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嚇退敵軍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果然如郭嘉所料,袁紹采納郭圖的策略,下令讓王門、何茂率三千軍隊,繞過易京,到達易京北麵去,以防公孫瓚撤退逃跑。
王門和何茂是袁紹軍中為數不多的,麵對陳炎沒有吃敗仗的將領。兩人率軍來到易京的東西麵,正想讓士兵選擇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突然,一個士兵匆匆跑了過來:“報兩位將軍 ,卑職找到了附近的一個鄉民,說這幾天有一支軍隊,向東北方向而去,還押運著不少東西,想必是敵軍在撤退。”
鄉民看到的軍隊,自然是陳炎的押糧隊,袁紹一直都知道陳炎的軍隊在附近活動。
“看來郭先生沒有說錯,公孫瓚有意逃跑,但公孫瓚一直在易京裏麵,指揮戰事,一點逃跑的跡象都沒有,不過,陳炎有大軍在附近活動,我們當謹慎才是。”
何茂點了點頭:“易京東北方向,有一渡口,可過淶水,公孫瓚若逃,必會從那裏渡河,不如往那邊進軍十裏,先看看有沒有動靜?”
“這……文醜將軍就是在那裏戰敗的,隻怕不妥。”王門膽怯了起來。
“大將軍嚴令,你我豈能不從?”
王門又點了點頭:“陳炎主力在易京裏麵,就算這裏有他的軍隊,亦不是主力,多半是輜重隊,鄉民所發現的軍隊押運輜重,說不定就是陳炎的,好!傳令,大軍往東北方向進軍,伺機奪取渡口。”
話說陳炎確實正在渡口處,督運糧草,典韋和田豫正在他身邊。一個月時間裏,在田楷的配合下,步騭帶著幾千人,光明正大地從易京的糧倉裏偷出了將近十萬石糧。他的軍隊至少要六七天時間一次往來,一個月也隻能拉走這麽多。當時,他心裏在想,就算是公孫瓚的糧食都歸自己,自己也無力帶走。
一天前,最新的一批糧食運到了渡口。渡口下遊有事先準備好的船隻,糧食到了之後,就要裝上船,然後再走水路到方城縣。沿途的橋梁已經被步騭搞定了。
王淩現在就在方城縣,他將手裏上千艘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往返於遒國到方城,另一部分往來於方城到章武。從遒國到方城走水路往來需要四五天時間,從方城往來章武,也差不多四五天時間。
“報……”斥候匆匆跑了過來:“報州牧。”
“有什麽消息。”
“敵軍一支步兵,兵力三四千人,正往這邊趕來,目標應該是渡口,隻有三四裏路了。”
“敵軍?看來還是來了。”前幾天陳炎收到了郭嘉傳來的消息,讓他注意敵軍可能會派軍隊來,目的是圍捕公孫瓚,斷陳炎後路。
“國讓,你說我該怎麽辦?”
“敵軍前來,我軍自當設伏擊之,隻是我軍士兵皆是新招募,訓練不足,隻怕戰力不行,即便伏擊,也未必能勝。”
“國讓說得對,收到奉孝的消息後,我憂慮重重,後來我一想,唯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袁紹主力在攻易京,能派出來的軍隊不會太多。”
“但敵軍有三四千兵力,已是不弱,如何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袁紹大軍連連敗於我手,必對我心生畏懼,且這支軍隊是步兵,正巧最新一批糧食拉到渡口,可把馬匹集中起來,也有兩千多匹了吧,偽裝成騎兵,正麵列陣交戰,敵軍看到我軍是騎兵,又有數千步兵,必會嚇退。”
田豫聽了,眼睛一亮:“州牧此計……我看可行,這些士兵雖訓練不足,但裝裝騎兵的樣子還是沒問題的,敵軍步兵前來,必會畏懼,不敢往前。”
“好,傳令所有士兵集合,把戰馬從車上卸下來。”趙雲所率騎兵下馬,戰馬都用來拉板車上,押運糧食了。
話說王門和何茂率軍前行,斥候來報:“報將軍,前麵發現一支軍隊,已經列陣,兵力六七千,其中還有騎兵兩三千。”
“什麽?誰的軍隊?怎麽如此龐大。”
“旗幟上是個陳字,應該是陳炎的軍隊。”
“傳令,停止進軍,待我去看一看。”
王門和何茂感到疑惑,兩人連忙趕到大軍最前麵。果然,四五百步距離處,一支軍隊排兵列陣,整整齊齊的,一邊是騎兵,一邊是步兵,甚是威武。
“敵軍這架勢,分明是已經發現我軍前來,在等著我軍,如今該如何是好?”
“確實如此,我軍兵力不過三千,敵軍兵力兩倍於我,若我軍還前往,豈不自投羅網?敵軍隻需騎兵一個衝鋒,我軍便全軍覆沒,王將軍,還是……快撤吧!”
“好,傳令,大軍後撤。”王門也不浪費時間,立即下令後撤。
然而,王門和何茂都看到一裏外的陳炎的軍隊了,陳炎也自然知道他們的軍隊到來。袁軍調頭不到半刻鍾時間,青州軍鼓聲大作,戰馬奔騰,似乎要衝殺過來。
王門和何茂一聽這鼓聲,也以為青州要衝殺過來,大急,連忙下令:“快,加快速度,撤退!”
命令一下,袁軍士兵連忙狂奔起來,跑得比兔子都快。大軍一口氣撤了四五裏路,才停了下來。王門連忙再派斥候去查探,敵軍有沒有追擊。
一刻鍾左右,斥候急匆匆地跑了迴來:“報將軍,敵軍騎兵在大約兩裏處,但不知道我軍在哪,正在搜尋我軍。”
王門一聽,急了,敵軍還真是不放過自己。自己大軍幾千兵力,哪瞞得過敵軍,說不定很快就會被發現,不行,還得繼續撤退。
“快,傳令,大軍往南撤。”
命令一下,袁軍又動了起來,繼續往南撤退。隱隱約約中,王門似乎聽到了馬蹄聲,他又催促起來:“快,加快速度。”
袁軍繼續後撤,一口氣又撤了十裏左右,才停了下來,士兵個個累得半死。此時,袁軍的位置距離渡口已遠,差不多二十多裏了。
王門再派出斥候查探了一下,沒發現青州軍的蹤跡,這下才安心了。看到天色已晚,他隻好下令安營紮寨。
王門和何茂是袁紹軍中為數不多的,麵對陳炎沒有吃敗仗的將領。兩人率軍來到易京的東西麵,正想讓士兵選擇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突然,一個士兵匆匆跑了過來:“報兩位將軍 ,卑職找到了附近的一個鄉民,說這幾天有一支軍隊,向東北方向而去,還押運著不少東西,想必是敵軍在撤退。”
鄉民看到的軍隊,自然是陳炎的押糧隊,袁紹一直都知道陳炎的軍隊在附近活動。
“看來郭先生沒有說錯,公孫瓚有意逃跑,但公孫瓚一直在易京裏麵,指揮戰事,一點逃跑的跡象都沒有,不過,陳炎有大軍在附近活動,我們當謹慎才是。”
何茂點了點頭:“易京東北方向,有一渡口,可過淶水,公孫瓚若逃,必會從那裏渡河,不如往那邊進軍十裏,先看看有沒有動靜?”
“這……文醜將軍就是在那裏戰敗的,隻怕不妥。”王門膽怯了起來。
“大將軍嚴令,你我豈能不從?”
王門又點了點頭:“陳炎主力在易京裏麵,就算這裏有他的軍隊,亦不是主力,多半是輜重隊,鄉民所發現的軍隊押運輜重,說不定就是陳炎的,好!傳令,大軍往東北方向進軍,伺機奪取渡口。”
話說陳炎確實正在渡口處,督運糧草,典韋和田豫正在他身邊。一個月時間裏,在田楷的配合下,步騭帶著幾千人,光明正大地從易京的糧倉裏偷出了將近十萬石糧。他的軍隊至少要六七天時間一次往來,一個月也隻能拉走這麽多。當時,他心裏在想,就算是公孫瓚的糧食都歸自己,自己也無力帶走。
一天前,最新的一批糧食運到了渡口。渡口下遊有事先準備好的船隻,糧食到了之後,就要裝上船,然後再走水路到方城縣。沿途的橋梁已經被步騭搞定了。
王淩現在就在方城縣,他將手裏上千艘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往返於遒國到方城,另一部分往來於方城到章武。從遒國到方城走水路往來需要四五天時間,從方城往來章武,也差不多四五天時間。
“報……”斥候匆匆跑了過來:“報州牧。”
“有什麽消息。”
“敵軍一支步兵,兵力三四千人,正往這邊趕來,目標應該是渡口,隻有三四裏路了。”
“敵軍?看來還是來了。”前幾天陳炎收到了郭嘉傳來的消息,讓他注意敵軍可能會派軍隊來,目的是圍捕公孫瓚,斷陳炎後路。
“國讓,你說我該怎麽辦?”
“敵軍前來,我軍自當設伏擊之,隻是我軍士兵皆是新招募,訓練不足,隻怕戰力不行,即便伏擊,也未必能勝。”
“國讓說得對,收到奉孝的消息後,我憂慮重重,後來我一想,唯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袁紹主力在攻易京,能派出來的軍隊不會太多。”
“但敵軍有三四千兵力,已是不弱,如何才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袁紹大軍連連敗於我手,必對我心生畏懼,且這支軍隊是步兵,正巧最新一批糧食拉到渡口,可把馬匹集中起來,也有兩千多匹了吧,偽裝成騎兵,正麵列陣交戰,敵軍看到我軍是騎兵,又有數千步兵,必會嚇退。”
田豫聽了,眼睛一亮:“州牧此計……我看可行,這些士兵雖訓練不足,但裝裝騎兵的樣子還是沒問題的,敵軍步兵前來,必會畏懼,不敢往前。”
“好,傳令所有士兵集合,把戰馬從車上卸下來。”趙雲所率騎兵下馬,戰馬都用來拉板車上,押運糧食了。
話說王門和何茂率軍前行,斥候來報:“報將軍,前麵發現一支軍隊,已經列陣,兵力六七千,其中還有騎兵兩三千。”
“什麽?誰的軍隊?怎麽如此龐大。”
“旗幟上是個陳字,應該是陳炎的軍隊。”
“傳令,停止進軍,待我去看一看。”
王門和何茂感到疑惑,兩人連忙趕到大軍最前麵。果然,四五百步距離處,一支軍隊排兵列陣,整整齊齊的,一邊是騎兵,一邊是步兵,甚是威武。
“敵軍這架勢,分明是已經發現我軍前來,在等著我軍,如今該如何是好?”
“確實如此,我軍兵力不過三千,敵軍兵力兩倍於我,若我軍還前往,豈不自投羅網?敵軍隻需騎兵一個衝鋒,我軍便全軍覆沒,王將軍,還是……快撤吧!”
“好,傳令,大軍後撤。”王門也不浪費時間,立即下令後撤。
然而,王門和何茂都看到一裏外的陳炎的軍隊了,陳炎也自然知道他們的軍隊到來。袁軍調頭不到半刻鍾時間,青州軍鼓聲大作,戰馬奔騰,似乎要衝殺過來。
王門和何茂一聽這鼓聲,也以為青州要衝殺過來,大急,連忙下令:“快,加快速度,撤退!”
命令一下,袁軍士兵連忙狂奔起來,跑得比兔子都快。大軍一口氣撤了四五裏路,才停了下來。王門連忙再派斥候去查探,敵軍有沒有追擊。
一刻鍾左右,斥候急匆匆地跑了迴來:“報將軍,敵軍騎兵在大約兩裏處,但不知道我軍在哪,正在搜尋我軍。”
王門一聽,急了,敵軍還真是不放過自己。自己大軍幾千兵力,哪瞞得過敵軍,說不定很快就會被發現,不行,還得繼續撤退。
“快,傳令,大軍往南撤。”
命令一下,袁軍又動了起來,繼續往南撤退。隱隱約約中,王門似乎聽到了馬蹄聲,他又催促起來:“快,加快速度。”
袁軍繼續後撤,一口氣又撤了十裏左右,才停了下來,士兵個個累得半死。此時,袁軍的位置距離渡口已遠,差不多二十多裏了。
王門再派出斥候查探了一下,沒發現青州軍的蹤跡,這下才安心了。看到天色已晚,他隻好下令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