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到底誰夾擊誰?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譚膽子大了起來,連忙派管統去甘陵,找孟岱商討進軍攻打青州軍之事。管統到了甘陵,孟岱和陶升相迎。
“管將軍,大公子率軍前來,為何不進駐甘陵,卻隻派你前來?”
“大公子有意殲滅敵軍,若與孟將軍合兵一處,反而不便用兵,分兵而出,一明一暗,才有利於作戰。”
“殲滅敵軍?這……可大將軍早有指令,我等需堅守甘陵,出兵隻怕有違大將軍之令。”
“大將軍以為敵軍有五六千兵力,擔心有失,故才下令堅守,可實際敵軍隻有兩三千兵力,我軍兵力是敵軍數倍,卻堅守於城,豈不讓人笑話?”
“這……可若出兵,隻怕大將軍會治罪!”
“若擊敗敵軍,又怎麽是罪?況且,是孟將軍上報給大將軍,敵軍有五六千兵力吧?謊報消息,不也是罪?”
孟岱一時愕然,自己不察,上了敵軍的狗當,他心裏也惱火。本來他也不敢有違袁紹之命的,被袁譚這麽一說,心動了起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他擔心謊報軍情之事被袁紹知道,希望立功來掩蓋罪責。
他微微想了想,又咬了咬牙:“好吧!我出兵,願聽大公子調遣,不知大公子想怎麽打?”
雖是出兵,但孟岱也留了個後手,一旦勝了,則有功勞,敗了或無功而返,袁紹怪罪下來,他就推脫是袁譚下令的。
“今大公子的軍隊駐紮於甘陵西麵,而敵軍駐紮於甘陵東十裏左右,未必會知道大公子的軍隊已到甘陵,大公子的軍隊在暗,可悄然進軍,靠近敵軍,屆時孟將軍再出兵,兩軍夾擊,敵軍必破。”
孟岱一想,這打法也沒有毛病,就同意了。管統完成使命,就迴了袁譚軍中。
次日,袁譚率軍出發,準備繞過甘陵城,靠近青州軍。
……
話說高順兵力太少,又攻不了城,隻好就這麽駐紮著。不過,他並非一開始就遠離甘陵駐紮,而是長時間不攻城,裝不下去了,然後才選擇慢慢後退。他有心撤兵,但陳炎給他的命令是,等到敵軍援軍來了再撤。
不知不覺,將近兩個月時間過去了。高順雖駐紮得遠,但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他在甘陵附近就派了不少斥候,無時無刻都在查探消息。這是一名優秀將領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所以,袁譚大軍到達甘陵的第二天,他就知道了。隻是,敵軍隻來了兩三千人,讓他很不滿。原本他出兵清河,是為了牽製敵軍的兵力,但如今看來,效果並不大。
高順得到斥候匯報,袁譚率軍暗中前行,似乎準備繞過甘陵,便明白袁譚打算主動攻擊。於是,他引軍撤退,先是撤了三四十裏路。
到了傍晚,斥候來報,袁譚率軍追擊,已進入到七八裏的距離。次日,高順再次率軍撤退,又退了三四十裏路。傍晚之時,他又得到匯報,袁譚繼續率軍追來,大軍轉移到他的軍隊南麵,大約距離五六裏距離。
如果隻有袁譚大軍,高順是不會畏懼的,但他暫時沒收到甘陵出兵的消息。於是,連續兩天,高順決定按兵不動,擺出外鬆內緊的姿勢,以防敵軍攻擊,以此來試探敵軍的反應。結果,一天下來,相安無事。傍晚之時,他得到了匯報,袁譚大軍也按兵不動。
此時,他猜想,袁譚所率兵力不足,不敢貿然出擊,多半是在等甘陵方麵出兵。看來,甘陵的大軍還沒到。
如今,他撤退了四天時間了,距離甘陵遠了,反而不知道甘陵方向究竟有沒有出兵了。
保險起見,第五日,高順再次率順軍撤退了三四十裏路。傍晚時,他又收到斥候的迴報,袁譚大軍仍舊跟著,在自己大軍南麵約五裏處。
……
話說袁譚大營裏,孔順和管統也正在討論軍情。
“大公子,剛剛接到孟岱的消息,他所率大軍已在敵軍北麵不到十裏路處紮營,我軍則在敵軍的南麵,對敵形成夾擊之勢。按照計劃,明日可向敵軍方向追擊,預計午時左右即可追上敵軍,兩麵夾擊,敵軍必敗。”
袁譚大喜:“好,此戰若破敵,則是大功,我必重重有賞。”
“多謝大公子。”
次日,袁譚率軍向北,向高順所率追擊而去。同時,孟岱、陶升率軍往南,也向高順所率而去,準備夾擊高順所率的青州軍。
袁譚所率大軍還沒行軍半刻鍾時間,斥候匆匆來報:“報大公子,敵軍突然快速朝我軍而來,距離不過三四裏路了。”
“敵軍朝我軍而來,莫非是知道我軍今日要進攻?”
“我軍追擊幾日,敵軍知道我軍所在也正常,敵軍之所以突然撤退,便是發現我軍蹤跡。”管統這是馬後炮,之前他都沒說這話:“既然敵軍過來,必是想與我軍交戰。但敵軍未必會知道孟岱亦率軍追擊,否則必不敢主動與我軍交戰,而是選擇撤退。”
“我軍應先抵擋著,拖延時間,大公子應盡快派人去找孟岱,讓其率軍支援,屆時仍是兩麵夾擊的局勢,亦能擊破敵軍,若是晚了,誤了時辰,隻怕孟岱難以及時趕到。”
“言之有理,快,傳令,列陣對敵,再派人去告訴孟岱。”袁譚很快就做出應對。
袁軍很快就排兵列陣,麵向北,正等著高順率軍前來,準備應戰。
突然,一陣衝聲殺從後麵傳來,“殺呀,殺呀!”聲音此起彼伏。
“敵襲,敵襲,敵軍在後麵。”一些士兵驚叫起來。
袁譚、孔順和管統連忙轉頭看後麵,一支軍隊從背後襲擊了袁軍。袁軍突然背後被襲,士兵很快就慌亂起來。三人一陣愕然,敵軍怎麽會在後麵?
率軍而來的正是高覽。原來,在袁譚和孟岱正想著怎麽夾擊高順的同時,高順也正在想著,怎麽去消滅袁譚。他明白,敵軍的斥候已經潛伏在他的軍隊附近,時刻監視著他。如果他想辦法清除敵軍斥候,必會打草驚蛇。
“管將軍,大公子率軍前來,為何不進駐甘陵,卻隻派你前來?”
“大公子有意殲滅敵軍,若與孟將軍合兵一處,反而不便用兵,分兵而出,一明一暗,才有利於作戰。”
“殲滅敵軍?這……可大將軍早有指令,我等需堅守甘陵,出兵隻怕有違大將軍之令。”
“大將軍以為敵軍有五六千兵力,擔心有失,故才下令堅守,可實際敵軍隻有兩三千兵力,我軍兵力是敵軍數倍,卻堅守於城,豈不讓人笑話?”
“這……可若出兵,隻怕大將軍會治罪!”
“若擊敗敵軍,又怎麽是罪?況且,是孟將軍上報給大將軍,敵軍有五六千兵力吧?謊報消息,不也是罪?”
孟岱一時愕然,自己不察,上了敵軍的狗當,他心裏也惱火。本來他也不敢有違袁紹之命的,被袁譚這麽一說,心動了起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他擔心謊報軍情之事被袁紹知道,希望立功來掩蓋罪責。
他微微想了想,又咬了咬牙:“好吧!我出兵,願聽大公子調遣,不知大公子想怎麽打?”
雖是出兵,但孟岱也留了個後手,一旦勝了,則有功勞,敗了或無功而返,袁紹怪罪下來,他就推脫是袁譚下令的。
“今大公子的軍隊駐紮於甘陵西麵,而敵軍駐紮於甘陵東十裏左右,未必會知道大公子的軍隊已到甘陵,大公子的軍隊在暗,可悄然進軍,靠近敵軍,屆時孟將軍再出兵,兩軍夾擊,敵軍必破。”
孟岱一想,這打法也沒有毛病,就同意了。管統完成使命,就迴了袁譚軍中。
次日,袁譚率軍出發,準備繞過甘陵城,靠近青州軍。
……
話說高順兵力太少,又攻不了城,隻好就這麽駐紮著。不過,他並非一開始就遠離甘陵駐紮,而是長時間不攻城,裝不下去了,然後才選擇慢慢後退。他有心撤兵,但陳炎給他的命令是,等到敵軍援軍來了再撤。
不知不覺,將近兩個月時間過去了。高順雖駐紮得遠,但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他在甘陵附近就派了不少斥候,無時無刻都在查探消息。這是一名優秀將領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所以,袁譚大軍到達甘陵的第二天,他就知道了。隻是,敵軍隻來了兩三千人,讓他很不滿。原本他出兵清河,是為了牽製敵軍的兵力,但如今看來,效果並不大。
高順得到斥候匯報,袁譚率軍暗中前行,似乎準備繞過甘陵,便明白袁譚打算主動攻擊。於是,他引軍撤退,先是撤了三四十裏路。
到了傍晚,斥候來報,袁譚率軍追擊,已進入到七八裏的距離。次日,高順再次率軍撤退,又退了三四十裏路。傍晚之時,他又得到匯報,袁譚繼續率軍追來,大軍轉移到他的軍隊南麵,大約距離五六裏距離。
如果隻有袁譚大軍,高順是不會畏懼的,但他暫時沒收到甘陵出兵的消息。於是,連續兩天,高順決定按兵不動,擺出外鬆內緊的姿勢,以防敵軍攻擊,以此來試探敵軍的反應。結果,一天下來,相安無事。傍晚之時,他得到了匯報,袁譚大軍也按兵不動。
此時,他猜想,袁譚所率兵力不足,不敢貿然出擊,多半是在等甘陵方麵出兵。看來,甘陵的大軍還沒到。
如今,他撤退了四天時間了,距離甘陵遠了,反而不知道甘陵方向究竟有沒有出兵了。
保險起見,第五日,高順再次率順軍撤退了三四十裏路。傍晚時,他又收到斥候的迴報,袁譚大軍仍舊跟著,在自己大軍南麵約五裏處。
……
話說袁譚大營裏,孔順和管統也正在討論軍情。
“大公子,剛剛接到孟岱的消息,他所率大軍已在敵軍北麵不到十裏路處紮營,我軍則在敵軍的南麵,對敵形成夾擊之勢。按照計劃,明日可向敵軍方向追擊,預計午時左右即可追上敵軍,兩麵夾擊,敵軍必敗。”
袁譚大喜:“好,此戰若破敵,則是大功,我必重重有賞。”
“多謝大公子。”
次日,袁譚率軍向北,向高順所率追擊而去。同時,孟岱、陶升率軍往南,也向高順所率而去,準備夾擊高順所率的青州軍。
袁譚所率大軍還沒行軍半刻鍾時間,斥候匆匆來報:“報大公子,敵軍突然快速朝我軍而來,距離不過三四裏路了。”
“敵軍朝我軍而來,莫非是知道我軍今日要進攻?”
“我軍追擊幾日,敵軍知道我軍所在也正常,敵軍之所以突然撤退,便是發現我軍蹤跡。”管統這是馬後炮,之前他都沒說這話:“既然敵軍過來,必是想與我軍交戰。但敵軍未必會知道孟岱亦率軍追擊,否則必不敢主動與我軍交戰,而是選擇撤退。”
“我軍應先抵擋著,拖延時間,大公子應盡快派人去找孟岱,讓其率軍支援,屆時仍是兩麵夾擊的局勢,亦能擊破敵軍,若是晚了,誤了時辰,隻怕孟岱難以及時趕到。”
“言之有理,快,傳令,列陣對敵,再派人去告訴孟岱。”袁譚很快就做出應對。
袁軍很快就排兵列陣,麵向北,正等著高順率軍前來,準備應戰。
突然,一陣衝聲殺從後麵傳來,“殺呀,殺呀!”聲音此起彼伏。
“敵襲,敵襲,敵軍在後麵。”一些士兵驚叫起來。
袁譚、孔順和管統連忙轉頭看後麵,一支軍隊從背後襲擊了袁軍。袁軍突然背後被襲,士兵很快就慌亂起來。三人一陣愕然,敵軍怎麽會在後麵?
率軍而來的正是高覽。原來,在袁譚和孟岱正想著怎麽夾擊高順的同時,高順也正在想著,怎麽去消滅袁譚。他明白,敵軍的斥候已經潛伏在他的軍隊附近,時刻監視著他。如果他想辦法清除敵軍斥候,必會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