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陳景樂已經看到明代部分。
大眾喜聞樂見的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棵樹。
由於平時明代曆史穿越小說看得比較多,因此陳景樂對明代的發展曆程了解程度,要高於其他朝代。
這段曆史看得是有滋有味。
盡管他不是民族主義者,但仍對朱重八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感到慶幸,哪怕朱重八後麵為了法統,承認元為正朔。
同時又對老朱的雙標以及個人局限性,感到無語跟不滿。
再譬如“哪怕把永樂大典修成第一奇書,史書也不會記載他是順位繼承”的永樂大帝。
又或者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的豬騎朕。
還有“練得身形似鶴形,不怕宮女勒脖頸”的萬壽帝君跟他的大明第一舉重冠軍小閣老。
隻能說,這個朝代實在太有梗了。
但是!
真正順著史書往下看,寥寥數筆便是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數十百萬人的一生,這種感覺還是很沉重的。
說好的以史為鑒,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想要跳出曆史周期率,難!
縱觀明史,最後沒有意外,又變成“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說到底製度都是由人製定的,被廢除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人亡政息人走茶涼,再常見不過。
……
或許是受曆史課內容影響,結束後的陳景樂,慨然長歎,內心有種想要傾訴,又不知道該找誰說的感覺。
於是,他想了想,拿出筆墨紙硯。
這是之前采購的學習用具。
正好接下來是實踐課,幹脆寫寫字吧!
“既然是中秋,那便來一首應景詩詞。”陳景樂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略一沉吟,便有了答案。
蘸墨,揮毫!
“十五夜望月·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落款:甲辰年中秋陳景樂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這情緒上來了,寫出來的東西,跟平時都不太一樣。
一股靈動又不失狂傲的感覺,躍然紙上。
之前說陳景樂在係統知識課上學過書法,其實主學米體,不過其他名家的書法字體同樣有涉獵。
國人學書法,通常離不開二王、米芾、顏真卿。
這四人被曆代文人譽為t0級書法家,其他人包括蘇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都要稍遜一籌。
陳景樂的書法,正是在米芾書法的基礎上,汲取其他名家所長,最後糅合自身書寫習慣而成,以行書楷書為主。
主打一個隨心所欲,怎麽舒服怎麽來!
眼前這幅《十五夜望月》,就是走的行草風。
唐言結構,宋尚意趣。
可能距離開宗立派還差點,但對比今人,至少已經稱得上登堂入室。
書法風格跟執筆人性格有很大關係。
如果是以前的陳景樂,是寫不出這種字的,用本地話說,就是“寫字跟雞爪扒沙似的”,雖有誇張成分,但真稱不上好看,頂多認真寫的時候算端正。
讀書時候沒能寫一手好字,一直是他心底一個遺憾。
後麵在係統的輔導下,對書法一課進行了多次學習,才慢慢學會寫出一手好字。
現在已經可以說有一定風格。
靈動是行草本身走的飄逸路線,而狂傲,則跟係統有關,畢竟是有係統的男人,不狂點傲點才是不正常。
隻是陳景樂的狂沒有寫在臉上罷了。
況且他本來就是一個有點傲的人,不然怎麽會跟合夥人鬧掰後,甩手不幹,直接跑路。
“寫得真不錯!”
陳景樂對自己這幅作品相當滿意。
某種意義上,是他在書法一道上的一個小小裏程碑,風格技法都比之前精進了。
……
見狀,陳景樂一鼓作氣,蘸墨揮毫,又寫了一篇。
還是詩詞。
這次是現代人的作品,也是他很喜歡的一首古體詩。
“詠史·李夢唐”
“高閣垂裳調鼎時,
可憐天下有微詞。
覆舟水是蒼生淚,
不道橫流君不知。”
同樣落款。
也算是契合他讀明史的感悟吧。
這次用的是趙孟頫風格的行書,整體狂放之餘,筆鋒給人感覺,還帶點抑鬱悲憤。
噫~
我怎麽也學起那些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古人來了?
陳景樂晃晃腦袋。
“不過說實話,感覺這篇寫得比上篇還好。我進步這麽大的嗎?”
連陳景樂自己都有點驚訝。
……
要說書法好壞,其實沒有統一標準。
但會有一個最低標準。
在這個最低標準基礎上,看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審美。屬於漢字的獨特美感,是跟其他載體截然不同的。
好與不好,其實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判斷。
即便是頂級書法家們,也會有不同意見,不過大多可以從工巧、天然、情感、創新、人品這幾個方麵去評判。
曆代名家當中,最推崇工巧的當屬趙孟頫。
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但也不是什麽時候都如此。
比如有著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祭侄文稿》,在三大行書中,塗改最多,字跡最潦草,然而其真摯情感,溢於筆端,讓每一個看過這篇書法作品的人都為之震撼。
曆代主流更多追求的還是自然,也就是古代廣為推崇的返璞歸真境界。
創新則如章草跟瘦金,人品則如蔡京以及現代某位書法造詣卓絕但名字不可說之人。
而陳景樂認為,自己覺得好看就行,即便江湖體。隻要不是去參賽參展。
好的書法,是不管你用什麽字體寫,都會給大眾一種美的感覺。哪怕你看不懂寫的是什麽,都能從紙麵上看到強烈的形式美。
比如蔡襄的《腳氣帖》。
有些人可能會說,藝術是藝術,跟好看還是有區別的。
但陳景樂覺得,藝術也是要服務大眾的,當前某些人為了博出位,走醜、怪、癲路線,多少有點偏離書法本意。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富!有!美!感!
脫離這四個字,為了醜而醜,為了怪而怪,就別談什麽書法了。
還不如坤體。
現在國內的書法圈就有這麽一股歪風邪氣,不說全部,起碼有一部分,如果你是什麽老總什麽退休高幹或者某大師親傳弟子,你寫的字就是好字。
反之!
如果你是農民、是工人,那就是徒有其型、不得神韻,或者直接被判定為江湖體。
同樣的還有什麽詩詞圈、曲藝圈等等,國字級的陳景樂不清楚,但是省市級的,他可是見過不少。
反正無論什麽行業領域,隻要跟圈子二字沾上,必然少不了名利幹係,商業互吹。
如果不追求什麽圈子地位,當作興趣愛好,隨便寫寫挺好。
真想上進,就得看自己什麽身份,以及學人拜碼頭了。
……
兩幅書法寫完,陳景樂有種心中抑鬱一掃而空的感覺。
長籲口氣。
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照片,發了一條朋友圈。
這可是稀罕事,他上一次發朋友圈還是上一次呢。
大眾喜聞樂見的開局一隻碗,結局一棵樹。
由於平時明代曆史穿越小說看得比較多,因此陳景樂對明代的發展曆程了解程度,要高於其他朝代。
這段曆史看得是有滋有味。
盡管他不是民族主義者,但仍對朱重八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感到慶幸,哪怕朱重八後麵為了法統,承認元為正朔。
同時又對老朱的雙標以及個人局限性,感到無語跟不滿。
再譬如“哪怕把永樂大典修成第一奇書,史書也不會記載他是順位繼承”的永樂大帝。
又或者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的豬騎朕。
還有“練得身形似鶴形,不怕宮女勒脖頸”的萬壽帝君跟他的大明第一舉重冠軍小閣老。
隻能說,這個朝代實在太有梗了。
但是!
真正順著史書往下看,寥寥數筆便是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數十百萬人的一生,這種感覺還是很沉重的。
說好的以史為鑒,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想要跳出曆史周期率,難!
縱觀明史,最後沒有意外,又變成“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說到底製度都是由人製定的,被廢除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人亡政息人走茶涼,再常見不過。
……
或許是受曆史課內容影響,結束後的陳景樂,慨然長歎,內心有種想要傾訴,又不知道該找誰說的感覺。
於是,他想了想,拿出筆墨紙硯。
這是之前采購的學習用具。
正好接下來是實踐課,幹脆寫寫字吧!
“既然是中秋,那便來一首應景詩詞。”陳景樂看了看窗外的月亮,略一沉吟,便有了答案。
蘸墨,揮毫!
“十五夜望月·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落款:甲辰年中秋陳景樂
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這情緒上來了,寫出來的東西,跟平時都不太一樣。
一股靈動又不失狂傲的感覺,躍然紙上。
之前說陳景樂在係統知識課上學過書法,其實主學米體,不過其他名家的書法字體同樣有涉獵。
國人學書法,通常離不開二王、米芾、顏真卿。
這四人被曆代文人譽為t0級書法家,其他人包括蘇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都要稍遜一籌。
陳景樂的書法,正是在米芾書法的基礎上,汲取其他名家所長,最後糅合自身書寫習慣而成,以行書楷書為主。
主打一個隨心所欲,怎麽舒服怎麽來!
眼前這幅《十五夜望月》,就是走的行草風。
唐言結構,宋尚意趣。
可能距離開宗立派還差點,但對比今人,至少已經稱得上登堂入室。
書法風格跟執筆人性格有很大關係。
如果是以前的陳景樂,是寫不出這種字的,用本地話說,就是“寫字跟雞爪扒沙似的”,雖有誇張成分,但真稱不上好看,頂多認真寫的時候算端正。
讀書時候沒能寫一手好字,一直是他心底一個遺憾。
後麵在係統的輔導下,對書法一課進行了多次學習,才慢慢學會寫出一手好字。
現在已經可以說有一定風格。
靈動是行草本身走的飄逸路線,而狂傲,則跟係統有關,畢竟是有係統的男人,不狂點傲點才是不正常。
隻是陳景樂的狂沒有寫在臉上罷了。
況且他本來就是一個有點傲的人,不然怎麽會跟合夥人鬧掰後,甩手不幹,直接跑路。
“寫得真不錯!”
陳景樂對自己這幅作品相當滿意。
某種意義上,是他在書法一道上的一個小小裏程碑,風格技法都比之前精進了。
……
見狀,陳景樂一鼓作氣,蘸墨揮毫,又寫了一篇。
還是詩詞。
這次是現代人的作品,也是他很喜歡的一首古體詩。
“詠史·李夢唐”
“高閣垂裳調鼎時,
可憐天下有微詞。
覆舟水是蒼生淚,
不道橫流君不知。”
同樣落款。
也算是契合他讀明史的感悟吧。
這次用的是趙孟頫風格的行書,整體狂放之餘,筆鋒給人感覺,還帶點抑鬱悲憤。
噫~
我怎麽也學起那些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古人來了?
陳景樂晃晃腦袋。
“不過說實話,感覺這篇寫得比上篇還好。我進步這麽大的嗎?”
連陳景樂自己都有點驚訝。
……
要說書法好壞,其實沒有統一標準。
但會有一個最低標準。
在這個最低標準基礎上,看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審美。屬於漢字的獨特美感,是跟其他載體截然不同的。
好與不好,其實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判斷。
即便是頂級書法家們,也會有不同意見,不過大多可以從工巧、天然、情感、創新、人品這幾個方麵去評判。
曆代名家當中,最推崇工巧的當屬趙孟頫。
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但也不是什麽時候都如此。
比如有著天下第二行書之稱的《祭侄文稿》,在三大行書中,塗改最多,字跡最潦草,然而其真摯情感,溢於筆端,讓每一個看過這篇書法作品的人都為之震撼。
曆代主流更多追求的還是自然,也就是古代廣為推崇的返璞歸真境界。
創新則如章草跟瘦金,人品則如蔡京以及現代某位書法造詣卓絕但名字不可說之人。
而陳景樂認為,自己覺得好看就行,即便江湖體。隻要不是去參賽參展。
好的書法,是不管你用什麽字體寫,都會給大眾一種美的感覺。哪怕你看不懂寫的是什麽,都能從紙麵上看到強烈的形式美。
比如蔡襄的《腳氣帖》。
有些人可能會說,藝術是藝術,跟好看還是有區別的。
但陳景樂覺得,藝術也是要服務大眾的,當前某些人為了博出位,走醜、怪、癲路線,多少有點偏離書法本意。
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富!有!美!感!
脫離這四個字,為了醜而醜,為了怪而怪,就別談什麽書法了。
還不如坤體。
現在國內的書法圈就有這麽一股歪風邪氣,不說全部,起碼有一部分,如果你是什麽老總什麽退休高幹或者某大師親傳弟子,你寫的字就是好字。
反之!
如果你是農民、是工人,那就是徒有其型、不得神韻,或者直接被判定為江湖體。
同樣的還有什麽詩詞圈、曲藝圈等等,國字級的陳景樂不清楚,但是省市級的,他可是見過不少。
反正無論什麽行業領域,隻要跟圈子二字沾上,必然少不了名利幹係,商業互吹。
如果不追求什麽圈子地位,當作興趣愛好,隨便寫寫挺好。
真想上進,就得看自己什麽身份,以及學人拜碼頭了。
……
兩幅書法寫完,陳景樂有種心中抑鬱一掃而空的感覺。
長籲口氣。
忍不住掏出手機拍下照片,發了一條朋友圈。
這可是稀罕事,他上一次發朋友圈還是上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