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得公子職書,對群臣道:“燕國內亂,齊軍趁火打劫。前番趙王派人來請寡人發兵相助燕國,秦國與燕國相距萬裏,寡人發兵有何益處?故未有答應。但今燕國公子職請求相助,且燕國公子職乃寡人外甥,寡人豈能不相扶助呢?諸君以為如何?”


    客卿張儀便道:“大王正與齊國爭雄,今相助燕國,正是挫敗齊國之陰謀。如果燕國亡於齊國,則大不利於秦。臣以為此時大王發兵救燕,正是時候。”


    原來公子職生母燕易後,為秦惠文王之女,即孟嬴。秦與燕國聯姻,亦是奉行遠交近攻連橫之策。而公子職作為秦王外甥,有這一層關係在,也是趙武靈王決心扶立公子職入燕為新君時候所考慮的。


    上卿甘茂、大良造司馬錯等人都認為出兵幫助燕國,秦國可以得利,於是秦王意決,命令駐紮趙國邊境軍隊數萬人,分兩路進兵燕國,相助燕國,驅除齊軍。


    時秦國已經攻占了趙國、魏國、韓國許多土地,駐兵於邊境,此番接到秦王軍令,秦軍立刻向燕國開進。


    齊王雖然倚仗齊軍強盛,欲要在燕國境內與趙軍一戰,然而打錯了算盤,未曾料想秦王出兵。因為秦、齊此前素來都是盟友,兩國一東一西,互為二雄,利益大於衝突。隻是在秦惠文王時期,齊國強盛,有爭雄天下之心,與秦國盟友關係開始鬆散,但也不至於到發兵交戰的地步。


    而此番秦國卻突然出兵,打亂了齊王的計劃。秦軍皆虎狼之師,齊將匡章雖然是一時名將,然縱兵在燕國劫掠,早已經失去民心,燕國百姓,見秦軍前來,便紛紛幫助秦軍,時趙武靈王又統強兵精卒駐紮燕境。齊軍已經師老,銳氣已衰,加上陷入孤立,遂不能相敵秦軍,一觸即潰,匡章立腳不住,隻好率兵撤出燕境,迴到齊國。


    齊宣王見齊軍果然失敗而還,這才相信孟軻之言,懊悔道:“寡人於心有愧於孟子!”


    孟子見齊宣王不過是把自己當做道德楷模樹立典範而已,在齊國無法實現自己的仁政主張,此番齊國事敗,孟子大為失望,於是離開齊國,前至宋國而去。


    齊軍為秦軍所敗,驅除出燕境。趙武靈王便派樂池護送公子職進入薊城,燕人聞知公子職前來,皆歡欣鼓舞,踴躍歡迎。


    公元前313年春,趙武靈王扶立公子職入燕國為君,行燕王事,重立宗廟社稷,布告諸侯,燕國複國,公子職即是後來的燕昭王。


    公子職初就國,國家殘破,滿目瘡痍,百廢待興。而燕國又位居北地邊陲,土地不廣,人口不豐,人才更是匾乏,本就是七雄中實力最為弱小的國家,此番禍亂之後,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公子職素來名聲甚佳,今番迴國,頗得燕人擁護。今日公子職新立為燕君,燕國上下還是歡欣鼓舞,對國家新任領袖充滿了期望。


    公子職先令人具備厚禮,相謝趙武靈王扶立之恩,並謝秦軍,又遣使入秦,具國書結兩國甥舅之好。


    趙武靈王見燕國殘破,新君初立,恐被北邊胡人所侵犯,且中山國兵馬強健,已經攻占了燕國南部十餘座城池,乃燕趙心腹大患,趙武靈王便在邊境屯駐重兵,致書中山王,勸其收兵保境安民。


    中山王為趙軍軍力所震懾,遂見好就收,收兵止戈,遣使者至燕國為賀燕王。


    燕君初立國,實力微弱,中山國攻占燕國十餘座城池,燕國一時不能奈何,今中山王前來祝賀,燕君便以禮待之,約定二國維持現狀,勿要再生兵戈。


    燕國內亂,國家人材皆流散,昔日燕王噲之舊臣,也多托病不出,今公子職複國為君,國人擁護,於是舊日大臣皆又複出,相助燕君收拾亂局,整治國政,燕國逐漸恢複生機。


    兩年之後,公元前311年,燕君已經安定內部,燕國得以從禍亂創傷中恢複,國內逐漸安定,在此形勢下,燕君姬職接受臣下之勸,遂在薊城郊外築壇,祭告天地宗廟,宣布正式即位為燕王,布告諸侯,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之後,招攬人才,勵精圖治,使七國中最為弱小的燕國一度強盛無比,二十八年之後,燕昭王下令發兵伐齊,幾乎將齊國滅國,終於一報前番被齊國滅國之恥,此是後話。


    再說公子職當初從韓國迴國之時,不及與笑峰等梁州豪傑相辭別,特以書信一封遣人送往漢中告知笑峰,笑峰聞知公子職歸國,心中亦十分高興,便欲要率梁州豪傑前來為公子送行,使者又拿出一封書信,說公子職此番歸國,乃借助趙王之力,前途尚未定,就請梁州豪傑暫時先不要前來送行,以免引起諸侯國君等疑惑。


    笑峰看完書信,心中醒轉,便對使者道:“吾弟乃燕國王孫,複國大事,賴諸侯相助,吾弟之處境,我等梁州豪傑亦都明白知曉。既然吾弟有此言相勸,我等遵之便是。煩請尊使告知吾弟,若有需要用命之時,隻需一紙號令,傳至漢中,梁州豪傑便立即前往。”


    使者迴韓國去了,笑峰便不前來送行公子,心中祝願公子早日複國即位,光大燕國。笑峰仍在漢中上庸,一麵遣人聯絡豪傑,一麵打探各國消息。


    時秦國已經出兵相助燕國複國,兩國結為甥舅之好,秦國有燕國在東方牽製齊國,於是便專心用兵於南方,對付楚國。


    秦國已經吞滅了巴蜀,隨後又出兵討伐西邊的義渠,連戰皆捷,秦軍一年之中攻戰義渠二十五城,義渠已經不能再有還手之力,秦國西邊威脅解除,便騰出手來,迴轉軍馬謀伐楚國。


    伐楚之謀,出於張儀。早在六年前,楚懷王任合縱長,率領韓趙魏燕四國之兵兩路伐秦,雖然最終為秦國所敗,但楚懷王由此揚名。


    楚國趁秦齊聯盟漸鬆,趁機又拉攏齊國,結成齊楚聯盟對付秦國,齊、楚都是國力可以與秦國相匹敵的強國,今二強聯盟對付秦國,秦王深為憂患。


    張儀便對秦昭襄王進言道:“今天下七雄,分為三等,一等者,秦、齊、楚也,次等者,魏、趙也,三等者,韓與燕也。大王剛敗韓魏、聯趙助燕,趙與燕皆為秦盟,唯有齊楚為盟於秦國是大害。今大王不可不伐楚,以除此害。”


    秦王問道:“寡人願聽先生之謀!”


    張儀道:“前番大王取巴蜀,楚不敢動,反而遣人與我結好,由此可見,楚雖大,卻畏懼大王!臣觀楚國漢中地,大王是可以取了。”


    秦王道:“寡人取巴蜀,楚雖然未敢幹涉,然也未有曾與寡人結好,先生此言從何而來呢?”


    張儀道:“請大王赦欺君之罪,臣才敢言。”


    秦王道:“先生皆秦國智謀之臣,寡人怎麽會治罪呢?但言無妨!”


    張儀道:“實不瞞大王,前番臣隨司馬上將軍、都尉墨等率軍收取巴蜀,迴師途中,楚王曾遣梁州江湖豪傑等人前來饋送賄賂臣等金帛,以求大王勿要取楚國漢中地,臣見那時候大王取漢中地尚不是時候,所以就接受了楚人賄賂。此事未有告知大王,萬望大王恕臣等之罪!”


    秦王道:“先生與司馬上將軍等為寡人收取巴蜀,功莫大焉,寡人自覺封賞先生等不夠,收受點楚人賄賂,此何足介意呢!且讓楚國破費,又無損於秦國,寡人又怎麽會怪罪呢。先生且不要介意!”


    張儀這才奏道:“謝大王赦罪。前番收取巴蜀之時,大王方用兵中原,且又有西邊義渠之威脅,楚國漢中之地,尚還不能取,那時不過是順便給楚人賣個順水人情罷了。今番秦國東邊、西邊威脅解除,大王兵勢正盛,便可以圖謀漢中了。”


    秦王道:“楚國地方萬裏,帶甲百萬,實力不遜色於寡人,楚國漢中有十萬兵馬駐守,寡人若出兵取漢中,恐怕得需二十萬兵馬。”


    張儀道:“為取楚國一漢中,而起二十萬兵馬,這倒沒有必要。楚雖大,卻大而無用,楚王雖有名望,卻不過是虛名而已。大王可先用謀略取之,如楚王中計,則大王不用費一兵一卒便可得漢中地,豈不更好?”


    秦王道:“楚王亦是一時有名之君,豈能輕易中寡人之計呢?”


    張儀道:“臣聞之,高飛九霄之鳥,死於美食,潛藏深淵之魚,死於芳餌。楚王雖有虛名,卻也不免之。今大王以美食芳餌誘之,楚王必然中計。”


    秦王又問道:“楚王若中計,覺得上當受騙,以為寡人相欺,其必怒,則發兵來與寡人戰,其將如何?”


    張儀道:“此計正是令楚王如此。楚王若發兵來攻大王,大王國內三秦虎賁勇士數十萬,正愁沒有用武之地。以臣料知,楚軍雖眾,卻非大王兵馬敵手,楚王若膽敢與大王相戰,其必敗北。大王戰勝楚軍,一可揚威,二可順勢取楚國漢中等地易如反掌耳!”


    秦王聞言不禁大喜道:“善!寡人願聽先生良策!”


    張儀便為秦王設謀畫策,不知是何陰謀,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豪傑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俱邀俠客芙蓉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俱邀俠客芙蓉劍並收藏豪傑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