到了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