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剿殺
神鴉社鼓楊小瓜的穿越人生 作者:老羅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什麽要向東而不是向北呢,其實也很簡單,徐州的治所在北邊的彭城郡,既然人家要截殺,自然能夠想到範曄的老巢在彭城,一旦讓範曄去了彭城,就會糾集人馬反撲,就算不反撲也再難下手了,所以北方應該有敵人的重兵把守,雖然楊家騎兵精銳無比,但是也犯不著白白的損失戰力去衝擊敵人的防線,而東邊不到百裏遠就是洪澤湖。
範曄的族侄範無病正在洪澤湖操練水軍,劉宋一向對水軍很重視,南船北馬麽,所以在洪澤湖有足足三萬水軍在那裏輪訓,都是些少有的精銳,而且都是範無病、劉十八等人親手練出來的,忠誠無比,隻要和他們匯合了,就算是遇到了北魏的上萬精騎也無所畏懼,至於這些拚湊起來的各懷鬼胎的禁軍,那就不過是土雞瓦狗了。
對於騎兵來說,全力奔馳,百裏之遙不到半天就到了,事實上,連半天都沒有,因為得到信息的洪澤湖水軍,已經派出前鋒步兵五千人前來迎接尚書仆射大人範曄,為首的正是範曄的族侄範無病,雙方會麵,楊小瓜就安心了,立刻和範曄商量,讓範曄去洪澤湖主持大局,自己帶親衛騎兵返迴,絞殺這隻沈家軍隊,雖然說這支軍隊其實是各大勢力拚湊的,並不屬於沈家,但是那不重要,反正隻要是絞殺了,不會有任何人敢於跳出來說是自己的人馬,撇清還來不及。
對於這種建議,範曄自然是大大的同意,他和沈演之的仇恨早就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就算他肯放過對方,對方的家族也不會放過範曄,這一次被十倍人馬截殺,範曄恨得牙根癢癢的,文人雖然豪邁,不講究睚眥必報,可那也要分是誰,死敵的話隻有迂腐的人才會寬恕。
於是乎,範曄立刻派人飛報彭城的衡陽王府,要求衡陽王劉義季下軍令絞殺某支人數近萬的盜匪武裝,以安定地方,當然啦,這支人馬雖然不是盜匪,但是誰讓他們以盜匪身份出現呢,正是殺他沒商量。同時範曄以別駕的名義下令徐州大小關隘處於戰備狀態,絕不可以放這支盜匪武裝離開徐州,否則軍法從事。同時,範曄寫了一道命令,要青州刺史楊茁統領徐州各郡縣人馬,統一協調,剿滅叛匪,這樣楊小瓜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統一指揮各郡縣部隊完成圍殺了。楊小瓜和範曄商量,立刻下令洪澤湖水師出動戰船數百,沿淮河逆流而下一字排開,在濟陰、五河、燕縣一帶沿河巡弋,堅決不放這支部隊南逃,敢來徐州惹事,就叫你來的去不得,一張大網徐徐張開。
放下他們不說,再說沈家兄弟,被楊小瓜的三百騎兵一衝而潰,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大搖大擺離開包圍圈,毫無辦法,一開始還不死心,嚐試著追了一陣,兩隻腳追四條腿,那不是開玩笑嗎,連吃尾氣的資格都沒有,追了個人困馬乏,累的要死,幾個人在那裏互相抱怨。沈睦就大罵沈勃桀驁不馴不聽將令,沈勃就說沈睦小心眼,心懷不軌要趁機削弱自己的力量,說到最後差一點發生大規模械鬥,就連士兵都卷了進去,要不是老三沈統出來勸解,那麽不用範曄派人來,他們自己就要血濺當場了,就這樣吵吵嚷嚷耽誤了很多時間,等他們好容易恢複了平靜,天已經黑下來了。
三個人眼見著無法追上範曄,就隻能撤退,然而怎麽撤退呢,一起走是不太可能的,六千人實在是太多了,能把一個小縣城塞滿,隻要不是瞎子就能發現他們的行蹤,把守關隘的官軍顯然不是瞎子。他們進入徐州埋伏的時候就是分兵多股,幾百人一撥分別從邊境上不同的關隘進來的,因為這些部隊分屬於不同的勢力,所以這麽潛入徐州境內並沒有什麽不妥,但是現在要走,沈家兄弟就不同意了,他們自己的人馬三個人加在一起也不到千人,就憑眼前的三個人的狀態,不要說大隊人馬圍剿,就算是一直跟著他們不停騷擾的一百個傑拉德騎士就能讓他們傷筋動骨。然而,這些不同勢力的人馬可不管沈家兄弟的想法,他們隻對自己的家主負責,他們的任務就是來壯壯聲勢,站腳助威,每一個人都是家族的寶貴財富,不能輕易折損,現在沈家兄弟想要帶著他們一起作戰,那不就當炮灰嗎,逃跑的時候目標越小越容易逃脫,隻是最基本的常識,跟著沈家兄弟,大隊人馬擠一個疙瘩,這不是明擺著告訴敵人我在這裏,快來追殺我嗎。
至於說分散之後沈家兄弟的死活,那又與他們有什麽相幹,本來這一次沈家兄弟就是被推出來做替死鬼的棋子,各大家族誰會在意他們的死活,這些部隊的統領們自然也清楚這些,堅決不同意給沈家當炮灰,就這樣,寶貴的撤離時間在無盡的扯皮中一分一秒的化為了烏有,幾個人從黃昏吵到了天明,絲毫沒有發現,身邊監視的騎兵已經從傑拉德的一百人變成了楊小瓜的三百人,此外還有淮陽和南濟陰的一千騎兵離此已經不到一個時辰的路程了,在更北的地方,衡陽王劉義季親率五千騎兵,也在晝夜兼程直撲臨潼,當然了,劉義季其實就是閑的,作為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骨子裏燃燒著祖先好戰的血脈,但是總是沒有機會親自衝鋒陷陣,骨頭都生鏽了,這一次聽說有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劉義季絕不放過,立刻點起人馬,連夜就出發了,他可是知道楊某人的戰力,生怕來晚了就趕不上熱乎的了。
等到日上三竿,沈家的烏合之眾也沒吵出個結果,那些各大家族的代表實在忍不住了,不想再這樣無休止的吵下去,於是各自點起人馬,要拔營起寨了。
沈家兄弟自然是不肯,想阻止那哪能阻止的了,最後還是一哄而散,三個人一看,就別在這裏磨蹭了,自己也散了吧,三個人分別三個方向離開。
這種撤退方式其實是最安全和穩妥的,但是,那是在對等的情況下,現在楊小瓜在速度和戰鬥力上掌握了優勢,怎麽可能放他們輕易的離開,撤退一旦拆散了建製,那就是潰逃了。
楊小瓜得到了信息,說敵軍分散撤退,方向各個不同,就笑了,這不就是主動把自己變成食物,怕我們一口吞不下,所以給我們零敲碎打的機會嗎,果斷下令,放開眼前的敵人,直接追擊離自己最遠的一股敵人,然後再來一個金龍擺尾,返身一口一口吃掉。
說是離自己最遠的,但是其實出發也不過一個時辰而已,步兵就算是全力突進,兩個小時也最多走三十裏路,就這樣還會累得氣喘籲籲的,要知道這是武裝越野,不能拿馬拉鬆的速度來衡量,況且,古代士兵是根本不可能馬拉鬆的,除非想全員累死,或者全員嘩變。
要說這點距離對於騎兵來說真的不算什麽,馬匹一跑起來,那就是拉一個積炭的事兒,但是為啥要這麽玩命呢,悄悄的跟在後邊不好玩嗎。
於是,這一支來自會稽公主府的五百人成了楊家騎兵的第一個玩物,會稽公主劉興第不喜歡參與政治,但是他兒子徐湛之可是熱衷的很,上一次參與造反被貶為庶人自然是不肯安於現狀的,現在有機會出來攪渾水,就興致勃勃的派出了自家的全部力量,由家將頭目徐良率領著來湊熱鬧,這個徐良是山賊出身,一口金絲大環刀耍起來那也是光華耀目奪人眼球的,對於正規軍的指揮技巧雖然不擅長,但是作為山賊的強項那就是跑路,所以這一個時辰真的沒有白費,硬生生的跑出了三十多裏遠,把士兵累的口吐白沫,就差躺在地上不起來了。
徐良一看這可不行呀,拎著大刀就過去了,照著在地上耍死狗的士兵就是一頓輸出,拳打腳踢外加破口大罵,“你們這群該死的東西,平時吃得飽睡得好,就是訓練瞎胡鬧,趕快給老子滾起來,這是逃命好嗎,給敵人追上來大家全得死!”
“徐老爺,我們實在是跑不動啦,死就死吧,給人殺了也比累死在逃命的路上強。”士兵們根本不在乎徐良的威脅,反正大家都是來賺錢的,誰會真的賣命,打不過就投降唄,那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像極了剛跑完一千米達標的高中生。
等到楊小瓜的騎兵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滿地橫七豎八躺著好幾百人,隻有一個領隊的軍官在那裏跳著腳破口大罵,罵得口沫橫飛仍然無濟於事。
楊家騎兵是又好氣又好笑,不過,管他呢,反正衝上去就是了,馬隊唿哨著圍著這些耍死狗的士兵不停的旋轉,箭矢紛紛射出,奪奪的釘在這些人的身畔,馬上這些死狗就變成了活狗,一個個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舉手投降,哪有一絲一毫累癱了的樣子。徐良絕望的看著自己這一群廢物手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憤怒的舉起刀來,撲向最前邊的傑拉德騎士。
步兵對騎兵作戰隻能依靠方陣,用集體的力量減緩騎兵的速度,用超長的巨矛刺殺敵人的戰馬從而使敵人膽怯,取得勝利,但是你說單挑,那步兵就完全不是一盤菜了,不要相信香港武俠電影裏的鏡頭,好好的將軍騎著馬偏要跳下來在地上打架,那純粹是因為南方人不會騎馬(這個梗可以參看三國演義劉備招親的故事),所以拍不出來真正的騎戰,隻好偷換概念。奔馳起來的駿馬絕對不是步兵能對抗的,就算你是絕世高手也不行(偷襲不算),在這一方麵,施耐庵在水滸裏就說得很明確,牛到天上的李逵遇到了排不進前十名的騎兵將領索超,照樣給人家壓著打,甚至按在地上摩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也就是為啥古代名將沒有一個是不騎馬的(用東吳水軍將領劃船打仗來抬杠的可以一邊涼快去了)。
徐良的武功很有兩下子,如果傑拉德跳下馬和他單挑雖然不一定會戰敗,打贏也不會很容易,但是傑拉德憑啥不騎馬呢,雖然徐良有馬,但是他是山賊,隻是把馬當成交通工具,騎著馬打架那是堅決不會的,所以這場戰鬥就是碾壓,一個衝鋒就讓傑拉德把他踢了一個跟頭,還沒等他爬起來,又被反衝迴來的戰馬再次踩翻,還不等傑拉德騎士的第三輪肆虐,徐良就跪了,高舉雙手大喊投降,就這樣,一支香煙的功夫解決戰鬥,五百公主府的家丁全部投降,楊家騎兵懶得處理他們,命令他們自己用繩子把自己穿起來。捆成一大隊人,就像奴隸長途遷徙那樣子,武器全都上交是必須的了,統一把武器輜重堆成一大堆,由十名楊家士兵看守著,等待地方上的步兵跟上來進行交接不提。俘虜不敢留下來,既然已經穿成了串,就驅趕著一起上路,再迴過頭去找另外的逃匪。
因為是順著路,先遠後近,所以並沒有什麽準確的目標,正所謂半夜下飯館有啥算啥,走了半個小時就碰到了另外一支隊伍,要說這半個小時,騎兵雖然沒有奔馳,速度也是不緊不慢的,但是對於那些剛才還耍死狗的俘虜來說就是要人命了,但是他們可不敢反抗,別看他們不怕徐良,那是因為知道法不責眾,現在是俘虜,誰會管你的死活,敢拖遝,好哇,楊家騎兵毫不猶豫的掄起寶劍砍殺了好幾個士兵,馬上這些人就噤若寒蟬乖乖聽命了,誰敢抱怨就殺呀,再加上這些楊家騎兵是純粹的紅頭發藍眼睛的雅利安人(薩珊帝國地處波斯,而伊朗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是雅利安人的意思,這一條可以參看伊朗留學生波斯娜菲菲的視頻介紹。)這些俘虜會覺得遇到了魔鬼,誰敢和魔鬼唧唧歪歪呀,而傑拉德騎士團也確實隻忠誠於楊小瓜本人,服從他的命令,對於其他人視若無物,自然也不會同情他們。
就這樣在鮮血的震懾下,俘虜們跑出了他們從來沒有的高速度,緊跟著楊家騎兵(其實這會兒已經加入了附近州郡的人馬,變成一千多人的騎兵隊伍,不過既然楊小瓜有全權指揮,那麽也就勉強算成楊家騎兵吧。)很快來到了第二支隊伍的麵前,這支人馬也是五百人左右,因為沒有像徐家那些逃兵一樣全速逃遁,所以看上去雖然也很疲憊,但沒有滿地打滾的樣子,似乎可以一戰。
這一支人馬來自顏師伯家,顏師伯本人和範曄毫無瓜葛,本來不會參與這類黑暗的手段,而且他本人僅僅是個武陵王府的主簿,沒什麽家底,也拿不出來這麽多士兵,但是他沒有,太子有呀,太子劉劭其實和範曄也沒有什麽瓜葛,而且範曄曾經是劉浚的左膀右臂,劉浚和太子那也是朋黨為奸的,怎麽就要對付範曄了呢,其實兩點,劉邵一向痛恨劉浚的老媽潘淑妃,覺得她爭寵害死了自己的老娘袁皇後,而劉浚生怕被太子幹掉,就一直伏低做小討太子的歡心,所以混成了太子圈裏的打手,但是太子究竟是利用他還是真的接受了他的效忠呢?鬼曉得,反正每一個第一順位繼承人和第二順位之間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友誼,這才是真相。反過來,太子的親信顏峻被楊小瓜趕出了青州,差一點被幹掉,所以太子對楊小瓜是極為的膩歪,然而,膩歪也沒用,兩個人身份天差地別,太子沒有辦法跨過重重阻礙去動手,對一個背景不俗的地方大員,想動手也不容易,畢竟楊家手握重兵,又極為低調,真的不好下手,縣官不如現管,太子雖然高,但是不是現管,這一次受到顏峻的蠱惑,就幹脆借出太子府的一營人馬交給顏師伯來做黑活兒,說起來顏師伯也隻是個背黑鍋的棋子罷了。
不過背鍋雖然背鍋,顏師伯還是留了個心眼,沒敢親自出馬,而是委派了太子府的一個校尉張淦之領軍,理由很充分,顏師伯是文官不會領兵,另外太子府的人也不會聽從外人的命令,隻能自己人獨立成軍,就這樣太子劉劭就糊裏糊塗的被拉下了水還不自知。
張淦之是太子親信,一向以勇武著稱,雖然沒有什麽戰場搏殺的經驗,但是也多少有些自己的看法,所以沒有像徐良那樣不顧一切的逃跑,也不會像沈家兄弟一樣磨嘰,隻是盡力保持著速度,不掉隊,不拉胯,穩穩地從另一個方向撤離,如果楊小瓜是由近及遠的追擊的話,說不定真的會在絞殺沈家兄弟之後給張淦之逃了,但是楊小瓜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了先關門後打狗的策略,利用自己的速度優勢一個勾拳要把籌碼全部梭哈了,張淦之就沒有辦法了。
看到追兵遠遠的到來,張淦之趕緊停下隊伍,重新整頓隊形,以備作戰,他不敢暴露身份,太子衛隊的地位是超然的一旦卷入臣下的糾葛後果不堪設想,到時候不但太子會否認一切,就連他自己的全家老小都保不住,所以今日之事唯有死戰。你別說,他這麽一想,還真的有一點點慷慨悲歌的豪邁之氣出來,可惜的是士兵們沒有,他一個主將在那裏瞎感動能有啥用呢!太子衛隊自從組建以來就沒見過血,這也是正常的,啥戰爭要太子親自上陣那不就要亡國了麽,所以這些士兵雖然都是千挑萬選的悍卒,但是身上免不了全是驕嬌二氣,少了一股軍人的鐵血,平時搶男霸女肯定是不能有用的了,而麵對的楊家聖騎士,那都是在中東戰場上殺人無數被宗教狂熱思想洗過腦的屠夫出身,身上的血腥之氣自然而然就能發出來威壓全場,這氣勢就完全不一樣,這樣的力量對比顯然無法改變結局,這支部隊堅持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給楊家騎兵衝垮了,然後乖乖的投降,他們覺得反正自己不是真的盜匪,投降就不會死,內鬥不需要拚命吧。
剩下的幾支部隊命運都差不多,被一一追上,然後有的一個衝鋒解決戰鬥,有的無需衝鋒,隻要看見漫長的俘虜隊伍就跪下投降了,到了中午時分,除了沈家兄弟的三支隊伍,其他的人就都被全殲了。
而此時,沈家兄弟的人馬卻一直向北,朝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逃跑了,他們分散進入了山區。
範曄的族侄範無病正在洪澤湖操練水軍,劉宋一向對水軍很重視,南船北馬麽,所以在洪澤湖有足足三萬水軍在那裏輪訓,都是些少有的精銳,而且都是範無病、劉十八等人親手練出來的,忠誠無比,隻要和他們匯合了,就算是遇到了北魏的上萬精騎也無所畏懼,至於這些拚湊起來的各懷鬼胎的禁軍,那就不過是土雞瓦狗了。
對於騎兵來說,全力奔馳,百裏之遙不到半天就到了,事實上,連半天都沒有,因為得到信息的洪澤湖水軍,已經派出前鋒步兵五千人前來迎接尚書仆射大人範曄,為首的正是範曄的族侄範無病,雙方會麵,楊小瓜就安心了,立刻和範曄商量,讓範曄去洪澤湖主持大局,自己帶親衛騎兵返迴,絞殺這隻沈家軍隊,雖然說這支軍隊其實是各大勢力拚湊的,並不屬於沈家,但是那不重要,反正隻要是絞殺了,不會有任何人敢於跳出來說是自己的人馬,撇清還來不及。
對於這種建議,範曄自然是大大的同意,他和沈演之的仇恨早就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就算他肯放過對方,對方的家族也不會放過範曄,這一次被十倍人馬截殺,範曄恨得牙根癢癢的,文人雖然豪邁,不講究睚眥必報,可那也要分是誰,死敵的話隻有迂腐的人才會寬恕。
於是乎,範曄立刻派人飛報彭城的衡陽王府,要求衡陽王劉義季下軍令絞殺某支人數近萬的盜匪武裝,以安定地方,當然啦,這支人馬雖然不是盜匪,但是誰讓他們以盜匪身份出現呢,正是殺他沒商量。同時範曄以別駕的名義下令徐州大小關隘處於戰備狀態,絕不可以放這支盜匪武裝離開徐州,否則軍法從事。同時,範曄寫了一道命令,要青州刺史楊茁統領徐州各郡縣人馬,統一協調,剿滅叛匪,這樣楊小瓜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統一指揮各郡縣部隊完成圍殺了。楊小瓜和範曄商量,立刻下令洪澤湖水師出動戰船數百,沿淮河逆流而下一字排開,在濟陰、五河、燕縣一帶沿河巡弋,堅決不放這支部隊南逃,敢來徐州惹事,就叫你來的去不得,一張大網徐徐張開。
放下他們不說,再說沈家兄弟,被楊小瓜的三百騎兵一衝而潰,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大搖大擺離開包圍圈,毫無辦法,一開始還不死心,嚐試著追了一陣,兩隻腳追四條腿,那不是開玩笑嗎,連吃尾氣的資格都沒有,追了個人困馬乏,累的要死,幾個人在那裏互相抱怨。沈睦就大罵沈勃桀驁不馴不聽將令,沈勃就說沈睦小心眼,心懷不軌要趁機削弱自己的力量,說到最後差一點發生大規模械鬥,就連士兵都卷了進去,要不是老三沈統出來勸解,那麽不用範曄派人來,他們自己就要血濺當場了,就這樣吵吵嚷嚷耽誤了很多時間,等他們好容易恢複了平靜,天已經黑下來了。
三個人眼見著無法追上範曄,就隻能撤退,然而怎麽撤退呢,一起走是不太可能的,六千人實在是太多了,能把一個小縣城塞滿,隻要不是瞎子就能發現他們的行蹤,把守關隘的官軍顯然不是瞎子。他們進入徐州埋伏的時候就是分兵多股,幾百人一撥分別從邊境上不同的關隘進來的,因為這些部隊分屬於不同的勢力,所以這麽潛入徐州境內並沒有什麽不妥,但是現在要走,沈家兄弟就不同意了,他們自己的人馬三個人加在一起也不到千人,就憑眼前的三個人的狀態,不要說大隊人馬圍剿,就算是一直跟著他們不停騷擾的一百個傑拉德騎士就能讓他們傷筋動骨。然而,這些不同勢力的人馬可不管沈家兄弟的想法,他們隻對自己的家主負責,他們的任務就是來壯壯聲勢,站腳助威,每一個人都是家族的寶貴財富,不能輕易折損,現在沈家兄弟想要帶著他們一起作戰,那不就當炮灰嗎,逃跑的時候目標越小越容易逃脫,隻是最基本的常識,跟著沈家兄弟,大隊人馬擠一個疙瘩,這不是明擺著告訴敵人我在這裏,快來追殺我嗎。
至於說分散之後沈家兄弟的死活,那又與他們有什麽相幹,本來這一次沈家兄弟就是被推出來做替死鬼的棋子,各大家族誰會在意他們的死活,這些部隊的統領們自然也清楚這些,堅決不同意給沈家當炮灰,就這樣,寶貴的撤離時間在無盡的扯皮中一分一秒的化為了烏有,幾個人從黃昏吵到了天明,絲毫沒有發現,身邊監視的騎兵已經從傑拉德的一百人變成了楊小瓜的三百人,此外還有淮陽和南濟陰的一千騎兵離此已經不到一個時辰的路程了,在更北的地方,衡陽王劉義季親率五千騎兵,也在晝夜兼程直撲臨潼,當然了,劉義季其實就是閑的,作為剛剛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骨子裏燃燒著祖先好戰的血脈,但是總是沒有機會親自衝鋒陷陣,骨頭都生鏽了,這一次聽說有這樣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劉義季絕不放過,立刻點起人馬,連夜就出發了,他可是知道楊某人的戰力,生怕來晚了就趕不上熱乎的了。
等到日上三竿,沈家的烏合之眾也沒吵出個結果,那些各大家族的代表實在忍不住了,不想再這樣無休止的吵下去,於是各自點起人馬,要拔營起寨了。
沈家兄弟自然是不肯,想阻止那哪能阻止的了,最後還是一哄而散,三個人一看,就別在這裏磨蹭了,自己也散了吧,三個人分別三個方向離開。
這種撤退方式其實是最安全和穩妥的,但是,那是在對等的情況下,現在楊小瓜在速度和戰鬥力上掌握了優勢,怎麽可能放他們輕易的離開,撤退一旦拆散了建製,那就是潰逃了。
楊小瓜得到了信息,說敵軍分散撤退,方向各個不同,就笑了,這不就是主動把自己變成食物,怕我們一口吞不下,所以給我們零敲碎打的機會嗎,果斷下令,放開眼前的敵人,直接追擊離自己最遠的一股敵人,然後再來一個金龍擺尾,返身一口一口吃掉。
說是離自己最遠的,但是其實出發也不過一個時辰而已,步兵就算是全力突進,兩個小時也最多走三十裏路,就這樣還會累得氣喘籲籲的,要知道這是武裝越野,不能拿馬拉鬆的速度來衡量,況且,古代士兵是根本不可能馬拉鬆的,除非想全員累死,或者全員嘩變。
要說這點距離對於騎兵來說真的不算什麽,馬匹一跑起來,那就是拉一個積炭的事兒,但是為啥要這麽玩命呢,悄悄的跟在後邊不好玩嗎。
於是,這一支來自會稽公主府的五百人成了楊家騎兵的第一個玩物,會稽公主劉興第不喜歡參與政治,但是他兒子徐湛之可是熱衷的很,上一次參與造反被貶為庶人自然是不肯安於現狀的,現在有機會出來攪渾水,就興致勃勃的派出了自家的全部力量,由家將頭目徐良率領著來湊熱鬧,這個徐良是山賊出身,一口金絲大環刀耍起來那也是光華耀目奪人眼球的,對於正規軍的指揮技巧雖然不擅長,但是作為山賊的強項那就是跑路,所以這一個時辰真的沒有白費,硬生生的跑出了三十多裏遠,把士兵累的口吐白沫,就差躺在地上不起來了。
徐良一看這可不行呀,拎著大刀就過去了,照著在地上耍死狗的士兵就是一頓輸出,拳打腳踢外加破口大罵,“你們這群該死的東西,平時吃得飽睡得好,就是訓練瞎胡鬧,趕快給老子滾起來,這是逃命好嗎,給敵人追上來大家全得死!”
“徐老爺,我們實在是跑不動啦,死就死吧,給人殺了也比累死在逃命的路上強。”士兵們根本不在乎徐良的威脅,反正大家都是來賺錢的,誰會真的賣命,打不過就投降唄,那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像極了剛跑完一千米達標的高中生。
等到楊小瓜的騎兵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滿地橫七豎八躺著好幾百人,隻有一個領隊的軍官在那裏跳著腳破口大罵,罵得口沫橫飛仍然無濟於事。
楊家騎兵是又好氣又好笑,不過,管他呢,反正衝上去就是了,馬隊唿哨著圍著這些耍死狗的士兵不停的旋轉,箭矢紛紛射出,奪奪的釘在這些人的身畔,馬上這些死狗就變成了活狗,一個個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舉手投降,哪有一絲一毫累癱了的樣子。徐良絕望的看著自己這一群廢物手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憤怒的舉起刀來,撲向最前邊的傑拉德騎士。
步兵對騎兵作戰隻能依靠方陣,用集體的力量減緩騎兵的速度,用超長的巨矛刺殺敵人的戰馬從而使敵人膽怯,取得勝利,但是你說單挑,那步兵就完全不是一盤菜了,不要相信香港武俠電影裏的鏡頭,好好的將軍騎著馬偏要跳下來在地上打架,那純粹是因為南方人不會騎馬(這個梗可以參看三國演義劉備招親的故事),所以拍不出來真正的騎戰,隻好偷換概念。奔馳起來的駿馬絕對不是步兵能對抗的,就算你是絕世高手也不行(偷襲不算),在這一方麵,施耐庵在水滸裏就說得很明確,牛到天上的李逵遇到了排不進前十名的騎兵將領索超,照樣給人家壓著打,甚至按在地上摩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也就是為啥古代名將沒有一個是不騎馬的(用東吳水軍將領劃船打仗來抬杠的可以一邊涼快去了)。
徐良的武功很有兩下子,如果傑拉德跳下馬和他單挑雖然不一定會戰敗,打贏也不會很容易,但是傑拉德憑啥不騎馬呢,雖然徐良有馬,但是他是山賊,隻是把馬當成交通工具,騎著馬打架那是堅決不會的,所以這場戰鬥就是碾壓,一個衝鋒就讓傑拉德把他踢了一個跟頭,還沒等他爬起來,又被反衝迴來的戰馬再次踩翻,還不等傑拉德騎士的第三輪肆虐,徐良就跪了,高舉雙手大喊投降,就這樣,一支香煙的功夫解決戰鬥,五百公主府的家丁全部投降,楊家騎兵懶得處理他們,命令他們自己用繩子把自己穿起來。捆成一大隊人,就像奴隸長途遷徙那樣子,武器全都上交是必須的了,統一把武器輜重堆成一大堆,由十名楊家士兵看守著,等待地方上的步兵跟上來進行交接不提。俘虜不敢留下來,既然已經穿成了串,就驅趕著一起上路,再迴過頭去找另外的逃匪。
因為是順著路,先遠後近,所以並沒有什麽準確的目標,正所謂半夜下飯館有啥算啥,走了半個小時就碰到了另外一支隊伍,要說這半個小時,騎兵雖然沒有奔馳,速度也是不緊不慢的,但是對於那些剛才還耍死狗的俘虜來說就是要人命了,但是他們可不敢反抗,別看他們不怕徐良,那是因為知道法不責眾,現在是俘虜,誰會管你的死活,敢拖遝,好哇,楊家騎兵毫不猶豫的掄起寶劍砍殺了好幾個士兵,馬上這些人就噤若寒蟬乖乖聽命了,誰敢抱怨就殺呀,再加上這些楊家騎兵是純粹的紅頭發藍眼睛的雅利安人(薩珊帝國地處波斯,而伊朗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是雅利安人的意思,這一條可以參看伊朗留學生波斯娜菲菲的視頻介紹。)這些俘虜會覺得遇到了魔鬼,誰敢和魔鬼唧唧歪歪呀,而傑拉德騎士團也確實隻忠誠於楊小瓜本人,服從他的命令,對於其他人視若無物,自然也不會同情他們。
就這樣在鮮血的震懾下,俘虜們跑出了他們從來沒有的高速度,緊跟著楊家騎兵(其實這會兒已經加入了附近州郡的人馬,變成一千多人的騎兵隊伍,不過既然楊小瓜有全權指揮,那麽也就勉強算成楊家騎兵吧。)很快來到了第二支隊伍的麵前,這支人馬也是五百人左右,因為沒有像徐家那些逃兵一樣全速逃遁,所以看上去雖然也很疲憊,但沒有滿地打滾的樣子,似乎可以一戰。
這一支人馬來自顏師伯家,顏師伯本人和範曄毫無瓜葛,本來不會參與這類黑暗的手段,而且他本人僅僅是個武陵王府的主簿,沒什麽家底,也拿不出來這麽多士兵,但是他沒有,太子有呀,太子劉劭其實和範曄也沒有什麽瓜葛,而且範曄曾經是劉浚的左膀右臂,劉浚和太子那也是朋黨為奸的,怎麽就要對付範曄了呢,其實兩點,劉邵一向痛恨劉浚的老媽潘淑妃,覺得她爭寵害死了自己的老娘袁皇後,而劉浚生怕被太子幹掉,就一直伏低做小討太子的歡心,所以混成了太子圈裏的打手,但是太子究竟是利用他還是真的接受了他的效忠呢?鬼曉得,反正每一個第一順位繼承人和第二順位之間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友誼,這才是真相。反過來,太子的親信顏峻被楊小瓜趕出了青州,差一點被幹掉,所以太子對楊小瓜是極為的膩歪,然而,膩歪也沒用,兩個人身份天差地別,太子沒有辦法跨過重重阻礙去動手,對一個背景不俗的地方大員,想動手也不容易,畢竟楊家手握重兵,又極為低調,真的不好下手,縣官不如現管,太子雖然高,但是不是現管,這一次受到顏峻的蠱惑,就幹脆借出太子府的一營人馬交給顏師伯來做黑活兒,說起來顏師伯也隻是個背黑鍋的棋子罷了。
不過背鍋雖然背鍋,顏師伯還是留了個心眼,沒敢親自出馬,而是委派了太子府的一個校尉張淦之領軍,理由很充分,顏師伯是文官不會領兵,另外太子府的人也不會聽從外人的命令,隻能自己人獨立成軍,就這樣太子劉劭就糊裏糊塗的被拉下了水還不自知。
張淦之是太子親信,一向以勇武著稱,雖然沒有什麽戰場搏殺的經驗,但是也多少有些自己的看法,所以沒有像徐良那樣不顧一切的逃跑,也不會像沈家兄弟一樣磨嘰,隻是盡力保持著速度,不掉隊,不拉胯,穩穩地從另一個方向撤離,如果楊小瓜是由近及遠的追擊的話,說不定真的會在絞殺沈家兄弟之後給張淦之逃了,但是楊小瓜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了先關門後打狗的策略,利用自己的速度優勢一個勾拳要把籌碼全部梭哈了,張淦之就沒有辦法了。
看到追兵遠遠的到來,張淦之趕緊停下隊伍,重新整頓隊形,以備作戰,他不敢暴露身份,太子衛隊的地位是超然的一旦卷入臣下的糾葛後果不堪設想,到時候不但太子會否認一切,就連他自己的全家老小都保不住,所以今日之事唯有死戰。你別說,他這麽一想,還真的有一點點慷慨悲歌的豪邁之氣出來,可惜的是士兵們沒有,他一個主將在那裏瞎感動能有啥用呢!太子衛隊自從組建以來就沒見過血,這也是正常的,啥戰爭要太子親自上陣那不就要亡國了麽,所以這些士兵雖然都是千挑萬選的悍卒,但是身上免不了全是驕嬌二氣,少了一股軍人的鐵血,平時搶男霸女肯定是不能有用的了,而麵對的楊家聖騎士,那都是在中東戰場上殺人無數被宗教狂熱思想洗過腦的屠夫出身,身上的血腥之氣自然而然就能發出來威壓全場,這氣勢就完全不一樣,這樣的力量對比顯然無法改變結局,這支部隊堅持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給楊家騎兵衝垮了,然後乖乖的投降,他們覺得反正自己不是真的盜匪,投降就不會死,內鬥不需要拚命吧。
剩下的幾支部隊命運都差不多,被一一追上,然後有的一個衝鋒解決戰鬥,有的無需衝鋒,隻要看見漫長的俘虜隊伍就跪下投降了,到了中午時分,除了沈家兄弟的三支隊伍,其他的人就都被全殲了。
而此時,沈家兄弟的人馬卻一直向北,朝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逃跑了,他們分散進入了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