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是死敵,這是公認的事實,儒家講“敬鬼神而遠之”,墨家就主張“明鬼”承認鬼神的存在;儒家說“天命”,墨家偏說“非命”;儒家專走上層,墨家專攻基層;在儒墨兩家眼中,對方都是異端,都是被消滅的對象。
所以當知道墨家的人被重新啟用的事情後,儒家各派的掌門人立刻放下手中的分歧,來到了現在儒家威望最高的一位大儒董鍾的府上,董鍾一群人在書房商議了良久,第二天早晨董鍾便直奔甘棠祭酒楊雄的府上而去。
楊雄是蜀中人,是公認的經學大師,也是現在唯一一位有資格進入文廟的宗師,所以這次李俊請求楊雄出山任甘棠祭酒,諸子百家都乖乖的閉上了嘴,沒人敢說話。
因為楊雄的老師是儒家一代大亨蕭子,所以這時候儒家便想起了楊雄這根救命稻草,董鍾很輕鬆的見到了楊雄,楊雄看見董鍾頭也不抬的問道:“小董,你找老夫來有什麽事麽?”
董鍾聽見楊雄喊他小董苦笑道:“老爺子啊,我都五十多歲了,您怎麽還這麽稱唿我啊?”
楊雄一揚手一本書扔到了董鍾的頭上道:“臭小子,膽子肥了啊。”
董鍾不怒反喜,楊雄的這個舉動說明沒把自己當外人,隻有楊雄認可的晚輩才能享受這個待遇,董鍾老老實實的把書遞給楊雄道:“老爺子,您知道墨家被重新啟用的事麽?”
楊雄點了點頭道:“這個老夫知道,墨家於國有利,陛下可以摒棄成見接受墨家,老夫也甚是欣慰,這件事關乎國策,你可不要打什麽歪主意啊?”
董鍾訴苦道:“老爺子啊,我現在哪敢打他們墨家的主意啊?墨家有陛下撐腰,而我們儒家卻為陛下所不喜,他們不打我們主意就不錯了。”
“錯了,真是大錯特錯,老夫和天子也見過幾麵,天子雖年少,但天縱奇才,和老夫談話時說的最多的也是儒家聖言,你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楊雄怒斥道。
“可是這次尚書郎考試,我們儒家十六人參加,最後卻隻錄取了兩人啊。”
楊雄歎了口氣道:“董鍾,你記住,陛下不是不喜儒家,陛下是不喜歡現在的儒家,尤其是魯儒派,陛下每次和老夫談起都毫不掩飾厭惡之情,你們要想重新獲得聖心,不該來老夫這,應該迴去好好想想自己應該改變些什麽?”
“多謝楊師提醒,不知陛下平常說的最多是我儒家哪位聖賢的話?”董鍾試探的問道。
楊雄笑著迴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聽了這句話,董鍾嚇了一跳,陛下最欣賞的儒家聖賢竟然是孟子,孟子的地位在當代並不是很高。現在還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哈哈,是不是感覺難以接受?老夫告訴你,這才是真正的聖王之治,沒有民哪有君,你們迴去好好想想吧,儒家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都在你們一念之間。”說完楊雄便瀟灑的離開了。
董鍾離開後,楊雄喃喃自語道:“老頭子我活了這麽大歲數,還是沒逃得了人情二字,此例一開,道心便破。”
“先生多慮了,朕覺著為國舍生忘死此乃天職,道心應該更堅定才可。”其實董鍾來的時候,李俊也恰巧在楊雄家裏,為了不添加麻煩,李俊隻好躲了起來。
“陛下所言甚是,但老臣還有一事相求,請陛下允準。”
“先生請講。”
“老臣活了這麽多年,這雙眼睛還是能看清的,陛下所圖甚大,這是我大唐之福,但請陛下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陛下說過的話,善待我大唐百姓。”楊雄鄭重的說道。
李俊連忙扶起楊雄道:“先生,朕隻告訴先生四個字:內聖外王。”李俊說完後,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董鍾急匆匆的迴到家裏,喝了一口熱茶感覺渾身舒適才吩咐道:“管家,去通知魯地的王青、穀梁夏侯恩今晚過府一敘。”
“遵命,老爺。”
事情安排完後,董鍾就一頭鑽進了書房,自己得好好研究一下孟子的理論,此事關乎儒家興衰,絲毫不可大意。
傍晚時分,王青、夏侯恩如約而來,王青一看沒有歌舞便不悅的說道:“董公,老爺子幫不幫忙趕緊說?王某今日還要去趙王府飲宴,不能耽誤。”
聽見王青的話,董鍾差點一頭跌倒在地,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蠢的人呢,這個時候竟然還敢和諸侯王湊在一起,這不是找死麽?
為了不連累自己,董鍾平複了一下心情道:“既然王兄有要緊事,那董某就不留王兄了,今日董某去找楊老爺子,楊老爺子答應幫我們儒家說話了。”
王青點了點頭道:“我就說麽,人不敢忘本,既然有老爺子幫忙,那咱麽儒家這關就算是過了,時辰不早了,王某告辭。”
王青離開後,一直沉默寡言的夏侯恩問道:“董師兄,有什麽事現在可以說了吧?”
董鍾苦笑一聲,便將自己和楊雄的對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夏侯恩,夏侯恩聽完後連忙說道:“董師兄,老爺子既然都說了,那咱們還等什麽,走,咱倆現在就去好好研究一番。”
“那魯儒呢?”
“不管他們,這些酸儒一個個自命清高,以儒家正宗自居,吃個暗虧也不錯,省的自命不凡。”夏侯恩擺了擺手滿不在乎的說道。
董鍾一頭霧水的被夏侯恩拉進了書房,兩人經過兩日兩夜的努力,終於炮製出了一封還算過的去的孟子理論體係,東西寫好後,兩人又發愁了,這東西該由誰送給皇帝呢?
兩人商量了半天也沒有一個頭緒,就在這時,管家來稟報說:“尚書郎顏嬌來拜。”
二人同時大笑了起來,董鍾笑嗬嗬的說道:“顏嬌這小子真是及時雨啊,他可是顏子的後代,而且還是尚書郎,就在陛下身邊,這封奏折由他送給陛下最合適不過了。”
夏侯恩摸著胡須道:“師兄所言甚是。”
所以當知道墨家的人被重新啟用的事情後,儒家各派的掌門人立刻放下手中的分歧,來到了現在儒家威望最高的一位大儒董鍾的府上,董鍾一群人在書房商議了良久,第二天早晨董鍾便直奔甘棠祭酒楊雄的府上而去。
楊雄是蜀中人,是公認的經學大師,也是現在唯一一位有資格進入文廟的宗師,所以這次李俊請求楊雄出山任甘棠祭酒,諸子百家都乖乖的閉上了嘴,沒人敢說話。
因為楊雄的老師是儒家一代大亨蕭子,所以這時候儒家便想起了楊雄這根救命稻草,董鍾很輕鬆的見到了楊雄,楊雄看見董鍾頭也不抬的問道:“小董,你找老夫來有什麽事麽?”
董鍾聽見楊雄喊他小董苦笑道:“老爺子啊,我都五十多歲了,您怎麽還這麽稱唿我啊?”
楊雄一揚手一本書扔到了董鍾的頭上道:“臭小子,膽子肥了啊。”
董鍾不怒反喜,楊雄的這個舉動說明沒把自己當外人,隻有楊雄認可的晚輩才能享受這個待遇,董鍾老老實實的把書遞給楊雄道:“老爺子,您知道墨家被重新啟用的事麽?”
楊雄點了點頭道:“這個老夫知道,墨家於國有利,陛下可以摒棄成見接受墨家,老夫也甚是欣慰,這件事關乎國策,你可不要打什麽歪主意啊?”
董鍾訴苦道:“老爺子啊,我現在哪敢打他們墨家的主意啊?墨家有陛下撐腰,而我們儒家卻為陛下所不喜,他們不打我們主意就不錯了。”
“錯了,真是大錯特錯,老夫和天子也見過幾麵,天子雖年少,但天縱奇才,和老夫談話時說的最多的也是儒家聖言,你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楊雄怒斥道。
“可是這次尚書郎考試,我們儒家十六人參加,最後卻隻錄取了兩人啊。”
楊雄歎了口氣道:“董鍾,你記住,陛下不是不喜儒家,陛下是不喜歡現在的儒家,尤其是魯儒派,陛下每次和老夫談起都毫不掩飾厭惡之情,你們要想重新獲得聖心,不該來老夫這,應該迴去好好想想自己應該改變些什麽?”
“多謝楊師提醒,不知陛下平常說的最多是我儒家哪位聖賢的話?”董鍾試探的問道。
楊雄笑著迴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聽了這句話,董鍾嚇了一跳,陛下最欣賞的儒家聖賢竟然是孟子,孟子的地位在當代並不是很高。現在還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哈哈,是不是感覺難以接受?老夫告訴你,這才是真正的聖王之治,沒有民哪有君,你們迴去好好想想吧,儒家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都在你們一念之間。”說完楊雄便瀟灑的離開了。
董鍾離開後,楊雄喃喃自語道:“老頭子我活了這麽大歲數,還是沒逃得了人情二字,此例一開,道心便破。”
“先生多慮了,朕覺著為國舍生忘死此乃天職,道心應該更堅定才可。”其實董鍾來的時候,李俊也恰巧在楊雄家裏,為了不添加麻煩,李俊隻好躲了起來。
“陛下所言甚是,但老臣還有一事相求,請陛下允準。”
“先生請講。”
“老臣活了這麽多年,這雙眼睛還是能看清的,陛下所圖甚大,這是我大唐之福,但請陛下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陛下說過的話,善待我大唐百姓。”楊雄鄭重的說道。
李俊連忙扶起楊雄道:“先生,朕隻告訴先生四個字:內聖外王。”李俊說完後,兩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董鍾急匆匆的迴到家裏,喝了一口熱茶感覺渾身舒適才吩咐道:“管家,去通知魯地的王青、穀梁夏侯恩今晚過府一敘。”
“遵命,老爺。”
事情安排完後,董鍾就一頭鑽進了書房,自己得好好研究一下孟子的理論,此事關乎儒家興衰,絲毫不可大意。
傍晚時分,王青、夏侯恩如約而來,王青一看沒有歌舞便不悅的說道:“董公,老爺子幫不幫忙趕緊說?王某今日還要去趙王府飲宴,不能耽誤。”
聽見王青的話,董鍾差點一頭跌倒在地,這世上怎麽會有這麽蠢的人呢,這個時候竟然還敢和諸侯王湊在一起,這不是找死麽?
為了不連累自己,董鍾平複了一下心情道:“既然王兄有要緊事,那董某就不留王兄了,今日董某去找楊老爺子,楊老爺子答應幫我們儒家說話了。”
王青點了點頭道:“我就說麽,人不敢忘本,既然有老爺子幫忙,那咱麽儒家這關就算是過了,時辰不早了,王某告辭。”
王青離開後,一直沉默寡言的夏侯恩問道:“董師兄,有什麽事現在可以說了吧?”
董鍾苦笑一聲,便將自己和楊雄的對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夏侯恩,夏侯恩聽完後連忙說道:“董師兄,老爺子既然都說了,那咱們還等什麽,走,咱倆現在就去好好研究一番。”
“那魯儒呢?”
“不管他們,這些酸儒一個個自命清高,以儒家正宗自居,吃個暗虧也不錯,省的自命不凡。”夏侯恩擺了擺手滿不在乎的說道。
董鍾一頭霧水的被夏侯恩拉進了書房,兩人經過兩日兩夜的努力,終於炮製出了一封還算過的去的孟子理論體係,東西寫好後,兩人又發愁了,這東西該由誰送給皇帝呢?
兩人商量了半天也沒有一個頭緒,就在這時,管家來稟報說:“尚書郎顏嬌來拜。”
二人同時大笑了起來,董鍾笑嗬嗬的說道:“顏嬌這小子真是及時雨啊,他可是顏子的後代,而且還是尚書郎,就在陛下身邊,這封奏折由他送給陛下最合適不過了。”
夏侯恩摸著胡須道:“師兄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