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那些詩人之杜甫(二)
刷完視頻後,發現老祖宗統一了 作者:九月與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家寒門子弟是有家學的,不像咱,連個筆墨都給孩子買不起。”一個農夫深深地吸了口旱煙,慢慢吐了出去。
他兒子是個有出息的,是個讀書的料子,可偏偏托生在他家。
【???“這時候杜甫雖然日子艱難,但也還能過的下去,等到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唐肅宗於靈武繼位,杜甫安頓好妻兒就去投奔,然後運氣不好,被叛軍抓了。”】
【“其實安史之亂這個節點,有多少大文豪都被波及,顏真卿顏公滿門忠烈就不用說了,李白因為占錯隊,做了想爭皇位的永王李磷的幕僚,被流放夜郎,在途中病死。還有王維,也被叛軍抓了,因為名氣太大,在叛軍的逼迫下做了他們的官。”】
“太白兄如今還要出仕嗎?”李白被賜金放還途中遇到了高適,此刻高適也在為他的未來擔憂。
李白攥緊了拳頭,“可我不甘心啊。”
王維此時早已經半官半隱,閑暇時常常撫琴以自娛,如今聽聞自己日後竟如此不堪,氣急之下,差點將琴弦扯斷了。
學莊信道,養了這麽多年的好脾氣,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世人該如何看待他。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悲慘的詩人,他沒有死於外亂,而是被小人害死,就是王昌齡。那個寫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大詩人王昌齡。’”】
“秦時明月?”嬴政念了一下,“提到我大秦隻有一個明月嗎?不過秦人確實喜歡月亮。”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劉徹聽到這首詩,轉頭看向衛青。
“愛卿龍城大捷,這飛將軍一定是你。”
被提到的衛青抱拳出列,“為陛下拓土開疆,乃臣之夙願。”
“出兵上穀,奇襲龍城,可不是天降神兵,跟飛一樣,這稱號說的準確。”李廣也站出來附和道。
畢竟他與公孫敖、公孫賀同樣領了一萬兵馬出征,最後隻有衛青取得勝利,要知道這還是衛青對匈奴的第一戰,一戰封神。
欣賞之餘,也是多了一份落寞。
王昌齡心裏一個咯噔,他都被貶謫到江寧了,怎麽還有小人要害他。
【“安史之亂爆發後,被貶到龍標的王昌齡辭官北上還鄉,路過濠州,因為他名氣大有才華,被當時的刺史閭丘曉所嫉妒,然後直接就將他殺了,一代文豪死於非命。”】
“小人也。”李斯說道。
旁邊的馮去疾暗暗翻了一個白眼,你要不要想想韓非是怎麽死的。
“昌齡兄怎麽如此冤死,小人該死啊。”李白聽到好友王昌齡的結局,也顧不得傷心了,他要去找王昌齡。
薑瑜對於這段曆史還是很熟悉的。
【“大家也知道我之前說過張巡守睢陽的事情吧,守的如此艱難,其實和這閭丘曉也脫不了幹係。”】
“朕記得他,張巡之忠,著實令人動容,是大唐愧對於他。”李世民一想起之後的安史之亂,無數忠臣良將被冤殺,心裏極不好受。
想到這裏,又紅了眼眶,“別讓朕見到那李隆基。”不然定要親手打死他。
【“張巡死守睢陽之時,就派人求援,河南節度使得知睢陽危在旦夕,下令閭丘曉帶兵救援。閭丘曉為人貪婪自私,接到張鎬的信後擔心兵敗被追究責任,不顧國難當頭,居然帶兵原地逗留。等到張鎬率援軍到達前線時,睢陽已淪陷三日,睢陽終究是沒等來援軍。”】
“混賬,給朕誅了他的九族。”此刻朝廷的話語人已經換成了唐肅宗李亨,如今群臣百官皆站在他身後,也就沒有了當初的唯唯諾諾。
既然有了曆史在前,他也不敢不抄作業,朝中官員均是天幕曾經提過的忠臣,此刻他還是那個聽諫的老實皇帝。
【“又扯遠了,其實也不止這些文人,安史之亂當中沒幾個好過的,杜甫被抓之後寧死不屈,後來郭子儀率軍收複洛陽,他也趁叛軍不注意逃了出去投奔肅宗,封了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後來唐肅宗昏庸信任奸佞,杜甫上奏營救被罷相的房琯,被歸為房黨,直接讓他迴家了,又被貶華州。”】
【“唐肅宗李亨也不是什麽好的,庸君一個,也就他兒子李俶好點,本來你隻要聽人家郭子儀的,朔方軍早就收複失地了,也不至於拖了數年,還留下那麽多的問題,為了拉攏迴鶻,竟然答應迴鶻劫掠洛陽,數十萬百姓慘遭蹂躪,不懂軍事還指手畫腳的,前麵打著呢,他在後麵玩權術製衡,當初皇位上要是栓條狗,郭子儀牽著狗鏈子早就平定安史之亂了。”】
薑瑜一口氣說完這一番話,歇了好半天,要她說李隆基李亨這倆父子一丘之貉,沒一個好東西。
“哼,庸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都知道的道理,這昏庸的東西竟然看不明白,可惜了他們的將軍,不要給朕。”
劉徹冷哼了一句,就算他有什麽心思,也會等打完仗之後再說,不像這個李亨,活該他大唐亡了。
郭子儀聽薑瑜如此發言,眼神直愣愣的盯著地板,說實話,有點慌張,別把他吹太神了,要出事的。
聽到這裏,朝臣和李亨大眼瞪小眼。
壞了,他們好像又迎錯皇帝了,尤其是老家在洛陽的,更是心存不滿,說不準被劫掠的裏麵就有他家親人。
總歸是皇帝打破了這個僵局。
隻見李亨輕咳一聲,“卿等不必擔憂,朕定不會像那樣做的,軍中大事皆由郭愛卿做主,朕不會幹涉。”
“另外,朕欲立廣平郡王李俶為太子,卿等有何異議。”
“臣等並無異議。聖上聖明。”
朝臣暗自鬆了一口氣,不是說廣平郡王還不錯麽,傳位給他的話應該是穩的,這下應該不會再站錯隊了。
【“在此期間,杜甫也是跟隨著大唐軍隊一路同行,路上看見了太多因戰亂受苦的人們和慘相,他的內心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個憂國憂民的詩聖在此刻定型。”】
他兒子是個有出息的,是個讀書的料子,可偏偏托生在他家。
【???“這時候杜甫雖然日子艱難,但也還能過的下去,等到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唐肅宗於靈武繼位,杜甫安頓好妻兒就去投奔,然後運氣不好,被叛軍抓了。”】
【“其實安史之亂這個節點,有多少大文豪都被波及,顏真卿顏公滿門忠烈就不用說了,李白因為占錯隊,做了想爭皇位的永王李磷的幕僚,被流放夜郎,在途中病死。還有王維,也被叛軍抓了,因為名氣太大,在叛軍的逼迫下做了他們的官。”】
“太白兄如今還要出仕嗎?”李白被賜金放還途中遇到了高適,此刻高適也在為他的未來擔憂。
李白攥緊了拳頭,“可我不甘心啊。”
王維此時早已經半官半隱,閑暇時常常撫琴以自娛,如今聽聞自己日後竟如此不堪,氣急之下,差點將琴弦扯斷了。
學莊信道,養了這麽多年的好脾氣,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世人該如何看待他。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悲慘的詩人,他沒有死於外亂,而是被小人害死,就是王昌齡。那個寫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大詩人王昌齡。’”】
“秦時明月?”嬴政念了一下,“提到我大秦隻有一個明月嗎?不過秦人確實喜歡月亮。”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劉徹聽到這首詩,轉頭看向衛青。
“愛卿龍城大捷,這飛將軍一定是你。”
被提到的衛青抱拳出列,“為陛下拓土開疆,乃臣之夙願。”
“出兵上穀,奇襲龍城,可不是天降神兵,跟飛一樣,這稱號說的準確。”李廣也站出來附和道。
畢竟他與公孫敖、公孫賀同樣領了一萬兵馬出征,最後隻有衛青取得勝利,要知道這還是衛青對匈奴的第一戰,一戰封神。
欣賞之餘,也是多了一份落寞。
王昌齡心裏一個咯噔,他都被貶謫到江寧了,怎麽還有小人要害他。
【“安史之亂爆發後,被貶到龍標的王昌齡辭官北上還鄉,路過濠州,因為他名氣大有才華,被當時的刺史閭丘曉所嫉妒,然後直接就將他殺了,一代文豪死於非命。”】
“小人也。”李斯說道。
旁邊的馮去疾暗暗翻了一個白眼,你要不要想想韓非是怎麽死的。
“昌齡兄怎麽如此冤死,小人該死啊。”李白聽到好友王昌齡的結局,也顧不得傷心了,他要去找王昌齡。
薑瑜對於這段曆史還是很熟悉的。
【“大家也知道我之前說過張巡守睢陽的事情吧,守的如此艱難,其實和這閭丘曉也脫不了幹係。”】
“朕記得他,張巡之忠,著實令人動容,是大唐愧對於他。”李世民一想起之後的安史之亂,無數忠臣良將被冤殺,心裏極不好受。
想到這裏,又紅了眼眶,“別讓朕見到那李隆基。”不然定要親手打死他。
【“張巡死守睢陽之時,就派人求援,河南節度使得知睢陽危在旦夕,下令閭丘曉帶兵救援。閭丘曉為人貪婪自私,接到張鎬的信後擔心兵敗被追究責任,不顧國難當頭,居然帶兵原地逗留。等到張鎬率援軍到達前線時,睢陽已淪陷三日,睢陽終究是沒等來援軍。”】
“混賬,給朕誅了他的九族。”此刻朝廷的話語人已經換成了唐肅宗李亨,如今群臣百官皆站在他身後,也就沒有了當初的唯唯諾諾。
既然有了曆史在前,他也不敢不抄作業,朝中官員均是天幕曾經提過的忠臣,此刻他還是那個聽諫的老實皇帝。
【“又扯遠了,其實也不止這些文人,安史之亂當中沒幾個好過的,杜甫被抓之後寧死不屈,後來郭子儀率軍收複洛陽,他也趁叛軍不注意逃了出去投奔肅宗,封了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後來唐肅宗昏庸信任奸佞,杜甫上奏營救被罷相的房琯,被歸為房黨,直接讓他迴家了,又被貶華州。”】
【“唐肅宗李亨也不是什麽好的,庸君一個,也就他兒子李俶好點,本來你隻要聽人家郭子儀的,朔方軍早就收複失地了,也不至於拖了數年,還留下那麽多的問題,為了拉攏迴鶻,竟然答應迴鶻劫掠洛陽,數十萬百姓慘遭蹂躪,不懂軍事還指手畫腳的,前麵打著呢,他在後麵玩權術製衡,當初皇位上要是栓條狗,郭子儀牽著狗鏈子早就平定安史之亂了。”】
薑瑜一口氣說完這一番話,歇了好半天,要她說李隆基李亨這倆父子一丘之貉,沒一個好東西。
“哼,庸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都知道的道理,這昏庸的東西竟然看不明白,可惜了他們的將軍,不要給朕。”
劉徹冷哼了一句,就算他有什麽心思,也會等打完仗之後再說,不像這個李亨,活該他大唐亡了。
郭子儀聽薑瑜如此發言,眼神直愣愣的盯著地板,說實話,有點慌張,別把他吹太神了,要出事的。
聽到這裏,朝臣和李亨大眼瞪小眼。
壞了,他們好像又迎錯皇帝了,尤其是老家在洛陽的,更是心存不滿,說不準被劫掠的裏麵就有他家親人。
總歸是皇帝打破了這個僵局。
隻見李亨輕咳一聲,“卿等不必擔憂,朕定不會像那樣做的,軍中大事皆由郭愛卿做主,朕不會幹涉。”
“另外,朕欲立廣平郡王李俶為太子,卿等有何異議。”
“臣等並無異議。聖上聖明。”
朝臣暗自鬆了一口氣,不是說廣平郡王還不錯麽,傳位給他的話應該是穩的,這下應該不會再站錯隊了。
【“在此期間,杜甫也是跟隨著大唐軍隊一路同行,路上看見了太多因戰亂受苦的人們和慘相,他的內心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個憂國憂民的詩聖在此刻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