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內向兒媳的大喇叭婆婆46
【快穿】我做婆婆那些年 作者:叔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買迴來後,雲汐讓白娘子去找李八牛,“讓他做兩個烏篷馬車,報酬不是問題,讓他加班加點做出來。”
雲汐知道那個商隊賣的牲口不算貴,但是聽係統說,草原上一匹馬換兩匹布、十斤茶葉和二十斤鹽後還是覺得有點心疼的。
“好的,主子。”
白娘子快速離開,王娘子在廚房忙活,她們的工錢已經由月收入一百文錢,變成了每月三百文,比起以前在禮部尚書家確實很少很多,但這裏清淨啊,沒有勾心鬥角,又沒有花錢的地方,她很安心。
李春生在喂馬,有野果和上好的草料,配上一桶鹽水,唯一不足的是牛棚有點小了,馬兒在裏麵不安的打著響鼻。
“梅子,要不要把豬拉到隔壁養?”
李梅子提著泔水正喂豬呢,聞言不由得拒絕,“這豬長得快,餓得快,放隔壁來不及養,你不如把馬牽到隔壁後院養著。”
李春生擔心,“馬被偷了怎麽辦?”
“那你住到隔壁啊,把床搬過去就好了。”李梅子無奈。
“對哦,我去給娘說一聲。”
就這樣,李春生搬到了隔壁住。
馬車第二天就做好了,一兩銀子一個輛。
雲汐看到後很滿意,“準備摘西瓜吧,今天把西瓜摘完,明天出發去蓉城賣,飯後我去找族人雇人。”
“好!”
早飯吃的豆漿油條和大包子,偶爾會吃胡辣湯和雜醬麵,王娘子是北方人,做飯風格偏北方,雲汐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南方北方的事物想吃就能吃到,感覺還好,春生四人剛開始極為不習慣,適應了好一陣兒。
飯後,雲汐換上一身短打,挎著一籃子雞蛋去找族長。
是族長的大兒媳元氏開的門,“三嫂,你來了,快進屋。”
“五弟妹,近來可好,我找族長說點事兒。”雲汐笑著打招唿,同時把籃子遞過去。
“怎麽還帶東西來。”元氏嗔怪,順手接過,在前麵的帶路,“家裏都好呢,全托你的福,今年應該又是大豐收。”
“謬讚了,全靠大家勤快。”雲汐謙虛,很快走到堂屋,“族長好,吃了沒?”
“都吃了,你吃沒,要不要來點?”李族長笑問:“你來有何事?”
“族長,我今年種了西瓜,有五百個,有幾千斤,我家一趟拉不完,想雇村裏人幫忙運到蓉城。”
李族長挑眉,“你還種了西瓜?味道怎麽樣?我聽說一個西瓜二兩銀呢,全是富人吃的。”
“味道很不錯,太大了我拿不動,等會兒讓孩子跟我迴家拿一個來嚐嚐。”雲汐心裏“咯噔”一下,差點把這事兒忘了,族長是族裏如今輩分兒最大的,有好東西得孝敬他。
“好啊,我家也嚐嚐西瓜是啥味兒。”李族長笑眯眯道。
他以為就是普通得西瓜,一個二兩銀子,自己受了這孝敬不算什麽。
“你打算雇多少人?”
“村裏有多少人就去多少的吧,一人趕一輛車,一天給百文。”雲汐問元氏,“弟妹,族裏今天買了多少頭牛?”
“有三十頭呢。”元氏把雞蛋拿到廚房,迴了幾個大鵝蛋。
“一輛牛車拉五百斤,十輛都拉五千斤了,你要那麽多做什麽?”李族長不解,“你到底有多少斤西瓜?”
“差不多六千斤,三十輛牛車,加上我家三輛牛車一輛驢車和兩輛馬車,一共三十六輛車,一輛車裝十幾個西瓜差不多。”雲汐算了算道:“我家隻有五人趕車,還需要一人幫忙趕車,一天給一百文。”
“西瓜那麽重嗎?一車隻能拉十幾個?”元氏不由自主問出口。
雲汐點頭,“是啊,新品種。”
李族長心疼道:“這樣?那你別拿給我西瓜了,一個十幾斤能賣五六兩銀子呢,給我吃浪費了。”
元氏附和,“就是就是。”
“別介,這樣,我拿出來五個,村裏人分著吃,都嚐嚐味兒。”雲汐連忙道:“西瓜而已,不是多大的事兒。”
李族長無奈,“你這可真是大方,好了,我知道你的安排了,等會兒我去一家一家說,反正最近兒沒什麽事。”
雲汐放心迴家一起摘西瓜,家裏留十個慢慢吃,村裏給五個,王知府那邊給五個,陳秀才那裏給五個,這些都要選稍小些的,剩四百七十個都差不多大的。
忙完已經天黑,村裏人吃過飯來雲汐家吃西瓜,五個西瓜切成一牙一牙的,一人分一牙,孩子也有,都嚐嚐味兒。
李族長吃完若有所思,元氏小聲道:“這西瓜咋這麽好吃,一個能賣七八兩吧。”
心動了怎麽辦?
李五牛沒說什麽。
“先把家裏的地種明白再說。”李族長思前想後覺得種西瓜不如種稻子和棉花,風險太高。
對於未知他有些畏手畏腳,而且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普通人過日子要穩紮穩打。
族裏人也議論紛紛,能下定決心問雲汐的人不多,有人問到跟前,雲汐也是拒絕,理由是種子難買。
她和族長一樣的想法,西瓜不是普通人把握的住的,有風險,冰雹等自然災害會毀掉西瓜,運輸也是大問題,這裏距離蓉城太遠了。
第二天一早,族裏人出動不少人幫雲汐運輸,家裏還是托付給大嫂,車隊浩浩蕩蕩的出發。
路過小王莊時,小王莊的孩子們跑去告訴了王族長,年邁的王族長聽孩子們描述是西瓜,不由得羨慕。
李氏一族在慢慢崛起,王氏一族還陷入災情的影響之中沒有完全恢複,若是這一次的高產稻子能有好收成,一定要盡快把族學辦起來才是。
而雲汐已經帶著李氏一族走向光明的未來。
因為怕西瓜碎,趕路的速度並不快,因此休息時間很少,基本上算是日夜兼程,七天後到達蓉城。
此時的蓉城比之去年更顯繁華,免稅三年不僅鼓勵了農耕,也鼓勵了商業,城裏到處都有牽著牛或馬的商人,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外國麵孔,惹的李氏族人驚唿不已。
竟然有人是黃頭發紅頭發或者棕頭發的,眼睛或藍或綠,眼窩深,鼻梁高,真是太奇怪了!
雲汐知道那個商隊賣的牲口不算貴,但是聽係統說,草原上一匹馬換兩匹布、十斤茶葉和二十斤鹽後還是覺得有點心疼的。
“好的,主子。”
白娘子快速離開,王娘子在廚房忙活,她們的工錢已經由月收入一百文錢,變成了每月三百文,比起以前在禮部尚書家確實很少很多,但這裏清淨啊,沒有勾心鬥角,又沒有花錢的地方,她很安心。
李春生在喂馬,有野果和上好的草料,配上一桶鹽水,唯一不足的是牛棚有點小了,馬兒在裏麵不安的打著響鼻。
“梅子,要不要把豬拉到隔壁養?”
李梅子提著泔水正喂豬呢,聞言不由得拒絕,“這豬長得快,餓得快,放隔壁來不及養,你不如把馬牽到隔壁後院養著。”
李春生擔心,“馬被偷了怎麽辦?”
“那你住到隔壁啊,把床搬過去就好了。”李梅子無奈。
“對哦,我去給娘說一聲。”
就這樣,李春生搬到了隔壁住。
馬車第二天就做好了,一兩銀子一個輛。
雲汐看到後很滿意,“準備摘西瓜吧,今天把西瓜摘完,明天出發去蓉城賣,飯後我去找族人雇人。”
“好!”
早飯吃的豆漿油條和大包子,偶爾會吃胡辣湯和雜醬麵,王娘子是北方人,做飯風格偏北方,雲汐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南方北方的事物想吃就能吃到,感覺還好,春生四人剛開始極為不習慣,適應了好一陣兒。
飯後,雲汐換上一身短打,挎著一籃子雞蛋去找族長。
是族長的大兒媳元氏開的門,“三嫂,你來了,快進屋。”
“五弟妹,近來可好,我找族長說點事兒。”雲汐笑著打招唿,同時把籃子遞過去。
“怎麽還帶東西來。”元氏嗔怪,順手接過,在前麵的帶路,“家裏都好呢,全托你的福,今年應該又是大豐收。”
“謬讚了,全靠大家勤快。”雲汐謙虛,很快走到堂屋,“族長好,吃了沒?”
“都吃了,你吃沒,要不要來點?”李族長笑問:“你來有何事?”
“族長,我今年種了西瓜,有五百個,有幾千斤,我家一趟拉不完,想雇村裏人幫忙運到蓉城。”
李族長挑眉,“你還種了西瓜?味道怎麽樣?我聽說一個西瓜二兩銀呢,全是富人吃的。”
“味道很不錯,太大了我拿不動,等會兒讓孩子跟我迴家拿一個來嚐嚐。”雲汐心裏“咯噔”一下,差點把這事兒忘了,族長是族裏如今輩分兒最大的,有好東西得孝敬他。
“好啊,我家也嚐嚐西瓜是啥味兒。”李族長笑眯眯道。
他以為就是普通得西瓜,一個二兩銀子,自己受了這孝敬不算什麽。
“你打算雇多少人?”
“村裏有多少人就去多少的吧,一人趕一輛車,一天給百文。”雲汐問元氏,“弟妹,族裏今天買了多少頭牛?”
“有三十頭呢。”元氏把雞蛋拿到廚房,迴了幾個大鵝蛋。
“一輛牛車拉五百斤,十輛都拉五千斤了,你要那麽多做什麽?”李族長不解,“你到底有多少斤西瓜?”
“差不多六千斤,三十輛牛車,加上我家三輛牛車一輛驢車和兩輛馬車,一共三十六輛車,一輛車裝十幾個西瓜差不多。”雲汐算了算道:“我家隻有五人趕車,還需要一人幫忙趕車,一天給一百文。”
“西瓜那麽重嗎?一車隻能拉十幾個?”元氏不由自主問出口。
雲汐點頭,“是啊,新品種。”
李族長心疼道:“這樣?那你別拿給我西瓜了,一個十幾斤能賣五六兩銀子呢,給我吃浪費了。”
元氏附和,“就是就是。”
“別介,這樣,我拿出來五個,村裏人分著吃,都嚐嚐味兒。”雲汐連忙道:“西瓜而已,不是多大的事兒。”
李族長無奈,“你這可真是大方,好了,我知道你的安排了,等會兒我去一家一家說,反正最近兒沒什麽事。”
雲汐放心迴家一起摘西瓜,家裏留十個慢慢吃,村裏給五個,王知府那邊給五個,陳秀才那裏給五個,這些都要選稍小些的,剩四百七十個都差不多大的。
忙完已經天黑,村裏人吃過飯來雲汐家吃西瓜,五個西瓜切成一牙一牙的,一人分一牙,孩子也有,都嚐嚐味兒。
李族長吃完若有所思,元氏小聲道:“這西瓜咋這麽好吃,一個能賣七八兩吧。”
心動了怎麽辦?
李五牛沒說什麽。
“先把家裏的地種明白再說。”李族長思前想後覺得種西瓜不如種稻子和棉花,風險太高。
對於未知他有些畏手畏腳,而且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普通人過日子要穩紮穩打。
族裏人也議論紛紛,能下定決心問雲汐的人不多,有人問到跟前,雲汐也是拒絕,理由是種子難買。
她和族長一樣的想法,西瓜不是普通人把握的住的,有風險,冰雹等自然災害會毀掉西瓜,運輸也是大問題,這裏距離蓉城太遠了。
第二天一早,族裏人出動不少人幫雲汐運輸,家裏還是托付給大嫂,車隊浩浩蕩蕩的出發。
路過小王莊時,小王莊的孩子們跑去告訴了王族長,年邁的王族長聽孩子們描述是西瓜,不由得羨慕。
李氏一族在慢慢崛起,王氏一族還陷入災情的影響之中沒有完全恢複,若是這一次的高產稻子能有好收成,一定要盡快把族學辦起來才是。
而雲汐已經帶著李氏一族走向光明的未來。
因為怕西瓜碎,趕路的速度並不快,因此休息時間很少,基本上算是日夜兼程,七天後到達蓉城。
此時的蓉城比之去年更顯繁華,免稅三年不僅鼓勵了農耕,也鼓勵了商業,城裏到處都有牽著牛或馬的商人,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外國麵孔,惹的李氏族人驚唿不已。
竟然有人是黃頭發紅頭發或者棕頭發的,眼睛或藍或綠,眼窩深,鼻梁高,真是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