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峰與丁虎前往楚國郢都,先來見陳軫,對陳軫言刺殺張儀之事,陳軫聞言甚驚訝,對笑峰肅然起敬道:“老朽未曾料到,孺子有如此大義之舉!笑峰為秦楚二國百姓計劃,放過張儀而不殺,此乃天下大義也。依照老朽之見,張儀雖然萬死不能謝楚國,然不再此時。孺子深明大義!”
笑峰謝過,便對陳軫言想要見楚王,陳軫問笑峰道:”孺子見楚王,欲要何說?”
笑峰道:“勸諫楚王,用正去邪,富國強兵,收複漢中。”
陳軫歎氣道:“孺子不知廟堂之事。楚王本當為大有可為之君,然貪土地,而不顧禮法,招致諸侯共相抗楚,以致於被張儀所騙,兵敗失地如此。如今楚國國勢就要頹敗下去了,楚王的誌氣也不複當初了。孺子若以此言相勸諫楚王,不啻於是對牛彈琴了。”
笑峰聞言,心情沉悶,良久,問陳軫道:“如陳子所言,楚國國勢當真就不能強盛嗎?漢中乃我等桑梓故鄉,今被秦人占據,就永難再恢複了嗎?”
陳軫再歎氣,才對笑峰說道:“楚本可以合縱而並天下,然世事無常,昔日巴蜀內鬥,楚王未曾收取巴蜀而讓秦占了先機,此失計也。秦並巴蜀之後,漢中之地,已經為秦三麵包圍,遲早將為秦所得。楚棄漢中,也是無奈之舉,失掉漢中之地,再難與秦相爭抗衡了。天下大事,皆在於人為,皆也不再人為,至於未來之事,誰勝誰負,隻有天知曉了。”
笑峰聞言,沉吟不語,心中便打消了求見楚王的念頭,便請教陳軫道:“孺子今家園淪陷,桑梓被侵,孺子無以為家,遂決定仗劍天涯,遠涉江湖,然心中茫然,卻不知前途如何?敢煩請教陳子指點一二?”
陳軫尋思片刻,才對笑峰道:“孺子年正壯年,當今天下局勢動蕩不安,正是英雄豪傑有為之時。既然在楚國難有作為,可望他國而建立功業。老朽聞知燕王新立,亟需四方賢能,孺子何不望燕國一試乎?”
笑峰聞言,恍然大悟道:“若非陳子所言,孺子當還在夢中。且這燕王還曾與孺子有舊,燕王昔日在韓國為質時候,曾與孺子有過交情,義結金蘭。數年前迴國即位,囑咐我不必前往相送。今數年過去了,一時尚沒有消息傳達。想必燕王新立,日理萬機,與梁州相隔萬裏之遙,一時不曾顧及聯絡我了。”
陳軫道:“燕王昔日在韓國為質,處境危險,有求於你,所以才折節與你結交。今歸國為君,便是一國之主一方諸侯了,縱使燕王心中仍記得金蘭結義之情,然卻為世俗所阻,所以不能像昔日那樣了。君王始終有君王的樣子,孺子且切忌,即便是再賢明的君王,以再隆重的禮節屈尊相待你,你也萬萬不可以此而自居。與君王相伴,忌過度親密,處處皆要留心在意啊。”
笑峰領諾,便謝過了陳軫。便不再去見楚王,笑峰又托人打探燕國消息,自與丁虎在楚國郢都等候。
張儀自在往韓國途中驛站遇到笑峰行刺之後,心中一直有不祥之感,一路尋思笑峰是怎麽夜裏進入驛站的,想自己天下聞名縱橫大家,卻不能防江湖一俠客,大為失了麵子。但此事不為人知,張儀也不對人說起,令車駕速行至韓國新鄭才在館驛歇下。
張儀入韓國,又背信棄義,大放厥詞,遊說韓王道:“大王之國地處四站之地,如果不早點歸附秦國,就要被秦國所攻取喪失土地了。”分析利弊,勸韓宣惠王早些歸附秦國,幫助秦國而削弱謀取楚國。
韓宣惠王聽說後大喜,便采納了張儀的說辭,遣使臣服於秦。張儀便迴到秦國鹹陽,將此事報告給秦王。秦王大喜,因為張儀此番之功,賜給張儀五座城邑為食邑,並封張儀為武信君。
張儀又對秦王說願意去遊說東方諸侯,秦王便賜給張儀符節,虎賁勇士二十人,兵車三十乘為護衛。前往遊說東方諸侯。
張儀奉秦王之命,展開如簧巧舌,分別遊說齊國、趙國、燕國等君主,勸齊與秦結盟,勸趙王與秦王在澠池相會定立盟約,又勸燕昭王疏遠趙國而親近秦國,並獻出恆山之下五座城池給秦國為表心意。齊王、趙王、燕王都答應了張儀。
張儀至齊國臨淄,說齊王道:“齊國,萬乘之國也。天下彊國無過齊者,民豐物盛,臣民歡樂。然而為大王計者,此不過一時之歡樂也,而不是千秋萬代之歡樂。大王的城下都奉承大王必然說:齊國負海之國,地廣民眾,兵強士勇,就是有一百個秦國,也不能奈何齊國。大王喜歡聽這些虛言說詞而不計其實。臣聞之,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後,雖有戰勝之名,而有亡國之實。這是什麽原因呢,齊大而魯小也。今秦之與齊也,就好比是齊國之與魯國也。秦趙相戰於河漳之上,兩戰而趙兩次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兩戰又兩勝秦。四戰之後,趙國傷亡士卒數十萬,僅僅存下邯鄲還是完整的,雖有戰勝之名而其國已破矣。這是什麽原因?秦強而趙弱也。”
齊王聞言,斂容而謝道:“先生之言,寡人受教多矣!願聞先生指教寡人之策。”
張儀趁機又說道:”今秦楚已經嫁女娶婦,結交為昆兄弟婚姻之國。韓國已經獻宜陽之地結交秦國,魏國效力於河外;趙國將入朝澠池與秦國定立盟約,割河間之地以事秦。大王若不事秦,秦讓韓魏攻齊之南地,令趙兵渡清河,指博關,則臨菑、即墨等地非大王之所有也。齊國隻要一日被諸侯圍攻,這時候再來想結交秦國,恐怕已經晚了。所以我認為大王現在跟秦國結交,才是上計啊。”
齊王謝道:“齊僻陋之國,隱居東海之上,還不知道社稷之長遠利益。寡人就聽先生之言。”便答應了張儀的建議。
張儀又從齊國來到趙國邯鄲,遊說趙武靈王道:“敝邑秦王使在下獻愚計於大王,願大王垂聽焉。今秦王已經占有巴蜀,吞並漢中,包圍兩周,遷移九鼎,以兵扼守白馬要津。秦雖偏居西方,離中原甚遠,然而欲要做天下霸主之心久矣。今楚與秦結為兄弟之國,而韓魏向秦稱為東籓之臣,齊國獻給魚鹽之地,此便是斷折趙國之右臂也。斷右臂而與人鬥,失掉黨羽而被孤立,欲要求得安定無危,這是可以做到的嗎?”
趙王驚訝,便請教張儀道:“寡人膽敢問於先生,秦欲要如何?”
張儀道:”今秦若發三將軍領三路之兵:一路軍塞午道,告齊使興師渡清河,進軍至邯鄲東麵;一軍進駐成皋,令韓魏軍屯駐河外;一軍進駐於澠池。聯合四國為一以攻趙,趙國能以一敵四嗎?必將被四國瓜分。在下不敢隱瞞這樣的情況,所以先告知大王。臣竊為大王計,不如與秦王相會澠池,親自見麵而訂立盟約,請求秦王不要行此計,希望大王能夠采納。”
趙王曰:“先王之時,奉陽君專權擅勢,蔽欺先王,獨斷大事。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幼,還尚不知曉天下大勢。今聞知先生之言,才知曉其中利害。寡人且不再疑慮,準備割地謝以前過錯而事秦。這就準備車駕前去澠池與秦王相見。接受秦王的要求。”趙王允諾了張儀,張儀告辭而去。
張儀又北向燕國,說燕昭王道:“大王所親近的國家非趙國莫屬。昔日趙襄子曾以其姊為代王之妻,欲要吞並代國,便約代王相聚議事。乃令工人作為金鬥作為盛熱湯之器,增長其尾,令可以擊殺人。趙襄子與代王飲酒,卻密令告廚人在酒酣之際進熱湯時候以金鬥擊殺代王,廚人進熱湯時候便反過鬥柄以擊殺代王,代王腦漿塗地,趙襄子其姊聞之,便用摩笄自刺而亡,故至今有摩笄之山。代王被趙襄子殺死的事,天下沒有誰不知道。”
燕王聞言,亦改變了神色,對張儀道:“先生之言,說中寡人內心。寡人每每想到此事,也是憂心而不能眠。”
張儀又道:”那趙王素來六親不認,這是大王心裏清楚的,難道以趙王為可親近信任嗎?趙興兵攻燕,再圍燕都薊城而相逼大王,大王割了十座城以謝才罷。而今趙王已入朝澠池與秦國結交,奉上河間之地以事秦。今大王若不事秦,秦軍便出雲中、九原,使趙率軍而攻燕,則易水、長城之地非大王之有也。”
燕王便謝張儀,請教張儀當前應對策略。
張儀道:“趙今日已經臣服秦國,相比秦國好比是秦國的郡縣,所以沒有秦王的命令,趙國是不敢妄舉軍馬攻伐的。今大王若事秦,秦王必喜,趙不敢妄動。大王西有強秦之援,而南無齊趙之患,便可穩坐薊城,擁有易水、長城之地而沒有隱患了。”
燕王道:“寡人之國地處偏僻,與蠻夷接壤,即便是大丈夫成年人,同中原華夏相比也好比是因而了。今幸得先生指教,寡人請西麵而事秦,願意獻恆山之尾五城以結秦歡。”
笑峰謝過,便對陳軫言想要見楚王,陳軫問笑峰道:”孺子見楚王,欲要何說?”
笑峰道:“勸諫楚王,用正去邪,富國強兵,收複漢中。”
陳軫歎氣道:“孺子不知廟堂之事。楚王本當為大有可為之君,然貪土地,而不顧禮法,招致諸侯共相抗楚,以致於被張儀所騙,兵敗失地如此。如今楚國國勢就要頹敗下去了,楚王的誌氣也不複當初了。孺子若以此言相勸諫楚王,不啻於是對牛彈琴了。”
笑峰聞言,心情沉悶,良久,問陳軫道:“如陳子所言,楚國國勢當真就不能強盛嗎?漢中乃我等桑梓故鄉,今被秦人占據,就永難再恢複了嗎?”
陳軫再歎氣,才對笑峰說道:“楚本可以合縱而並天下,然世事無常,昔日巴蜀內鬥,楚王未曾收取巴蜀而讓秦占了先機,此失計也。秦並巴蜀之後,漢中之地,已經為秦三麵包圍,遲早將為秦所得。楚棄漢中,也是無奈之舉,失掉漢中之地,再難與秦相爭抗衡了。天下大事,皆在於人為,皆也不再人為,至於未來之事,誰勝誰負,隻有天知曉了。”
笑峰聞言,沉吟不語,心中便打消了求見楚王的念頭,便請教陳軫道:“孺子今家園淪陷,桑梓被侵,孺子無以為家,遂決定仗劍天涯,遠涉江湖,然心中茫然,卻不知前途如何?敢煩請教陳子指點一二?”
陳軫尋思片刻,才對笑峰道:“孺子年正壯年,當今天下局勢動蕩不安,正是英雄豪傑有為之時。既然在楚國難有作為,可望他國而建立功業。老朽聞知燕王新立,亟需四方賢能,孺子何不望燕國一試乎?”
笑峰聞言,恍然大悟道:“若非陳子所言,孺子當還在夢中。且這燕王還曾與孺子有舊,燕王昔日在韓國為質時候,曾與孺子有過交情,義結金蘭。數年前迴國即位,囑咐我不必前往相送。今數年過去了,一時尚沒有消息傳達。想必燕王新立,日理萬機,與梁州相隔萬裏之遙,一時不曾顧及聯絡我了。”
陳軫道:“燕王昔日在韓國為質,處境危險,有求於你,所以才折節與你結交。今歸國為君,便是一國之主一方諸侯了,縱使燕王心中仍記得金蘭結義之情,然卻為世俗所阻,所以不能像昔日那樣了。君王始終有君王的樣子,孺子且切忌,即便是再賢明的君王,以再隆重的禮節屈尊相待你,你也萬萬不可以此而自居。與君王相伴,忌過度親密,處處皆要留心在意啊。”
笑峰領諾,便謝過了陳軫。便不再去見楚王,笑峰又托人打探燕國消息,自與丁虎在楚國郢都等候。
張儀自在往韓國途中驛站遇到笑峰行刺之後,心中一直有不祥之感,一路尋思笑峰是怎麽夜裏進入驛站的,想自己天下聞名縱橫大家,卻不能防江湖一俠客,大為失了麵子。但此事不為人知,張儀也不對人說起,令車駕速行至韓國新鄭才在館驛歇下。
張儀入韓國,又背信棄義,大放厥詞,遊說韓王道:“大王之國地處四站之地,如果不早點歸附秦國,就要被秦國所攻取喪失土地了。”分析利弊,勸韓宣惠王早些歸附秦國,幫助秦國而削弱謀取楚國。
韓宣惠王聽說後大喜,便采納了張儀的說辭,遣使臣服於秦。張儀便迴到秦國鹹陽,將此事報告給秦王。秦王大喜,因為張儀此番之功,賜給張儀五座城邑為食邑,並封張儀為武信君。
張儀又對秦王說願意去遊說東方諸侯,秦王便賜給張儀符節,虎賁勇士二十人,兵車三十乘為護衛。前往遊說東方諸侯。
張儀奉秦王之命,展開如簧巧舌,分別遊說齊國、趙國、燕國等君主,勸齊與秦結盟,勸趙王與秦王在澠池相會定立盟約,又勸燕昭王疏遠趙國而親近秦國,並獻出恆山之下五座城池給秦國為表心意。齊王、趙王、燕王都答應了張儀。
張儀至齊國臨淄,說齊王道:“齊國,萬乘之國也。天下彊國無過齊者,民豐物盛,臣民歡樂。然而為大王計者,此不過一時之歡樂也,而不是千秋萬代之歡樂。大王的城下都奉承大王必然說:齊國負海之國,地廣民眾,兵強士勇,就是有一百個秦國,也不能奈何齊國。大王喜歡聽這些虛言說詞而不計其實。臣聞之,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後,雖有戰勝之名,而有亡國之實。這是什麽原因呢,齊大而魯小也。今秦之與齊也,就好比是齊國之與魯國也。秦趙相戰於河漳之上,兩戰而趙兩次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兩戰又兩勝秦。四戰之後,趙國傷亡士卒數十萬,僅僅存下邯鄲還是完整的,雖有戰勝之名而其國已破矣。這是什麽原因?秦強而趙弱也。”
齊王聞言,斂容而謝道:“先生之言,寡人受教多矣!願聞先生指教寡人之策。”
張儀趁機又說道:”今秦楚已經嫁女娶婦,結交為昆兄弟婚姻之國。韓國已經獻宜陽之地結交秦國,魏國效力於河外;趙國將入朝澠池與秦國定立盟約,割河間之地以事秦。大王若不事秦,秦讓韓魏攻齊之南地,令趙兵渡清河,指博關,則臨菑、即墨等地非大王之所有也。齊國隻要一日被諸侯圍攻,這時候再來想結交秦國,恐怕已經晚了。所以我認為大王現在跟秦國結交,才是上計啊。”
齊王謝道:“齊僻陋之國,隱居東海之上,還不知道社稷之長遠利益。寡人就聽先生之言。”便答應了張儀的建議。
張儀又從齊國來到趙國邯鄲,遊說趙武靈王道:“敝邑秦王使在下獻愚計於大王,願大王垂聽焉。今秦王已經占有巴蜀,吞並漢中,包圍兩周,遷移九鼎,以兵扼守白馬要津。秦雖偏居西方,離中原甚遠,然而欲要做天下霸主之心久矣。今楚與秦結為兄弟之國,而韓魏向秦稱為東籓之臣,齊國獻給魚鹽之地,此便是斷折趙國之右臂也。斷右臂而與人鬥,失掉黨羽而被孤立,欲要求得安定無危,這是可以做到的嗎?”
趙王驚訝,便請教張儀道:“寡人膽敢問於先生,秦欲要如何?”
張儀道:”今秦若發三將軍領三路之兵:一路軍塞午道,告齊使興師渡清河,進軍至邯鄲東麵;一軍進駐成皋,令韓魏軍屯駐河外;一軍進駐於澠池。聯合四國為一以攻趙,趙國能以一敵四嗎?必將被四國瓜分。在下不敢隱瞞這樣的情況,所以先告知大王。臣竊為大王計,不如與秦王相會澠池,親自見麵而訂立盟約,請求秦王不要行此計,希望大王能夠采納。”
趙王曰:“先王之時,奉陽君專權擅勢,蔽欺先王,獨斷大事。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幼,還尚不知曉天下大勢。今聞知先生之言,才知曉其中利害。寡人且不再疑慮,準備割地謝以前過錯而事秦。這就準備車駕前去澠池與秦王相見。接受秦王的要求。”趙王允諾了張儀,張儀告辭而去。
張儀又北向燕國,說燕昭王道:“大王所親近的國家非趙國莫屬。昔日趙襄子曾以其姊為代王之妻,欲要吞並代國,便約代王相聚議事。乃令工人作為金鬥作為盛熱湯之器,增長其尾,令可以擊殺人。趙襄子與代王飲酒,卻密令告廚人在酒酣之際進熱湯時候以金鬥擊殺代王,廚人進熱湯時候便反過鬥柄以擊殺代王,代王腦漿塗地,趙襄子其姊聞之,便用摩笄自刺而亡,故至今有摩笄之山。代王被趙襄子殺死的事,天下沒有誰不知道。”
燕王聞言,亦改變了神色,對張儀道:“先生之言,說中寡人內心。寡人每每想到此事,也是憂心而不能眠。”
張儀又道:”那趙王素來六親不認,這是大王心裏清楚的,難道以趙王為可親近信任嗎?趙興兵攻燕,再圍燕都薊城而相逼大王,大王割了十座城以謝才罷。而今趙王已入朝澠池與秦國結交,奉上河間之地以事秦。今大王若不事秦,秦軍便出雲中、九原,使趙率軍而攻燕,則易水、長城之地非大王之有也。”
燕王便謝張儀,請教張儀當前應對策略。
張儀道:“趙今日已經臣服秦國,相比秦國好比是秦國的郡縣,所以沒有秦王的命令,趙國是不敢妄舉軍馬攻伐的。今大王若事秦,秦王必喜,趙不敢妄動。大王西有強秦之援,而南無齊趙之患,便可穩坐薊城,擁有易水、長城之地而沒有隱患了。”
燕王道:“寡人之國地處偏僻,與蠻夷接壤,即便是大丈夫成年人,同中原華夏相比也好比是因而了。今幸得先生指教,寡人請西麵而事秦,願意獻恆山之尾五城以結秦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