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長城’任務吧,我們現在所進行的‘長城’任務隻是‘長城’任務的一部分。”楊愛民說完這句就點了根煙,靠在椅背上看著天花板,“‘長城’任務其實是一個很宏大,多方麵、多部門聯合參與的一個世紀工程。
這個任務在解放之前其實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後來不過是繼承了下來。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殷都區因為盜掘甲骨發現了一處古城遺址,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殷墟。然後在1928年的時候,傅斯年傅先生大力支持並主持了第一次為期十八天的試掘,共出土800餘片有字甲骨以及銅器、陶器、骨器等多種文物。
傅先生本來就是曆史學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當時在對這些文物進行研究後發現先人有著很高的科學技術運用,但是傳承卻有著明顯的斷代。他們隻能運用一些更早的遺留下來的高科技工具,而不能自己再進行製造。
1929年初,李濟先生應聘出任了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了安陽殷墟的正式發掘工作。在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共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宮殿區和王陵區,當時在王陵區的發掘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高科技工具。
1950年,我們對武官村大墓進行了發掘,但是卻沒在裏麵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在1976年的時候我們有了重大發現,當時在小屯村西北地發現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的墓地,在這個墓地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東西。
在主墓室的棺槨裏我們發現了一個直徑31.415厘米的玉盤,上麵刻畫了一些甲骨文和類似坐標的圖案。後來我們解讀了這些甲骨文和圖案,上麵的坐標指向了五個地方,分別是‘歸墟’、‘讙頭國’、‘姮娥’、‘熒惑’,還有一個被稱為‘源始’的地方。
當時的科研人員把這些研究成果報上去後高層就製定了‘長城’任務。整個任務是分為五部分的,我們現在負責的就是‘歸墟’的這一部分。
‘歸墟’就是我們所探尋的地方,就是現在馬裏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863計劃就是‘歸墟’探索的開端。
‘讙頭國’就是南極,1984年我們的首支南極科考隊就登上了喬治島,這一點他們是早於我們的。
‘姮娥’就是月亮,對應的就是04年正式開始的‘嫦娥’探月計劃,截至目前已經發射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共計四顆探月衛星,‘嫦娥五號’的發射也已在計劃當中。
這裏我特別解釋一下為什麽對月亮會有這麽多次的探索,在76年發現的那個玉盤背麵記載著月亮是被從地球上分出去的,你們如果細心一點就會發現月亮的物質總量剛好能把太平洋填滿,而且月球上有著極其豐富的氦—3,儲量是地球的20萬倍以上,但是為什麽地球上的氦—3儲量為什麽會這麽少呢?
我們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猜想,這些氦—3是被故意分離出去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會被分離出去,也不知道是誰分離出去的。
還有‘熒惑’,‘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與之對應的是火星探測計劃,09年的正式實施,在今年四月正式命名為‘天問’計劃,並計劃在明年,也就是1年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天問一號’。
關於火星和地球的關係有研究指出它們是兄弟星球,行星演變研究推測它們是同一時間段誕生的。玉盤背麵記載著‘熒惑’上曾經有過文明,它倆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同處在宜居帶而地球有生物而為什麽火星上沒有生物,還有地質、地理、空氣、氣候、磁場等方麵的差異。
最後就是‘源始’,剛開始我們還不知道這兩個字指的是什麽地方,後來到1992年時才知道‘源始’這兩個字指的是銀河係的中心黑洞。當年‘天宮’計劃就被提上了日程,11年9月29日我們把‘天宮二號’送上了太空,16年9月15號把‘天宮二號’也送了上去,這其實是在為超長時間超遠距離的深空探索做準備。
與之對應的還有94年確定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天眼’工程和15年發射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簡稱dampe),這兩個工程主要核心就是對銀河係中心黑洞進行監測。
這五部分合起來就是整個‘長城’任務,後來把地質與地球物理和行星演變研究也合了進來,並且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比我們更早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楊愛民說的這些是眾人從未聽過的秘辛,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這是個多麽龐大的計劃,不過在一旁的李承運卻皺起了眉頭,“楊教授,您說吧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也合並了進去,不過我怎麽不知道啊?我也是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人啊。”
“你不知道是因為你的級別還不夠,等你做了研究所的所長就知道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件額外的事。”
“什麽事?您說。”
“你可以參考一下你們所張教授關於地核演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我相信你看了後就會明白的。”
李承運沒再說話,而是皺著眉頭繼續想著,地核演化和‘長城’任務有什麽關聯呢?難道地球的成因問題?
會議室裏再次陷入了沉默,香煙一根接著一根被點著,煙霧雲層一樣地浮在冷光燈下,桌上到處飄灑著灰燼。
“楊老師,我這有個問題想請教您一下。”鄭哲開口問。
“什麽問題?”
“為什麽殷墟裏的玉盤會記載這些東西呢?按理來說那個時候是不應該存在這些東西的啊。”
“你看看我們的上古創世神話的內容都講了些什麽,我就給你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一是誇父逐日,你先要理解‘逐’這個字的含義,現代國語字典解釋是追、驅趕、依次的意思,但是甲骨文裏這個字是逃跑的意思。
誇父為什麽要逃跑?躲避太陽嗎?顯然不是,參考我們多次在史前遺跡檢測到了核輻射,據理推測當時誇父可能是逃跑,躲避核爆的。
第二個就是後羿射日,在現在宇宙物理來看地球上是不可能同時出現十個太陽的,但萬一出現了十個太陽是什麽情況呢?會不會是核爆呢?
如果是核爆,那後羿射日是不是用某種高科技武器來撲滅核爆,進行洗消作業的呢?
好好想一想,史前高科文明是有可能存在的。”
除了鄭哲,張衛和周克也聽到了楊愛民說的這兩個神話故事,沒想到神話故事還有這麽深的淵源。李承運看了眼楊愛民,不過沒有說話。
“對了楊老師,那外國有沒有對這方麵進行研究呢?”鄭哲又問。
就在楊愛民繼續說話的時候,大副趙平安敲響了會議室的門。
聽到敲門聲鄭哲起身打開了門,看到楊愛民後趙平安就火急火燎地說:“楊教授,外麵出現了特殊情況,船長讓您出去看一下。”
“特殊情況?什麽特殊情況?”楊愛民眼皮翻了一下,起身站起來就往外麵走去,順手把鋼筆插到筆記本上,裝進了裏襯口袋,後麵的椅子滴溜溜地打著旋。
其他幾人跟在後麵也走出了會議室,沒有關燈,桌子上淩亂地到處放著香煙。
等到上了甲板後才發現科考隊其他人也到了甲板上,探照燈的光柱打在遠處的海麵上。王強和秦斌在欄杆前還小聲地說著什麽。陳忠武拿著望遠鏡在看著幾百米外的海麵,幾艘快艇已經下到了海裏。順著陳忠武的視線看過去,楊愛民在海麵上看到了一個散著藍白色光芒的光點,探照燈的光也遮不住它本身的光芒。
“忠武,是什麽東西?”楊愛民走到了陳忠武的身旁。
“您看看,我不知道是什麽東西,離得太遠了。”陳忠武說著就把望遠鏡遞給了楊愛民,自己則眯起了眼看著遠處。
接過望遠鏡一看,楊愛民忽然激動了起來,左手指著遠處的光點,嘴裏自言自語地大喊著:忠武,撈起來,把那東西撈起來,如果我們猜錯的話,那東西就是“靈龍”,一定要撈起來。
陳忠武聞聲就趕緊對著對講機說:“把那東西撈迴來。”
“收到!”
幾艘快艇在探照燈的指引下,快速地接近了光點,沒多久陳忠武的對講機裏就傳迴了那裏的情況,“船長,這是一個潛航器,不過不像我們造的,上麵也沒有其他國家的標誌。”
“先弄迴來再說。”陳忠武迴了一聲,燈光下隻能看見他的半張臉龐,上麵全是嚴肅。
快艇上有幾個水手帶著繩子跳進了海裏,他們要把這個潛航器用繩子捆起來拖迴“昆侖號”。
焦急地等了十幾分鍾,快艇才慢悠悠地往迴駛來。楊愛民把望遠鏡還給了陳忠武,快步走向了樓梯口,他要下到三層艙室裏去,“靈龍”會被起重機吊迴那裏。
這個任務在解放之前其實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後來不過是繼承了下來。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殷都區因為盜掘甲骨發現了一處古城遺址,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殷墟。然後在1928年的時候,傅斯年傅先生大力支持並主持了第一次為期十八天的試掘,共出土800餘片有字甲骨以及銅器、陶器、骨器等多種文物。
傅先生本來就是曆史學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當時在對這些文物進行研究後發現先人有著很高的科學技術運用,但是傳承卻有著明顯的斷代。他們隻能運用一些更早的遺留下來的高科技工具,而不能自己再進行製造。
1929年初,李濟先生應聘出任了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了安陽殷墟的正式發掘工作。在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共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宮殿區和王陵區,當時在王陵區的發掘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高科技工具。
1950年,我們對武官村大墓進行了發掘,但是卻沒在裏麵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在1976年的時候我們有了重大發現,當時在小屯村西北地發現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的墓地,在這個墓地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東西。
在主墓室的棺槨裏我們發現了一個直徑31.415厘米的玉盤,上麵刻畫了一些甲骨文和類似坐標的圖案。後來我們解讀了這些甲骨文和圖案,上麵的坐標指向了五個地方,分別是‘歸墟’、‘讙頭國’、‘姮娥’、‘熒惑’,還有一個被稱為‘源始’的地方。
當時的科研人員把這些研究成果報上去後高層就製定了‘長城’任務。整個任務是分為五部分的,我們現在負責的就是‘歸墟’的這一部分。
‘歸墟’就是我們所探尋的地方,就是現在馬裏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863計劃就是‘歸墟’探索的開端。
‘讙頭國’就是南極,1984年我們的首支南極科考隊就登上了喬治島,這一點他們是早於我們的。
‘姮娥’就是月亮,對應的就是04年正式開始的‘嫦娥’探月計劃,截至目前已經發射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共計四顆探月衛星,‘嫦娥五號’的發射也已在計劃當中。
這裏我特別解釋一下為什麽對月亮會有這麽多次的探索,在76年發現的那個玉盤背麵記載著月亮是被從地球上分出去的,你們如果細心一點就會發現月亮的物質總量剛好能把太平洋填滿,而且月球上有著極其豐富的氦—3,儲量是地球的20萬倍以上,但是為什麽地球上的氦—3儲量為什麽會這麽少呢?
我們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猜想,這些氦—3是被故意分離出去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會被分離出去,也不知道是誰分離出去的。
還有‘熒惑’,‘熒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星,與之對應的是火星探測計劃,09年的正式實施,在今年四月正式命名為‘天問’計劃,並計劃在明年,也就是1年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天問一號’。
關於火星和地球的關係有研究指出它們是兄弟星球,行星演變研究推測它們是同一時間段誕生的。玉盤背麵記載著‘熒惑’上曾經有過文明,它倆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同處在宜居帶而地球有生物而為什麽火星上沒有生物,還有地質、地理、空氣、氣候、磁場等方麵的差異。
最後就是‘源始’,剛開始我們還不知道這兩個字指的是什麽地方,後來到1992年時才知道‘源始’這兩個字指的是銀河係的中心黑洞。當年‘天宮’計劃就被提上了日程,11年9月29日我們把‘天宮二號’送上了太空,16年9月15號把‘天宮二號’也送了上去,這其實是在為超長時間超遠距離的深空探索做準備。
與之對應的還有94年確定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天眼’工程和15年發射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簡稱dampe),這兩個工程主要核心就是對銀河係中心黑洞進行監測。
這五部分合起來就是整個‘長城’任務,後來把地質與地球物理和行星演變研究也合了進來,並且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比我們更早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楊愛民說的這些是眾人從未聽過的秘辛,深入了解後才發現這是個多麽龐大的計劃,不過在一旁的李承運卻皺起了眉頭,“楊教授,您說吧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也合並了進去,不過我怎麽不知道啊?我也是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人啊。”
“你不知道是因為你的級別還不夠,等你做了研究所的所長就知道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件額外的事。”
“什麽事?您說。”
“你可以參考一下你們所張教授關於地核演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我相信你看了後就會明白的。”
李承運沒再說話,而是皺著眉頭繼續想著,地核演化和‘長城’任務有什麽關聯呢?難道地球的成因問題?
會議室裏再次陷入了沉默,香煙一根接著一根被點著,煙霧雲層一樣地浮在冷光燈下,桌上到處飄灑著灰燼。
“楊老師,我這有個問題想請教您一下。”鄭哲開口問。
“什麽問題?”
“為什麽殷墟裏的玉盤會記載這些東西呢?按理來說那個時候是不應該存在這些東西的啊。”
“你看看我們的上古創世神話的內容都講了些什麽,我就給你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一是誇父逐日,你先要理解‘逐’這個字的含義,現代國語字典解釋是追、驅趕、依次的意思,但是甲骨文裏這個字是逃跑的意思。
誇父為什麽要逃跑?躲避太陽嗎?顯然不是,參考我們多次在史前遺跡檢測到了核輻射,據理推測當時誇父可能是逃跑,躲避核爆的。
第二個就是後羿射日,在現在宇宙物理來看地球上是不可能同時出現十個太陽的,但萬一出現了十個太陽是什麽情況呢?會不會是核爆呢?
如果是核爆,那後羿射日是不是用某種高科技武器來撲滅核爆,進行洗消作業的呢?
好好想一想,史前高科文明是有可能存在的。”
除了鄭哲,張衛和周克也聽到了楊愛民說的這兩個神話故事,沒想到神話故事還有這麽深的淵源。李承運看了眼楊愛民,不過沒有說話。
“對了楊老師,那外國有沒有對這方麵進行研究呢?”鄭哲又問。
就在楊愛民繼續說話的時候,大副趙平安敲響了會議室的門。
聽到敲門聲鄭哲起身打開了門,看到楊愛民後趙平安就火急火燎地說:“楊教授,外麵出現了特殊情況,船長讓您出去看一下。”
“特殊情況?什麽特殊情況?”楊愛民眼皮翻了一下,起身站起來就往外麵走去,順手把鋼筆插到筆記本上,裝進了裏襯口袋,後麵的椅子滴溜溜地打著旋。
其他幾人跟在後麵也走出了會議室,沒有關燈,桌子上淩亂地到處放著香煙。
等到上了甲板後才發現科考隊其他人也到了甲板上,探照燈的光柱打在遠處的海麵上。王強和秦斌在欄杆前還小聲地說著什麽。陳忠武拿著望遠鏡在看著幾百米外的海麵,幾艘快艇已經下到了海裏。順著陳忠武的視線看過去,楊愛民在海麵上看到了一個散著藍白色光芒的光點,探照燈的光也遮不住它本身的光芒。
“忠武,是什麽東西?”楊愛民走到了陳忠武的身旁。
“您看看,我不知道是什麽東西,離得太遠了。”陳忠武說著就把望遠鏡遞給了楊愛民,自己則眯起了眼看著遠處。
接過望遠鏡一看,楊愛民忽然激動了起來,左手指著遠處的光點,嘴裏自言自語地大喊著:忠武,撈起來,把那東西撈起來,如果我們猜錯的話,那東西就是“靈龍”,一定要撈起來。
陳忠武聞聲就趕緊對著對講機說:“把那東西撈迴來。”
“收到!”
幾艘快艇在探照燈的指引下,快速地接近了光點,沒多久陳忠武的對講機裏就傳迴了那裏的情況,“船長,這是一個潛航器,不過不像我們造的,上麵也沒有其他國家的標誌。”
“先弄迴來再說。”陳忠武迴了一聲,燈光下隻能看見他的半張臉龐,上麵全是嚴肅。
快艇上有幾個水手帶著繩子跳進了海裏,他們要把這個潛航器用繩子捆起來拖迴“昆侖號”。
焦急地等了十幾分鍾,快艇才慢悠悠地往迴駛來。楊愛民把望遠鏡還給了陳忠武,快步走向了樓梯口,他要下到三層艙室裏去,“靈龍”會被起重機吊迴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