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進駐易京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易京糧草確實不少,有近兩百萬石,但此是機密,你主又如何知道?”
“看來田將軍忘了,是你告訴我主的。”
田楷一怔,原來是自己泄露的,隻是具體是什麽時候,他也想不起了。不過,他倒也沒問。
“田將軍請勿誤解我主,易侯不敗,糧草自然是易侯的,我主決不會覬覦,易侯敗,我主亦絕不允許此批糧草落入袁紹手中,屆時若我主得不到,隻能一把火將其燒毀。”
“那青州牧想讓我做什麽呢?”
田楷也不多想,還是先兌現自己的承諾。要是以往,他絕不會允許陳炎奪公孫瓚的東西。如今危急之時,他已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哪管得了那麽多?隻有幫陳炎一把,才能換來陳炎照顧他的家人。
“見了田將軍後,我將去見易侯,請求讓我主大軍進入易京,共守易京,但自此刻起,還請田將軍配合,將一些糧食悄悄運到易京外。若易京得守,這些糧食就當是我主的酬勞,若不能守,我主能運多少算多少。”
“既然奉孝要去見公孫將軍,為何不直接向易侯提出此事呢?公孫將軍未必不會答應!”
田楷之意是說,既然公孫瓚沒有撤離,也不會還在意這些糧草。
“我主進駐易京後,必全力防守,運糧之事,若被易侯知道或傳開,隻怕會影響軍中士氣,還是暗中進行比較好。”
如今公孫瓚軍中的士兵還在苦苦堅持,多半是因為公孫瓚個人威望還在。這種運糧的行為一旦公開,會加大士兵的恐懼感,以為有人會逃跑,一些士兵也會跟著逃跑,到時連公孫瓚自己也未必能約束士兵,軍中士氣不能繼,易京頃刻間就完蛋了。有些事情還是悄悄地去做比較好。
郭嘉沒把話說明,田楷稍微一想,也明白了過來。
“青州牧進駐易京,身陷險地,已是大義,好吧!從今日起,我讓士兵配合你主,運出一些糧食,直到易京之戰結束。”
田楷終是同意了,不過他心裏也在想 ,陳炎就這點兵力,能運多少糧?
“多謝田將軍!”郭嘉大喜,向田楷行了個禮。
隨後,郭嘉就去見公孫瓚。
“拜見易侯。”
“郭從事無須多禮。”公孫瓚麵容憔悴,似乎蒼老了不少,堅守易京,讓他心力交瘁。他顯得沒有耐心,就直入主題:“你主派你前來,不知有何事?”
“今易京岌岌可危,我主願率軍進駐易京,與易侯共守易京,請望易侯允許。”
“進駐易京?這……”
公孫瓚麵露驚訝的表情,他久經沙場,自然能看明白局勢,以如今的戰局,就算陳炎轉身走了,他也不會覺得奇怪。他卻沒想到,陳炎不得不走,反而要率軍進駐易京。
“青州牧大軍進駐易京自無不可,但易京一旦被攻破,青州牧將麵臨危險,青州牧不可能不會想到這點。”
“易侯在此處築京,乃是看中這裏地勢險峻。易京東、西、北三麵有山脈,袁紹不可攻其東西兩麵,北麵有路,但道路狹小,易守難攻,今袁紹主攻南麵,又無多餘分兵攻北麵,故北麵出入暢通。易京難守,卻並非不可逃,且我主派遣大軍進入易京助易侯,我主自己卻不會進來。”
陳炎原本是想自己也進入到易京裏麵的,但郭嘉身為臣子,自然不願意讓他以身涉險。手下幾個人也紛紛阻攔,陳炎隻好作罷,就決定,讓趙雲和郭嘉、步騭三人率軍進入易京,典韋保護他,留守在遒國。
“好吧!”公孫瓚自然不會不答應。
就這樣,趙雲和步騭率軍約八千人進入了易京。
其軍隊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下馬的一千騎兵,乃是軍中精銳;二是公孫瓚給的四千多兵力,是老兵,這些天士氣有所上漲,戰力得到改善。三是三四千民夫,是暗中運糧的。趙雲和郭嘉在前麵交戰,步騭帶著民夫在田楷的幫助下,押運糧草。
另外,田豫所率士兵與陳炎在一起,負責將運來的糧食,押運上船,運迴渤海,同時保護陳炎的周全。
趙雲進入易京後,見到了公孫瓚,一時尷尬。
“拜見易侯。”
“原來是子龍,聽聞你在渤海擊敗袁紹的軍隊,屢屢建功,我聽了亦是欣喜,可惜白馬義從已經不存在了。”
趙雲感到羞愧:“易侯,我……”
“你無須多說,我明白,今你已是青州牧之臣,又出兵救我,我亦心存感激,多謝了。”
“易侯言重了。”
“嗯,我麾下軍隊連連戰敗,士氣低落,你率軍而來,正好助我,我已將田楷撤迴後方,易京西側就交給你了,若是……不可守,你就自行撤了吧!”
趙雲聽了,微微一怔,公孫瓚這話說得有點不合時宜,看似好心,但容易讓士兵輕易生出放棄之心。
“我明白。”趙雲也沒有多說。
這時,士兵跑了過來:“報將軍,敵軍在列陣,看來又要開始進攻了。”
“好。”公孫瓚又看著趙雲:“子龍,拜托了。”他拍了拍趙雲的肩膀。
趙雲點了點頭,連忙率軍進駐易京西側的幾個京中。
兩刻鍾之後,袁軍發動了進攻。如今袁軍攻破了大半個易京,進入易京腹地,視野開闊,就兵分兩路,分別攻易京兩側。負責攻打易京東側的是眭元進,負責攻打西側的是馮禮。公孫瓚親自率軍堅守東側,趙雲接替田楷,堅守西側。大戰很快就開始。
馮禮率領的袁軍前鋒以刀盾兵為主,緩緩向前推進,盾牌在前,刀光閃爍,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很明顯,這是為了應對弓箭。
趙雲見狀,立刻命令京上的青州軍弓兵放箭襲擊。然而,袁軍的盾牌如同銅牆鐵壁,將箭矢紛紛擋落,隻有個別弓箭,能射中袁軍士兵,袁軍仍能繼續推進。
見射箭無效,趙雲隻好下令弓手停止射擊,調整戰術。此時,他當機立斷,親自率軍向下衝去,猶如猛虎下山,直撲袁軍。兩軍短兵相接。
“看來田將軍忘了,是你告訴我主的。”
田楷一怔,原來是自己泄露的,隻是具體是什麽時候,他也想不起了。不過,他倒也沒問。
“田將軍請勿誤解我主,易侯不敗,糧草自然是易侯的,我主決不會覬覦,易侯敗,我主亦絕不允許此批糧草落入袁紹手中,屆時若我主得不到,隻能一把火將其燒毀。”
“那青州牧想讓我做什麽呢?”
田楷也不多想,還是先兌現自己的承諾。要是以往,他絕不會允許陳炎奪公孫瓚的東西。如今危急之時,他已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哪管得了那麽多?隻有幫陳炎一把,才能換來陳炎照顧他的家人。
“見了田將軍後,我將去見易侯,請求讓我主大軍進入易京,共守易京,但自此刻起,還請田將軍配合,將一些糧食悄悄運到易京外。若易京得守,這些糧食就當是我主的酬勞,若不能守,我主能運多少算多少。”
“既然奉孝要去見公孫將軍,為何不直接向易侯提出此事呢?公孫將軍未必不會答應!”
田楷之意是說,既然公孫瓚沒有撤離,也不會還在意這些糧草。
“我主進駐易京後,必全力防守,運糧之事,若被易侯知道或傳開,隻怕會影響軍中士氣,還是暗中進行比較好。”
如今公孫瓚軍中的士兵還在苦苦堅持,多半是因為公孫瓚個人威望還在。這種運糧的行為一旦公開,會加大士兵的恐懼感,以為有人會逃跑,一些士兵也會跟著逃跑,到時連公孫瓚自己也未必能約束士兵,軍中士氣不能繼,易京頃刻間就完蛋了。有些事情還是悄悄地去做比較好。
郭嘉沒把話說明,田楷稍微一想,也明白了過來。
“青州牧進駐易京,身陷險地,已是大義,好吧!從今日起,我讓士兵配合你主,運出一些糧食,直到易京之戰結束。”
田楷終是同意了,不過他心裏也在想 ,陳炎就這點兵力,能運多少糧?
“多謝田將軍!”郭嘉大喜,向田楷行了個禮。
隨後,郭嘉就去見公孫瓚。
“拜見易侯。”
“郭從事無須多禮。”公孫瓚麵容憔悴,似乎蒼老了不少,堅守易京,讓他心力交瘁。他顯得沒有耐心,就直入主題:“你主派你前來,不知有何事?”
“今易京岌岌可危,我主願率軍進駐易京,與易侯共守易京,請望易侯允許。”
“進駐易京?這……”
公孫瓚麵露驚訝的表情,他久經沙場,自然能看明白局勢,以如今的戰局,就算陳炎轉身走了,他也不會覺得奇怪。他卻沒想到,陳炎不得不走,反而要率軍進駐易京。
“青州牧大軍進駐易京自無不可,但易京一旦被攻破,青州牧將麵臨危險,青州牧不可能不會想到這點。”
“易侯在此處築京,乃是看中這裏地勢險峻。易京東、西、北三麵有山脈,袁紹不可攻其東西兩麵,北麵有路,但道路狹小,易守難攻,今袁紹主攻南麵,又無多餘分兵攻北麵,故北麵出入暢通。易京難守,卻並非不可逃,且我主派遣大軍進入易京助易侯,我主自己卻不會進來。”
陳炎原本是想自己也進入到易京裏麵的,但郭嘉身為臣子,自然不願意讓他以身涉險。手下幾個人也紛紛阻攔,陳炎隻好作罷,就決定,讓趙雲和郭嘉、步騭三人率軍進入易京,典韋保護他,留守在遒國。
“好吧!”公孫瓚自然不會不答應。
就這樣,趙雲和步騭率軍約八千人進入了易京。
其軍隊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下馬的一千騎兵,乃是軍中精銳;二是公孫瓚給的四千多兵力,是老兵,這些天士氣有所上漲,戰力得到改善。三是三四千民夫,是暗中運糧的。趙雲和郭嘉在前麵交戰,步騭帶著民夫在田楷的幫助下,押運糧草。
另外,田豫所率士兵與陳炎在一起,負責將運來的糧食,押運上船,運迴渤海,同時保護陳炎的周全。
趙雲進入易京後,見到了公孫瓚,一時尷尬。
“拜見易侯。”
“原來是子龍,聽聞你在渤海擊敗袁紹的軍隊,屢屢建功,我聽了亦是欣喜,可惜白馬義從已經不存在了。”
趙雲感到羞愧:“易侯,我……”
“你無須多說,我明白,今你已是青州牧之臣,又出兵救我,我亦心存感激,多謝了。”
“易侯言重了。”
“嗯,我麾下軍隊連連戰敗,士氣低落,你率軍而來,正好助我,我已將田楷撤迴後方,易京西側就交給你了,若是……不可守,你就自行撤了吧!”
趙雲聽了,微微一怔,公孫瓚這話說得有點不合時宜,看似好心,但容易讓士兵輕易生出放棄之心。
“我明白。”趙雲也沒有多說。
這時,士兵跑了過來:“報將軍,敵軍在列陣,看來又要開始進攻了。”
“好。”公孫瓚又看著趙雲:“子龍,拜托了。”他拍了拍趙雲的肩膀。
趙雲點了點頭,連忙率軍進駐易京西側的幾個京中。
兩刻鍾之後,袁軍發動了進攻。如今袁軍攻破了大半個易京,進入易京腹地,視野開闊,就兵分兩路,分別攻易京兩側。負責攻打易京東側的是眭元進,負責攻打西側的是馮禮。公孫瓚親自率軍堅守東側,趙雲接替田楷,堅守西側。大戰很快就開始。
馮禮率領的袁軍前鋒以刀盾兵為主,緩緩向前推進,盾牌在前,刀光閃爍,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很明顯,這是為了應對弓箭。
趙雲見狀,立刻命令京上的青州軍弓兵放箭襲擊。然而,袁軍的盾牌如同銅牆鐵壁,將箭矢紛紛擋落,隻有個別弓箭,能射中袁軍士兵,袁軍仍能繼續推進。
見射箭無效,趙雲隻好下令弓手停止射擊,調整戰術。此時,他當機立斷,親自率軍向下衝去,猶如猛虎下山,直撲袁軍。兩軍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