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衣帶詔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州牧答應袁紹,增兵琅琊,震懾陳炎,但震懾陳炎未必非得出兵琅琊,增兵東郡東阿一帶,窺視平原,陳炎亦會大懼。故司空可兩時答應袁紹和陳炎,為其牽製對方兵力,再增兵兗州東郡,兵力可在酸棗、東阿之間轉移,如此便不負所托。若戰局有變,則伺機而動。”
曹操聽了,微微一愣,然後才說:“公仁此計……甚妙。”
眾人一聽,此計確實是一舉兩得,隻是看起來似乎有些無恥,說起來是同時答應兩邊,實則是同時忽悠了兩邊。
“好,就這麽辦。”曹操很喜歡,當場做了決定。不過,他並不急迴複伊籍,打算先晾伊籍幾天再說。
……
兩日後,伊籍上朝拜見了劉協,提前送過禮的,過程自然順利。此時,他隱隱約約知道,袁紹也曾派使者來許都,感到一些不妙。不過,袁紹的使者已經離開了。
閑暇之時,伊籍就出來逛逛街。這天迴來,所住的客棧夥計告訴他,有人來找他,要了個雅間,正等著他。
莫非是曹操的人?可他一想,曹操的人來找他,要什麽雅間?好奇之下,他還是去了雅間。
裏麵坐著一個年紀四旬的長老,身後還有兩個士兵。
“將軍是哪位?找我不知有何事?”
那人打了個手勢,身後的士兵出去了,還順便把門給關上。這讓伊籍有種不妙的感覺。
“使者勿慌。”那人自我介紹:“我乃車騎將軍董承。”
“車騎將軍?”
“正是,我在許都,久聞青州牧雄才大略,早想結交,隻是苦於沒有機會,今使者代青州牧而來,正好可以結識。”
伊籍仍有不安之感,他感覺這董承找他必有要事,可不是結識那麽簡單。
“將軍客氣了,我不過一無名小卒而已。”
董承心裏微惱,我堂堂一車騎將軍,結交你幹嘛?是想通過你結交陳炎而已。
“使者前來許都,不知有何貴幹呀?”董承非曹操親信,自然不知道伊籍的真實目的,而他這一問,伊籍立馬就判斷出,此人跟曹操不是一夥的,他警惕了起來。
“奉我主之命,前來許都拜見陛下,幾日前已見過陛下,正要離開許都。”
“我記得,青州牧曾幾次派使者攜禮而來,看來青州牧真是有心了,隻是青州牧卻不知道,如今陛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將軍此話何意?陛下雖年紀尚輕,但有曹司空等能臣輔佐,朝廷穩固,政通人和,何來水深火熱?”
董承微微不喜,猶豫了一下,又暗自握緊拳頭:“使者所看到的不過是表象而已。”
伊籍聽了一陣沉默,讓董承感到尷尬。要是伊籍順口問“此為何意”之類的話,他就可以順勢娓娓道來,可是伊籍偏偏不配合。
沒辦法,董承隻好自己主動說出來了:“三年前曹司空出兵把陛下迎迴許都,倒也是功高卓著,隻是陛下到這許都之後,曹司空掌控兵權,把持朝政,欺壓陛下,朝堂諸事,曹司空獨斷專行,絲毫不把陛下放在眼裏,此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何異?陛下逃出狼群,又落虎口啊!”
說到激動之處,董承抽泣了起來:“我等老臣,屢屢上諫,請曹司空恪守為臣本分,但其大權獨攬,無視我等,今陛下在許都,無異於傀儡,陛下苦矣……嗚……嗚。”
伊籍聽了,大驚失色,下意識地站了起來,但很快意識到董承的士兵剛才把房門給關了,又坐了下來。看來,今日他要是不聽完,董承不會讓他走。
“此乃大事,將軍請勿胡言亂語。”
“此乃真言呀!陛下受苦,我等老臣皆忠直之人,心痛不已,欲救陛下於危難之中,故我冒險來見使者。”
“見我有何用?”
“曹操對皇宮監視甚嚴,陛下稍有不慎,就會被斥責刁難。”話說開了,董承對曹操也直唿其名:“數日前,我去見陛下,得陛下密詔,藏於衣帶之上,僥幸帶了出來,陛下之意是,讓我以此詔號令天下群雄,出兵討伐曹操,解救陛下。”
“大將軍袁紹、荊州牧劉表、槐裏侯馬騰等皆以答應,奉詔起兵。青州牧坐陣於青州,麾下有數萬大軍,自當為朝廷效力,兵發許都,解救陛下才是。”
伊籍感到一陣彷徨:“將軍所言非虛?”
“自然是實。”
“那陛下詔書呢?”伊籍不敢聽董承胡說八道,要眼見為實。
“曹操盯得緊,詔書重大,不敢隨意攜帶於身,今來見使者,隻希望使者迴青州後,把我剛才所言,具實告之青州牧,青州牧乃忠臣,必會出兵許都,解救陛下,屆時則有從龍之功,名垂青史。”
伊籍也是無奈,隻好先同意下來再說:“好吧!此事重大,我先迴去稟告我主,由我主做決斷。”
董承聽了大喜。
兩人又聊了些細節,伊籍主動提出結束對話,董承才離開了客棧。
董承走了之後,伊籍心中不安起來。董承所言是真是假暫且不說,兩人今日不過初次見麵,董承就以如此大事相托,總讓他覺得此人行事不秘。而且,如果這事是真的,以如今的狀況,他也做不了什麽。
想來想去,伊籍越想越害怕,這種事與陳炎何幹?董承來找他,無非是想陳炎出力。如今,陳炎與袁紹交戰正酣,怎麽管得了許都的事情?更何況,陳炎還想著曹操出力牽製袁紹呢!
對於伊籍而言,這種事知道得越少越好,既然知道了,他留在許都就不安全了,不行,得趕緊離開許都才行。外麵真是太危險了,還是東平陵最安全。好,明日去司空府,把自己的事情辦完,然後就離開。
次日,伊籍來到司空府,見到了曹操。
“司空,剛剛得到消息,我主大婚,故急著迴去,出兵一事,不知司空考慮得如何了?”
其實,陳炎大婚之事,他沒必要跟曹操說,隻是急著迴去,就拿來當借口。
曹操聽了,微微一愣,然後才說:“公仁此計……甚妙。”
眾人一聽,此計確實是一舉兩得,隻是看起來似乎有些無恥,說起來是同時答應兩邊,實則是同時忽悠了兩邊。
“好,就這麽辦。”曹操很喜歡,當場做了決定。不過,他並不急迴複伊籍,打算先晾伊籍幾天再說。
……
兩日後,伊籍上朝拜見了劉協,提前送過禮的,過程自然順利。此時,他隱隱約約知道,袁紹也曾派使者來許都,感到一些不妙。不過,袁紹的使者已經離開了。
閑暇之時,伊籍就出來逛逛街。這天迴來,所住的客棧夥計告訴他,有人來找他,要了個雅間,正等著他。
莫非是曹操的人?可他一想,曹操的人來找他,要什麽雅間?好奇之下,他還是去了雅間。
裏麵坐著一個年紀四旬的長老,身後還有兩個士兵。
“將軍是哪位?找我不知有何事?”
那人打了個手勢,身後的士兵出去了,還順便把門給關上。這讓伊籍有種不妙的感覺。
“使者勿慌。”那人自我介紹:“我乃車騎將軍董承。”
“車騎將軍?”
“正是,我在許都,久聞青州牧雄才大略,早想結交,隻是苦於沒有機會,今使者代青州牧而來,正好可以結識。”
伊籍仍有不安之感,他感覺這董承找他必有要事,可不是結識那麽簡單。
“將軍客氣了,我不過一無名小卒而已。”
董承心裏微惱,我堂堂一車騎將軍,結交你幹嘛?是想通過你結交陳炎而已。
“使者前來許都,不知有何貴幹呀?”董承非曹操親信,自然不知道伊籍的真實目的,而他這一問,伊籍立馬就判斷出,此人跟曹操不是一夥的,他警惕了起來。
“奉我主之命,前來許都拜見陛下,幾日前已見過陛下,正要離開許都。”
“我記得,青州牧曾幾次派使者攜禮而來,看來青州牧真是有心了,隻是青州牧卻不知道,如今陛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將軍此話何意?陛下雖年紀尚輕,但有曹司空等能臣輔佐,朝廷穩固,政通人和,何來水深火熱?”
董承微微不喜,猶豫了一下,又暗自握緊拳頭:“使者所看到的不過是表象而已。”
伊籍聽了一陣沉默,讓董承感到尷尬。要是伊籍順口問“此為何意”之類的話,他就可以順勢娓娓道來,可是伊籍偏偏不配合。
沒辦法,董承隻好自己主動說出來了:“三年前曹司空出兵把陛下迎迴許都,倒也是功高卓著,隻是陛下到這許都之後,曹司空掌控兵權,把持朝政,欺壓陛下,朝堂諸事,曹司空獨斷專行,絲毫不把陛下放在眼裏,此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何異?陛下逃出狼群,又落虎口啊!”
說到激動之處,董承抽泣了起來:“我等老臣,屢屢上諫,請曹司空恪守為臣本分,但其大權獨攬,無視我等,今陛下在許都,無異於傀儡,陛下苦矣……嗚……嗚。”
伊籍聽了,大驚失色,下意識地站了起來,但很快意識到董承的士兵剛才把房門給關了,又坐了下來。看來,今日他要是不聽完,董承不會讓他走。
“此乃大事,將軍請勿胡言亂語。”
“此乃真言呀!陛下受苦,我等老臣皆忠直之人,心痛不已,欲救陛下於危難之中,故我冒險來見使者。”
“見我有何用?”
“曹操對皇宮監視甚嚴,陛下稍有不慎,就會被斥責刁難。”話說開了,董承對曹操也直唿其名:“數日前,我去見陛下,得陛下密詔,藏於衣帶之上,僥幸帶了出來,陛下之意是,讓我以此詔號令天下群雄,出兵討伐曹操,解救陛下。”
“大將軍袁紹、荊州牧劉表、槐裏侯馬騰等皆以答應,奉詔起兵。青州牧坐陣於青州,麾下有數萬大軍,自當為朝廷效力,兵發許都,解救陛下才是。”
伊籍感到一陣彷徨:“將軍所言非虛?”
“自然是實。”
“那陛下詔書呢?”伊籍不敢聽董承胡說八道,要眼見為實。
“曹操盯得緊,詔書重大,不敢隨意攜帶於身,今來見使者,隻希望使者迴青州後,把我剛才所言,具實告之青州牧,青州牧乃忠臣,必會出兵許都,解救陛下,屆時則有從龍之功,名垂青史。”
伊籍也是無奈,隻好先同意下來再說:“好吧!此事重大,我先迴去稟告我主,由我主做決斷。”
董承聽了大喜。
兩人又聊了些細節,伊籍主動提出結束對話,董承才離開了客棧。
董承走了之後,伊籍心中不安起來。董承所言是真是假暫且不說,兩人今日不過初次見麵,董承就以如此大事相托,總讓他覺得此人行事不秘。而且,如果這事是真的,以如今的狀況,他也做不了什麽。
想來想去,伊籍越想越害怕,這種事與陳炎何幹?董承來找他,無非是想陳炎出力。如今,陳炎與袁紹交戰正酣,怎麽管得了許都的事情?更何況,陳炎還想著曹操出力牽製袁紹呢!
對於伊籍而言,這種事知道得越少越好,既然知道了,他留在許都就不安全了,不行,得趕緊離開許都才行。外麵真是太危險了,還是東平陵最安全。好,明日去司空府,把自己的事情辦完,然後就離開。
次日,伊籍來到司空府,見到了曹操。
“司空,剛剛得到消息,我主大婚,故急著迴去,出兵一事,不知司空考慮得如何了?”
其實,陳炎大婚之事,他沒必要跟曹操說,隻是急著迴去,就拿來當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