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那些公主(一)
刷完視頻後,發現老祖宗統一了 作者:九月與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講了太平公主了,那就順便講一下曆史上的那些公主吧。”薑瑜說道,雖然貴為公主之身,但不少人下場也是淒慘。
“先前咱們也提過好多公主,秦朝唯一有一點記載的就是嬴陰嫚公主了,被兄弟所害下場淒慘。”
嬴陰嫚感覺有人在叫她的名字,雖然聽不太懂薑瑜說的話,但也是甜甜地笑了起來,仔細看乳牙還缺了兩顆。
“朕看誰還敢害朕小女。”嬴政話語間帶著肅殺之氣。
一想到這裏,嬴政就覺得胡亥還是死的太輕鬆了。
“漢朝的話,公主們的地位還是蠻高的,有自己的封地,享有食邑,甚至可以參政活躍人前。”
“比較出名的就是呂後的嫡親女兒魯元公主,劉恆的女兒館陶公主,還有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這些公主都是權力顯赫,有很高地位的,咱們先前都講過,現在也就不講這些公主了。”薑瑜隻是單單介紹一下。
“但也不是所有公主都活的很好,和親的公主亦是不在少數,當然大部分都是宗室之女,很少有皇帝嫡女下嫁的。”
薑瑜講到最後還不忘吐槽一句,“怎麽不讓兒子入贅去,嘴臉。”
劉邦不樂意了,“兒子去了,怎麽生孩子,那匈奴又不缺男人。”
當初若不是呂雉竭力懇求,劉邦差點就把魯元公主送去和親了,如今自然也不當一迴事,要是能解決匈奴,別說兒女了,他誰送不得?
在大部分君王眼中,其實並不在乎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隻要有利用價值,哪怕是親人兒女也不在乎。
“男子要守灶宗,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還有點作用為國家做貢獻,那是她們的榮幸。”
司馬光理直氣壯的想,就這還不知足,這後世女子真的是乖張。
公主們多少哀傷的搖頭,她們不想去和親,故國三千裏,此生再不能得見故人,況且胡人少廉恥多殘暴,這讓她們如何能接受。
魯迅先生還在給孩子挑東西,聞言不屑的冷哼了一句,“古人以女人做苟安得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親’。真就是男人的無能。”
“著名的和親公主其實也有不少,她們反而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薑瑜繼續道。
“就比如說漢代的解憂公主,被漢武帝派往烏孫和親,意在控製烏孫,而解憂公主也不負所托,傾其一生翰旋在西域,為大漢的邊境平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年過古稀,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還有她的孫子和孫女迎迴長安,終於還是落葉歸了根。宣帝真的棒。”薑瑜感歎說道。
在薑瑜看來,漢宣帝劉詢是漢朝唯一一個功績不俗,人品私德還非常好的皇帝,太難得了。
聽聞薑瑜的誇獎,劉詢愧不敢當,這並不是什麽大事,換成任何一人也不忍心她們受苦的。
“還有比較出名的王昭君,本是良家子入宮,卻因為不肯賄賂畫師,導致畫師故意畫醜,得不到君王寵信,後被和親,這時候才看見她的真容,後悔也來不及了。”
昭君出塞的幾十年裏,她將中原文化傳到匈奴,為西漢和匈奴人民的友好做出了偉大貢獻。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
當她第一任丈夫死後,也曾上書漢庭祈求歸漢,可當時的漢成帝,就是那個昏君,拒絕了她的請求,將她又嫁與丈夫的弟弟和兒子。”
“這是哪個瞎眼帝王,別以為朕不知道西漢是什麽時候。”劉徹顯然是搞錯了重點,隻為將美女和親而感到可惜。
漢元帝劉奭敷衍的點了點頭,行了行了,知道是在說朕,朕早就把那個欺上瞞下的毛延壽殺了。
大不了,等那匈奴王死了,他把王昭君接迴來就是,這下天幕應該會獎勵他了吧。
不對,這漢成帝不會是他的兒子或者孫子吧?怎麽還被罵成昏君。
“等到了唐朝,其實公主的地位還是有的,比如平陽昭公主可以領兵,太平公主發動政變,還有高陽,安樂等公主謀反被殺,玉貞公主遁入空門,但這些都是有權勢的,地位亦是不低,可惜都沒能把名姓留了下來。”
“還有文成公主,這可是曆史教科書上都讚揚的人物,和親吐蕃,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各朝老祖宗:別點了別點了,早就提過八百迴了,我們就差查族譜了。
高陽公主:……怎麽會落個這樣下場,她好端端的謀什麽反。
為了避免今後的結局,幹脆直接關閉府門,再不問世事。
李白:這王維真裝。
“比較可惜的公主也有,比如李世民的小女兒晉陽公主,與她哥哥李治沒差幾歲,被李世民親自撫養,可惜十二歲就因病去世了。”
李世民停了動作,看向長孫皇後和他那個糟心小兒子李治,“觀音婢,這個孩子我們就不生了吧,免得害了身子。”
自從薑瑜說過長孫皇後是因為生孩子虧損身體後去世,現在都忍著很少與長孫皇後行房了,更別說再生一個女兒。
“二郎。”聽到李世民這樣說,長孫皇後心裏還是很暖的,“聽天由命吧,若是真的要來,也是我們之間的緣分。”
“公主地位急轉而下的還是宋朝,我就發現啊這個宋真的是又當又立,端著是一個大義凜然,卻又躲在女子的後麵叫喚。”薑瑜真的沒辦法不吐槽宋朝,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都差的一批。
趙匡胤:“薑姑娘你可不可以加個後綴,是自宋太祖趙匡胤之後的宋朝。”
朱熹哆嗦著手指,大罵:“你無恥,胡說。”
“首當其衝的就是宋仁宗趙禎,別看他廟號是仁,但多是文官讚美,老祖宗們應該知道為什麽。”
“相父,為什麽啊。”劉禪好奇發問。
諸葛亮迴答道:“文人眼中的仁,自然是不與他們意見相左,讓他們美名後世才能稱仁。”
說直白了點,就是臣子能在皇帝頭上拉屎。
“先前咱們也提過好多公主,秦朝唯一有一點記載的就是嬴陰嫚公主了,被兄弟所害下場淒慘。”
嬴陰嫚感覺有人在叫她的名字,雖然聽不太懂薑瑜說的話,但也是甜甜地笑了起來,仔細看乳牙還缺了兩顆。
“朕看誰還敢害朕小女。”嬴政話語間帶著肅殺之氣。
一想到這裏,嬴政就覺得胡亥還是死的太輕鬆了。
“漢朝的話,公主們的地位還是蠻高的,有自己的封地,享有食邑,甚至可以參政活躍人前。”
“比較出名的就是呂後的嫡親女兒魯元公主,劉恆的女兒館陶公主,還有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這些公主都是權力顯赫,有很高地位的,咱們先前都講過,現在也就不講這些公主了。”薑瑜隻是單單介紹一下。
“但也不是所有公主都活的很好,和親的公主亦是不在少數,當然大部分都是宗室之女,很少有皇帝嫡女下嫁的。”
薑瑜講到最後還不忘吐槽一句,“怎麽不讓兒子入贅去,嘴臉。”
劉邦不樂意了,“兒子去了,怎麽生孩子,那匈奴又不缺男人。”
當初若不是呂雉竭力懇求,劉邦差點就把魯元公主送去和親了,如今自然也不當一迴事,要是能解決匈奴,別說兒女了,他誰送不得?
在大部分君王眼中,其實並不在乎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隻要有利用價值,哪怕是親人兒女也不在乎。
“男子要守灶宗,女兒遲早是別人家的,還有點作用為國家做貢獻,那是她們的榮幸。”
司馬光理直氣壯的想,就這還不知足,這後世女子真的是乖張。
公主們多少哀傷的搖頭,她們不想去和親,故國三千裏,此生再不能得見故人,況且胡人少廉恥多殘暴,這讓她們如何能接受。
魯迅先生還在給孩子挑東西,聞言不屑的冷哼了一句,“古人以女人做苟安得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親’。真就是男人的無能。”
“著名的和親公主其實也有不少,她們反而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薑瑜繼續道。
“就比如說漢代的解憂公主,被漢武帝派往烏孫和親,意在控製烏孫,而解憂公主也不負所托,傾其一生翰旋在西域,為大漢的邊境平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年過古稀,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她還有她的孫子和孫女迎迴長安,終於還是落葉歸了根。宣帝真的棒。”薑瑜感歎說道。
在薑瑜看來,漢宣帝劉詢是漢朝唯一一個功績不俗,人品私德還非常好的皇帝,太難得了。
聽聞薑瑜的誇獎,劉詢愧不敢當,這並不是什麽大事,換成任何一人也不忍心她們受苦的。
“還有比較出名的王昭君,本是良家子入宮,卻因為不肯賄賂畫師,導致畫師故意畫醜,得不到君王寵信,後被和親,這時候才看見她的真容,後悔也來不及了。”
昭君出塞的幾十年裏,她將中原文化傳到匈奴,為西漢和匈奴人民的友好做出了偉大貢獻。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
當她第一任丈夫死後,也曾上書漢庭祈求歸漢,可當時的漢成帝,就是那個昏君,拒絕了她的請求,將她又嫁與丈夫的弟弟和兒子。”
“這是哪個瞎眼帝王,別以為朕不知道西漢是什麽時候。”劉徹顯然是搞錯了重點,隻為將美女和親而感到可惜。
漢元帝劉奭敷衍的點了點頭,行了行了,知道是在說朕,朕早就把那個欺上瞞下的毛延壽殺了。
大不了,等那匈奴王死了,他把王昭君接迴來就是,這下天幕應該會獎勵他了吧。
不對,這漢成帝不會是他的兒子或者孫子吧?怎麽還被罵成昏君。
“等到了唐朝,其實公主的地位還是有的,比如平陽昭公主可以領兵,太平公主發動政變,還有高陽,安樂等公主謀反被殺,玉貞公主遁入空門,但這些都是有權勢的,地位亦是不低,可惜都沒能把名姓留了下來。”
“還有文成公主,這可是曆史教科書上都讚揚的人物,和親吐蕃,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各朝老祖宗:別點了別點了,早就提過八百迴了,我們就差查族譜了。
高陽公主:……怎麽會落個這樣下場,她好端端的謀什麽反。
為了避免今後的結局,幹脆直接關閉府門,再不問世事。
李白:這王維真裝。
“比較可惜的公主也有,比如李世民的小女兒晉陽公主,與她哥哥李治沒差幾歲,被李世民親自撫養,可惜十二歲就因病去世了。”
李世民停了動作,看向長孫皇後和他那個糟心小兒子李治,“觀音婢,這個孩子我們就不生了吧,免得害了身子。”
自從薑瑜說過長孫皇後是因為生孩子虧損身體後去世,現在都忍著很少與長孫皇後行房了,更別說再生一個女兒。
“二郎。”聽到李世民這樣說,長孫皇後心裏還是很暖的,“聽天由命吧,若是真的要來,也是我們之間的緣分。”
“公主地位急轉而下的還是宋朝,我就發現啊這個宋真的是又當又立,端著是一個大義凜然,卻又躲在女子的後麵叫喚。”薑瑜真的沒辦法不吐槽宋朝,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都差的一批。
趙匡胤:“薑姑娘你可不可以加個後綴,是自宋太祖趙匡胤之後的宋朝。”
朱熹哆嗦著手指,大罵:“你無恥,胡說。”
“首當其衝的就是宋仁宗趙禎,別看他廟號是仁,但多是文官讚美,老祖宗們應該知道為什麽。”
“相父,為什麽啊。”劉禪好奇發問。
諸葛亮迴答道:“文人眼中的仁,自然是不與他們意見相左,讓他們美名後世才能稱仁。”
說直白了點,就是臣子能在皇帝頭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