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袁紹出兵,進軍信都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淄侯放心,我必轉告司空,隻是許都距離鄴城甚遠,司空大軍到達冀州,恐怕還需幾個月時間,臨淄侯須堅守下去,待司空大軍進入冀州,便可與臨淄侯夾擊袁紹,屆時袁紹必亡。”
“哈哈,如此甚好。”
董昭完成使命,連忙提出告辭,離開了信都。
郭嘉在旁提醒陳炎:“州牧,曹操既然來找州牧結盟,必會提前謀劃,如我所料不差,曹操恐怕已經陳兵於兗州境內,伺機進軍鄴城,而不是等這董昭迴去,再從許都發兵。”
“奉孝言之有理,那曹操會屯兵在哪呢?濮陽嗎?”陳炎也明白這個道理。
“不,濮陽太近,容易被袁紹察覺,多半在黃河南岸,若大軍渡黃河,動靜不小,袁紹不可能不發覺,應該在……”郭嘉想了想:“陳留酸棗或東郡白馬,這兩地有渡口,方便渡河,距離鄴城不過三四百裏,正好合適。”
然而,郭嘉不知道的是,他高估了曹操的膽量,曹操真正駐軍的地方是河南中牟,也就是曆史上官渡之戰的所在地,距離鄴城有五百多裏路。
陳炎點了點頭。
……
隨後,陳炎把沮授叫過來,兩人先聊了些其他閑話,才慢慢地進入正題。
“公與先生在信都住得可習慣?士兵沒為難先生吧?”
“我乃冀州人,有什麽不習慣的?士兵得州牧之命,亦不敢為難我。倒是……不知青州牧可住得習慣?若不習慣,可以迴青州去。”
“我找先生不過想聊幾句而已,先生何必處處出言諷刺?就算是為了奪鄴城,我也要習慣這裏的生活。”
“青州牧真是癡人說夢,就你這點兵力,居然妄想奪鄴城。”
“是不是說夢,先生很快就知道了。”
“你這話何意?”
“螳螂在前,黃雀在後,袁紹忙著對付我,卻不知道他最大的敵人未必就是我。”
陳炎並沒有把他與曹操共謀袁紹之事說了出來,對於沮授這種聰明,隻需一點即透,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懷疑。
“你這話何意?莫非是……曹操!”沮授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想明白了,他警惕了起來:“你特意來找我談話,難道就是把此事告訴我?”他不得不懷疑陳炎是有目的的。果然,沮授還是懷疑了。
“不是,隻是聊天,無意中說出來而已,反正你被關押於此,又沒辦法傳出來。”
“倒也是。”沮授自嘲了一番,自己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麽樣,他的疑心下降了不少:“下次,青州牧還是別找我說話,否則容易讓我懷疑州牧的動機。”
“先生想懷疑就懷疑便是,與我何幹?”陳炎突然問一句:“對了,聽聞先生擅長夜觀星象?”
“略知一二,怎麽?”
“那星象是否顯示,我必能擊敗袁紹,掌控北方之地!”
“胡說八道。”沮授突然想起自己好久沒觀星象了,得觀一觀才行。
“哈哈哈哈,星象之說,實是不可靠,先生不必沉迷於此道,不過,星象變化,倒是與氣候相關,若先生有興趣,可通過觀星象來判斷氣候變化,並由此指導耕種,如此才利國利民,若是利用觀星象,來散播鬼神之說,大可不必,這反是荒廢了一身本事。”
沮授聽了,沉默了起來,似乎心有所悟。突然,他又想起一事來。
“對了,那鐵製的馬蹬和馬蹄鐵,是青州牧所製?”沮授換了個話題,他一直都想搞明白為什麽自己的馬蹬和馬蹄鐵那麽容易壞。
“不錯,先生不是早就知道了嗎?還學著仿造了。”
“但我所仿造的容易壞,這是為何?”
“哈哈哈哈,先生若投效了我,我自是不會隱瞞,若不投效,又何必去問?”沮授自然明白陳炎是不會告訴他的。
後來,兩人又瞎聊了半個時辰,陳炎才讓人把沮授押迴去。
……
冀州魏郡鄴城,建安五年(200年)五月上旬。
袁紹親率三萬大軍,從鄴城出發,進軍信都。十天之後,大軍到達信都,紮下營寨。
城頭上,陳炎已經收到斥候的迴報,知道袁紹大軍到達,大戰終於要開始了。不過,他既然早就料到袁紹會傾力奪迴信都,自然也有所安排,倒也是胸有成竹。
次日,袁紹率軍列陣,陳炎也率軍出城,列陣相對。雖然敵軍兵力雄厚,他也不願意示弱。
既然列陣了,兩個老大總得說些什麽,才能宣布大戰開始。袁紹和陳炎各自上前,負責保護袁紹的是文醜和王門,而跟隨陳炎一起過去的是趙雲和典韋。
“大將軍,別來無恙。”
“拜你所賜,近幾年過得不怎麽好。”
“大將軍年紀已老,又兒孫滿堂,不如安心享天倫之樂,何必去辛苦征戰呢?”
“若我不征戰,子孫如何能享這大好基業?青州牧野心勃勃,不也是不甘隻居青州嗎?”
“看來,我與大將軍終免不了這一戰。”
“那是自然,莫非你還想與我和談?”
“若能和談,那自然更好,隻怕大將軍不願意。”
“哈哈哈哈,你殺我將士,奪我冀州領土,此仇我豈能不報?”袁紹一陣大笑,卻顯得滿腔怒火。
“既然如此,我與大將軍也沒什麽好聊的,隻好戰一場吧!”
陳炎與袁紹本就不熟,話說完了,正想打算轉身迴去。
“陳炎,可敢與我鬥將?”
說話的是袁紹旁邊的文醜。袁紹聽了,看了一眼文醜,心中微微不喜,想必是覺得文醜不該自作主張。
陳炎看了一下文醜,又看向袁紹:“看來大將軍手下無人了,文醜在我手下都不知道吃了多少次敗仗了,怎麽大將軍還讓他上戰場?”
文醜兩次敗在趙雲手下,一次在易京,另一次是一個多月前的信都之戰。
袁紹和文醜聽了,感到又羞又怒。袁紹也是無奈,手下人在陳炎手下都吃過虧,他還真無將可用。
文醜被陳炎看低,勃然大怒:“陳炎,今日鬥將,我必擊敗於你,一雪前恥。”
“哈哈,如此甚好。”
董昭完成使命,連忙提出告辭,離開了信都。
郭嘉在旁提醒陳炎:“州牧,曹操既然來找州牧結盟,必會提前謀劃,如我所料不差,曹操恐怕已經陳兵於兗州境內,伺機進軍鄴城,而不是等這董昭迴去,再從許都發兵。”
“奉孝言之有理,那曹操會屯兵在哪呢?濮陽嗎?”陳炎也明白這個道理。
“不,濮陽太近,容易被袁紹察覺,多半在黃河南岸,若大軍渡黃河,動靜不小,袁紹不可能不發覺,應該在……”郭嘉想了想:“陳留酸棗或東郡白馬,這兩地有渡口,方便渡河,距離鄴城不過三四百裏,正好合適。”
然而,郭嘉不知道的是,他高估了曹操的膽量,曹操真正駐軍的地方是河南中牟,也就是曆史上官渡之戰的所在地,距離鄴城有五百多裏路。
陳炎點了點頭。
……
隨後,陳炎把沮授叫過來,兩人先聊了些其他閑話,才慢慢地進入正題。
“公與先生在信都住得可習慣?士兵沒為難先生吧?”
“我乃冀州人,有什麽不習慣的?士兵得州牧之命,亦不敢為難我。倒是……不知青州牧可住得習慣?若不習慣,可以迴青州去。”
“我找先生不過想聊幾句而已,先生何必處處出言諷刺?就算是為了奪鄴城,我也要習慣這裏的生活。”
“青州牧真是癡人說夢,就你這點兵力,居然妄想奪鄴城。”
“是不是說夢,先生很快就知道了。”
“你這話何意?”
“螳螂在前,黃雀在後,袁紹忙著對付我,卻不知道他最大的敵人未必就是我。”
陳炎並沒有把他與曹操共謀袁紹之事說了出來,對於沮授這種聰明,隻需一點即透,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懷疑。
“你這話何意?莫非是……曹操!”沮授是個聰明人,很快就想明白了,他警惕了起來:“你特意來找我談話,難道就是把此事告訴我?”他不得不懷疑陳炎是有目的的。果然,沮授還是懷疑了。
“不是,隻是聊天,無意中說出來而已,反正你被關押於此,又沒辦法傳出來。”
“倒也是。”沮授自嘲了一番,自己就算知道了,又能怎麽樣,他的疑心下降了不少:“下次,青州牧還是別找我說話,否則容易讓我懷疑州牧的動機。”
“先生想懷疑就懷疑便是,與我何幹?”陳炎突然問一句:“對了,聽聞先生擅長夜觀星象?”
“略知一二,怎麽?”
“那星象是否顯示,我必能擊敗袁紹,掌控北方之地!”
“胡說八道。”沮授突然想起自己好久沒觀星象了,得觀一觀才行。
“哈哈哈哈,星象之說,實是不可靠,先生不必沉迷於此道,不過,星象變化,倒是與氣候相關,若先生有興趣,可通過觀星象來判斷氣候變化,並由此指導耕種,如此才利國利民,若是利用觀星象,來散播鬼神之說,大可不必,這反是荒廢了一身本事。”
沮授聽了,沉默了起來,似乎心有所悟。突然,他又想起一事來。
“對了,那鐵製的馬蹬和馬蹄鐵,是青州牧所製?”沮授換了個話題,他一直都想搞明白為什麽自己的馬蹬和馬蹄鐵那麽容易壞。
“不錯,先生不是早就知道了嗎?還學著仿造了。”
“但我所仿造的容易壞,這是為何?”
“哈哈哈哈,先生若投效了我,我自是不會隱瞞,若不投效,又何必去問?”沮授自然明白陳炎是不會告訴他的。
後來,兩人又瞎聊了半個時辰,陳炎才讓人把沮授押迴去。
……
冀州魏郡鄴城,建安五年(200年)五月上旬。
袁紹親率三萬大軍,從鄴城出發,進軍信都。十天之後,大軍到達信都,紮下營寨。
城頭上,陳炎已經收到斥候的迴報,知道袁紹大軍到達,大戰終於要開始了。不過,他既然早就料到袁紹會傾力奪迴信都,自然也有所安排,倒也是胸有成竹。
次日,袁紹率軍列陣,陳炎也率軍出城,列陣相對。雖然敵軍兵力雄厚,他也不願意示弱。
既然列陣了,兩個老大總得說些什麽,才能宣布大戰開始。袁紹和陳炎各自上前,負責保護袁紹的是文醜和王門,而跟隨陳炎一起過去的是趙雲和典韋。
“大將軍,別來無恙。”
“拜你所賜,近幾年過得不怎麽好。”
“大將軍年紀已老,又兒孫滿堂,不如安心享天倫之樂,何必去辛苦征戰呢?”
“若我不征戰,子孫如何能享這大好基業?青州牧野心勃勃,不也是不甘隻居青州嗎?”
“看來,我與大將軍終免不了這一戰。”
“那是自然,莫非你還想與我和談?”
“若能和談,那自然更好,隻怕大將軍不願意。”
“哈哈哈哈,你殺我將士,奪我冀州領土,此仇我豈能不報?”袁紹一陣大笑,卻顯得滿腔怒火。
“既然如此,我與大將軍也沒什麽好聊的,隻好戰一場吧!”
陳炎與袁紹本就不熟,話說完了,正想打算轉身迴去。
“陳炎,可敢與我鬥將?”
說話的是袁紹旁邊的文醜。袁紹聽了,看了一眼文醜,心中微微不喜,想必是覺得文醜不該自作主張。
陳炎看了一下文醜,又看向袁紹:“看來大將軍手下無人了,文醜在我手下都不知道吃了多少次敗仗了,怎麽大將軍還讓他上戰場?”
文醜兩次敗在趙雲手下,一次在易京,另一次是一個多月前的信都之戰。
袁紹和文醜聽了,感到又羞又怒。袁紹也是無奈,手下人在陳炎手下都吃過虧,他還真無將可用。
文醜被陳炎看低,勃然大怒:“陳炎,今日鬥將,我必擊敗於你,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