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二度解圍之後,殘陽似血,傾灑在滿是瘡痍的城牆與街巷之上。那曆經戰火洗禮、坑窪不平的城垣。


    宛如一位身經百戰、傷痕累累的老將,依舊倔強挺立,守護著城內劫後餘生的百姓。炊煙嫋嫋升起。


    百姓們忙碌於修繕自家屋舍,可眉間的愁緒,在每一次搬運磚石、扶正梁柱時都展露無遺,對秦軍再犯的隱憂,如同陰霾,籠罩著這座飽經磨難的城池。


    趙王宮殿之中,氣氛凝重且壓抑。趙王麵色蒼白,卻強打精神,端坐於王座之上,環視著階下各國援軍將領與本國重臣。案幾上攤著邯鄲周邊的軍事布防圖。


    其上朱紅墨痕勾勒標注之處,皆是此番激戰留下的慘烈印記,亦是秦軍未來可能重點突破的要害。


    李牧身披戰甲、滿身征塵,大步上前,抱拳躬身,聲音沙啞卻沉穩:“大王,此番秦軍雖退,然其攻勢之淩厲、兵力之雄厚,實乃可怖。


    我聯軍能守,實賴將士用命、僥幸使然。當務之急,城防修複刻不容緩,需征調周邊郡縣民夫,加固城牆根基,增高加厚城垣,增設了望塔與弩台,方可禦敵於外。”


    趙國一位老臣撚須頷首,接口道:“將軍所言極是,隻是物力財力,耗費甚巨。城中庫府經此兩番大戰,幾近空虛,還望各國援手,共擔此責。”


    言罷,目光殷切望向他國將領。


    楚國項梁神色肅然,起身迴應:“我楚國既已投身合縱抗秦,豈會推諉。願出木材千根、工匠百人,助邯鄲城防修築。且迴楚之後,當整軍經武,訓練精銳之師,以備秦軍再犯。”


    燕國將領亦抱拳表態:“燕國雖地狹民少,亦願傾盡全力。會即刻迴朝籌備糧草、皮毛等物,運送至邯鄲,支援守城。隻是望往後聯軍調度,能更為緊密高效,免蹈此前覆轍。”


    眾人聞此,皆麵露慚色,想起之前因流言蜚語致聯軍生隙、調度遲緩之事,心頭沉重。


    魏王將領輕咳一聲,神色略顯尷尬:“我魏國經此前出兵,國內確有疲態。但唇亡齒寒之理,吾等深知。願留部分兵力常駐邯鄲,協同防禦,其餘兵馬迴防休整,待國力稍複,再增兵馳援。”


    趙王微微頷首,以示理解。


    趙王沉聲道:“諸卿所言,孤皆銘記於心。合縱抗秦,需如臂使指,渾然一體。孤以為,當速立聯軍常製,於各國交界要衝設常駐兵營,平日裏互派將官士卒交流操練,增進默契;再設聯軍幕府,內置智囊、軍需官等,統籌諸事,統一調配兵馬糧草。監軍一職,由各國輪值,公正監督,以防猜忌再生。”


    眾人正議論間,探馬來報:“秦軍退至五十裏外紮營,營地綿延數裏,每日操練不輟,似在等待戰機,且有小股秦軍騎兵四處襲擾周邊村落,搶奪糧草牲畜。”殿內氣氛瞬間緊繃,李牧濃眉緊皺,請纓道:“大王,末將願率輕騎出擊,驅趕秦軍遊騎,護百姓周全,亦探秦軍虛實。”


    趙王應允,李牧點齊兵馬,風馳電掣般出城而去。


    秦軍營地,王賁與範雎望著邯鄲方向,目光陰沉。王賁恨聲道:“此番又功敗垂成,可恨至極!那六國聯軍,不過是烏合之眾,若不是中了那李牧的突襲之計,邯鄲城早已是我囊中之物。”


    範雎冷笑道:“將軍莫急,邯鄲雖暫守,然其內部矛盾重重,不過是強弩之末。我已命細作再攜重金潛入各國,離間其君臣、將領關係。且我秦國新征之兵,皆是青壯精銳,加以時日操練,配以精良器械,定能破城。”


    此時,秦軍營地中,一群工匠正圍著幾架新造的巨型攻城器械忙碌,那器械形似塔樓,周身裹鐵,內置多層階梯,可容百人同時登城,名曰“通天樓”,旁邊還有新型投石車,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一旦投入戰場,勢必對邯鄲城防造成巨大威脅。


    李牧率趙軍輕騎出得城來,與秦軍遊騎一番激戰,將其逐退。


    可望著秦軍井然有序撤迴營地,營地中隱隱綽綽的高大器械輪廓,心頭憂慮更甚。迴營之後,與各國將領商議對策。


    “秦軍此番必有新謀,那營地中神秘器械,恐威力驚人。我等當速改良守城之法,或挖掘壕溝、設置拒馬陣於城外,阻滯秦軍前行;城內廣積礌石、燃油,以備不時之需。”李牧沉聲道。


    齊國將領皺眉思索後道:“我齊國善用火器,可調配硝石、硫磺等物,製成‘火龍彈’,拋擲城下,燒其攻城器械。”眾人皆覺此計可行,便分工忙碌開來,一麵籌備守城物資,一麵整頓聯軍軍伍,嚴明軍紀,日夜操練陣法,力求恢複默契協作。


    趙王亦沒閑著,書信加急送往各國君主,詳述邯鄲戰況與合縱新策,懇請各國君主親臨邯鄲會盟,共商抗秦大計、簽訂盟約,彰顯合縱決心。各國君主接信後,權衡利弊,楚國、燕國君主率先應允,啟程奔赴邯鄲。


    魏國君主猶豫再三,在朝堂一番激烈爭論後,亦決定前往;齊國君主思量著趙國許諾的通商厚利與邊境安穩,也踏上會盟之路。


    會盟當日,邯鄲城張燈結彩,卻難掩大戰後的破敗。


    各國君主齊聚一堂,神色各異卻皆心懷忐忑。趙王親迎,將眾人引入大殿,殿中擺著六國合縱的盟書,其上條款詳盡,關乎軍事協作、物資共享、情報互通等諸多事宜。


    眾人先是祭拜天地,盟誓共抗強秦,而後圍坐商討細節。


    然而,爭議之聲此起彼伏,楚國欲在聯軍中多掌軍權,魏國擔憂自身損耗過重,齊國則關心通商細則落實。


    關鍵時刻,李牧挺身而出,以戰場局勢、秦軍威脅曉諭眾人,勸道:“諸君,如今秦國虎視眈眈,我等若再爭權奪利、各懷心思,邯鄲城破,六國危矣!當以大局為重,齊心協力。”


    眾人沉默良久,終是達成妥協,一一在盟書上簽字畫押。


    會盟之後,六國聯軍依新製整軍,各國援軍依約增兵,物資陸續匯聚邯鄲。


    城中百姓見此,士氣大振,孩童們亦在街巷傳唱著合縱抗秦的歌謠,似在訴說著六國不屈的鬥誌。


    而秦軍營地,王賁與範雎得知六國會盟成功。


    雖惱怒卻也不懼,加緊操練新兵,籌備下一輪攻勢,隻因他們深知,六國合縱,看似鐵板一塊,實則暗流湧動。


    隻需找準時機,輕輕一推,便能讓其再次陷入混亂,屆時,邯鄲乃至整個六國,都將再無還手之力,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


    便能穩步向前推進。在這戰國亂世,局勢瞬息萬變。


    勝負依舊在那迷霧之中若隱若現,隻待下一場大戰拉開帷幕,揭曉答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蘇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蘇中並收藏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