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堯禪位於瞬,天下稱美,舜禪位於禹,四海敬服。燕國乃召公所封之國,《甘棠》之詩,傳頌至今,仁德猶言在耳。大王即為召公之後,若能法堯禪舜,讓國與相國子之,則海內賢名仁德盡收於大王,大王便是堯舜再生。大王此舉退而能安享人主清福,進而可收取天下之美名。”
公元前316年,燕國薊城燕王宮,縱橫家蘇代向燕王噲數次遊說進言,勸燕王噲禪位傳國給相國子之。
燕王噲繼位以來,燕國相對安定,與趙、齊、中山等國相安。燕王噲便沉湎酒色,對政事漸漸感到厭倦。
燕王噲又素來推崇堯舜,崇尚儒家,如今倦怠政事,欲要放權之意。
縱橫家蘇代來到燕國,燕王待為上賓,蘇代又結交燕國當權人物相國子之。
蘇代在燕國數月,見如此情形局麵,看出燕王心中之意,於是趁機進言,遊說燕王可效仿堯舜之事,傳位子之。
燕王雖有此意,但心中沉吟,傳位之意還尚沒決定。便問蘇代道:“寡人聽說齊國城池堅固,表裏河山,又有長城要塞,是不是這樣的呢?”
蘇代答道:“齊國雖然有清濟、長城等險要可以固守,但老天不給他機會,國內人民又疲憊,齊國國君能有何作為呢?如果大王不以質子為恥,用金珠寶玉賄賂齊國大臣將領,就可以滅掉他了。”
燕王噲不禁大喜,於是采納了蘇代的意見,以太子姬平為質,前往齊國,以表赤誠。
又賄賂齊國群臣,於是齊國群臣皆為太子平說好話,勸齊王結交燕國。
齊王甚喜,便同意燕王所請,與燕國結盟。
而燕國相國子之又與蘇代結為姻親,密謀奪取燕國最高權力。於是就指派蘇代與太子平一道前往齊國,伺奉公子平。
蘇代到齊國安排好之後,便啟奏齊王道:“臣請為大王說燕王,為大王進獻燕國美女,再送金帛粟米,以為盟好。”
齊王大喜,便派遣蘇代迴複燕國,燕王噲問蘇代道:“齊國有孟嚐君,賢名聞於諸侯,先生此去齊國,觀齊王之意,齊王可能要稱霸了吧?”
蘇代迴答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燕王說:“先生何以言之?這是為什麽呢?”
蘇代迴答說:“因為齊王不信任他的臣下,雖有賢能卻難以任用,所以難以稱霸。孟嚐君雖然賢能,但齊王並不會重用他執政。今相國子之,賢能不亞於孟嚐君,大王若能任用臣下,必能稱霸滅齊。”
燕王噲聽罷大喜,對蘇代道:“果如先生之言,寡人又有何不能重用相國呢?”
蘇代又道:”大王聖明!若欲謀取齊國,還需使齊王放鬆懈怠。臣請大王遴選燕國美女十人以贈齊王,再贈送金帛粟米若幹,必能使齊王安心。”
燕王道:“若能稱霸滅齊,寡人何惜國中區區美女金帛粟米?盡憑先生之意。”
於是下令,選國中美女十人,黃金五百斤,粟米五萬斛,以遺齊王。
過了不多久,燕王又對蘇代道:“寡人本就有禪位相國之意,隻是一時未得其便。今聞先生之言,寡人以為可也。但禪位之事,不知群臣意見如何?”
蘇代便進言道:“大王可召集群臣一問便可。”
於是燕王設朝,問群臣道:“古往今來,君王多不勝數,而隻稱堯舜盛德巍巍,這是什麽原因呢?”
大夫鹿毛壽便進言道:“稟告大王,堯舜所以稱聖者,以堯能讓天下下於舜,舜能讓天於禹也。”燕王噲又問道:“然則禹又為何獨傳於子?開啟家天下?”
鹿毛壽迴答道:“大禹的本意並不是要傳其子,本來是傳伯益。但大禹使伯益代理政事,而又沒有廢太子。所以大禹駕崩之後,太子啟便奪取天下。以至於後世論及此事,以為大禹之德不能相比堯舜了。”
燕王噲又問道:“寡人欲要禪位於相國,這件事當真可以施行嗎?”
鹿毛壽跪伏於地下拜奏道:“大王聖明!大王若能行此事,便等同於堯舜!”
燕王噲聞言不禁大喜,便對群臣宣旨道:“寡人自領燕國王位以來,國家太平,人民安定。寡人欲要行仁德之政,造化燕國之民。今可仿照古製,禪位於相國!”
蘇代、鹿毛壽等便跪請燕王道:“大王既然決定禪位,便可選定吉日,在易水築受禪台,祭祀天地,舉行禪位大典。”
燕王道:“寡人即聽二卿之言,便必然遵之。今且便先去準備,十日後,寡人將禪位於相國!”
言罷退朝,起座望後殿而去。
“大王聖明!大王乃堯舜重生,燕國幸甚!天下幸甚!”
在蘇代、鹿毛壽二人的跪拜迴奏聲中,燕王噲滿意退朝,而殿下群臣,各自反應不一,有的隨聲附和、有的麵麵相覷……
子之是燕國相國,身材魁偉,腰大十圍,十分勇猛,平素為人也很強硬,燕國滿朝自燕王之下都畏懼害怕他。
子之既然居相國高位,又結交豪強,拉攏朝野勢力,在燕朝權勢熏天。
縱橫家蘇代再次來到燕國,見此情形,以為其遊說之辭可售。便先對子之遊說,子之正需要蘇代這套說辭,於是一拍即合。又跟蘇代結為姻親,蘇代雖然是燕王座上賓,卻已經被子之收買拉攏了。
大夫鹿毛壽等,也都轉而依附子之,成為子之黨羽。
蘇代便是那大名鼎鼎的身配六國相印的縱橫家蘇秦的胞弟。
蘇秦遊說諸侯,得以見用,曾經一度身兼六國相位,名聞天下。
他的親弟弟蘇代、蘇厲看見他以遊說之能博取富貴,便也跟隨兄長學習縱橫之術,也各自小有成就。
雖然不能跟其兄蘇秦、張儀等相比,但自蘇秦、張儀死後,蘇代、蘇厲兄弟也是蠻聲諸侯的人物。
蘇秦後來在齊國事敗身死。蘇代便又來到燕國,準備尋隙遊說燕王,獲取富貴。果然能夠結交子之,勸燕王禪位,說辭得售。
縱橫家之宗旨,不過是以三寸之舌來博取富貴罷了。至於忠君護國愛民之事,倒是在其次了。
蘇秦如此、張儀亦如此,而蘇代也自當如此。
縱橫家所做的事,如同商賈,商人逐利,縱橫家也是追逐富貴,都是為自己謀利罷了。
公元前316年,燕國薊城燕王宮,縱橫家蘇代向燕王噲數次遊說進言,勸燕王噲禪位傳國給相國子之。
燕王噲繼位以來,燕國相對安定,與趙、齊、中山等國相安。燕王噲便沉湎酒色,對政事漸漸感到厭倦。
燕王噲又素來推崇堯舜,崇尚儒家,如今倦怠政事,欲要放權之意。
縱橫家蘇代來到燕國,燕王待為上賓,蘇代又結交燕國當權人物相國子之。
蘇代在燕國數月,見如此情形局麵,看出燕王心中之意,於是趁機進言,遊說燕王可效仿堯舜之事,傳位子之。
燕王雖有此意,但心中沉吟,傳位之意還尚沒決定。便問蘇代道:“寡人聽說齊國城池堅固,表裏河山,又有長城要塞,是不是這樣的呢?”
蘇代答道:“齊國雖然有清濟、長城等險要可以固守,但老天不給他機會,國內人民又疲憊,齊國國君能有何作為呢?如果大王不以質子為恥,用金珠寶玉賄賂齊國大臣將領,就可以滅掉他了。”
燕王噲不禁大喜,於是采納了蘇代的意見,以太子姬平為質,前往齊國,以表赤誠。
又賄賂齊國群臣,於是齊國群臣皆為太子平說好話,勸齊王結交燕國。
齊王甚喜,便同意燕王所請,與燕國結盟。
而燕國相國子之又與蘇代結為姻親,密謀奪取燕國最高權力。於是就指派蘇代與太子平一道前往齊國,伺奉公子平。
蘇代到齊國安排好之後,便啟奏齊王道:“臣請為大王說燕王,為大王進獻燕國美女,再送金帛粟米,以為盟好。”
齊王大喜,便派遣蘇代迴複燕國,燕王噲問蘇代道:“齊國有孟嚐君,賢名聞於諸侯,先生此去齊國,觀齊王之意,齊王可能要稱霸了吧?”
蘇代迴答說:“這是不可能的事。”
燕王說:“先生何以言之?這是為什麽呢?”
蘇代迴答說:“因為齊王不信任他的臣下,雖有賢能卻難以任用,所以難以稱霸。孟嚐君雖然賢能,但齊王並不會重用他執政。今相國子之,賢能不亞於孟嚐君,大王若能任用臣下,必能稱霸滅齊。”
燕王噲聽罷大喜,對蘇代道:“果如先生之言,寡人又有何不能重用相國呢?”
蘇代又道:”大王聖明!若欲謀取齊國,還需使齊王放鬆懈怠。臣請大王遴選燕國美女十人以贈齊王,再贈送金帛粟米若幹,必能使齊王安心。”
燕王道:“若能稱霸滅齊,寡人何惜國中區區美女金帛粟米?盡憑先生之意。”
於是下令,選國中美女十人,黃金五百斤,粟米五萬斛,以遺齊王。
過了不多久,燕王又對蘇代道:“寡人本就有禪位相國之意,隻是一時未得其便。今聞先生之言,寡人以為可也。但禪位之事,不知群臣意見如何?”
蘇代便進言道:“大王可召集群臣一問便可。”
於是燕王設朝,問群臣道:“古往今來,君王多不勝數,而隻稱堯舜盛德巍巍,這是什麽原因呢?”
大夫鹿毛壽便進言道:“稟告大王,堯舜所以稱聖者,以堯能讓天下下於舜,舜能讓天於禹也。”燕王噲又問道:“然則禹又為何獨傳於子?開啟家天下?”
鹿毛壽迴答道:“大禹的本意並不是要傳其子,本來是傳伯益。但大禹使伯益代理政事,而又沒有廢太子。所以大禹駕崩之後,太子啟便奪取天下。以至於後世論及此事,以為大禹之德不能相比堯舜了。”
燕王噲又問道:“寡人欲要禪位於相國,這件事當真可以施行嗎?”
鹿毛壽跪伏於地下拜奏道:“大王聖明!大王若能行此事,便等同於堯舜!”
燕王噲聞言不禁大喜,便對群臣宣旨道:“寡人自領燕國王位以來,國家太平,人民安定。寡人欲要行仁德之政,造化燕國之民。今可仿照古製,禪位於相國!”
蘇代、鹿毛壽等便跪請燕王道:“大王既然決定禪位,便可選定吉日,在易水築受禪台,祭祀天地,舉行禪位大典。”
燕王道:“寡人即聽二卿之言,便必然遵之。今且便先去準備,十日後,寡人將禪位於相國!”
言罷退朝,起座望後殿而去。
“大王聖明!大王乃堯舜重生,燕國幸甚!天下幸甚!”
在蘇代、鹿毛壽二人的跪拜迴奏聲中,燕王噲滿意退朝,而殿下群臣,各自反應不一,有的隨聲附和、有的麵麵相覷……
子之是燕國相國,身材魁偉,腰大十圍,十分勇猛,平素為人也很強硬,燕國滿朝自燕王之下都畏懼害怕他。
子之既然居相國高位,又結交豪強,拉攏朝野勢力,在燕朝權勢熏天。
縱橫家蘇代再次來到燕國,見此情形,以為其遊說之辭可售。便先對子之遊說,子之正需要蘇代這套說辭,於是一拍即合。又跟蘇代結為姻親,蘇代雖然是燕王座上賓,卻已經被子之收買拉攏了。
大夫鹿毛壽等,也都轉而依附子之,成為子之黨羽。
蘇代便是那大名鼎鼎的身配六國相印的縱橫家蘇秦的胞弟。
蘇秦遊說諸侯,得以見用,曾經一度身兼六國相位,名聞天下。
他的親弟弟蘇代、蘇厲看見他以遊說之能博取富貴,便也跟隨兄長學習縱橫之術,也各自小有成就。
雖然不能跟其兄蘇秦、張儀等相比,但自蘇秦、張儀死後,蘇代、蘇厲兄弟也是蠻聲諸侯的人物。
蘇秦後來在齊國事敗身死。蘇代便又來到燕國,準備尋隙遊說燕王,獲取富貴。果然能夠結交子之,勸燕王禪位,說辭得售。
縱橫家之宗旨,不過是以三寸之舌來博取富貴罷了。至於忠君護國愛民之事,倒是在其次了。
蘇秦如此、張儀亦如此,而蘇代也自當如此。
縱橫家所做的事,如同商賈,商人逐利,縱橫家也是追逐富貴,都是為自己謀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