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也就是九月十三日,和張愛玲她們預測模型的結果一樣,e1和e2再次進行了交尾,隨後e1產下了第四條惡鰩,張愛玲給她命名為e4,第三條則命名為e3。
與此同時,在“不周山”裏,一次撞擊實驗剛剛完成。
張肇先和陳生和觀察著各個觀測點的數據,在看到七號觀測點的時候他們停了下來,陳生和指著屏幕上的一個點說:“老張,我們找到173號元素了,就是它沒錯,我們成功了。”
“嗯,我看到了。”張肇先說:“浸泡過‘靈龍’的海水確實會存在大量的‘肆能子’,不過濃度還是偏低,‘肆能子’這種類原子異結構應該是態轉換過程中的殘餘產物,或者是過渡產物。”
“走吧,我們去七號觀測點看看。”他又說。
環形隧裏的列車將兩人送到了七號觀測點,一起過來的還有王強和秦斌。
七號觀測點內,電腦屏幕清晰地將173號元素的原子結構呈現在了眾人麵前,它是如此的完美,完美到令人心悸,完美到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於世間一樣。
“就是它了。”張肇先握著拳頭說。
王強和秦斌也是一臉喜色。
他們的猜想得到了驗證,173號元素確實是由“肆能子”在經由高速撞擊後產生的。
“張教授,我們能把它分離出來嗎?”王強冷靜下來問,實驗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進行實際應用。
“不能。”張肇先說:“我們現在的技術手段還做不到把一個單獨的原子分離出來,它們實在太小了,小到我們沒有工具能抓住它們。”
“那我們能繼續實驗嗎?”王強繼續問:“就是有足夠多的173原子能聚集到一塊,聚集物大小達到使我們能用工具抓取的程度。”
“不能。”張肇先繼續否決了他的提議,“對撞機理論上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但是‘肆能子’樣本數量太少了,我們還沒弄明白‘肆能子’是如何轉換成173的,隻有能明白原理後,才有可能量產。”
“不是都能通過對撞機提取核彈原料嗎?”秦斌問。
“不一樣的,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陳生和解釋:“用對撞機提取核原料一般說的是靶向撞擊,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直接用相同的‘肆能子’直接相撞產生173。”
王強想了想說:“那可以用靶向撞擊啊,我們先用經過提純後的含有大量‘肆能子’的海水樣本作為標靶,同時使用同樣的海水作為轟擊流,這樣不就行了嗎?”
“難度很高。”陳生和說:“不是說不能做到,這要用到大型分離機,而且產量會很小,比提取核原料還要困難,而且我們不能保證‘靈龍’會一直生產‘肆能子’,萬一它停止了生產,我們就沒辦法了。”
一陣沉默,巨大的困難如大山一樣橫在眾人眼前。
還是王強率先打破了沉默,“我們做不了這個決定。我認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試試,要不向上麵匯報一下。”
“不用匯報了。”張肇先說:“迴來之前楊教授給我叮囑過,上麵對於我們的研究決定進行無限度的支持,我們做個計劃,立馬開始實施。”
“什麽樣的計劃?我們第一步做什麽?”王強問。
“我們要取得173的計劃。”張肇先說:“第一步先收集大量的‘肆能子’海水樣本,第二步就是離心機提純,第三步就是進行撞擊實驗了。”
王強點點頭表示明白,轉而又說:“我們有原子級的離心機嗎?”。
“不用原子級的離心機,用提取核原料的離心機就行,當然有原子級的離心機是最好不過的。”張肇先笑了一下說,“這種事交給中核工業他們去處理,在這行他們可是專家。”
“那就行,有解決的辦法就好。”王強說:“晚一點我們就迴去了,海水那邊我們負責,順帶再研究一下‘靈龍’,看還有什麽辦法沒。”
“我建議你們用超高壓電流試試。”陳生和說:“其實我一直有個猜想,‘靈龍’的外殼應該是173多能帶耦合在一起形成的。”
王強眼前一亮,“陳教授你能不能詳細說說?”
“我是這樣想的,173原子之間沒有遊離電子,它們是通過多層電子的耦合聚集在一起形成穩定物質,不像普通金屬那樣是離子,造成這種原因的情況很可能就是共用電子的強耦合。”
“您的意思是說給它補充電子,擠掉共用電子的位置,從而消除這種強耦合狀態?”秦斌問。
“是的。”陳生和迴:“這隻是我的猜測,不過具體用多高的電壓我就不知道了,這需要你們慢慢實驗,而且具體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知道。”
王強想了一下說:“我們迴去試試,能成功是最好的,謝謝您的思路了。”
“不用客氣,都是為了科學。”
“等一下。”張肇先說:“普通的電流應該是不行的,這個你們得注意一下。”
“張教授,這個有什麽解釋嗎?”秦斌問。
“這和各層電子的能量有關,也就電荷量。”張肇先說:“我們都知道原子的外層電子攜帶的都是負電荷,目前看來173也遵循這個情況,但是為什麽電子會形成這種多層結構就是因為其自身攜帶的電荷量不同,所以我說普通電流應該不行,當然,你們可以先試試。”
“我明白了。”秦斌說:“如果單純地用超高壓電不行的話,我們再試試電化學反應。”
“嗯,你們多試試其他辦法,說不定就解開了。”
秦斌點了點頭,如果這種方法有用的話那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與此同時,在“不周山”裏,一次撞擊實驗剛剛完成。
張肇先和陳生和觀察著各個觀測點的數據,在看到七號觀測點的時候他們停了下來,陳生和指著屏幕上的一個點說:“老張,我們找到173號元素了,就是它沒錯,我們成功了。”
“嗯,我看到了。”張肇先說:“浸泡過‘靈龍’的海水確實會存在大量的‘肆能子’,不過濃度還是偏低,‘肆能子’這種類原子異結構應該是態轉換過程中的殘餘產物,或者是過渡產物。”
“走吧,我們去七號觀測點看看。”他又說。
環形隧裏的列車將兩人送到了七號觀測點,一起過來的還有王強和秦斌。
七號觀測點內,電腦屏幕清晰地將173號元素的原子結構呈現在了眾人麵前,它是如此的完美,完美到令人心悸,完美到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於世間一樣。
“就是它了。”張肇先握著拳頭說。
王強和秦斌也是一臉喜色。
他們的猜想得到了驗證,173號元素確實是由“肆能子”在經由高速撞擊後產生的。
“張教授,我們能把它分離出來嗎?”王強冷靜下來問,實驗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進行實際應用。
“不能。”張肇先說:“我們現在的技術手段還做不到把一個單獨的原子分離出來,它們實在太小了,小到我們沒有工具能抓住它們。”
“那我們能繼續實驗嗎?”王強繼續問:“就是有足夠多的173原子能聚集到一塊,聚集物大小達到使我們能用工具抓取的程度。”
“不能。”張肇先繼續否決了他的提議,“對撞機理論上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但是‘肆能子’樣本數量太少了,我們還沒弄明白‘肆能子’是如何轉換成173的,隻有能明白原理後,才有可能量產。”
“不是都能通過對撞機提取核彈原料嗎?”秦斌問。
“不一樣的,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陳生和解釋:“用對撞機提取核原料一般說的是靶向撞擊,但是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直接用相同的‘肆能子’直接相撞產生173。”
王強想了想說:“那可以用靶向撞擊啊,我們先用經過提純後的含有大量‘肆能子’的海水樣本作為標靶,同時使用同樣的海水作為轟擊流,這樣不就行了嗎?”
“難度很高。”陳生和說:“不是說不能做到,這要用到大型分離機,而且產量會很小,比提取核原料還要困難,而且我們不能保證‘靈龍’會一直生產‘肆能子’,萬一它停止了生產,我們就沒辦法了。”
一陣沉默,巨大的困難如大山一樣橫在眾人眼前。
還是王強率先打破了沉默,“我們做不了這個決定。我認為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試試,要不向上麵匯報一下。”
“不用匯報了。”張肇先說:“迴來之前楊教授給我叮囑過,上麵對於我們的研究決定進行無限度的支持,我們做個計劃,立馬開始實施。”
“什麽樣的計劃?我們第一步做什麽?”王強問。
“我們要取得173的計劃。”張肇先說:“第一步先收集大量的‘肆能子’海水樣本,第二步就是離心機提純,第三步就是進行撞擊實驗了。”
王強點點頭表示明白,轉而又說:“我們有原子級的離心機嗎?”。
“不用原子級的離心機,用提取核原料的離心機就行,當然有原子級的離心機是最好不過的。”張肇先笑了一下說,“這種事交給中核工業他們去處理,在這行他們可是專家。”
“那就行,有解決的辦法就好。”王強說:“晚一點我們就迴去了,海水那邊我們負責,順帶再研究一下‘靈龍’,看還有什麽辦法沒。”
“我建議你們用超高壓電流試試。”陳生和說:“其實我一直有個猜想,‘靈龍’的外殼應該是173多能帶耦合在一起形成的。”
王強眼前一亮,“陳教授你能不能詳細說說?”
“我是這樣想的,173原子之間沒有遊離電子,它們是通過多層電子的耦合聚集在一起形成穩定物質,不像普通金屬那樣是離子,造成這種原因的情況很可能就是共用電子的強耦合。”
“您的意思是說給它補充電子,擠掉共用電子的位置,從而消除這種強耦合狀態?”秦斌問。
“是的。”陳生和迴:“這隻是我的猜測,不過具體用多高的電壓我就不知道了,這需要你們慢慢實驗,而且具體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知道。”
王強想了一下說:“我們迴去試試,能成功是最好的,謝謝您的思路了。”
“不用客氣,都是為了科學。”
“等一下。”張肇先說:“普通的電流應該是不行的,這個你們得注意一下。”
“張教授,這個有什麽解釋嗎?”秦斌問。
“這和各層電子的能量有關,也就電荷量。”張肇先說:“我們都知道原子的外層電子攜帶的都是負電荷,目前看來173也遵循這個情況,但是為什麽電子會形成這種多層結構就是因為其自身攜帶的電荷量不同,所以我說普通電流應該不行,當然,你們可以先試試。”
“我明白了。”秦斌說:“如果單純地用超高壓電不行的話,我們再試試電化學反應。”
“嗯,你們多試試其他辦法,說不定就解開了。”
秦斌點了點頭,如果這種方法有用的話那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