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了你的兒子和我的老婆,嘖嘖嘖~現如今這位陛下,可是對你我不放心得很哪~”
“魏王殿下請慎言,臣相信陛下所為皆是出於公心......且天子乾綱獨斷,我等斷不可妄加非議!”
狐純一死,段歸在軍中的日子立刻好過了許多,畢竟狐氏一門在他的領袖之下,已經日漸地人丁凋零,而樹倒則猢猻必散,想要找個新的靠山自然也就無可厚非——狐純不可謂無能,隻是無論心胸還是眼界,都實在不堪一族的重任。
說到底,他不過就是一個比常人稍多了些小聰明的無賴紈絝,外人眼中文質彬彬的外表和機謀百變的性情都不過偽裝而已,其作用無非是掩蓋他內心的狹隘和短視罷了——德不配位必受其殃,他的地位越高,心中因虛偽而引發的莫名不安就會越發地嚴重,以至於在他執掌大權的這些年中,連本宗裏那些有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青年才俊,都難免一個又一個莫名其妙地死於非命。
所以百裏涉根本沒有多費唇舌便接管了大軍的指揮權,軍中那些惶惶不可終日的平庸之輩,此刻巴不得有人願意跳出來扛起這根大梁。
段歸幾乎是仰麵朝天地躺在上首的座椅裏,一雙腳恨不得從幾案抬到軍帳頂上去;百裏涉卻是正襟危坐於帥位,他雖早習慣了眼前之人的憊賴無狀,但仍是被眼前所見氣得不輕——好在今天並不是升帳議事,否則他為了軍心安穩,再不願也要施以一頓軍棍。
“好好好,我的百裏大人,不說這些——接下來大軍該如何?總不能就這麽耗著吧?別的不說,三個月之內若再不見勝負,江北那邊怕是就要有所行動了......”段歸雖然舉止無狀,但眼下的危局卻是看得通透。
戰局確實不能再這麽拖下去了,韓衛和中行三家似乎將眼下的戰局當做了一次氣勢洶洶的談判,幾萬大軍各守緊要儼然意在據地自治,根本就沒有要開戰的意思——可他們好像忘記了吳國早已不是天朝上邦而是偏居一隅,嵐江對岸此時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北周,而朝廷的手腳被他們這些功臣宿舊束縛著,對方就隨時都可能大舉南下。
“微臣正想問魏王,何以我軍這月餘以來一直裹足不前——以我觀之,三家之中隻有中行氏的兵馬可堪一戰,而那中行瓚也並非什麽將才,敗之應不難吧?”百裏涉在建康之時就奇怪為何翼州境內聲勢浩大卻不見打一仗,十萬人就好像街頭無賴逞兇一般隻是對峙著不見動手。
“能打早就打了......百裏大人您是有所不知,翼州本不難攻破,但現在有了越州以為援兵,我軍若是分兵則力有不逮,深入則可能陷入包圍,加上翼州十一郡城高池深絕非朝夕可下,哎~難哪~”段歸長歎一聲道。
百裏涉雖然不懂如何行軍打仗,但兵書還是看過幾本的,有道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戰之”,眼下他們正好出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貿然攻城掠地卻非上上之選。
“魏王,前者狐純以殿下為旌旗,甚至還存了害賢之心,殿下抽身自保也算不得錯——可如今微臣此來隻為國家之利,絕無他圖,還望殿下教我製勝之道!”百裏涉站起來走到段歸麵前躬身一禮,卻並沒有直起腰,似乎是在等一個迴答。
“......哎~孤怎麽會不知百裏大人的苦心,隻是這破敵之策有卻難行——若是令郎來了,倒還有幾分把握,可大人您......”
“千歲但講無妨!”
“也罷......韓、衛、中行三家之中隻有中行瓚的三萬人馬是善戰之師,如今他們駐紮在翼州和越州交界的歸陽郡,意在與翼州首尾相顧,所以此戰勝負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拿下歸陽扼住越州的咽喉——但我軍不僅兵力不足,善戰之將更是匱乏,大人一介書生,若親冒矢石危險不說,若是敗了......”段歸沒有繼續說下去,但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地很清楚,此戰需要分兵兩路,但能統兵的人,卻隻有他一個而已。
狐家的那些將領聽命行事尚可,若要獨當一麵,則無異於讓他們去送死。
“分兵?我軍不過四萬之眾,翼州的韓衛兩家擁兵兩萬有餘,若要取勝至少需要兩萬人,剩下的兩萬人去攻守備森嚴以逸待勞的歸陽?這和送死有什麽分別?不行!”
“下官倒覺得,魏王此計可行!”一直在下垂手沉吟不語的葉浚卿突然發話。
“浚卿,我知你立功心切,但分兵之策不合兵法......”百裏涉猶疑再三之後才輕聲說道。
“大人,適才你向殿下問計,定然是覺得自己不諳戰陣,可如今殿下有了主意大人卻以自己從書本上看來的教條加以駁斥,豈非自相矛盾——下官以為,分兵之計可行,殿下領兵直入翼州,一路攻城拔寨自不必說......關鍵在於我等,如何以少數人馬阻擋敵方大軍。”
“此戰之要,在阻而不在攻,我等無城無地,正好穿插迂迴——敵不出我等便輕兵襲擾,敵若出我等則張網以待,以動製靜扼其喉使其不能進,如此又何必要浴血攻城呢?糧秣充足的話,用此計拖四五十日應該不成問題......”
“四十天,隻要一萬三千......不,一萬人,我必攻克武陵——到時我們再合兵一處,圍殲中行瓚!”段歸聽著葉浚卿娓娓道來的同時,眼睛裏的迷茫也隨之漸漸消散——疲敵之策,將劣勢化為優勢,甚至比他自己想得更進一步。
“不,我和大人兵馬可以少,少則精,精則輕,輕兵快馬正好擾敵——而殿下需要盡快克敵製勝,且攻城當以步兵為先,所以人數隻可多不可少。”葉浚卿微微一笑,絲毫不顧及段歸的顏麵直接開口駁斥道。
“浚卿,你覺得我們分兵多少合適?”百裏涉的眼中滿是驚訝——眼前這人曾以興學三策震驚過他,現今這輕兵阻援,主力殲敵的策略更是令他眼界大開。
“兵多則失之於迅疾,難免陷入膠著;兵少則力有不逮,若中行瓚傾巢而出,難免被其突圍——以下官愚見,一萬五千人足矣,雖半於敵兵,但若是攻其不備的話,可竟全功。”
“好!葉浚卿......果真是允文允武,俊彥上卿!有你輔助,百裏大人出擊歸陽定可無憂——若是有兩萬五千兵馬,一個月內,孤必能攻克武陵,生擒韓爵和衛劼。”
“殿下,說到武陵,那裏還有一件要緊的事——城中的晉王,該當如何......”這才是百裏涉今日隻叫了段歸和葉浚卿的原因。
“我等攻城掠地,衛劼和韓爵必定如坐針氈,說不定便會以他的性命相要挾,甚至......甚至城破之時,玉石俱焚......”段歸也很明白百裏涉在擔心什麽,因為這也是他遲遲不願將分兵之策獻給前任主帥的原因。
戰之能勝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保住段宣忱的一條性命,才是他們心裏的重中之重。
“浚卿,可有良策?”段歸饒有興致的看著對方,癱倒的姿勢也變了正坐,身體微微地前傾似乎是在期待另一個驚喜。
“這也不難......派一隊人馬潛入城中,將晉王救出即可。”葉浚卿迴以了一個同樣自信的笑容。
“救人?談何容易,線報稱武陵城裏守軍有近五千之眾,且盡是韓衛兩家的精銳,要從城裏救人,簡直無異於登天......”百裏涉苦笑道。
“為何要出城?豈不聞脫身囚籠,咫尺之外即是天涯——隻需安排幾個精幹之人將晉王救出,韓爵和衛劼自然會想當然地封鎖各條出城要道,此時若是有一隊人馬浴血拚殺衝出港口,卻被追兵亂箭齊發以致船隻傾覆葬身江底......誰又能想得到晉王正隱匿於城中靜待殿下破城?”李代桃僵,金蟬脫殼,隻是這妙計卻要以無辜者的生命來做代價。
段歸再一次感覺到了脊背一陣陣地發涼,他好不容易才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有了些許的好感,但他臉上那冷如冰霜寒如鋒刃的笑意又再一次提醒了段歸,此人絕非善類。
但偏偏他這計策天衣無縫,也是救出段宣忱唯一的辦法。
“可是眼下哪裏去找這麽多願意舍身取義的壯士?狐氏的兵卒?我可不信他們能置生死於度外。”段歸沉吟半晌,終於還是找到了一個像樣的理由去反對,即便他此刻眉頭深鎖,神態中已是掩飾不住地厭棄。
“不不不~何必要壯士舍生取義呢——隻需從殿下身邊選一個武功心計都尚佳的,將此種的關節盡皆告知後讓他隨同入城即可,晉王隻需要跟著他即可保無恙......至於其他人,隻需適時地告知江邊有船可逃生,到時候還怕他們不會自墜彀中麽?”葉浚卿的語氣十分和善,和他的人一樣令人一件便覺得優雅溫馨,隻不過他此刻說的卻是令人死不瞑目的毒計。
“......”段歸沉吟不語,顯然並不願意如此行事——這種騙人去送死的伎倆,在他看來未免過於卑鄙。
“殿下,事急從權,隻好如此了——事不宜遲,微臣即可升帳召集眾將,隻是不知......”出乎段歸意料的是百裏涉居然比他更為決絕,當他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身為主帥的百裏涉竟然已經狠下決心了——但是對於派遣入城的那個關鍵人選他卻一籌莫展,他一介儒生,唯一認識的習武之人便是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人選倒是有,不過遠在嘯月城——不急,我這就去發一封書信,十五日之內那個人當可趕至軍前,有他在,宣忱可保無恙......”
段歸說的人自然是祁玦,他此刻正在司徒靖的治下當一個每日粗茶淡飯聊以度日的坐堂郎中,據說因為那一手療傷祛毒的本事,他在民風彪悍的瀚海裏已經小有了些名氣。
“魏王殿下請慎言,臣相信陛下所為皆是出於公心......且天子乾綱獨斷,我等斷不可妄加非議!”
狐純一死,段歸在軍中的日子立刻好過了許多,畢竟狐氏一門在他的領袖之下,已經日漸地人丁凋零,而樹倒則猢猻必散,想要找個新的靠山自然也就無可厚非——狐純不可謂無能,隻是無論心胸還是眼界,都實在不堪一族的重任。
說到底,他不過就是一個比常人稍多了些小聰明的無賴紈絝,外人眼中文質彬彬的外表和機謀百變的性情都不過偽裝而已,其作用無非是掩蓋他內心的狹隘和短視罷了——德不配位必受其殃,他的地位越高,心中因虛偽而引發的莫名不安就會越發地嚴重,以至於在他執掌大權的這些年中,連本宗裏那些有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青年才俊,都難免一個又一個莫名其妙地死於非命。
所以百裏涉根本沒有多費唇舌便接管了大軍的指揮權,軍中那些惶惶不可終日的平庸之輩,此刻巴不得有人願意跳出來扛起這根大梁。
段歸幾乎是仰麵朝天地躺在上首的座椅裏,一雙腳恨不得從幾案抬到軍帳頂上去;百裏涉卻是正襟危坐於帥位,他雖早習慣了眼前之人的憊賴無狀,但仍是被眼前所見氣得不輕——好在今天並不是升帳議事,否則他為了軍心安穩,再不願也要施以一頓軍棍。
“好好好,我的百裏大人,不說這些——接下來大軍該如何?總不能就這麽耗著吧?別的不說,三個月之內若再不見勝負,江北那邊怕是就要有所行動了......”段歸雖然舉止無狀,但眼下的危局卻是看得通透。
戰局確實不能再這麽拖下去了,韓衛和中行三家似乎將眼下的戰局當做了一次氣勢洶洶的談判,幾萬大軍各守緊要儼然意在據地自治,根本就沒有要開戰的意思——可他們好像忘記了吳國早已不是天朝上邦而是偏居一隅,嵐江對岸此時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北周,而朝廷的手腳被他們這些功臣宿舊束縛著,對方就隨時都可能大舉南下。
“微臣正想問魏王,何以我軍這月餘以來一直裹足不前——以我觀之,三家之中隻有中行氏的兵馬可堪一戰,而那中行瓚也並非什麽將才,敗之應不難吧?”百裏涉在建康之時就奇怪為何翼州境內聲勢浩大卻不見打一仗,十萬人就好像街頭無賴逞兇一般隻是對峙著不見動手。
“能打早就打了......百裏大人您是有所不知,翼州本不難攻破,但現在有了越州以為援兵,我軍若是分兵則力有不逮,深入則可能陷入包圍,加上翼州十一郡城高池深絕非朝夕可下,哎~難哪~”段歸長歎一聲道。
百裏涉雖然不懂如何行軍打仗,但兵書還是看過幾本的,有道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戰之”,眼下他們正好出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貿然攻城掠地卻非上上之選。
“魏王,前者狐純以殿下為旌旗,甚至還存了害賢之心,殿下抽身自保也算不得錯——可如今微臣此來隻為國家之利,絕無他圖,還望殿下教我製勝之道!”百裏涉站起來走到段歸麵前躬身一禮,卻並沒有直起腰,似乎是在等一個迴答。
“......哎~孤怎麽會不知百裏大人的苦心,隻是這破敵之策有卻難行——若是令郎來了,倒還有幾分把握,可大人您......”
“千歲但講無妨!”
“也罷......韓、衛、中行三家之中隻有中行瓚的三萬人馬是善戰之師,如今他們駐紮在翼州和越州交界的歸陽郡,意在與翼州首尾相顧,所以此戰勝負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拿下歸陽扼住越州的咽喉——但我軍不僅兵力不足,善戰之將更是匱乏,大人一介書生,若親冒矢石危險不說,若是敗了......”段歸沒有繼續說下去,但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地很清楚,此戰需要分兵兩路,但能統兵的人,卻隻有他一個而已。
狐家的那些將領聽命行事尚可,若要獨當一麵,則無異於讓他們去送死。
“分兵?我軍不過四萬之眾,翼州的韓衛兩家擁兵兩萬有餘,若要取勝至少需要兩萬人,剩下的兩萬人去攻守備森嚴以逸待勞的歸陽?這和送死有什麽分別?不行!”
“下官倒覺得,魏王此計可行!”一直在下垂手沉吟不語的葉浚卿突然發話。
“浚卿,我知你立功心切,但分兵之策不合兵法......”百裏涉猶疑再三之後才輕聲說道。
“大人,適才你向殿下問計,定然是覺得自己不諳戰陣,可如今殿下有了主意大人卻以自己從書本上看來的教條加以駁斥,豈非自相矛盾——下官以為,分兵之計可行,殿下領兵直入翼州,一路攻城拔寨自不必說......關鍵在於我等,如何以少數人馬阻擋敵方大軍。”
“此戰之要,在阻而不在攻,我等無城無地,正好穿插迂迴——敵不出我等便輕兵襲擾,敵若出我等則張網以待,以動製靜扼其喉使其不能進,如此又何必要浴血攻城呢?糧秣充足的話,用此計拖四五十日應該不成問題......”
“四十天,隻要一萬三千......不,一萬人,我必攻克武陵——到時我們再合兵一處,圍殲中行瓚!”段歸聽著葉浚卿娓娓道來的同時,眼睛裏的迷茫也隨之漸漸消散——疲敵之策,將劣勢化為優勢,甚至比他自己想得更進一步。
“不,我和大人兵馬可以少,少則精,精則輕,輕兵快馬正好擾敵——而殿下需要盡快克敵製勝,且攻城當以步兵為先,所以人數隻可多不可少。”葉浚卿微微一笑,絲毫不顧及段歸的顏麵直接開口駁斥道。
“浚卿,你覺得我們分兵多少合適?”百裏涉的眼中滿是驚訝——眼前這人曾以興學三策震驚過他,現今這輕兵阻援,主力殲敵的策略更是令他眼界大開。
“兵多則失之於迅疾,難免陷入膠著;兵少則力有不逮,若中行瓚傾巢而出,難免被其突圍——以下官愚見,一萬五千人足矣,雖半於敵兵,但若是攻其不備的話,可竟全功。”
“好!葉浚卿......果真是允文允武,俊彥上卿!有你輔助,百裏大人出擊歸陽定可無憂——若是有兩萬五千兵馬,一個月內,孤必能攻克武陵,生擒韓爵和衛劼。”
“殿下,說到武陵,那裏還有一件要緊的事——城中的晉王,該當如何......”這才是百裏涉今日隻叫了段歸和葉浚卿的原因。
“我等攻城掠地,衛劼和韓爵必定如坐針氈,說不定便會以他的性命相要挾,甚至......甚至城破之時,玉石俱焚......”段歸也很明白百裏涉在擔心什麽,因為這也是他遲遲不願將分兵之策獻給前任主帥的原因。
戰之能勝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保住段宣忱的一條性命,才是他們心裏的重中之重。
“浚卿,可有良策?”段歸饒有興致的看著對方,癱倒的姿勢也變了正坐,身體微微地前傾似乎是在期待另一個驚喜。
“這也不難......派一隊人馬潛入城中,將晉王救出即可。”葉浚卿迴以了一個同樣自信的笑容。
“救人?談何容易,線報稱武陵城裏守軍有近五千之眾,且盡是韓衛兩家的精銳,要從城裏救人,簡直無異於登天......”百裏涉苦笑道。
“為何要出城?豈不聞脫身囚籠,咫尺之外即是天涯——隻需安排幾個精幹之人將晉王救出,韓爵和衛劼自然會想當然地封鎖各條出城要道,此時若是有一隊人馬浴血拚殺衝出港口,卻被追兵亂箭齊發以致船隻傾覆葬身江底......誰又能想得到晉王正隱匿於城中靜待殿下破城?”李代桃僵,金蟬脫殼,隻是這妙計卻要以無辜者的生命來做代價。
段歸再一次感覺到了脊背一陣陣地發涼,他好不容易才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有了些許的好感,但他臉上那冷如冰霜寒如鋒刃的笑意又再一次提醒了段歸,此人絕非善類。
但偏偏他這計策天衣無縫,也是救出段宣忱唯一的辦法。
“可是眼下哪裏去找這麽多願意舍身取義的壯士?狐氏的兵卒?我可不信他們能置生死於度外。”段歸沉吟半晌,終於還是找到了一個像樣的理由去反對,即便他此刻眉頭深鎖,神態中已是掩飾不住地厭棄。
“不不不~何必要壯士舍生取義呢——隻需從殿下身邊選一個武功心計都尚佳的,將此種的關節盡皆告知後讓他隨同入城即可,晉王隻需要跟著他即可保無恙......至於其他人,隻需適時地告知江邊有船可逃生,到時候還怕他們不會自墜彀中麽?”葉浚卿的語氣十分和善,和他的人一樣令人一件便覺得優雅溫馨,隻不過他此刻說的卻是令人死不瞑目的毒計。
“......”段歸沉吟不語,顯然並不願意如此行事——這種騙人去送死的伎倆,在他看來未免過於卑鄙。
“殿下,事急從權,隻好如此了——事不宜遲,微臣即可升帳召集眾將,隻是不知......”出乎段歸意料的是百裏涉居然比他更為決絕,當他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身為主帥的百裏涉竟然已經狠下決心了——但是對於派遣入城的那個關鍵人選他卻一籌莫展,他一介儒生,唯一認識的習武之人便是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
“人選倒是有,不過遠在嘯月城——不急,我這就去發一封書信,十五日之內那個人當可趕至軍前,有他在,宣忱可保無恙......”
段歸說的人自然是祁玦,他此刻正在司徒靖的治下當一個每日粗茶淡飯聊以度日的坐堂郎中,據說因為那一手療傷祛毒的本事,他在民風彪悍的瀚海裏已經小有了些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