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合縱謀局,劍指邯鄲(二)
新戰國七雄:趙國崛起 作者:孫蘇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鹹陽宮的密令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迅速劃過各國的朝堂,在陰影中串聯起一張危險的網。
燕國朝堂之上,燕王一掃往日的陰沉遲暮,眼中閃爍著餓狼撲食般的兇光。
在金碧輝煌卻又彌漫著肅殺之氣的大殿內來迴踱步,手中緊握著那柄象征王權的佩劍。
劍柄上的寶石因他用力過猛而隱隱泛白。
“趙國,哼,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此次合縱,便是他們的喪鍾敲響之時。”
燕王猛地轉身,劍指下方群臣,“諸卿,吾燕與趙積怨已久,往昔之恥,今日必當血洗。秦國既已牽頭,吾等當傾盡全力,不可再有半分退縮。”
群臣齊聲應和,唿聲在大殿內迴蕩,震得殿梁上的灰塵簌簌而落。唯有老將鍾離恪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趙國新勝,其軍精銳,韓飛羽又善戰,不可小覷。雖聯軍勢眾,然協同作戰,最怕各自為戰、人心不齊。當務之急,需與秦、楚等國商定詳細作戰方略,明確各方職責,方有勝算。”
燕王神色稍緩,點頭道:“鍾離老將軍所言甚是,傳我詔令,速派使者前往秦、楚,約定會盟之地,共商伐趙大計。”
與此同時,秦國使者快馬加鞭,穿梭於各國官道,所到之處,馬蹄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宛如不祥的陰霾籠罩大地。
抵達楚國時,新楚王正被困於朝堂紛爭的泥沼之中。
望著秦國使者呈上的密信,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陛下,秦國此謀,雖意在趙國,可我楚國剛經內亂,元氣未複,貿然出兵,怕是……”
相國孫乾憂心忡忡,在一旁低聲勸諫。
新楚王冷哼一聲:“若不參與,秦國豈會善罷甘休?如今我楚國,恰似在懸崖邊緣,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參與合縱,或還有一線轉機,可謀得戰後些許利益,重振國威。”
言罷,楚王挺直脊梁,下令召集殘破軍力,籌備糧草輜重,準備奔赴會盟之地。
會盟之地選在魏韓交界的汜水之畔,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處於各國交通要道,便於聯軍集結調度。
秦國大軍率先抵達,黑色的營帳連綿數裏,如同一座鋼鐵鑄就的城池,營帳上空飄揚的黑色“秦”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透著令人膽寒的威壓。
秦王身著玄色龍袍,頭戴冕旒,高坐於中軍大帳之中,下方眾將盔甲鮮明、神情肅穆,等待著各國諸侯的到來。
燕國軍隊隨後而至,燕王親率精銳,身著藍色戰甲,步伐匆匆,步入大帳時,還帶著幾分北國的風霜與不甘示弱的倔強。
與秦王匆匆寒暄幾句後,便在一側落座,目光時不時掃向帳外,似在估量著此次聯軍的實力。
楚國軍隊姍姍來遲,衣衫襤褸、神色疲憊的士卒們拖著沉重的步伐,在新楚王與一眾將領的帶領下走進會盟區域。
楚王身著華服,卻難掩眼中的憔悴與無奈,步入大帳後,強撐著笑意與秦王、燕王見禮,尋了個位子坐下,暗暗握緊了拳頭,想著定要在這場合縱伐趙之戰中找迴楚國丟失的顏麵。
大帳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來。秦王率先開口,聲如洪鍾,在帳內迴響:“諸位,趙國新勝,其勢囂張,已然威脅到我等各國存亡。今日齊聚於此,便是要共商破趙良策,重定這天下格局。吾大秦願為聯軍先鋒,直搗邯鄲,挫其銳氣。”
燕王急不可耐地起身,接話道:“我燕國與趙相鄰,熟悉其邊境地形,可從北部邊境突襲,牽製其兵力,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
楚王微微遲疑,起身拱手道:“我楚國雖新遭變故,但將士們報國之心拳拳。可從南部迂迴,截斷趙國與韓、魏之間的聯係,斷其援軍之路。”
各國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卻也不乏暗中較勁、爭搶功勞與資源的意味。帳中沙盤之上,代表各國軍隊的旗幟不斷挪動,模擬著各種作戰方案,時而聚攏,時而分散。
而此時,聯軍中的普通士卒們,在營帳外也有著別樣的心思。楚國士卒們圍坐在一起,小聲嘀咕著。
“聽說這趙國剛打了勝仗,兵強馬壯的,咱們這聯軍,真能打得過嗎?”一個年輕的小卒滿臉愁容,搓著手中的幹糧,幹糧粗糙得咯牙,卻也無心下咽。
“哼,上頭的事兒咱管不著,隻盼著能活著迴去。聽說這次後勤還是那個蘇烈管著,之前他弄來糧草,救了大夥一命,希望這次也別出岔子。”旁邊的老兵歎了口氣,往篝火裏添了根柴,火星四濺,映照著眾人憂慮的麵龐。
蘇烈此刻正穿梭於糧草營帳之間,仔細清點著物資,眉頭緊皺。糧草數量看似充裕,可蘇烈心裏明鏡似的,這聯軍人數眾多,各國胃口又大,時日一長,這點儲備怕是撐不了多久。
況且運輸之路也不太平,沿途山賊草寇時常劫掠。
還有趙國的小股遊騎不定時騷擾,稍有差池,前線就得斷炊。
蘇烈前腳剛出糧草營帳,後腳便碰上了燕國負責輜重調配的參將鄧通。鄧通滿臉驕橫,大剌剌地攔住蘇烈去路,“我說楚國來的,你這糧草準備得可太慢了些,我燕國將士可不能餓著肚子上陣殺敵,誤了戰機,你擔待得起嗎?”
蘇烈心中窩火,卻強壓著脾氣,拱手迴道:“鄧參將,這糧草籌備本就繁雜,又兼路途險阻,能有如今局麵已屬不易,還望貴軍稍安勿躁。”鄧通卻不依不饒,“哼,別拿難處當借口,我看你們楚國就是誠意不足,莫不是還惦記著和趙國暗中勾連?”
這話一出口,蘇烈身後的幾個楚軍士卒都攥緊了拳頭,氣氛劍拔弩張起來。
恰在此時,秦國監軍蒙毅巡營至此,見此情形,厲聲嗬斥:“都什麽時候了,還在內訌?若不團結,這仗不用打就輸了!”
鄧通這才收斂了些,嘟囔著轉身離去。蘇烈長舒一口氣,深知聯軍內部矛盾重重,這比戰場上的敵軍更棘手。
三日後,合縱聯軍正式開拔,向著趙國進發。
秦軍作為先鋒,如黑色的潮水般洶湧向前,一路氣勢洶洶,所過之處煙塵滾滾。
可剛踏入趙國邊境,便遭遇了趙國名將韓飛羽親率的精銳騎兵阻擊。
韓飛羽一馬當先,銀槍閃爍,如一道白色閃電般衝入秦軍陣中,秦軍先鋒部隊竟一時被衝得陣腳大亂。
燕王見秦軍受阻,趕忙依計從北部邊境突襲,燕軍輕騎如鬼魅般繞到趙國守軍側翼,本欲打個措手不及,卻不想趙國早有防備,側翼伏兵四起,燕軍瞬間陷入苦戰。“中計了!快撤!”
燕軍將領嘶聲唿喊,可慌亂間,燕軍彼此衝撞,丟盔棄甲者不計其數。
楚王得知前方戰況,心急如焚,催促楚軍加速迂迴,可道路崎嶇,輜重拖累,行軍速度極慢。
等趕到預定地點時,已然錯過了最佳戰機。
趙國援軍已突破楚軍防線,與邯鄲守軍會合。
大帳之中,秦王怒拍桌案,“怎會如此狼狽?各國到底有沒有用心作戰?”燕王滿臉羞愧,卻又不甘示弱地反駁:“秦軍先鋒也沒討到好處,怎就怪罪我等?”
楚王則沉默不語,心中暗歎此次合縱怕是要功虧一簣。
蘇烈站在帳外,聽著裏麵的爭吵,望著天邊殘陽如血,心中憂慮愈發濃重。此時,一個受傷的楚軍士卒被抬了迴來,氣息奄奄地拉住蘇烈的衣角,“大人,咱們怕是中了趙國的離間計,我聽秦軍裏有人傳言,說咱們各國心懷鬼胎,相互猜忌,趙國便借機各個擊破……”
蘇烈聞言,心中一驚,若不盡快化解聯軍內部矛盾,扭轉戰局,此戰必敗無疑。
是夜,蘇烈求見楚王,進言道:“陛下,如今戰局不利,皆因聯軍離心。當務之急,需與秦、燕坦誠相見,重擬作戰計劃,互派監軍,以示信任,再合兵一處,集中兵力攻打邯鄲要害,或可扭轉乾坤。”
楚王沉思良久,覺得有理,便與蘇烈一道,連夜拜訪秦王與燕王,曉以利害。
秦王與燕王起初還有疑慮,可眼見敗局將至,也隻得應允。各國重新調配兵力,摒棄前嫌,以秦軍正麵強攻,燕軍側翼掩護,楚軍斷後防援的新陣型,再度對邯鄲發起猛攻。
韓飛羽雖英勇,奈何雙拳難敵四手,在聯軍持續攻擊下,漸感不支。
邯鄲城中,趙王望著城外如蟻群般湧來的聯軍,眉頭緊鎖,深知此番危機空前。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哭聲、唿喊聲交織。趙王咬咬牙,親上城頭鼓舞士氣,“吾趙國兒郎,生死存亡在此一戰,與城共存亡!”
聯軍日夜攻城,死傷慘重,可士氣未減。
蘇烈在後方全力保障糧草供應,甚至親率小隊擊退多次騷擾之敵。
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黎明,秦軍率先攻破邯鄲東門,聯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與趙軍展開激烈巷戰。
韓飛羽身中數箭,仍拚死抵抗,直至力竭倒下。
邯鄲城破,趙王被俘,趙國宣告戰敗。可望著滿目瘡痍的邯鄲,秦王、燕王、楚王等人卻沒了勝利的喜悅,這場合縱伐趙之戰。
雖勝卻慘,各國皆元氣大傷,內部矛盾也隻是暫時壓抑。
未來天下局勢,依舊迷霧重重,而蘇烈望著城中廢墟。
默默思量著,不知下一場紛爭又將在何時何地燃起……
燕國朝堂之上,燕王一掃往日的陰沉遲暮,眼中閃爍著餓狼撲食般的兇光。
在金碧輝煌卻又彌漫著肅殺之氣的大殿內來迴踱步,手中緊握著那柄象征王權的佩劍。
劍柄上的寶石因他用力過猛而隱隱泛白。
“趙國,哼,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此次合縱,便是他們的喪鍾敲響之時。”
燕王猛地轉身,劍指下方群臣,“諸卿,吾燕與趙積怨已久,往昔之恥,今日必當血洗。秦國既已牽頭,吾等當傾盡全力,不可再有半分退縮。”
群臣齊聲應和,唿聲在大殿內迴蕩,震得殿梁上的灰塵簌簌而落。唯有老將鍾離恪微微皺眉,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趙國新勝,其軍精銳,韓飛羽又善戰,不可小覷。雖聯軍勢眾,然協同作戰,最怕各自為戰、人心不齊。當務之急,需與秦、楚等國商定詳細作戰方略,明確各方職責,方有勝算。”
燕王神色稍緩,點頭道:“鍾離老將軍所言甚是,傳我詔令,速派使者前往秦、楚,約定會盟之地,共商伐趙大計。”
與此同時,秦國使者快馬加鞭,穿梭於各國官道,所到之處,馬蹄揚起的沙塵遮天蔽日,宛如不祥的陰霾籠罩大地。
抵達楚國時,新楚王正被困於朝堂紛爭的泥沼之中。
望著秦國使者呈上的密信,眉頭緊鎖,心中五味雜陳。
“陛下,秦國此謀,雖意在趙國,可我楚國剛經內亂,元氣未複,貿然出兵,怕是……”
相國孫乾憂心忡忡,在一旁低聲勸諫。
新楚王冷哼一聲:“若不參與,秦國豈會善罷甘休?如今我楚國,恰似在懸崖邊緣,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參與合縱,或還有一線轉機,可謀得戰後些許利益,重振國威。”
言罷,楚王挺直脊梁,下令召集殘破軍力,籌備糧草輜重,準備奔赴會盟之地。
會盟之地選在魏韓交界的汜水之畔,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處於各國交通要道,便於聯軍集結調度。
秦國大軍率先抵達,黑色的營帳連綿數裏,如同一座鋼鐵鑄就的城池,營帳上空飄揚的黑色“秦”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透著令人膽寒的威壓。
秦王身著玄色龍袍,頭戴冕旒,高坐於中軍大帳之中,下方眾將盔甲鮮明、神情肅穆,等待著各國諸侯的到來。
燕國軍隊隨後而至,燕王親率精銳,身著藍色戰甲,步伐匆匆,步入大帳時,還帶著幾分北國的風霜與不甘示弱的倔強。
與秦王匆匆寒暄幾句後,便在一側落座,目光時不時掃向帳外,似在估量著此次聯軍的實力。
楚國軍隊姍姍來遲,衣衫襤褸、神色疲憊的士卒們拖著沉重的步伐,在新楚王與一眾將領的帶領下走進會盟區域。
楚王身著華服,卻難掩眼中的憔悴與無奈,步入大帳後,強撐著笑意與秦王、燕王見禮,尋了個位子坐下,暗暗握緊了拳頭,想著定要在這場合縱伐趙之戰中找迴楚國丟失的顏麵。
大帳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來。秦王率先開口,聲如洪鍾,在帳內迴響:“諸位,趙國新勝,其勢囂張,已然威脅到我等各國存亡。今日齊聚於此,便是要共商破趙良策,重定這天下格局。吾大秦願為聯軍先鋒,直搗邯鄲,挫其銳氣。”
燕王急不可耐地起身,接話道:“我燕國與趙相鄰,熟悉其邊境地形,可從北部邊境突襲,牽製其兵力,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
楚王微微遲疑,起身拱手道:“我楚國雖新遭變故,但將士們報國之心拳拳。可從南部迂迴,截斷趙國與韓、魏之間的聯係,斷其援軍之路。”
各國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卻也不乏暗中較勁、爭搶功勞與資源的意味。帳中沙盤之上,代表各國軍隊的旗幟不斷挪動,模擬著各種作戰方案,時而聚攏,時而分散。
而此時,聯軍中的普通士卒們,在營帳外也有著別樣的心思。楚國士卒們圍坐在一起,小聲嘀咕著。
“聽說這趙國剛打了勝仗,兵強馬壯的,咱們這聯軍,真能打得過嗎?”一個年輕的小卒滿臉愁容,搓著手中的幹糧,幹糧粗糙得咯牙,卻也無心下咽。
“哼,上頭的事兒咱管不著,隻盼著能活著迴去。聽說這次後勤還是那個蘇烈管著,之前他弄來糧草,救了大夥一命,希望這次也別出岔子。”旁邊的老兵歎了口氣,往篝火裏添了根柴,火星四濺,映照著眾人憂慮的麵龐。
蘇烈此刻正穿梭於糧草營帳之間,仔細清點著物資,眉頭緊皺。糧草數量看似充裕,可蘇烈心裏明鏡似的,這聯軍人數眾多,各國胃口又大,時日一長,這點儲備怕是撐不了多久。
況且運輸之路也不太平,沿途山賊草寇時常劫掠。
還有趙國的小股遊騎不定時騷擾,稍有差池,前線就得斷炊。
蘇烈前腳剛出糧草營帳,後腳便碰上了燕國負責輜重調配的參將鄧通。鄧通滿臉驕橫,大剌剌地攔住蘇烈去路,“我說楚國來的,你這糧草準備得可太慢了些,我燕國將士可不能餓著肚子上陣殺敵,誤了戰機,你擔待得起嗎?”
蘇烈心中窩火,卻強壓著脾氣,拱手迴道:“鄧參將,這糧草籌備本就繁雜,又兼路途險阻,能有如今局麵已屬不易,還望貴軍稍安勿躁。”鄧通卻不依不饒,“哼,別拿難處當借口,我看你們楚國就是誠意不足,莫不是還惦記著和趙國暗中勾連?”
這話一出口,蘇烈身後的幾個楚軍士卒都攥緊了拳頭,氣氛劍拔弩張起來。
恰在此時,秦國監軍蒙毅巡營至此,見此情形,厲聲嗬斥:“都什麽時候了,還在內訌?若不團結,這仗不用打就輸了!”
鄧通這才收斂了些,嘟囔著轉身離去。蘇烈長舒一口氣,深知聯軍內部矛盾重重,這比戰場上的敵軍更棘手。
三日後,合縱聯軍正式開拔,向著趙國進發。
秦軍作為先鋒,如黑色的潮水般洶湧向前,一路氣勢洶洶,所過之處煙塵滾滾。
可剛踏入趙國邊境,便遭遇了趙國名將韓飛羽親率的精銳騎兵阻擊。
韓飛羽一馬當先,銀槍閃爍,如一道白色閃電般衝入秦軍陣中,秦軍先鋒部隊竟一時被衝得陣腳大亂。
燕王見秦軍受阻,趕忙依計從北部邊境突襲,燕軍輕騎如鬼魅般繞到趙國守軍側翼,本欲打個措手不及,卻不想趙國早有防備,側翼伏兵四起,燕軍瞬間陷入苦戰。“中計了!快撤!”
燕軍將領嘶聲唿喊,可慌亂間,燕軍彼此衝撞,丟盔棄甲者不計其數。
楚王得知前方戰況,心急如焚,催促楚軍加速迂迴,可道路崎嶇,輜重拖累,行軍速度極慢。
等趕到預定地點時,已然錯過了最佳戰機。
趙國援軍已突破楚軍防線,與邯鄲守軍會合。
大帳之中,秦王怒拍桌案,“怎會如此狼狽?各國到底有沒有用心作戰?”燕王滿臉羞愧,卻又不甘示弱地反駁:“秦軍先鋒也沒討到好處,怎就怪罪我等?”
楚王則沉默不語,心中暗歎此次合縱怕是要功虧一簣。
蘇烈站在帳外,聽著裏麵的爭吵,望著天邊殘陽如血,心中憂慮愈發濃重。此時,一個受傷的楚軍士卒被抬了迴來,氣息奄奄地拉住蘇烈的衣角,“大人,咱們怕是中了趙國的離間計,我聽秦軍裏有人傳言,說咱們各國心懷鬼胎,相互猜忌,趙國便借機各個擊破……”
蘇烈聞言,心中一驚,若不盡快化解聯軍內部矛盾,扭轉戰局,此戰必敗無疑。
是夜,蘇烈求見楚王,進言道:“陛下,如今戰局不利,皆因聯軍離心。當務之急,需與秦、燕坦誠相見,重擬作戰計劃,互派監軍,以示信任,再合兵一處,集中兵力攻打邯鄲要害,或可扭轉乾坤。”
楚王沉思良久,覺得有理,便與蘇烈一道,連夜拜訪秦王與燕王,曉以利害。
秦王與燕王起初還有疑慮,可眼見敗局將至,也隻得應允。各國重新調配兵力,摒棄前嫌,以秦軍正麵強攻,燕軍側翼掩護,楚軍斷後防援的新陣型,再度對邯鄲發起猛攻。
韓飛羽雖英勇,奈何雙拳難敵四手,在聯軍持續攻擊下,漸感不支。
邯鄲城中,趙王望著城外如蟻群般湧來的聯軍,眉頭緊鎖,深知此番危機空前。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哭聲、唿喊聲交織。趙王咬咬牙,親上城頭鼓舞士氣,“吾趙國兒郎,生死存亡在此一戰,與城共存亡!”
聯軍日夜攻城,死傷慘重,可士氣未減。
蘇烈在後方全力保障糧草供應,甚至親率小隊擊退多次騷擾之敵。
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黎明,秦軍率先攻破邯鄲東門,聯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與趙軍展開激烈巷戰。
韓飛羽身中數箭,仍拚死抵抗,直至力竭倒下。
邯鄲城破,趙王被俘,趙國宣告戰敗。可望著滿目瘡痍的邯鄲,秦王、燕王、楚王等人卻沒了勝利的喜悅,這場合縱伐趙之戰。
雖勝卻慘,各國皆元氣大傷,內部矛盾也隻是暫時壓抑。
未來天下局勢,依舊迷霧重重,而蘇烈望著城中廢墟。
默默思量著,不知下一場紛爭又將在何時何地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