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得了趙國暗中資助,氣焰愈發囂張,恰似被添了猛柴的野火,攻勢排山倒海般湧向魏國邊境。


    原本廣袤寧靜的北疆防線,瞬間淪為硝煙彌漫、喊殺震天的修羅場。


    魏國邊境的戍卒們,日夜堅守在了望塔與城垛之上,起初望見遠方揚起的滾滾沙塵,還心存僥幸,以為隻是小股遊騎擾邊。可轉瞬之間。


    那遮天蔽日的匈奴鐵騎便如洶湧潮水般撲至眼前,馬蹄聲震得大地瑟瑟發抖,似要將這片土地踏碎。


    城牆上,魏國的弓弩手們滿臉凝重,搭箭、拉弓,動作一氣嗬成,隨著一聲令下,箭雨如蝗蟲過境般飛向敵軍。


    然而,匈奴此次來勢洶洶,前排的騎兵高舉著厚實盾牌,組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鐵牆”,多數利箭被紛紛擋落。後續的騎兵則趁機猛衝,揮舞著長刀,砍向城樓下的魏國士兵,一時間,血肉橫飛,慘叫不絕於耳。


    礌石也不斷從城頭滾落,每一塊都有磨盤大小,帶著千鈞之力,砸入匈奴陣中,將那些兇悍的騎手連人帶馬砸得粉碎,可匈奴人毫無退意,依舊前赴後繼,一波接一波地衝擊著防線,魏國邊境壓力劇增。


    秦地百姓,本在魏國治理下初嚐安穩富足滋味,忙著田間農桑,工坊勞作,憧憬著更好日子。


    但此刻,聽聞匈奴肆虐北疆,想到那燒殺搶掠的慘景或許會蔓延至此,人人自危,惶恐不安。街頭巷尾,彌漫著緊張壓抑氛圍,集市不再熱鬧,孩童們被大人緊緊護在家中,農戶們望著田地裏即將收獲的莊稼,滿臉愁容,生怕辛苦一年的成果毀於一旦,匠人們也無心做工,作坊裏一片死寂,大家都在為未知命運揪心。


    李桓在魏都得知前線軍情緊急,怒發衝冠,目眥欲裂,當即決定親赴前線指揮抗匈。


    他深知此次危機非比尋常,不僅關乎魏國疆土完整,更牽係著中原諸國的安穩格局。抵達前線營地,營帳內燈火通明,將領們圍聚,麵色凝重地匯報著軍情。李桓目光如炬,仔細聆聽後,迅速調整部署。


    一方麵,他下令從各地緊急抽調精銳弓弩手,加強城頭火力,命工匠日夜趕製巨型床弩,這種床弩需數人操控,射程遠、威力驚人,箭頭塗上桐油,點燃後射出,能在敵陣中引發大火。


    另一方麵,組織敢死隊,趁夜出城,在匈奴營地周邊埋下伏雷,以待時機給敵軍致命一擊。


    戰場上,李桓身披重甲,手持長劍,親自登上城樓督戰。


    在他鼓舞下,魏軍士氣大振,床弩齊發,帶著唿嘯火焰的巨箭劃破夜空,落入匈奴陣中,頓時燃起熊熊大火,燒得敵軍人仰馬翻。


    匈奴攻勢稍緩,可依舊圍著城牆打轉,試圖尋找薄弱環節。這時,敢死隊成功引爆伏雷,“轟轟”巨響震得匈奴軍心大亂,魏軍趁勢出城反擊,與匈奴短兵相接,殺聲震天,雙方士兵扭打在一起,鮮血染紅了腳下土地。


    而在後方,李桓並未放鬆對趙國通匈證據的追查。他深知,趙國這顆“暗雷”不除,魏國永無寧日。


    “鷹眼司”的探子們傾巢而出,扮作各種身份,穿梭於秦趙邊境、各國商路,不放過任何可疑線索。


    一日,在靠近趙國邊境的一個小鎮客棧,一名形跡可疑之人頻繁與過往的塞外商人密談,言語間隱晦提及與匈奴交易之事。“鷹眼司”探子不動聲色,暗中觀察多日,待時機成熟,一舉將其擒獲。經嚴刑審訊,此人供出是趙國派來與匈奴傳遞消息、協調物資補給的密使,還供出藏有密信之處。


    李桓拿到查獲的趙國通匈密信,如獲至寶,當即命人快馬加鞭,將證據送呈各國。齊楚等國君主收到密信,起初震驚,繼而憤怒不已。


    楚王在朝堂上拍案而起,大罵趙國不義,齊國大臣們也義憤填膺,紛紛請命要與魏國一同製裁趙國。原本因趙國“黑羽衛”攪局而稍顯疏離的各國關係,因這份鐵證,再度緊密聯結,不過這次,是共同針對趙國的怒火聯盟。


    齊楚等國迅速陳兵趙境,大軍浩浩蕩蕩,軍旗獵獵,刀槍林立。


    各國使者前往趙國王廷,義正言辭地譴責趙王背信棄義之舉,要求趙國給出說法,並索賠損失。


    趙國邊境守將望著城外如林的敵軍,額頭冷汗直冒,深知大禍臨頭。


    國內百姓聽聞此事,對趙王罔顧民生、私通外敵之舉更是怨聲載道。


    本就因征兵、高額賦稅不堪重負,這下更是怒火中燒,多地爆發小規模起義,百姓們手持簡陋武器,衝向縣衙官署,要求減輕負擔、懲處奸臣,趙國陷入內外交困的絕境。


    往昔的勃勃野心,如今被現實狠狠打臉,隻能在風雨飄搖中艱難尋路,試圖挽迴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蘇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蘇中並收藏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