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太後連連詢問,清月道出想法
痞子毒士,太後直唿你好壞 作者:銘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皇帝陷入思考,並未急於開口。
韓影並不多想,率先開口:
“兵來將擋。小小麗真,不足為懼。”
小皇帝微微搖頭:
“朕倒是認為,不宜交戰。耕種貿易正值起色之時,又將大興水利。理應以穩定為主。”
小皇帝所說,正是塗一樂謀劃。
韓影自知失言,便立即迴應一句:
“皇上聖明。”
原本略有放鬆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太後轉而看了一眼洪公公。
洪公公深知逃不過,不得不開口說道:
“老奴愚鈍,麗真剛派過使團前來,理應不會有戰事。”
其他人說完,太後轉而看向清月:
“清月,你的看法呢?”
清月誠惶誠恐:
“太後恕罪,清月隻知府中瑣事,並不知國家大事。”
太後卻不想就此作罷:
“但說無妨,不過是閑聊。想必在府中,亦會聽到些許消息。憑你感覺隨意說便可。”
清月定了定心神,緩緩開口:
“若有戰事,百姓便苦不堪言。最好,自然是兩國交好、天下太平。”
“說得好,天下太平。”太後微微點頭,轉而麵露憂慮:“唉,當年,大奉與麗真,就如親兄弟一般,互幫互助、來往密切。”
“那後來呢?”
韓影隨口詢問起來。
小皇帝更是好奇,他不曾知道這些。
“那時,哀家剛剛入宮不久,大奉戰火四起,京都岌岌可危。”太後看向一旁:“還是洪公公來說吧。”
洪公公全然想不明白,為何要提起當年,還要讓他來說。
他絞盡腦汁,卻想不出半點頭緒。
隻好順著太後話外音,繼續說下去:
“的確,當年太後與武嬈娘娘剛剛入宮不久。因連年災害,多地刁民鬧事叛亂,愈演愈烈。隨後,西涼王更是借機聯合乃渠造反,大奉當時岌岌可危。”
洪公公環顧一周,隻為看一看太後的臉色。
發現太後並無表情變化,他便繼續講道:
“先帝禦駕親征西涼王,並下令藩王根據局勢,可自行出兵剿滅叛亂。”
“一時之間,刀兵四起、天下大亂。”
“大奉分兵乏術,兵力遠遠不及西涼。”
“幸而先帝英明神武,又有涼州武氏鼎力相助,這才得以……”
此時,太後輕咳兩聲,眉頭微微皺起:
“武氏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當時還有其他因素。”
“對對。”洪公公恍然大悟:“當年麗真赤龍,親率五萬大軍入境,與先帝合兵一處,一同擊敗西涼、乃渠聯軍。”
洪公公不禁冒出冷汗,偷偷瞄了一眼太後。
發現並無異樣,這才安下心來。
太後微微點頭,幽幽說道:
“唉,那時本以為叛亂得以平定,怎料又出了亂子。”
洪公公心再次提到嗓子眼,連忙迎合繼續開口:
“的確,麗真在撤軍路上,竟然突然偷襲糧草輜重大營,造成莫大的損失。”
“先帝震怒,下令各路大軍圍剿麗真,每一場戰鬥,都極為慘烈。”
“最終,還是令麗真大軍逃脫,退至淩雲城外。”
“自那以後,麗真便乖巧許多,十幾年間,卻是與大奉秋毫無犯。”
洪公公顧不得擦汗,卻見太後麵色略微陰沉。
“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
太後幽幽問道。
清月看向韓影,微微搖頭。
韓影這才反應過來,並不搶先答話。
小皇帝思索片刻,緩緩開口:
“定然是麗真見財起意,這才搶奪糧草輜重。”
“絕對不是。”韓影沒忍住,還是想說出心中想法:“麗真若貪圖利益,大可坐山觀虎鬥,亦或是趁火打劫。何須出兵救援,再冒險搶奪?”
韓影雖然是搶話,但太後十分滿意,不住點頭。
“清月,此事你如何看?”
太後很是親和問道。
清月微微搖頭,禮貌微笑起來:
“太後莫怪,此等軍國大事,我並不了解,不敢妄言。”
“無妨,年代久遠,隻當是閑聊。但說無妨。”
清月沒了辦法,隻好開口說道:
“我覺得韓影說得極是,哪有到旁人家裏奮力幫忙,臨走還會搶東西的道理?我想,其中定是有什麽誤會。尋常百姓家過日子,此等事情也是常見。”
太後很是滿意,不住點頭:
“那你說說看,百姓家都是如何處理?”
“找出原因,把話說開,誤會自然消除。”
太後微笑起來,長舒一口氣:
“嗯,哀家也是這般想的。當年我與姐姐剛剛入宮,聖上還未降生,對當年戰事知之甚少。雖然那是先帝之時的誤會,到了何時,哀家自然會拚盡全力,將誤會解開。”
眾人點頭迎合迴應。
可心中卻都是雲裏霧裏。
不知太後為何會如此,提及當年舊事。
洪公公猜測,定然是與塗一樂有關。
可為何叫來韓影、清月,卻是想不通。
清月見太後一直看著自己,便硬著頭皮迴道:
“太後聖明,定當會解開誤會,天下安寧。”
太後笑容更甚,不住點頭:
“在你心中,對宮中、對大奉,是如何看呢?”
清月立即站起,欠身行禮:
“清月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才能入宮服侍,感恩太後、皇上垂愛,清月對大奉無比感激。”
太後立即起身,雙手將清月扶起:
“隻是閑聊,無需這般緊張。”
太後這樣的動作,卻令旁人更加困惑。
宴席散去。
太後命洪公公送二人出宮。
屋內眾人退去,小皇帝迫不及待詢問:
“母後,朕甚是困惑,今日到底為何?”
“為了清月。”太後毫不避諱:“清月乃是麗真赤龍之女。當年麗真撤軍突圍之時,娜蘭王妃因奔波早產誕下清月。”
小皇帝錯愕不已:
“麗真常年暗中苦苦找尋,這便說得通了。”小皇帝麵露喜悅:“有清月與碩戴在,當年誤會定然會被解開。”
太後卻不這般樂觀,微微搖頭:
“沒那般簡單,麗真隱忍十餘年,此仇此恨怎會輕易化解?”
太後已經得知,塗一樂與赤龍不歡而散。
麗真雖然退兵,但今後是否會有一場大戰?
一切,隻能等塗一樂返迴。
韓影並不多想,率先開口:
“兵來將擋。小小麗真,不足為懼。”
小皇帝微微搖頭:
“朕倒是認為,不宜交戰。耕種貿易正值起色之時,又將大興水利。理應以穩定為主。”
小皇帝所說,正是塗一樂謀劃。
韓影自知失言,便立即迴應一句:
“皇上聖明。”
原本略有放鬆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太後轉而看了一眼洪公公。
洪公公深知逃不過,不得不開口說道:
“老奴愚鈍,麗真剛派過使團前來,理應不會有戰事。”
其他人說完,太後轉而看向清月:
“清月,你的看法呢?”
清月誠惶誠恐:
“太後恕罪,清月隻知府中瑣事,並不知國家大事。”
太後卻不想就此作罷:
“但說無妨,不過是閑聊。想必在府中,亦會聽到些許消息。憑你感覺隨意說便可。”
清月定了定心神,緩緩開口:
“若有戰事,百姓便苦不堪言。最好,自然是兩國交好、天下太平。”
“說得好,天下太平。”太後微微點頭,轉而麵露憂慮:“唉,當年,大奉與麗真,就如親兄弟一般,互幫互助、來往密切。”
“那後來呢?”
韓影隨口詢問起來。
小皇帝更是好奇,他不曾知道這些。
“那時,哀家剛剛入宮不久,大奉戰火四起,京都岌岌可危。”太後看向一旁:“還是洪公公來說吧。”
洪公公全然想不明白,為何要提起當年,還要讓他來說。
他絞盡腦汁,卻想不出半點頭緒。
隻好順著太後話外音,繼續說下去:
“的確,當年太後與武嬈娘娘剛剛入宮不久。因連年災害,多地刁民鬧事叛亂,愈演愈烈。隨後,西涼王更是借機聯合乃渠造反,大奉當時岌岌可危。”
洪公公環顧一周,隻為看一看太後的臉色。
發現太後並無表情變化,他便繼續講道:
“先帝禦駕親征西涼王,並下令藩王根據局勢,可自行出兵剿滅叛亂。”
“一時之間,刀兵四起、天下大亂。”
“大奉分兵乏術,兵力遠遠不及西涼。”
“幸而先帝英明神武,又有涼州武氏鼎力相助,這才得以……”
此時,太後輕咳兩聲,眉頭微微皺起:
“武氏的確起到一定作用,但當時還有其他因素。”
“對對。”洪公公恍然大悟:“當年麗真赤龍,親率五萬大軍入境,與先帝合兵一處,一同擊敗西涼、乃渠聯軍。”
洪公公不禁冒出冷汗,偷偷瞄了一眼太後。
發現並無異樣,這才安下心來。
太後微微點頭,幽幽說道:
“唉,那時本以為叛亂得以平定,怎料又出了亂子。”
洪公公心再次提到嗓子眼,連忙迎合繼續開口:
“的確,麗真在撤軍路上,竟然突然偷襲糧草輜重大營,造成莫大的損失。”
“先帝震怒,下令各路大軍圍剿麗真,每一場戰鬥,都極為慘烈。”
“最終,還是令麗真大軍逃脫,退至淩雲城外。”
“自那以後,麗真便乖巧許多,十幾年間,卻是與大奉秋毫無犯。”
洪公公顧不得擦汗,卻見太後麵色略微陰沉。
“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
太後幽幽問道。
清月看向韓影,微微搖頭。
韓影這才反應過來,並不搶先答話。
小皇帝思索片刻,緩緩開口:
“定然是麗真見財起意,這才搶奪糧草輜重。”
“絕對不是。”韓影沒忍住,還是想說出心中想法:“麗真若貪圖利益,大可坐山觀虎鬥,亦或是趁火打劫。何須出兵救援,再冒險搶奪?”
韓影雖然是搶話,但太後十分滿意,不住點頭。
“清月,此事你如何看?”
太後很是親和問道。
清月微微搖頭,禮貌微笑起來:
“太後莫怪,此等軍國大事,我並不了解,不敢妄言。”
“無妨,年代久遠,隻當是閑聊。但說無妨。”
清月沒了辦法,隻好開口說道:
“我覺得韓影說得極是,哪有到旁人家裏奮力幫忙,臨走還會搶東西的道理?我想,其中定是有什麽誤會。尋常百姓家過日子,此等事情也是常見。”
太後很是滿意,不住點頭:
“那你說說看,百姓家都是如何處理?”
“找出原因,把話說開,誤會自然消除。”
太後微笑起來,長舒一口氣:
“嗯,哀家也是這般想的。當年我與姐姐剛剛入宮,聖上還未降生,對當年戰事知之甚少。雖然那是先帝之時的誤會,到了何時,哀家自然會拚盡全力,將誤會解開。”
眾人點頭迎合迴應。
可心中卻都是雲裏霧裏。
不知太後為何會如此,提及當年舊事。
洪公公猜測,定然是與塗一樂有關。
可為何叫來韓影、清月,卻是想不通。
清月見太後一直看著自己,便硬著頭皮迴道:
“太後聖明,定當會解開誤會,天下安寧。”
太後笑容更甚,不住點頭:
“在你心中,對宮中、對大奉,是如何看呢?”
清月立即站起,欠身行禮:
“清月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才能入宮服侍,感恩太後、皇上垂愛,清月對大奉無比感激。”
太後立即起身,雙手將清月扶起:
“隻是閑聊,無需這般緊張。”
太後這樣的動作,卻令旁人更加困惑。
宴席散去。
太後命洪公公送二人出宮。
屋內眾人退去,小皇帝迫不及待詢問:
“母後,朕甚是困惑,今日到底為何?”
“為了清月。”太後毫不避諱:“清月乃是麗真赤龍之女。當年麗真撤軍突圍之時,娜蘭王妃因奔波早產誕下清月。”
小皇帝錯愕不已:
“麗真常年暗中苦苦找尋,這便說得通了。”小皇帝麵露喜悅:“有清月與碩戴在,當年誤會定然會被解開。”
太後卻不這般樂觀,微微搖頭:
“沒那般簡單,麗真隱忍十餘年,此仇此恨怎會輕易化解?”
太後已經得知,塗一樂與赤龍不歡而散。
麗真雖然退兵,但今後是否會有一場大戰?
一切,隻能等塗一樂返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