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這是當做之事
她在東漢末年唿風喚雨 作者:青青青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突發瘟疫,短短數日之間,蔓延到了各地。
在得知瘟疫爆發的那一刻,張寧是有些害怕的。
不過更多的,腦子裏想的卻是救人。
倘若她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又或者不是太平道的聖女。
那麽她大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可現在,張寧決心下山去救人,正如當年的張角那樣。
去百姓中間,為他們治病療傷。
如此,才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和死去的數十萬義軍弟兄。
在山中采了幾種草藥之後,張寧便立即召來了所有的黃天使者。
曾經被殺的隻剩下十二個人的他們,現在已然擴充到了兩千人。
“大家都聽好了。”張寧站在高處,舉著手裏采到的草藥,“隻要在山裏發現這幾種藥材,通通采下。
五日後,我們下山,去救助山下的百姓。”
“謹遵聖女之命!”
兩千人齊齊跪地抱拳,他們曾經在“替天行道”的大旗麵前發誓。
此生誓死效忠張寧,立誌幫扶天下百姓。
“聖女,讓我們也跟著一起去吧,多些人手多份力。”
這時,一群礦工走了過來,紛紛朝張寧這邊聚攏。
“您為了我們這些百姓付出了這麽多,現在,該輪到我們報答您了。”
“就是,俺們不是知恩不報的人,您對俺們好,俺們都願意聽從您的差遣。”
“聖女,請下令吧!”
此時,礦工們,匠人們,整個黑風寨的百姓齊聚。
望著他們敬仰的聖女的眼神,無比熱誠。
感受到一雙雙熱切期盼的目光,張寧眼睛有些紅了。
這些百姓雖然並不愚笨,也不怎麽堅強。
可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卻可以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就是人民真正的力量。
“走,我們大家一塊兒去,隻要我們齊心,疫氣一定會很快過去的,”
張寧臉上流露出會心的笑,亦是在鼓勵眾人。
她相信,這次的瘟疫,是可以解決的。
隻要有麵對困難的勇氣,就一定能夠克服。
所有的傳染病,在古代統稱為瘟疫。
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
《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這說明當時的人對疫病就有了一定的認知,認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至於漢末三國時期爆發的瘟疫,除了氣候的原因,也是因為戰爭頻繁。
大量的屍體因為沒有掩埋,久後終於引發了瘟疫。
自靈帝執政,大漢第四次瘟疫爆發開始,朝廷便任由百姓聽天由命,自生自滅。
『《後漢書靈帝紀》: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者巡行致醫藥。
靈帝也曾經讓朝廷向百姓提供醫藥援助。 』
甚至於三國時期,三方的掌權者亦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
曹植曾在《說疫氣》中記載:“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
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
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
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除了闡述疫病產生的景象與原因,說明士人們沒有收到影響。
最後嘲諷一下無助的百姓之外,也並沒有實質性的救助舉動。
張寧不會去做“擺爛”的靈帝,亦不會去做曹植這種空有文才而無實惠於民的富家公子哥。
漢末三國之所以因為瘟疫死了太多的人,與當權者不作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他們若是少些爭權奪利,數千萬的人也不會就此死去,與黃土作伴。
數日後,一輛輛裝滿糧草,以及草藥的的車停在井徑關外。
這幾日,張寧每日都會觀察陳平的病症,然後根據情況用藥。
還好,她的醫術雖然不高明,卻也算夠用了,對方的病情正在好轉。
庖房內,張寧一麵用扇子扇著火,一麵對彩玥道;“小玥,你聽我說。
所有的藥,我已經標了名字,就放在儲藥房裏。
到時候你與阿笙照著方子抓藥,這些藥怎麽煎,你是曉得的。
陳兄的身子已是好了大半,再有兩日,當是痊愈了。”
彩玥聞言驚訝的看著她,“聖女,您真的要下山?”
“是,今天就走,不能在拖下去了。”張寧揭開蓋子,一股藥味飄了出來,她用手扇了扇。
“可婢子聽他們說,山下死了好多人。”
彩玥眼中閃過擔憂,走在張寧的麵前,“要不……聖女您還是別去了吧。”
“我若是不去,會死很多人的。”
張寧將火滅了,然後把藥湯倒了一碗出來,告誡道。
“別忘了啊,每天要熬兩副藥,幫我好好照顧陳兄。”
說著話,張寧的身影已是走出房外,匆匆朝著山下走去。
她從來不是一個膽大的人,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是萬顛不破的道理。
因此,不得不用行動,來暫時忘卻心中的恐懼。
有些事情,不是害怕,就不去做的。
曾經的先輩們亦是如此,為了國家與人民,同樣的義無反顧。
張寧剛剛走出寨門,卻發現一個身影擋在她的麵前。
“聖女,不能不去嗎?”音笙麵帶倔強的看著她,淚眼摩挲。
“我們好不容易才從下曲陽死裏逃生,好不容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此刻離開,山下不僅有難民,也有漢軍。
這樣大張旗鼓的下山,勢必會引來不小的麻煩。
黃巾軍的死敵,冀州牧皇甫嵩上任鄴城的消息,已經傳開。
若是暴露了身份,皇甫嵩絕不會放過她們。
張寧輕笑了一聲,伸手拭去音笙眼角的淚痕,“我必須去,這是身為聖女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可是……”
音笙帶著哭腔,聲音變得哽咽。
在廣宗的所發生的一切,似乎就發生在昨天。
“這些責任本該是朝廷的,不該是你的。
若是像大賢良師,像大賢良師那般……”
“我不會像我爹爹一樣的。”張寧將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相信我,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去做呢。
像我這樣的人,上天是不會把我收走的。”
音笙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她遲疑了一下,終究是讓開了身子,抿了抿嘴,“一定要迴來。”
“嗯,一定迴來。”張寧幹脆的應了。
此去,是有些兇吉難料,卻也無可避免。
當初立誌要革命天下,如果就因為這樣的事情退縮,又何必走到今天這一步……
在得知瘟疫爆發的那一刻,張寧是有些害怕的。
不過更多的,腦子裏想的卻是救人。
倘若她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又或者不是太平道的聖女。
那麽她大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可現在,張寧決心下山去救人,正如當年的張角那樣。
去百姓中間,為他們治病療傷。
如此,才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和死去的數十萬義軍弟兄。
在山中采了幾種草藥之後,張寧便立即召來了所有的黃天使者。
曾經被殺的隻剩下十二個人的他們,現在已然擴充到了兩千人。
“大家都聽好了。”張寧站在高處,舉著手裏采到的草藥,“隻要在山裏發現這幾種藥材,通通采下。
五日後,我們下山,去救助山下的百姓。”
“謹遵聖女之命!”
兩千人齊齊跪地抱拳,他們曾經在“替天行道”的大旗麵前發誓。
此生誓死效忠張寧,立誌幫扶天下百姓。
“聖女,讓我們也跟著一起去吧,多些人手多份力。”
這時,一群礦工走了過來,紛紛朝張寧這邊聚攏。
“您為了我們這些百姓付出了這麽多,現在,該輪到我們報答您了。”
“就是,俺們不是知恩不報的人,您對俺們好,俺們都願意聽從您的差遣。”
“聖女,請下令吧!”
此時,礦工們,匠人們,整個黑風寨的百姓齊聚。
望著他們敬仰的聖女的眼神,無比熱誠。
感受到一雙雙熱切期盼的目光,張寧眼睛有些紅了。
這些百姓雖然並不愚笨,也不怎麽堅強。
可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卻可以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就是人民真正的力量。
“走,我們大家一塊兒去,隻要我們齊心,疫氣一定會很快過去的,”
張寧臉上流露出會心的笑,亦是在鼓勵眾人。
她相信,這次的瘟疫,是可以解決的。
隻要有麵對困難的勇氣,就一定能夠克服。
所有的傳染病,在古代統稱為瘟疫。
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
《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這說明當時的人對疫病就有了一定的認知,認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至於漢末三國時期爆發的瘟疫,除了氣候的原因,也是因為戰爭頻繁。
大量的屍體因為沒有掩埋,久後終於引發了瘟疫。
自靈帝執政,大漢第四次瘟疫爆發開始,朝廷便任由百姓聽天由命,自生自滅。
『《後漢書靈帝紀》: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者巡行致醫藥。
靈帝也曾經讓朝廷向百姓提供醫藥援助。 』
甚至於三國時期,三方的掌權者亦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
曹植曾在《說疫氣》中記載:“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
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
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
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除了闡述疫病產生的景象與原因,說明士人們沒有收到影響。
最後嘲諷一下無助的百姓之外,也並沒有實質性的救助舉動。
張寧不會去做“擺爛”的靈帝,亦不會去做曹植這種空有文才而無實惠於民的富家公子哥。
漢末三國之所以因為瘟疫死了太多的人,與當權者不作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他們若是少些爭權奪利,數千萬的人也不會就此死去,與黃土作伴。
數日後,一輛輛裝滿糧草,以及草藥的的車停在井徑關外。
這幾日,張寧每日都會觀察陳平的病症,然後根據情況用藥。
還好,她的醫術雖然不高明,卻也算夠用了,對方的病情正在好轉。
庖房內,張寧一麵用扇子扇著火,一麵對彩玥道;“小玥,你聽我說。
所有的藥,我已經標了名字,就放在儲藥房裏。
到時候你與阿笙照著方子抓藥,這些藥怎麽煎,你是曉得的。
陳兄的身子已是好了大半,再有兩日,當是痊愈了。”
彩玥聞言驚訝的看著她,“聖女,您真的要下山?”
“是,今天就走,不能在拖下去了。”張寧揭開蓋子,一股藥味飄了出來,她用手扇了扇。
“可婢子聽他們說,山下死了好多人。”
彩玥眼中閃過擔憂,走在張寧的麵前,“要不……聖女您還是別去了吧。”
“我若是不去,會死很多人的。”
張寧將火滅了,然後把藥湯倒了一碗出來,告誡道。
“別忘了啊,每天要熬兩副藥,幫我好好照顧陳兄。”
說著話,張寧的身影已是走出房外,匆匆朝著山下走去。
她從來不是一個膽大的人,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是萬顛不破的道理。
因此,不得不用行動,來暫時忘卻心中的恐懼。
有些事情,不是害怕,就不去做的。
曾經的先輩們亦是如此,為了國家與人民,同樣的義無反顧。
張寧剛剛走出寨門,卻發現一個身影擋在她的麵前。
“聖女,不能不去嗎?”音笙麵帶倔強的看著她,淚眼摩挲。
“我們好不容易才從下曲陽死裏逃生,好不容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此刻離開,山下不僅有難民,也有漢軍。
這樣大張旗鼓的下山,勢必會引來不小的麻煩。
黃巾軍的死敵,冀州牧皇甫嵩上任鄴城的消息,已經傳開。
若是暴露了身份,皇甫嵩絕不會放過她們。
張寧輕笑了一聲,伸手拭去音笙眼角的淚痕,“我必須去,這是身為聖女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可是……”
音笙帶著哭腔,聲音變得哽咽。
在廣宗的所發生的一切,似乎就發生在昨天。
“這些責任本該是朝廷的,不該是你的。
若是像大賢良師,像大賢良師那般……”
“我不會像我爹爹一樣的。”張寧將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相信我,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去做呢。
像我這樣的人,上天是不會把我收走的。”
音笙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她遲疑了一下,終究是讓開了身子,抿了抿嘴,“一定要迴來。”
“嗯,一定迴來。”張寧幹脆的應了。
此去,是有些兇吉難料,卻也無可避免。
當初立誌要革命天下,如果就因為這樣的事情退縮,又何必走到今天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