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獵後不久,隨著第一場新雪的落下,宮中那位久久纏綿病榻的“男帝”像枝頭最後一片枯葉終於飄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男帝姚念念崩於元辰殿,享年二十,諡號“懷”,史稱“元懷帝”。
男帝臨終前留下禪位詔書,昭告天下:
“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天禍姚氏,世失其序,大亂茲昏,群兇肆逆,宇內顛覆。賴明王神武,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勝於千裏。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係王是賴。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皇靈降瑞,人神告征······君其隻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詔書既下,雖販婦走卒目不識丁者,或從讀書人口中,或從街頭巷尾說書人口中,都聽聞了詔書內容。
若是此詔書是在去年此時或者是開春時下達,必定引起軒然大波,那時元寧與北霜的戰亂剛過,人心惶惶百廢待興,若是那時政權再有變更,必然民心動蕩,引起更大的騷亂。
但如今新政已經初見成效,元寧眼看著就國富民強起來,今年又是個豐收的好年,倉廩豐實,來年春闈又有一批學子可以步入仕途。
眼看著是越來越有盼頭的好日子,老百姓不會說許多的大道理,但是他們心裏都有杆秤,他們追隨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這樣最質樸的信仰。
將子民放在心上的君王必將被她的子民們高高舉起。
所有人都欣然接受了這個他們期盼已久的結果。
男帝葬入皇陵,盛大的國喪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亦是新時代開啟的序章。
出殯的隊伍綿延百裏,穿街巷而過。
人們低頭默哀,送走這位默默無聞的王。
人群中江銜月與姚念念並肩而立,目送著那口空空的棺槨離開。
姚念念懷中抱著乖巧的小魚兒,心中五味雜陳,畢竟一個活人親眼見證了自己的葬禮這種事,實在有些荒唐,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後悔。
姚念念轉頭看向自己的妻主,正撞進江銜月清澈如水的目光裏。
江銜月攬他入懷,無聲給予他安慰,兩人心有靈犀,就算不用說出口,姚念念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念念,不要傷心,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我永遠會在你身邊。”
姚念念忍不住牽住江銜月的手,與妻主十指相扣,他知道自己已經有了更好的身份,就是眼前這人的愛人,她的夫郎,她孩子的父親。
所有這些身份,每一個對他來說都比冰冷殘酷的帝王寶座來得重要。
若能陪在愛妻身邊,王權富貴,功名利祿又有什麽放不下。
一生一世一雙人,亦複何求。
雖然目前姬徹已經算接手了元寧,但國喪過後還有三月的孝期,為懷帝守孝期滿才能舉行正式的登基儀式。
姬徹也並不著急,這三個月時間正好讓她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一次即位,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繼承元寧帝位。
姬徹的野心不會止步於此,她早就想好的,待到開春時節,就登玉山封禪。
玉山地處元寧與大月偏北交界處,是這世界第一神山,充滿了各種傳說。
三國雖常有戰事,但各國的君王曆來熱衷於登玉山祭拜,以此來彰顯自己君權神授的合理合法性。
大月最鼎盛時期,當時的武宗就曾上玉山尋仙,後來果然建功立業,開疆拓土,將月國一點點變成大月,又變成巨月。
不僅要準備封禪之事,姬徹將自己的意誌傳迴大月,傳往北霜,她的意思很清楚,簡潔明了。
她要三國歸一,天下歸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月的禮官們得到消息就已經忙碌了起來,盡管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但登玉山封禪這樣的大事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準備起來就要花費許多功夫。
而且元寧和北霜的禮官也不甘示弱,畢竟以後大家都是同僚,什麽事都要商量著來,必須摸索出一套三國都適用的流程。
三個月的時間,有夠他們忙活的了。
如今阿日娜暫領北霜大君,全心效忠黃金血脈,聽從天可汗的旨意。
玉山封禪的消息傳到北霜後,阿日娜迴信姬徹,表示到那時她將親自率部臣來賀,獻上羊羔瓊脂和整個北霜最崇高的敬意。
眼看一切都步入正軌,江銜月和姚念念也準備向表姐和姬徹辭行,準備離開大月,再次踏上神醫俠侶的旅程。
在離開之前,江銜月還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江鹿兒的婚事。
本來在大月之時就準備辦的,但是在大月時姬徹要顧及的事情太多,千頭萬緒,江銜月知道姐妹的難處,不會在那個節骨眼給她添亂,所以才一直沒有提及。
這次跟隨姬徹再迴大月,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能看著她的年糕小徒兒終身有托,堂堂正正地嫁為人夫。
和姬徹提及此事,姬徹說她也正有此意,是時候將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江鹿兒在王府中多時,雖然也有自己的院子,有侍兒侍奉,吃穿用度與王君無異,卻一直還無有名分。
這孩子心眼實,隻要能吃飽睡飽,也不想著要爭什麽,反正能跟在姬徹身邊他就很開心。
要是沒有師婦為他打算,怕是他自己永遠不會跟姬徹開口提什麽要求。
比起王君,他都要把自己變成王府家庭醫生了,不說王府的每個孩子都是他接生的,院子裏誰有個什麽頭疼腦熱的,他也樂得去治。
雖舉國在孝期,但並不幹涉世間的嫁娶之事。
婚期就定在五日後,立冬,黃道吉日。
得知這個消息後江鹿兒還抱著姬徹哭了一場,他看過很多次新嫁郎出嫁的模樣,是那麽幸福,每次都讓他羨慕無比。
這一次,終於輪到他坐上花轎,嫁給世間最好的兒娘。
男帝姚念念崩於元辰殿,享年二十,諡號“懷”,史稱“元懷帝”。
男帝臨終前留下禪位詔書,昭告天下:
“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天禍姚氏,世失其序,大亂茲昏,群兇肆逆,宇內顛覆。賴明王神武,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勝於千裏。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係王是賴。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皇靈降瑞,人神告征······君其隻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詔書既下,雖販婦走卒目不識丁者,或從讀書人口中,或從街頭巷尾說書人口中,都聽聞了詔書內容。
若是此詔書是在去年此時或者是開春時下達,必定引起軒然大波,那時元寧與北霜的戰亂剛過,人心惶惶百廢待興,若是那時政權再有變更,必然民心動蕩,引起更大的騷亂。
但如今新政已經初見成效,元寧眼看著就國富民強起來,今年又是個豐收的好年,倉廩豐實,來年春闈又有一批學子可以步入仕途。
眼看著是越來越有盼頭的好日子,老百姓不會說許多的大道理,但是他們心裏都有杆秤,他們追隨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這樣最質樸的信仰。
將子民放在心上的君王必將被她的子民們高高舉起。
所有人都欣然接受了這個他們期盼已久的結果。
男帝葬入皇陵,盛大的國喪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亦是新時代開啟的序章。
出殯的隊伍綿延百裏,穿街巷而過。
人們低頭默哀,送走這位默默無聞的王。
人群中江銜月與姚念念並肩而立,目送著那口空空的棺槨離開。
姚念念懷中抱著乖巧的小魚兒,心中五味雜陳,畢竟一個活人親眼見證了自己的葬禮這種事,實在有些荒唐,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後悔。
姚念念轉頭看向自己的妻主,正撞進江銜月清澈如水的目光裏。
江銜月攬他入懷,無聲給予他安慰,兩人心有靈犀,就算不用說出口,姚念念也明白對方的意思。
“念念,不要傷心,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我永遠會在你身邊。”
姚念念忍不住牽住江銜月的手,與妻主十指相扣,他知道自己已經有了更好的身份,就是眼前這人的愛人,她的夫郎,她孩子的父親。
所有這些身份,每一個對他來說都比冰冷殘酷的帝王寶座來得重要。
若能陪在愛妻身邊,王權富貴,功名利祿又有什麽放不下。
一生一世一雙人,亦複何求。
雖然目前姬徹已經算接手了元寧,但國喪過後還有三月的孝期,為懷帝守孝期滿才能舉行正式的登基儀式。
姬徹也並不著急,這三個月時間正好讓她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一次即位,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繼承元寧帝位。
姬徹的野心不會止步於此,她早就想好的,待到開春時節,就登玉山封禪。
玉山地處元寧與大月偏北交界處,是這世界第一神山,充滿了各種傳說。
三國雖常有戰事,但各國的君王曆來熱衷於登玉山祭拜,以此來彰顯自己君權神授的合理合法性。
大月最鼎盛時期,當時的武宗就曾上玉山尋仙,後來果然建功立業,開疆拓土,將月國一點點變成大月,又變成巨月。
不僅要準備封禪之事,姬徹將自己的意誌傳迴大月,傳往北霜,她的意思很清楚,簡潔明了。
她要三國歸一,天下歸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月的禮官們得到消息就已經忙碌了起來,盡管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但登玉山封禪這樣的大事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準備起來就要花費許多功夫。
而且元寧和北霜的禮官也不甘示弱,畢竟以後大家都是同僚,什麽事都要商量著來,必須摸索出一套三國都適用的流程。
三個月的時間,有夠他們忙活的了。
如今阿日娜暫領北霜大君,全心效忠黃金血脈,聽從天可汗的旨意。
玉山封禪的消息傳到北霜後,阿日娜迴信姬徹,表示到那時她將親自率部臣來賀,獻上羊羔瓊脂和整個北霜最崇高的敬意。
眼看一切都步入正軌,江銜月和姚念念也準備向表姐和姬徹辭行,準備離開大月,再次踏上神醫俠侶的旅程。
在離開之前,江銜月還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江鹿兒的婚事。
本來在大月之時就準備辦的,但是在大月時姬徹要顧及的事情太多,千頭萬緒,江銜月知道姐妹的難處,不會在那個節骨眼給她添亂,所以才一直沒有提及。
這次跟隨姬徹再迴大月,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能看著她的年糕小徒兒終身有托,堂堂正正地嫁為人夫。
和姬徹提及此事,姬徹說她也正有此意,是時候將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江鹿兒在王府中多時,雖然也有自己的院子,有侍兒侍奉,吃穿用度與王君無異,卻一直還無有名分。
這孩子心眼實,隻要能吃飽睡飽,也不想著要爭什麽,反正能跟在姬徹身邊他就很開心。
要是沒有師婦為他打算,怕是他自己永遠不會跟姬徹開口提什麽要求。
比起王君,他都要把自己變成王府家庭醫生了,不說王府的每個孩子都是他接生的,院子裏誰有個什麽頭疼腦熱的,他也樂得去治。
雖舉國在孝期,但並不幹涉世間的嫁娶之事。
婚期就定在五日後,立冬,黃道吉日。
得知這個消息後江鹿兒還抱著姬徹哭了一場,他看過很多次新嫁郎出嫁的模樣,是那麽幸福,每次都讓他羨慕無比。
這一次,終於輪到他坐上花轎,嫁給世間最好的兒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