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不管那麽多,對牛牛們的喜愛的很,公牛取名大黑,母牛取名小黑,母小驢取名丫兒。


    妥妥的取名廢。


    雲汐隨他們去,“給牛喂些好的啊,豆子,飴糖什麽的,別省,若是水土不服,會鬧病的。”


    “知道的。”李春生對牲畜的喜愛發自內心。


    牛和驢在後院養著,熟悉環境,大家開始育苗的準備。


    稻種育苗分為選種、曬種、浸種、催芽、育苗、拔秧、分苗、插秧和管理。


    選種不用選,都是顆粒飽滿的好種子,直接曬種,剛好天氣好,暖陽高照,每袋稻種倒到麻袋上,鋪平後曬兩天,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


    這期間,春生趕著大黑,梅子趕著小黑把東邊的兩畝地耕出來了,撒上特意留的好肥料,這裏要先當做育苗地的。


    雲汐把豆角種子、茄子種子、辣椒種子、冬瓜種子、葫蘆種子、絲瓜種子、向日葵種子、南瓜種子和棉花種子也拿出來曬上,這些都需要育苗。


    “梅子,咱們去找好土細土,太糙的土,種子發芽很難頂出來。”雲汐抱著木盆。


    “還有這種說法?”梅子連忙跟上。


    兩人找到一處土地柔軟無草的地方,來來迴迴挖了不少細土到東側地,雲汐把一部分地分成好幾長方塊,邊角起壟以防止水流走,每一塊都再次翻一遍,大土坷垃敲碎,石頭全都撿出去,爭取不留硬土和石頭。


    接下來提水把每塊地澆的透透的。


    梅子撓頭迷茫,以前育苗有這麽麻煩嗎?


    李族長全程圍觀,沒辦法,不知不覺中三牛媳婦已經是李氏族人心中的標杆,跟著她準沒錯。


    雲汐懶得解釋,反正係統上搜出來是這樣,她照著做就是。


    種子曬好後,浸泡在溫度適宜的水裏,以促進種子吸水和發芽,這個過程又需要兩天。


    雲汐又把外麵的育苗地澆了一遍水,上麵撒上細土,細土還留了一半不急著用。


    兩天後,雲汐招唿大家再澆一遍育苗地,把稻種輕柔的灑在育苗地裏後蓋上一層薄薄的細土,有一塊地裏撒的菜種,最後蓋上薄薄一層稻草保暖。


    “這樣就是大功告成了。”


    期間下了幾場小雨,春雨貴如油,無聲潤大地,荒涼的景象被春雨打濕,澆出一地綠色。


    農人們洋溢著淳樸的笑容,心甘情願的把剛脫下的厚衣披在身上。


    地裏的秧苗需要充足的時間成長,長成需要三十五天左右,要到四月初開始插秧,八月中收獲,蓋因為這邊天氣挺暖和的,而且去年沒有種麥子,以前是五月插秧,九月收完稻子,再次耕地施肥後就可以種上麥子,現在不用,有再生稻呢。


    等待秧苗長成的時間,別人家在開荒地,準備種豆子玉米花生等農作物,雲汐羨慕不來,自家就這麽點勞動力,再開荒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但也閑不下來,春天是忙碌的季節,是萬物複蘇的開始,不知何時,野草悄悄長了出來,迎春花盡情招搖。


    趁著有空,真農人?雲汐拉著一輛牛車上山割豬草和牛草,還讓孩子們把所有的牛和驢拉出來上山放牛放驢。


    山上偶爾還有野菜吃,終於腸道恢複了正常,不用天天灌菊花茶,睡炕十分幹燥,不多喝水,上廁所絕對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家裏西廂房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是柴房,東廂房第一間是浴室,第二間是雜物間,野草放進這裏麵堆著,三牛一驢一豬每天的消耗驚人,真羨慕它們每天等吃等死的生活。


    三月初五這天,又下了一場雨,苗剛下地就下雨,簡直是老天爺賞飯吃,沒人不高興,雨後春筍和蘑菇全都冒了出來。


    帶著孩子們上山采蘑菇去。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小竹筐……”


    不自覺的雲汐哼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兩個孩子鸚牙學舌,跟著唱,山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和童言童語。


    春筍很嫩,配著臘肉炒,再來一個幹海參蘑菇湯,鮮的不得了,怪不得有山珍海味的說法呢。


    吃不完的筍子切片煮一遭後曬幹,留著慢慢吃,蘑菇直接曬就好,不大的院子堆滿了簸箕,曬滿了。


    隨著秧苗長出來,草也長了出來,比秧苗長得更好,更頑強,這可害苦了農人,每天都要來拔草,不能讓草和秧苗爭營養。


    很快到了三月初八,雲汐招唿大家開始第二次耕地。


    這次有三頭牛,小黑和丫兒租出去掙草料,大黑和黃黃留家裏耕地,速度真的快,一天能耕七八畝,十五天後所有的地都耕好了,一家人一刻不敢停,開始引水澆地,這次要引不少水,把地變成田。


    好在小溪多,雲汐引水也隻是挖了溝壑分了一股水流來,不會全都引走,這才沒有產生爭搶水源的事情。


    沒日沒夜的引水澆地,十日後,終於引夠需要的水量,這時秧苗已經很茁壯了,大家開始插秧,插秧這種事牛不能幫忙,因此雲汐安排兩個小的照顧家裏的牲畜,尤其剛送迴來的小黑和丫兒多喂些草料,前段時間累狠了。


    梅子負責從育苗地裏拔苗和煮飯,雲汐和春生則專注插秧,從天不亮忙會到天黑,除了吃飯上廁所一刻不敢停,梅子忙完手頭的事情也會來插秧,就這樣也比別人家慢很多。


    家裏的衛生和大家的衣服根本沒空收拾,雲汐感覺大家變成了非洲難民。


    四月初六,雲汐捶著腰去李大牛家雇人,沒辦法,現如今李大牛勞動力最多,當然地也多,種地卻比雲汐家快多了。


    “你要雇人插秧,一天二十文?”


    “對。”雲汐一臉疲憊,“包飯。”


    李大牛撓撓頭,看向兒子兒媳們,“老大老二老三你們去吧,家裏的地隻剩十幾畝,很快能種完。”


    李大山李二山李三山默默點頭,“好。”


    有了三個大侄子幫忙,雲汐輕鬆不少,四月十二日就給幹完了,工錢隻要三百六十文,好劃算啊。


    這次小摳門李春生說不出反對的話,不雇人要耽誤春耕,春耕萬萬耽誤不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我做婆婆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叔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叔喬並收藏【快穿】我做婆婆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