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忙碌之後,李承運和張衛終於對所有的設備都檢查了一遍,中間張衛還查出了幾個小問題,一番調試後也都被完美解決了。


    早上兩人還沒休息多長時間就被楊愛民給叫了起來,迷迷糊糊地就往會議室走去。其他人早已在會議室等著了。


    等三人到了會議室,楊愛民就宣布了會議開始。這次會議還多了一個人——氣象站站長竺偉業,他就坐在楊愛民的右手邊,看起來也就四十歲出頭,消瘦的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發際線很高。


    楊愛民把筆記本攤在桌子上,在上麵寫下了“風暴會議”四個字後抬頭先掃視了一遍眾人,“好了,人都到齊了,下麵開始開會,竺站長你先來說說你的看法。”,他說著就看向了竺偉業。


    竺偉業點了點頭就站了起來,給眾人敬了個禮後就坐了下來,他翻開了麵前的文件夾,開始讀著上麵的數據,“就昨天的風暴我們今天早上和國內聯係了一下,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風伯’,用的是我們遠古神話中的一個名字。


    下麵我先給大家說一下這個風暴的具體數據,‘風伯’正式成型時間為二〇二〇年四月十日早上六點四十八分,中心風暴眼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剛好是北緯十一度二十一分,東經一百四十二度十二分,這裏的正下方也就是挑戰者深淵,地球上海洋的最深處。


    六點五十分,我們在二十海裏外,也就是昨天我們‘天鯨號’將要下潛的位置,測得風速為十三點二米每秒,風力達到了六級。


    六點五十五分,僅僅在五分鍾後,風速就達到了三十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一級。


    六點五十七分,風速達到了三十四點八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二級。


    七點整,風速達到了三十八米每秒,風力等級為十三級。


    七點零五分,風速達到了四十二米每秒,此時風力等級已經到了十四級,也就是二級颶風。


    伴隨風暴出現的還有雷暴和強降雨天氣,每小時降水量達到了一百毫米。同時,還伴有巨浪,浪高最高達到了二十五米。”


    念完這段數據後,竺偉業吞了口唾沫又繼續說:“在七點零五分之後,數據就穩定了下來。因為數據太過於穩定我就推測風暴眼是固定不動的,陳船長和三副周克這時候就找到了我。他們當時問我有什麽好的避險方法,我就給他倆說了我的推測。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也證實了我的推測,隻是我沒想到它可能是‘人為製造’的。”,竺偉業在說人為製造四個字的時候還下意識加重了語氣。


    “後來我們也都看到了那個巨大的柱子,看到了這個風暴是‘人為製造’的,但是在今天早上通訊恢複後我們聯係國內時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衛星圖像上並沒有拍到這個柱子。


    而且還有個更大的問題,風暴眼的直徑隻有不到十千米,但是整個風暴的直徑卻有足足三百千米,高度達到了十五千米,並且我們在開往中心風眼的路上一路測量了風速,它的風速還是勻速的,一直保持在四十二米每秒。


    大家可能不太懂普通的熱帶氣旋,我就簡單說一下。一般情況下熱帶氣旋的風速越往中心它的風速會越大,基本不可能出現從外到內都是一個風速的情況。”


    竺偉業說完後就這麽瞪大了雙眼,直勾勾地看著眾人,作為一個氣象學家他也沒見過這種詭異的熱帶氣旋,雖然它是“人為製造”的,但也不可能脫離基本規律啊!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


    眾人半晌都沒有反應,楊愛民隻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句話——脫離了基本規律。所有人都在迴味著竺偉業的話,可惜還是沒人明白這到底有什麽意思,這脫離了他們的學科範疇。


    楊愛民合上了手上的鋼筆,扭頭看向了竺偉業,“竺站長,國內有什麽看法?後麵你們要繼續研究下去嗎?”


    “我剛才說的和國內都交流過,看法都基本一致。而且國內已經在著手建立計算機模型和實物模型了,預計會在三個月後會有初步的研究結果。”竺偉業收迴了眼裏的光芒,看著他說。


    “嗯,那就謝謝你了竺站長!”楊愛民說著就站了起來,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後麵的會議可能涉及我們的核心問題,麻煩你迴避一下。”


    竺偉業也站了起來,握住了楊愛民的右手,聽到他這麽說後就鬆開了手,敬了個禮後就往會議室外麵走去。


    楊愛民看著會議室的門關上後,屁股又坐到了座位上,他看向了王強,將鋼筆帽又拔了下來,“王教授,你和秦斌有什麽看法?”


    聽到楊愛民問到自己,王強坐直了身體,昨晚他和秦斌也熬了個通宵,看了一遍又一遍昨天拍的視頻資料。


    “楊教授,是這樣的,我昨晚和秦斌反複看了這些視頻資料,發現了四個問題。


    一是這個柱子的外表材料絕對不是地球上的,也不可能是人為製造的。我們觀察了畫麵裏的這個金屬表麵,並利用現有的設備把畫麵放到了最大,發現這個金屬表麵以每秒大約一毫米的速度在緩緩流動。而且不是單一地往下流動,所以說地球重力對它的流動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我們所知道的,在地球上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就隻有一種,那就是汞。但是汞在常溫下的流動性是遠高於這種金屬的,而且汞的物理特性也不足以作為建築的表麵材料。


    所以說它這個流動性是第一個問題。


    二是這個材料的物理特性問題。地球上擁有的最輕的金屬鋰,它的密度是0.534克\/立方厘米。假設這個柱子表麵的金屬材料是鋰所構成的,我和秦斌設定其表麵材料隻有一毫米厚,目測其露出海麵的部分有十千米高,直徑大約是‘昆侖號’寬度的兩倍,也就是那整個鋰金屬表麵材料的總重量大約就是一千三百六十四噸。但是如果把一千三百六十四噸的鋰做成一毫米厚、十千米長,並且把它立起來,其自重就會把它直接扯成兩半。地球上沒有一種金屬材料能有這樣的強度,包括我們材料工程所研究出來的所有合金。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它的材料強度問題。


    還有第三個問題,我和秦斌發現這個金屬材料有著極強的疏水性,放大視頻後我們發現在整個金屬表麵是沒有一點水的。要達到這種現象隻有兩個可能,一是材料本身就具有這種特性,就像油和水一樣;二是這種材料的表麵絕對光滑,水分子在其表麵無法黏附停留。


    但是有個疑點,我昨晚和秦斌研究視頻的時候發現在柱子頂端有源源不斷的水流下來,流到了表麵後卻突然消失。我們倆就這個問題討論了一宿也沒有個結果,猜測可能是水流被引導向了其他地方或者是這個金屬材料本身具有噬水性。


    還有噬水性這個概念是我前幾年提出來的,這是當時我受國家委派前往西北一處史前遺跡的時候提出來的,當時這個遺跡的表麵金屬材料就表現出了極致的噬水性——有多少水它就能吞噬多少水。


    順便提一句,這個史前遺跡就在古樓蘭國的境內,那個遺跡就在一個幹涸的湖泊中央,秦斌也是知道這個的。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這個金屬材料自身還發著光,淡淡的藍白色的光,極其微弱。我和秦斌就這點也沒有頭緒。”


    王強一口氣說了一大堆,除了秦斌外其他幾人都是聽得雲裏霧裏的。楊愛民也不懂材料學,苦惱地抓了幾下頭發,“王教授,你那邊有沒有做記錄?”


    “有,我和秦斌所有的討論結果都在這裏。”王強說著就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a4紙,打開後上麵潦裏潦草地記著各種演算公式和結論。


    楊愛民看了一眼後就讓他收了起來,實在是看不懂這些東西,他又用鋼筆在筆記本上記下了幾個字——神秘的金屬材料和四大問題:一、流動性;二、超強的物理特性;三、噬水性;四。自身會發光。


    記錄完後他就把鋼筆重新扣上了,手放在筆記本上看著眾人說:“好了,差不多就這樣了,下麵我說一下後續的工作安排。


    現在‘昆侖號’還沒有檢修完畢,等忠武那邊有消息後我們就開迴之前的位置,接著上次‘天鯨’潛到的位置繼續進行探索。


    有什麽問題嗎?”


    “楊教授,我有問題!”秦斌說著就站了起來,“楊教授,為什麽我們不從現在的位置就直接摸索呢?我們都看到這個龐然大物了啊!”


    “秦斌,你不要激動,先坐下來!”楊愛民往下壓了壓手示意他坐下,等到秦斌坐下後才繼續說:“其實我也有過就從現在的位置直接下潛探索,但是我後麵想了一下還是應該從上次的位置繼續探索。


    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這裏的柱子和那邊是有關聯的,而科學探索是一個連貫完整的計劃,我們不能看到什麽就去研究什麽,這樣容易產生斷檔,後麵也會更容易地產生更多的問題。


    所以我堅持從上次的位置繼續進行探索,而探索路程就是從那裏到這裏畫一條直線,我們對直線周邊進行全麵的探索。


    秦斌,你還有問題嗎?”


    秦斌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隻是眯住了眼睛看著頭頂的冷光燈。


    “好了,那就這麽決定了,等忠武那邊一有消息我們就立即進行第二次下潛!”楊愛民說著就站了起來,合上了手裏的筆記本。


    頭頂的冷光燈照在了他的眼睛裏,滿眼都是璀璨的光,在身後拉出了一條長長的影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城I藍色星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糕糕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糕糕大王並收藏長城I藍色星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