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瓚忽然覺得十分滑稽,因為眼前站著的這個人居然自稱是龍驤武卒,如果真如他所說,那麽他應該是龍驤成軍數百年來第一個身入敵營投降的人,而且還是未戰先降。
龍驤武卒一往無前有死無敗的名聲響徹嵐江南北,可以說神州大地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倒不是說他們從無敗績,實際上數百年間他們吃過的敗仗可以說是不計其數,而之所以還能博出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赫赫威名,全因為他們每到惡戰之際全軍覆沒隻是等閑,連被生擒活捉的例子都寥寥無幾,至於投降,簡直無異於笑話。
所以眼前這個人的嘴臉在中行瓚眼中怎麽看都是戲台上詐降誘敵的戲碼,可中行瓚還是決定陪他把這出戲演習去——畢竟這莽夫看起來似乎不怎麽聰明,說不定能從他的嘴裏套出些有用的東西。
“你,姓甚名誰?”
“在下張義,龍驤武卒的百夫長,有要事求見中行大人——問夠了就快帶我去見他,遲了你們可擔待不起!”張義被五花大綁立於堂下,明明是別人的俘虜卻站得比兩旁的衛士還要挺拔,說話的時候依舊是聲如洪鍾眼如銅鈴,胡須根根炸起猶如鋼針,總之看起來全然不像是一個降兵,倒像是來下戰書的死士。
“哦?什麽事這麽嚴重啊,說來聽聽?”中行瓚一臉的哂笑——司徒靖恐怕是無人可用了,竟派了這麽一個憨貨來送死。
“你不配!”
“大膽,這位便是中行瓚大人!”
“你就是中行瓚?聽說你能舉得起七十二斤的橫天刀,老子還以為是多了不起的人物呢,不過如此而已......”張義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中行瓚,隨即撇撇嘴一臉的不屑。
“傳言龍驤武卒有死無敗,也不過如是罷了~”中行瓚也報以同樣的輕蔑神情,隻不過他恥笑的對象卻是名震天下的龍驤武卒。
“他媽的,你說什麽!”張義果然不出意外地暴跳如雷,但剛向前邁了一步就被兩旁衛士死死地按在了地上不能再動彈分毫,隻能拚命用惡狠狠的眼神瞪視著座上之人,好像要把他瞪化了一樣。
中行瓚與他四目相對,眼前之人的反應令他很是滿意,這個張義對於龍驤武卒這四個字似乎頗為著緊,而越是這樣他便越是肯定這是司徒靖設下的騙局——任何一個有榮譽感的軍人都不會輕易投敵,更何況是他這樣一個連幾句風言風語都聽不了的匹夫。
“我說,閣下身為龍驤武卒,為何要給龍驤二字抹黑?!我出身中行氏,無緣身入龍驤,但對我大吳的第一強兵卻著實佩服得五體投地——你,不配龍驤二字!”中行瓚所說半真半甲,他幼年之時倒是真的曾幻象過成為龍驤武卒的一員,但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地開始放棄了這不切實際的夢——浴血沙場這種事,即便說的再冠冕堂皇,也不過是拿自己的命替別人取富貴而已,他是頂天立地的中行瓚,才不要去做別人的墊腳石。
“你!你說的對......我是在給龍驤抹黑,張義愧為龍驤的一員!”張義掙紮著起身,一聲長嘯之後便又癱坐在了地上,低著頭盡力不讓人看到他滿是愧疚的臉。
“......你千辛萬苦來到滎山,到底是為了什麽?”中行瓚看著眼前人由衷的痛不欲生,他心中也難免有了一絲疑惑——這樣的自責實在太過真實,絲毫不像是偽裝,而如果這自責是真的,那就足以說明他眼下正在做的這件事,令他深以為恥。
“......司徒靖已經和荀臨、荀複媾和,朝廷答應讓荀氏接手越州,你此刻若是率眾去歸陽馳援,必定會陷入他們的圈套!”張義遲疑了許久之後頹然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好像有千鈞之重,令他不得不拚盡全力才能開口。
“你說什麽!荀臨和荀複降了司徒靖?哈哈哈哈哈~你知道他們是什麽人?司徒靖派你來詐降,就是為了說這些不著邊際的昏話?哈哈哈哈哈~”中行瓚狂笑不止,一隻手不停地拍打著麵前的幾案,直到笑出了眼淚之後那張臉霎時間又變得猙獰可怖——好在自己不是敗給了這個叫司徒靖的人,看起來它不僅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甚至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蠢材。
“世人皆知荀氏乃是中行的親族,然而事實正好相反,該是你中行氏源出荀氏一脈才對——數百年前,虞唐天子做三行騎兵以禦外寇,你家先祖受封中軍將,是以由荀而改姓中行......”時移世易,多年前的宗家人才凋零,反倒是庶出一脈漸趨強盛,是以原本的從屬附庸關係竟漸漸反了過來。
聽著自己家族的源流被張義娓娓道來,中行瓚再也笑不出來了——這些故事早已無人知曉,甚至中行氏的族人也未必個個盡知,越州甚至有傳言說荀氏先祖乃是中行家的私生子,故而兩家才世世代代福禍相依。
而荀氏人丁單薄,到了他們這一輩能知道這些秘辛者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這些話若不是由他這個中行的當家人宣之於口,那便隻可能是荀氏中的緊要人物泄露的——比如荀臨和荀複。
但僅僅這樣還不足以證明荀氏叔侄有叛逆之心,畢竟所謂由荀氏執掌越州,隻不過是張義的一麵之詞而已,而這張義寧肯違背本心投敵叛逆也要將這關乎生死的秘密揭露給敵人,當然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司徒靖知道這些也不足為奇,畢竟翻閱一下東觀書庫的古籍也能有所發現,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司徒靖正是出身北周對吧?”
“該說的我已經說完了,信不信由你——至於我,唯有一死而已!”張義起身往外就走,中行瓚刻意地令左右放行,卻沒想到他竟然沒有絲毫停步的打算。
看來他真的是一心求死,可是那個投敵賣主之徒是為了死在敵人手上才選擇背叛的?中行瓚見狀不得不信了三分——現在想來,荀氏叔侄曆來對他這個主公頗有微詞,甚至在公開場合屢屢頂撞於他,過去他隻以為是忠言逆耳,現在看來恐怕倒是心有不甘。
不甘於久居中行氏之下。
“慢著,張義是吧......告訴我,你甘為龍驤之恥做下這等背主叛逆的事,是為了什麽?”中行瓚心中已經篤定了三成,但他還需要張義親口說服自己。
“為了龍驤的尊嚴......瀚海一戰,我大吳得黎越舍龍部之助才得以平定叛亂克成大功,現而今他們又不顧生死隨我等轉戰千裏北上翼州,他們的血早就和我們融在了一起!可那司徒靖為了息事寧人,竟然濫殺黎越士卒以安撫那幫刁民......說好的一視同仁天下一家都是騙人的鬼話!老子可以死,但不能讓龍驤武卒落在那種小人的手裏!更不想任由那些刁民敗類禍害黎越的兄弟!”張義的臉因為憤怒而扭曲,更因為自己眼下的所作所為而充滿了愧疚,忽然間他伸手抽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不知是因為對同袍見死不救,還是因為不齒自己此刻的叛逆行徑。
中行瓚當然不知道齊釋之死給張義造成的震撼,但他知道荀臨和荀複傳迴的戰報中曾提到會設法挑起吳人和黎越的紛爭——顯然荀臨和荀複的計謀成功了,但恐怕連他們都沒想到龍驤武卒中居然會有張義這樣耿直的漢子,他居然會為了異族蒙冤受屈而對同胞產生不滿。
“鬆綁!”中行瓚徹底相信了張義所說的一切,當即便走下堂來要伸手相攙。
“中行瓚,你別誤會了,我助你擊敗司徒靖隻因為他是個濫殺無辜的小人,助你取歸陽是因為城中的刁民們實在罪無可恕——實不相瞞,龍驤武卒之中與我一般的人不在少數,隻不過他們不願背負罵名而已......再攻歸陽之時,望你記得我今日相助之舉,切勿對我同袍趕盡殺絕......讓他們迴去瀚海吧,這地方不值得他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
張義說話間奮力掙脫了兩旁衛士的手,全然不在乎中行瓚一臉的熱情洋溢,轉身便往門外走去,結實的牛筋繩依然捆在他身上,昭示著他依舊是階下囚而為座上客。
“張義!我可以放你離開......不願繼續從軍的話,迴去嘯月城或者留在越州悉聽尊便!”中行瓚情急之下追著張義的背影喊道——他畢竟是行伍出身,看得出那個眼神的涵義。
“不必了......張義背主投敵已經辱沒了龍驤之名,若是再苟且偷生,死後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同袍和趙將軍——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大人若是有心,請給我一個承諾。”張義停下腳步,轉過頭側目而視,顯然隻是等著中行瓚的迴答。
“......歸陽城破之日,無論龍驤武卒還是黎越兵將,一律降者不殺——當然,願從我越州軍勤王上洛之人我必當重賞,願解甲歸田者我也絕不強求......至於那些刁民和司徒靖,破城之日必當血債血償!”中行瓚知道說再多也是徒勞,於是抱拳拱手深鞠一躬,算是送別了這個一心求死的壯士。
張義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麵露一絲笑意大踏步走出了廳堂,將一眾目瞪口呆的衛士遠遠甩在了身後——中行瓚知道此人去意已決無可挽迴,於是隻得略帶惋惜地對左右揮揮手,跟隨他多年的親信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於是便緊隨張義的腳步追了出去。
待眾人走後,中行瓚才起身走向身後的刀架,默默地擦拭起了擺在上麵的橫天,刀鋒冷,他的眼神更冷,身邊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讓他徹底寒了心,也許他心中還留存著些許的疑慮,但橫天刀身上的那對眼睛卻分明在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龍驤武卒一往無前有死無敗的名聲響徹嵐江南北,可以說神州大地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倒不是說他們從無敗績,實際上數百年間他們吃過的敗仗可以說是不計其數,而之所以還能博出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赫赫威名,全因為他們每到惡戰之際全軍覆沒隻是等閑,連被生擒活捉的例子都寥寥無幾,至於投降,簡直無異於笑話。
所以眼前這個人的嘴臉在中行瓚眼中怎麽看都是戲台上詐降誘敵的戲碼,可中行瓚還是決定陪他把這出戲演習去——畢竟這莽夫看起來似乎不怎麽聰明,說不定能從他的嘴裏套出些有用的東西。
“你,姓甚名誰?”
“在下張義,龍驤武卒的百夫長,有要事求見中行大人——問夠了就快帶我去見他,遲了你們可擔待不起!”張義被五花大綁立於堂下,明明是別人的俘虜卻站得比兩旁的衛士還要挺拔,說話的時候依舊是聲如洪鍾眼如銅鈴,胡須根根炸起猶如鋼針,總之看起來全然不像是一個降兵,倒像是來下戰書的死士。
“哦?什麽事這麽嚴重啊,說來聽聽?”中行瓚一臉的哂笑——司徒靖恐怕是無人可用了,竟派了這麽一個憨貨來送死。
“你不配!”
“大膽,這位便是中行瓚大人!”
“你就是中行瓚?聽說你能舉得起七十二斤的橫天刀,老子還以為是多了不起的人物呢,不過如此而已......”張義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中行瓚,隨即撇撇嘴一臉的不屑。
“傳言龍驤武卒有死無敗,也不過如是罷了~”中行瓚也報以同樣的輕蔑神情,隻不過他恥笑的對象卻是名震天下的龍驤武卒。
“他媽的,你說什麽!”張義果然不出意外地暴跳如雷,但剛向前邁了一步就被兩旁衛士死死地按在了地上不能再動彈分毫,隻能拚命用惡狠狠的眼神瞪視著座上之人,好像要把他瞪化了一樣。
中行瓚與他四目相對,眼前之人的反應令他很是滿意,這個張義對於龍驤武卒這四個字似乎頗為著緊,而越是這樣他便越是肯定這是司徒靖設下的騙局——任何一個有榮譽感的軍人都不會輕易投敵,更何況是他這樣一個連幾句風言風語都聽不了的匹夫。
“我說,閣下身為龍驤武卒,為何要給龍驤二字抹黑?!我出身中行氏,無緣身入龍驤,但對我大吳的第一強兵卻著實佩服得五體投地——你,不配龍驤二字!”中行瓚所說半真半甲,他幼年之時倒是真的曾幻象過成為龍驤武卒的一員,但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地開始放棄了這不切實際的夢——浴血沙場這種事,即便說的再冠冕堂皇,也不過是拿自己的命替別人取富貴而已,他是頂天立地的中行瓚,才不要去做別人的墊腳石。
“你!你說的對......我是在給龍驤抹黑,張義愧為龍驤的一員!”張義掙紮著起身,一聲長嘯之後便又癱坐在了地上,低著頭盡力不讓人看到他滿是愧疚的臉。
“......你千辛萬苦來到滎山,到底是為了什麽?”中行瓚看著眼前人由衷的痛不欲生,他心中也難免有了一絲疑惑——這樣的自責實在太過真實,絲毫不像是偽裝,而如果這自責是真的,那就足以說明他眼下正在做的這件事,令他深以為恥。
“......司徒靖已經和荀臨、荀複媾和,朝廷答應讓荀氏接手越州,你此刻若是率眾去歸陽馳援,必定會陷入他們的圈套!”張義遲疑了許久之後頹然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好像有千鈞之重,令他不得不拚盡全力才能開口。
“你說什麽!荀臨和荀複降了司徒靖?哈哈哈哈哈~你知道他們是什麽人?司徒靖派你來詐降,就是為了說這些不著邊際的昏話?哈哈哈哈哈~”中行瓚狂笑不止,一隻手不停地拍打著麵前的幾案,直到笑出了眼淚之後那張臉霎時間又變得猙獰可怖——好在自己不是敗給了這個叫司徒靖的人,看起來它不僅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甚至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蠢材。
“世人皆知荀氏乃是中行的親族,然而事實正好相反,該是你中行氏源出荀氏一脈才對——數百年前,虞唐天子做三行騎兵以禦外寇,你家先祖受封中軍將,是以由荀而改姓中行......”時移世易,多年前的宗家人才凋零,反倒是庶出一脈漸趨強盛,是以原本的從屬附庸關係竟漸漸反了過來。
聽著自己家族的源流被張義娓娓道來,中行瓚再也笑不出來了——這些故事早已無人知曉,甚至中行氏的族人也未必個個盡知,越州甚至有傳言說荀氏先祖乃是中行家的私生子,故而兩家才世世代代福禍相依。
而荀氏人丁單薄,到了他們這一輩能知道這些秘辛者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這些話若不是由他這個中行的當家人宣之於口,那便隻可能是荀氏中的緊要人物泄露的——比如荀臨和荀複。
但僅僅這樣還不足以證明荀氏叔侄有叛逆之心,畢竟所謂由荀氏執掌越州,隻不過是張義的一麵之詞而已,而這張義寧肯違背本心投敵叛逆也要將這關乎生死的秘密揭露給敵人,當然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
“......司徒靖知道這些也不足為奇,畢竟翻閱一下東觀書庫的古籍也能有所發現,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司徒靖正是出身北周對吧?”
“該說的我已經說完了,信不信由你——至於我,唯有一死而已!”張義起身往外就走,中行瓚刻意地令左右放行,卻沒想到他竟然沒有絲毫停步的打算。
看來他真的是一心求死,可是那個投敵賣主之徒是為了死在敵人手上才選擇背叛的?中行瓚見狀不得不信了三分——現在想來,荀氏叔侄曆來對他這個主公頗有微詞,甚至在公開場合屢屢頂撞於他,過去他隻以為是忠言逆耳,現在看來恐怕倒是心有不甘。
不甘於久居中行氏之下。
“慢著,張義是吧......告訴我,你甘為龍驤之恥做下這等背主叛逆的事,是為了什麽?”中行瓚心中已經篤定了三成,但他還需要張義親口說服自己。
“為了龍驤的尊嚴......瀚海一戰,我大吳得黎越舍龍部之助才得以平定叛亂克成大功,現而今他們又不顧生死隨我等轉戰千裏北上翼州,他們的血早就和我們融在了一起!可那司徒靖為了息事寧人,竟然濫殺黎越士卒以安撫那幫刁民......說好的一視同仁天下一家都是騙人的鬼話!老子可以死,但不能讓龍驤武卒落在那種小人的手裏!更不想任由那些刁民敗類禍害黎越的兄弟!”張義的臉因為憤怒而扭曲,更因為自己眼下的所作所為而充滿了愧疚,忽然間他伸手抽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不知是因為對同袍見死不救,還是因為不齒自己此刻的叛逆行徑。
中行瓚當然不知道齊釋之死給張義造成的震撼,但他知道荀臨和荀複傳迴的戰報中曾提到會設法挑起吳人和黎越的紛爭——顯然荀臨和荀複的計謀成功了,但恐怕連他們都沒想到龍驤武卒中居然會有張義這樣耿直的漢子,他居然會為了異族蒙冤受屈而對同胞產生不滿。
“鬆綁!”中行瓚徹底相信了張義所說的一切,當即便走下堂來要伸手相攙。
“中行瓚,你別誤會了,我助你擊敗司徒靖隻因為他是個濫殺無辜的小人,助你取歸陽是因為城中的刁民們實在罪無可恕——實不相瞞,龍驤武卒之中與我一般的人不在少數,隻不過他們不願背負罵名而已......再攻歸陽之時,望你記得我今日相助之舉,切勿對我同袍趕盡殺絕......讓他們迴去瀚海吧,這地方不值得他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
張義說話間奮力掙脫了兩旁衛士的手,全然不在乎中行瓚一臉的熱情洋溢,轉身便往門外走去,結實的牛筋繩依然捆在他身上,昭示著他依舊是階下囚而為座上客。
“張義!我可以放你離開......不願繼續從軍的話,迴去嘯月城或者留在越州悉聽尊便!”中行瓚情急之下追著張義的背影喊道——他畢竟是行伍出身,看得出那個眼神的涵義。
“不必了......張義背主投敵已經辱沒了龍驤之名,若是再苟且偷生,死後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同袍和趙將軍——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大人若是有心,請給我一個承諾。”張義停下腳步,轉過頭側目而視,顯然隻是等著中行瓚的迴答。
“......歸陽城破之日,無論龍驤武卒還是黎越兵將,一律降者不殺——當然,願從我越州軍勤王上洛之人我必當重賞,願解甲歸田者我也絕不強求......至於那些刁民和司徒靖,破城之日必當血債血償!”中行瓚知道說再多也是徒勞,於是抱拳拱手深鞠一躬,算是送別了這個一心求死的壯士。
張義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麵露一絲笑意大踏步走出了廳堂,將一眾目瞪口呆的衛士遠遠甩在了身後——中行瓚知道此人去意已決無可挽迴,於是隻得略帶惋惜地對左右揮揮手,跟隨他多年的親信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於是便緊隨張義的腳步追了出去。
待眾人走後,中行瓚才起身走向身後的刀架,默默地擦拭起了擺在上麵的橫天,刀鋒冷,他的眼神更冷,身邊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讓他徹底寒了心,也許他心中還留存著些許的疑慮,但橫天刀身上的那對眼睛卻分明在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