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仿若驚濤駭浪中一葉將沉之舟,在秦軍暫退的那一絲喘息間隙。


    拚盡全力地修補著自身千瘡百孔、破碎不堪的身軀。


    街巷之中,血腥與煙火混雜的刺鼻氣息彌漫不散,久久縈繞。


    百姓們身形佝僂、腳步虛浮,拖著早已疲憊不堪、瀕臨極限的身軀,卻依舊在殘垣斷壁的廢墟間忙碌穿梭。


    似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螻蟻,隻為守護那最後的巢穴。


    老弱婦孺們顫顫巍巍地將家中僅存的些許布料、珍貴草藥悉心收集起來,粗糙的雙手飛針走線,製成簡易繃帶,又精心熬製傷藥。


    而後一路小跑著送往那臨時搭建、簡陋至極的醫館。醫館之內,簡陋擔架上躺滿了重傷昏迷、痛苦呻吟的守城士兵,那此起彼伏、揪人心弦的呻吟聲,恰似一曲哀婉悲愴的樂章,奏響著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李牧戰袍未解、征塵未洗,不及歇息片刻,便又邁著堅毅步伐登上城頭,滿目凝重地檢視城防。


    隻見那城牆多處磚石崩裂,仿若一頭被歲月與戰火啃噬得豁牙的巨獸,猙獰可怖。


    城垛損毀近半,斷裂的木石散落一地,搖搖欲墜。


    他劍眉緊蹙,星目含威,迅速召集工匠與士兵,聲若洪鍾地下令:“速用磚石、木料填補缺口,新築城垛要更厚實、更堅固,內填土石,夯實築牢,莫讓秦軍再輕易破防,這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防線,一步都不可退!”


    眾人齊聲領命,雄渾有力的應答聲在城垣間久久迴蕩,旋即,搬運磚石的號子聲、敲打木石的叮叮當當聲再度交織響起,奏響一曲悲壯決絕的堅守之歌,每一個音符都跳躍著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聯軍幕府內,氣氛凝重壓抑得仿若能擰出水來,卻又多了幾分劫後餘生的決然與堅毅。


    李牧大步走到案前,雙手展開那早已褶皺斑駁、繪滿山川城郭的地圖,手指仿若靈動遊龍,沿著邯鄲周邊蜿蜒劃動,口中滔滔不絕:“秦軍雖退,可其虎狼本性豈會善罷甘休,下次攻城,勢必來得更加淩厲兇狠,如狂風暴雨席卷而至。周邊要道需設多層暗哨,隱於山林草叢、溝壑洞穴,宛如暗夜幽靈,提前預警,洞悉秦軍一舉一動。再者,城中糧草已然撐持不久,恰似油燈將盡、微光搖曳,得設法從秦軍包圍圈薄弱處,尋機派人出城,聯絡周邊鄉村,征集糧草,以解燃眉之急,為守城續上一線生機。”


    眾將紛紛頷首,目光中透著認同與思索。韓國將領猛地站起身來,抱拳建言:“可派熟知地形、身手矯健、形如鬼魅之士,趁夜出城,偽裝成秦軍巡邏隊,操著秦地方言,悄然突破。他們能攀山越嶺、泅水渡河,定可避過秦軍耳目。”


    計議既定,眾人便著手在軍中挑選精銳、籌備出城事宜,營帳內一時忙碌喧囂起來。


    此時,趙王宮中亦並非風平浪靜,而是暗潮湧動、波譎雲詭。趙王聽聞李牧退敵,初時心喜若狂,踱步於殿中,臉上浮現久違笑意。


    可那未散盡的離間陰霾卻如鬼魅般,依舊在心頭籠罩徘徊,揮之不去。


    他眉頭緊鎖,神色憂慮,召來親信謀士,聲音略帶顫抖地問道:“李牧屢立戰功,威震四方,可坊間對他的種種傳言,朕實難釋懷,卿以為朕當如何?”


    謀士輕撫胡須,沉思良久,方緩緩開口道:“陛下,當下邯鄲危如累卵,李牧確是守城支柱,無可替代。可凡事需防患未然,不妨暗中遣人監軍,既能保城防調度有序,又能時時察其行止,以防萬一,如此可安陛下之心。”


    趙王頷首默許,旋即傳令安排監軍之事,似為守城加上一道“保險”,卻不知是福是禍,仿若在命運天平上悄然添了一枚不知輕重的砝碼。


    秦軍營地仿若被徹底激怒的洪荒巨獸,周身散發著肅殺戾氣,磨刀霍霍,準備再度張開血盆大口,撲向那已然傷痕累累的獵物。蒙恬營帳內,燈火徹夜通明,搖曳微光映照著諸將冷峻麵龐。眾人圍坐沙盤,複盤攻城之敗,麵色陰沉,氣氛凝重。“上次攻城,敗於輕敵、疏於防範李牧突襲,致我軍功虧一簣,損兵折將,此次定要汲取教訓,萬不可重蹈覆轍!”


    蒙恬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營帳、洞悉敵軍,掃視眾人,一拳猛地砸在案幾上,震得沙盤微顫,沙盤上模擬的城郭似也在這暴怒一擊下瑟瑟發抖。


    負責情報的都尉身形匆匆,如暗夜幽靈般疾步入帳,單膝跪地稟報道:“將軍,邯鄲城內正搶修城防、籌備糧草,忙碌不休,且李牧似在謀劃出城尋糧之舉,妄圖打破困局。另,趙王雖未全信李牧有反心,卻已派監軍,聯軍內部隱有嫌隙,恰似那脆弱瓷器,已現裂紋。”


    蒙恬嘴角上揚,露出一絲冷峻笑意,仿若捕捉到戰機的蒼鷹:“好,傳令下去,包圍圈再收緊,巡邏頻次加倍,尤其是夜間,寸步不讓,絕不讓一人出城,讓邯鄲城成為一座徹底的孤城。另派一支輕騎,佯裝敗退,佯裝慌亂逃竄,破綻百出,引邯鄲城派兵追擊,待其入彀,設伏殲滅,削弱其守城兵力,砍斷其守城臂膀。”


    校場上,秦軍日夜操練不停,喊殺聲震耳欲聾,聲浪滾滾。


    五萬加固圍城工事的士兵,光著膀子,大汗淋漓,手中鐵鍬揮舞不停,壕溝愈發深邃,仿若大地鴻溝,壁壘愈發高聳,宛如銅鑄鐵城,堅不可摧。


    三萬伏兵隱於山林,身披迷彩草衣,與自然相融,仿若枯木朽石,弓弩瞄準著城外要道,弦滿如月,靜候獵物上鉤,隻待那致命一擊。


    兩萬攻城士兵,則在模擬城牆下,反複演練新戰術,投石車換用更大巨石,仿若天降隕石,攻城塔加固外皮、增設暗門,恰似移動堡壘,為強攻磨礪爪牙,虎視眈眈。


    韓國朝堂因暗援趙國之事,陷入兩難泥沼,舉步維艱。


    暗遣的輕騎送糧途中,厄運突降,遭遇秦軍小股遊騎,仿若羔羊撞上餓狼。


    刹那間,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起,一番激戰,韓國輕騎雖拚死突圍,卻折損大半兵力,糧草也在混戰中散落、焚毀,所剩無幾。


    國君聞報,大發雷霆,拍案而起,龍顏震怒:“朕本念及唇亡齒寒,冒險援趙,不惜與秦國結怨,如今卻這般狼狽,損兵折糧,再議援趙,還當謹慎!”


    大臣們噤若寒蟬,冷汗如雨,有親秦派趁機進言,滿臉諂媚:“秦國強大,如日中天,我韓若倒向秦國,許以城池、財寶,或能保境安民,免受戰火塗炭。”


    可軍中將領怒目圓睜,須發皆張,力斥:“秦狼子野心,貪婪成性,趙國若亡,我韓便是砧上魚肉,任人宰割,此時退縮,前功盡棄,悔之晚矣!”


    朝堂紛爭不休,唇槍舌劍,後續援趙行動就此擱置,陷入觀望僵局,似是一艘在迷霧中迷失方向的航船。


    魏國使者至秦,心懷忐忑,奉上厚禮,金銀珠寶堆滿車駕,言辭謙卑至極,奴顏婢膝,欲求緩兵。


    秦王嬴高高坐於威嚴朝堂之上,目光冷厲如刀,仿若能穿透人心,俯視使者,冷冷道:“魏國當看清局勢,助趙便是與秦為敵,螳臂當車,早日歸降,方是正道,莫要心存僥幸。”


    使者冷汗如雨,濕透後背,歸報魏王。魏王深知求和無望,愁眉不展,長籲短歎。可國內貴族依舊掣肘,貪圖安逸,不願傾力出兵,生怕損傷自家利益,隻象征性增派少許兵力至邊境,名為援趙,實則自保,軍心動搖,士兵們滿臉迷茫,進退維穀,不知前路何方。


    燕國這邊,因派出的千餘士兵未起作用,朝堂對援趙愈發冷淡,仿若寒夜中熄滅的炭火。


    匈奴那邊,起初答應擾秦後方,可秦國暗使送上重禮,金銀、美女、良馬羅列眼前,便臨時變卦,按兵不動,背信棄義。


    燕國國君見狀,索性召迴援兵,閉關自守,還在邊境設防,深挖壕溝、高築壁壘,防秦之餘,也防趙國兵敗難民湧入。


    十足的自保之態,將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演繹得淋漓盡致。


    秦軍依計行事,輕騎佯裝敗退,馬蹄揚塵,故作慌亂。


    邯鄲城守將見有機可乘,立功心切,未及深思,便派兩千精兵出城追擊。


    待其進入山穀,隻聽一聲唿哨,秦軍伏兵四起,喊殺聲震得山穀顫抖,迴音不絕。邯鄲士兵雖驚不亂,迅速列陣迎敵,可秦軍數倍於己,且占盡地利,居高臨下,仿若天兵天將。


    一番激戰,邯鄲士兵死傷慘重,鮮血染紅山穀,僅數百人拚死突圍迴城,城防兵力再遭削弱,元氣大傷。


    蒙恬見時機成熟,親率大軍再次攻城。


    秦軍如黑色怒潮,洶湧澎湃,鋪天蓋地撲向邯鄲城,投石車巨石唿嘯,仿若流星劃過天際,砸得城牆搖搖欲墜,城上士兵立身不穩,慘叫連連,磚石碎屑四濺。


    雲梯密密麻麻架起,秦軍蟻附而上,密密麻麻,喊殺聲震破蒼穹,仿若要將天地撕裂。


    李牧率守城將士拚死抵抗,弓弩手箭無虛發,矢如雨下,礌石、滾木如雨點般砸下,城下秦軍屍首堆積如山,仿若修羅地獄。


    關鍵時刻,李牧目光如電,敏銳發現秦軍攻城塔一處破綻,那是防護薄弱、關節銜接之處。他當機立斷,親率敢死隊,敢死隊員們背負油囊、手持火把,仿若火中戰神,衝向攻城塔,以命相搏。


    秦軍見狀,瘋狂阻攔,刀光劍影間,敢死隊隊員紛紛倒下,鮮血汩汩流淌,可李牧奮勇無前,長槍如龍,左突右刺,成功點燃攻城塔,火勢瞬間蔓延,攻城秦軍陣腳大亂。蒙恬急令退兵,重新整頓,二次攻城又被李牧以巧計化解。


    秦軍铩羽而歸,可邯鄲城亦是元氣大傷,搖搖欲墜,城破之危如高懸利劍,隨時可能落下,秦國霸業受阻,趙國命運則在這血火交織間。


    於生死邊緣苦苦掙紮,七國局勢愈發混沌,未來仿若被迷霧重重籠罩,吉兇未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蘇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蘇中並收藏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