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袁紹之死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軍繼續向前推進,弓兵開始反擊,很快就壓製了城頭上的袁軍。士兵又推著沉重的雲梯架於城牆之上,開始攀爬起來。
城頭上的袁軍見狀,紛紛拿起武器,攻向爬上城頭的陳軍士兵,雙方短兵相接。隻是,袁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打折扣,他們的反擊軟弱無力。
好在,鄴城城頭高大堅固,能夠成功爬上城頭的陳軍士兵並不多。麵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陳軍終是無力拿下城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軍的攻勢逐漸減弱。袁軍靠著鄴城堅固的城防,終是保住了鄴城。袁紹入主鄴城後,多次修繕城牆,這會兒倒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這場激烈的戰鬥以陳軍的撤退而告終。
審配看到退去的敵軍,卻絲毫沒有感到一絲喜悅。這隻是敵軍第一天攻城,後麵的攻城必會越來越慘烈。
陳軍連續攻城三天,仍是攻城不下,陳炎下令休息幾天時間。
……
鄴城大將軍府。
迷迷糊糊中,袁紹醒了過來。這段時間,他時睡時醒,也時常忘了時辰。城外的交戰,他竟一無所知。
他努力地掙紮著起了身,仆人看到他醒來,連忙端過一碗藥來,侍候他吃藥。
或許是太緊張了,仆人的手哆哆嗦嗦的,竟把藥碗給打翻了。仆人跪倒在地,哭道:“家主饒命……饒命呀。”
“混賬……”袁紹發現自己都無力罵人:“來人……來人……”
他似乎用盡了力氣,叫了幾聲,卻沒人進來。
“人呢?”
仆人這下才迴答:“大將軍,城外敵軍正在攻城,府裏的人都逃了。”
“什麽?陳炎……打到城下了……”袁紹臉色蒼白,這一刻終於還是來了。
“是的,攻城已經幾日,鄴城人心惶惶,都各自逃難。”
“誰在守城?”
“審別駕,但隻怕守不了多久。”
“你還是挺忠心的,居然沒跑?”
“小的對家主忠心耿耿……審別駕也給了小的不少錢。”原來是看在錢的麵子上。
袁紹兩目無神,長歎口氣:“唉!敗了就敗了,我這殘軀,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好在諸子已送出鄴城。”
“可是鄴城內有謠言,幾位公子去了並州,路遇黑山賊餘部,被滅了門。”
“什麽?”袁紹一聽,頓時頭暈目眩,噴出一口老血,又暈了過去。
“家主,你怎麽啦?”仆人連忙上去攙扶袁紹,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沒把嚴的嘴,害了袁紹。
鄴城之內,謠言四起,不知不覺中就傳出袁紹諸子遭遇黑山賊,袁家被滅門的消息。這消息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這一暈倒,袁紹再也沒能醒過來,已是撒手人寰。
當天傍晚,審配就知道了袁紹病逝的消息。他來到袁紹的床前,嚎啕大哭。
次日,袁紹病逝的消息慢慢傳開。田豐得到消息,也來到了大將軍府,跪在袁紹的床榻前,淚水止不住往下流。除了審配和田豐外,一些還留在鄴城的臣子,或與袁紹有交情的人,也紛紛來到了大將軍府。
審配的侄子審榮來到審配麵前:“伯父,大將軍已死,如今鄴城又不可守,還是……降了吧!”
審配咬著嘴唇,眼淚仍流個不停,說不出話來。
“伯父對大將軍忠心耿耿,可時至今日,還得為眾人著想,今鄴城大亂,唯有父親能主持大局。”
審配抽了抽鼻子,走到田豐麵前:“元皓,有一事還請元皓決斷。”
“審別駕說說看。”
“大將軍雖有時不聽元皓之言,卻深知你忠貞不二,鄴城危難之時,諸將諸臣,降的降,逃的逃,唯元皓仍對大將軍不離不棄,足見大將軍沒有看錯人,今大將軍已死,城內之事……”
“審別駕之意,我自然明白。”田豐打斷了審配的話,看來他已經猜到審配想幹嘛了,於是接著說:“今鄴城已至此,還是審別駕做主,降了吧!”
“那就如元皓所言,降了吧!”審配又流下了眼淚,癱坐在地上。
此前他一直堅持不降,是因為袁紹尚在。如今袁紹死了,袁紹諸子也逃了,想必這時候都在並州了。他已經沒有效忠的對象,如果還堅守不降,名義上就解釋不清。所以,他才決定獻城而降。
……
城外,陳炎並不知道袁紹已死,正率軍列陣,準備攻城。
突然,一個士兵跑來:“報……報將軍,鄴城內傳來消息,昨日袁紹病情發作,已經去世。”
“袁紹……死了?消息可確切?”
“確切,據說是午時前後咽了氣。”
陳炎感慨萬分,自然也沒有下令攻城,但也沒有退兵,就這麽列陣著。
一個時辰後,士兵來報:“報……鄴城內來人,請求見將軍。”
“把人帶過來。”陳炎猜著,多半是來請降的。如果袁紹死了,鄴城還不降,他就不要怪他不顧袁紹之死,再度攻城了。
一個年紀四旬的文士被帶了過來,正是田豐。田豐曾作為袁紹的使者,來拜訪過陳炎,所以兩人認識。
“見過驃騎將軍。”
“元皓無須多禮,聽聞大將軍病逝,我亦感慨萬分,我與大將軍交戰多年,但並非私怨,當今天下,乃大亂之世,漢室不可興,我與大將軍皆有一個夢想,即問鼎天下,還我漢人江山一個和平安定,鑄造一個太平盛世,故因而相爭。今大將軍病逝,乃壯誌未酬,而我仍需矢誌不渝?,繼續征戰天下。”
田豐眼裏含著淚水:“驃騎將軍誌向如此遠大,若非與大將軍是敵人,必是大將軍之友。”
“城內情形如何?元皓來此不知有何用意?”這感慨的話點到為止就行,說多了就顯得虛偽了,畢竟兩人打了八年仗。所以,陳炎及時改變話題,直入主題。
“大將軍已逝,鄴城已亂,我與審正南商議了一番,願獻城歸降,隻是尚有幾個條件,還望驃騎將軍能答應,否則誓死不降。”
“哦,不知有何條件?”
“一是,驃騎將軍入城後,必須放過城中將士及百姓,他們皆無辜之人。”
城頭上的袁軍見狀,紛紛拿起武器,攻向爬上城頭的陳軍士兵,雙方短兵相接。隻是,袁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大打折扣,他們的反擊軟弱無力。
好在,鄴城城頭高大堅固,能夠成功爬上城頭的陳軍士兵並不多。麵對著數倍於己的敵人,陳軍終是無力拿下城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軍的攻勢逐漸減弱。袁軍靠著鄴城堅固的城防,終是保住了鄴城。袁紹入主鄴城後,多次修繕城牆,這會兒倒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這場激烈的戰鬥以陳軍的撤退而告終。
審配看到退去的敵軍,卻絲毫沒有感到一絲喜悅。這隻是敵軍第一天攻城,後麵的攻城必會越來越慘烈。
陳軍連續攻城三天,仍是攻城不下,陳炎下令休息幾天時間。
……
鄴城大將軍府。
迷迷糊糊中,袁紹醒了過來。這段時間,他時睡時醒,也時常忘了時辰。城外的交戰,他竟一無所知。
他努力地掙紮著起了身,仆人看到他醒來,連忙端過一碗藥來,侍候他吃藥。
或許是太緊張了,仆人的手哆哆嗦嗦的,竟把藥碗給打翻了。仆人跪倒在地,哭道:“家主饒命……饒命呀。”
“混賬……”袁紹發現自己都無力罵人:“來人……來人……”
他似乎用盡了力氣,叫了幾聲,卻沒人進來。
“人呢?”
仆人這下才迴答:“大將軍,城外敵軍正在攻城,府裏的人都逃了。”
“什麽?陳炎……打到城下了……”袁紹臉色蒼白,這一刻終於還是來了。
“是的,攻城已經幾日,鄴城人心惶惶,都各自逃難。”
“誰在守城?”
“審別駕,但隻怕守不了多久。”
“你還是挺忠心的,居然沒跑?”
“小的對家主忠心耿耿……審別駕也給了小的不少錢。”原來是看在錢的麵子上。
袁紹兩目無神,長歎口氣:“唉!敗了就敗了,我這殘軀,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好在諸子已送出鄴城。”
“可是鄴城內有謠言,幾位公子去了並州,路遇黑山賊餘部,被滅了門。”
“什麽?”袁紹一聽,頓時頭暈目眩,噴出一口老血,又暈了過去。
“家主,你怎麽啦?”仆人連忙上去攙扶袁紹,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沒把嚴的嘴,害了袁紹。
鄴城之內,謠言四起,不知不覺中就傳出袁紹諸子遭遇黑山賊,袁家被滅門的消息。這消息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這一暈倒,袁紹再也沒能醒過來,已是撒手人寰。
當天傍晚,審配就知道了袁紹病逝的消息。他來到袁紹的床前,嚎啕大哭。
次日,袁紹病逝的消息慢慢傳開。田豐得到消息,也來到了大將軍府,跪在袁紹的床榻前,淚水止不住往下流。除了審配和田豐外,一些還留在鄴城的臣子,或與袁紹有交情的人,也紛紛來到了大將軍府。
審配的侄子審榮來到審配麵前:“伯父,大將軍已死,如今鄴城又不可守,還是……降了吧!”
審配咬著嘴唇,眼淚仍流個不停,說不出話來。
“伯父對大將軍忠心耿耿,可時至今日,還得為眾人著想,今鄴城大亂,唯有父親能主持大局。”
審配抽了抽鼻子,走到田豐麵前:“元皓,有一事還請元皓決斷。”
“審別駕說說看。”
“大將軍雖有時不聽元皓之言,卻深知你忠貞不二,鄴城危難之時,諸將諸臣,降的降,逃的逃,唯元皓仍對大將軍不離不棄,足見大將軍沒有看錯人,今大將軍已死,城內之事……”
“審別駕之意,我自然明白。”田豐打斷了審配的話,看來他已經猜到審配想幹嘛了,於是接著說:“今鄴城已至此,還是審別駕做主,降了吧!”
“那就如元皓所言,降了吧!”審配又流下了眼淚,癱坐在地上。
此前他一直堅持不降,是因為袁紹尚在。如今袁紹死了,袁紹諸子也逃了,想必這時候都在並州了。他已經沒有效忠的對象,如果還堅守不降,名義上就解釋不清。所以,他才決定獻城而降。
……
城外,陳炎並不知道袁紹已死,正率軍列陣,準備攻城。
突然,一個士兵跑來:“報……報將軍,鄴城內傳來消息,昨日袁紹病情發作,已經去世。”
“袁紹……死了?消息可確切?”
“確切,據說是午時前後咽了氣。”
陳炎感慨萬分,自然也沒有下令攻城,但也沒有退兵,就這麽列陣著。
一個時辰後,士兵來報:“報……鄴城內來人,請求見將軍。”
“把人帶過來。”陳炎猜著,多半是來請降的。如果袁紹死了,鄴城還不降,他就不要怪他不顧袁紹之死,再度攻城了。
一個年紀四旬的文士被帶了過來,正是田豐。田豐曾作為袁紹的使者,來拜訪過陳炎,所以兩人認識。
“見過驃騎將軍。”
“元皓無須多禮,聽聞大將軍病逝,我亦感慨萬分,我與大將軍交戰多年,但並非私怨,當今天下,乃大亂之世,漢室不可興,我與大將軍皆有一個夢想,即問鼎天下,還我漢人江山一個和平安定,鑄造一個太平盛世,故因而相爭。今大將軍病逝,乃壯誌未酬,而我仍需矢誌不渝?,繼續征戰天下。”
田豐眼裏含著淚水:“驃騎將軍誌向如此遠大,若非與大將軍是敵人,必是大將軍之友。”
“城內情形如何?元皓來此不知有何用意?”這感慨的話點到為止就行,說多了就顯得虛偽了,畢竟兩人打了八年仗。所以,陳炎及時改變話題,直入主題。
“大將軍已逝,鄴城已亂,我與審正南商議了一番,願獻城歸降,隻是尚有幾個條件,還望驃騎將軍能答應,否則誓死不降。”
“哦,不知有何條件?”
“一是,驃騎將軍入城後,必須放過城中將士及百姓,他們皆無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