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郭嘉再獻攻渡口之計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炎低頭沉吟一番,很快就有了決定:“既然敵軍往北,那算他運氣好,就不追擊了,我軍繼續往西。”
如今陳炎大軍的位置在易京的南麵三四十裏路,袁紹數萬大軍紮營,連營十餘裏。也就是說,他所在的位置距離袁紹主力也就二十裏路左右。敵軍步兵往北,會越來越靠近袁軍主力,他就不能冒這個險去攻打這支步兵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支步兵真的提前發現了青州軍的蹤跡,故意往北躲避。陳炎也管不了那麽多,迅速率軍繼續行軍,往西而去。
當天傍晚,大軍就到達易京的西南麵,其所處位置,距離彎角渡口隻有二十多裏。也就是說,青州軍已經繞了易京一圈。
陳軍讓士兵安營紮寨,休息下來,他和郭嘉、趙雲、典韋又商議起來。
“今我大軍行軍至此,已經繞了易京一圈了,敵軍騎兵在後麵緊追不舍,我軍該怎麽辦?總不能老是這麽被追著跑吧?”
和袁軍騎兵捉了十幾天迷藏了,陳炎也慢慢地失去耐心。
典韋口快:“不如我們再次攻打彎角渡?敵軍必不會想到我軍會再攻渡口,渡口未必會所防範,就算有了防範,我軍騎兵對陣敵軍步兵,仍有獲勝之機。”
“我以為不妥。”趙雲反駁了典韋:“我以為,袁軍必有防範,如若是我,我會在渡口外圍設一道防線,以擋騎兵,我軍強攻,固然也有獲勝的可能,但隻怕損失會不小,屆時我軍可能就喪失再戰之力了。”
“子龍說得對,袁紹畢竟不是傻子,豈會不防?襲擊渡口之事,隻可一次,不可再次。”陳炎也支持趙雲。
典韋聽到陳炎也不同意,就閉上了嘴巴。
郭嘉突然說道:“州牧,其實……這未必就不可。”
“怎麽?你想到了什麽計策?那你快說。”
郭嘉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仍是在思考。陳炎看到他想得入神,也不再催促,他也思考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郭嘉似乎想明白了,才說:“我大軍曾攻彎角渡,敵軍必有防範,我軍再攻,自然不妥,可是,此前我們攻的是彎角渡的北岸,若我們攻其南岸呢?”
“南岸?怎麽攻?若要攻南岸,我們豈不是渡過易水了?”
“正是。”郭嘉又拿出之前的輿圖來,開始比比劃劃。
“州牧和兩位將軍請看,彎角渡西麵,也就是易水西段,南北走向,其途中也有一渡口,有浮橋,可通過易水,到南岸去。此渡口距離彎角渡不過四十餘裏。”
“南岸遠離易京,袁軍將領未必會想到我們會渡過易水去南岸,且以此前袁軍在彎角渡的防範情況來看,正規軍留在北岸,拱衛北岸的安全,南岸以輜重兵為主。若袁軍仍舊如此,此便是我軍的機會。”
“奉孝先生說得有理,我以為可行。”趙雲先表示支持,作為武將,他也急著開戰。
陳炎卻沒有輕易同意:“但如何才能確定敵軍在南岸以輜重兵為主,萬一敵軍亦加強南岸的防守呢?”
“這並非不可能,明日可以一試。”
“怎麽試?”
“明日我軍北上,要從彎角渡東麵七八裏的道路上路過,州牧不防大張旗鼓地行軍,再派斥候蹲守在彎角渡附近,看看敵軍會有什麽反應,若敵軍反應過激,有追擊跡象,表明敵軍在北岸的防守很嚴密,兵力充足,則南岸的防範可能反而相對薄弱。若敵軍擺出堅守姿勢,則表明敵軍兵力不足以出擊,多半分兵到了南岸,則我軍就沒機會了。”
“這判斷未免有點草率了吧?”
“不草率,州牧需知,敵軍要防範我軍騎兵騷擾渡口,渡口至少要有五千兵力以上,若兩邊防範,得一萬大軍了,目前袁紹急攻易京的態勢,他斷不會把這麽多兵力浪費於此,兩邊嚴守的可能性不大,隻能著重堅守一邊,那必是北岸。”
“但敵軍騎兵呢?”
“騎兵和渡口兵力又不互相統屬。”郭嘉言下之意是,袁紹不會因為派出騎兵追擊陳炎的軍隊,就相應地減少渡口的兵力。
“好吧,反正後麵的騎兵已知我軍動向,也不必藏著掖著,明白光明正大地到渡口那邊挑釁一把,時間上還來得及。但,還有一個問題,若是渡過易水,襲擊彎角渡後,我軍該如何迴來?易水西段,隻有一個有河的渡口,我軍渡過之後,敵軍必會第一時間堵住該渡口。”
“州牧放心,剛才我沉吟一番,想的也是這個路,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易水、淶水的渡口及浮橋,剛到易京時,我曾讓州牧把幾個當地人招募到軍中,讓他們帶路,他們是本地人,對易水、淶水水域熟得很,我從他們嘴裏都打探清楚了。”
“州牧請看。”郭嘉接著在輿圖上比劃:“我們渡過易水後往西走幾十裏,便是中山國廣昌縣,淶水就經過此縣,流經涿郡,再從易縣東側往南。在這裏有浮橋,可北渡淶水,到達涿郡地界,屆時再往東行,估摸約百來兩百裏路,到達涿郡遒國。”
“遒國?這不正是步子山找停靠船隻的地方嗎?”
遒國是個侯國,與易縣相連,歸幽州涿郡管轄,也是公孫瓚的地盤。步騭尋找船隻依靠之處,發現易水不合適,就在易京東北麵幾十裏的淶水找了個地方,其對岸正是幽州涿郡遒國。
“哈哈哈哈,州牧想起來了,正是那個遒國,從遒國可再南渡淶水,即可迴到易縣,在易京的東北縣,距離易京不過幾十裏路而已,這一繞,全程隻需兩三天時間。”
“待我們襲擊彎角渡南岸渡口後,就立即率軍北上進入廣昌,兩天後,大軍就可以繞迴易京東北方向了。袁軍的騎兵不知道我軍繞道,還傻傻地在易水的渡口處等我們呢!哈哈哈哈。”郭嘉爽朗地笑了起來。
“奉孝真是妙計呀!”聽說郭嘉的解釋,陳炎再無憂慮。他所率是騎兵,騎兵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轉戰幾百裏,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今陳炎大軍的位置在易京的南麵三四十裏路,袁紹數萬大軍紮營,連營十餘裏。也就是說,他所在的位置距離袁紹主力也就二十裏路左右。敵軍步兵往北,會越來越靠近袁軍主力,他就不能冒這個險去攻打這支步兵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支步兵真的提前發現了青州軍的蹤跡,故意往北躲避。陳炎也管不了那麽多,迅速率軍繼續行軍,往西而去。
當天傍晚,大軍就到達易京的西南麵,其所處位置,距離彎角渡口隻有二十多裏。也就是說,青州軍已經繞了易京一圈。
陳軍讓士兵安營紮寨,休息下來,他和郭嘉、趙雲、典韋又商議起來。
“今我大軍行軍至此,已經繞了易京一圈了,敵軍騎兵在後麵緊追不舍,我軍該怎麽辦?總不能老是這麽被追著跑吧?”
和袁軍騎兵捉了十幾天迷藏了,陳炎也慢慢地失去耐心。
典韋口快:“不如我們再次攻打彎角渡?敵軍必不會想到我軍會再攻渡口,渡口未必會所防範,就算有了防範,我軍騎兵對陣敵軍步兵,仍有獲勝之機。”
“我以為不妥。”趙雲反駁了典韋:“我以為,袁軍必有防範,如若是我,我會在渡口外圍設一道防線,以擋騎兵,我軍強攻,固然也有獲勝的可能,但隻怕損失會不小,屆時我軍可能就喪失再戰之力了。”
“子龍說得對,袁紹畢竟不是傻子,豈會不防?襲擊渡口之事,隻可一次,不可再次。”陳炎也支持趙雲。
典韋聽到陳炎也不同意,就閉上了嘴巴。
郭嘉突然說道:“州牧,其實……這未必就不可。”
“怎麽?你想到了什麽計策?那你快說。”
郭嘉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仍是在思考。陳炎看到他想得入神,也不再催促,他也思考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郭嘉似乎想明白了,才說:“我大軍曾攻彎角渡,敵軍必有防範,我軍再攻,自然不妥,可是,此前我們攻的是彎角渡的北岸,若我們攻其南岸呢?”
“南岸?怎麽攻?若要攻南岸,我們豈不是渡過易水了?”
“正是。”郭嘉又拿出之前的輿圖來,開始比比劃劃。
“州牧和兩位將軍請看,彎角渡西麵,也就是易水西段,南北走向,其途中也有一渡口,有浮橋,可通過易水,到南岸去。此渡口距離彎角渡不過四十餘裏。”
“南岸遠離易京,袁軍將領未必會想到我們會渡過易水去南岸,且以此前袁軍在彎角渡的防範情況來看,正規軍留在北岸,拱衛北岸的安全,南岸以輜重兵為主。若袁軍仍舊如此,此便是我軍的機會。”
“奉孝先生說得有理,我以為可行。”趙雲先表示支持,作為武將,他也急著開戰。
陳炎卻沒有輕易同意:“但如何才能確定敵軍在南岸以輜重兵為主,萬一敵軍亦加強南岸的防守呢?”
“這並非不可能,明日可以一試。”
“怎麽試?”
“明日我軍北上,要從彎角渡東麵七八裏的道路上路過,州牧不防大張旗鼓地行軍,再派斥候蹲守在彎角渡附近,看看敵軍會有什麽反應,若敵軍反應過激,有追擊跡象,表明敵軍在北岸的防守很嚴密,兵力充足,則南岸的防範可能反而相對薄弱。若敵軍擺出堅守姿勢,則表明敵軍兵力不足以出擊,多半分兵到了南岸,則我軍就沒機會了。”
“這判斷未免有點草率了吧?”
“不草率,州牧需知,敵軍要防範我軍騎兵騷擾渡口,渡口至少要有五千兵力以上,若兩邊防範,得一萬大軍了,目前袁紹急攻易京的態勢,他斷不會把這麽多兵力浪費於此,兩邊嚴守的可能性不大,隻能著重堅守一邊,那必是北岸。”
“但敵軍騎兵呢?”
“騎兵和渡口兵力又不互相統屬。”郭嘉言下之意是,袁紹不會因為派出騎兵追擊陳炎的軍隊,就相應地減少渡口的兵力。
“好吧,反正後麵的騎兵已知我軍動向,也不必藏著掖著,明白光明正大地到渡口那邊挑釁一把,時間上還來得及。但,還有一個問題,若是渡過易水,襲擊彎角渡後,我軍該如何迴來?易水西段,隻有一個有河的渡口,我軍渡過之後,敵軍必會第一時間堵住該渡口。”
“州牧放心,剛才我沉吟一番,想的也是這個路,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易水、淶水的渡口及浮橋,剛到易京時,我曾讓州牧把幾個當地人招募到軍中,讓他們帶路,他們是本地人,對易水、淶水水域熟得很,我從他們嘴裏都打探清楚了。”
“州牧請看。”郭嘉接著在輿圖上比劃:“我們渡過易水後往西走幾十裏,便是中山國廣昌縣,淶水就經過此縣,流經涿郡,再從易縣東側往南。在這裏有浮橋,可北渡淶水,到達涿郡地界,屆時再往東行,估摸約百來兩百裏路,到達涿郡遒國。”
“遒國?這不正是步子山找停靠船隻的地方嗎?”
遒國是個侯國,與易縣相連,歸幽州涿郡管轄,也是公孫瓚的地盤。步騭尋找船隻依靠之處,發現易水不合適,就在易京東北麵幾十裏的淶水找了個地方,其對岸正是幽州涿郡遒國。
“哈哈哈哈,州牧想起來了,正是那個遒國,從遒國可再南渡淶水,即可迴到易縣,在易京的東北縣,距離易京不過幾十裏路而已,這一繞,全程隻需兩三天時間。”
“待我們襲擊彎角渡南岸渡口後,就立即率軍北上進入廣昌,兩天後,大軍就可以繞迴易京東北方向了。袁軍的騎兵不知道我軍繞道,還傻傻地在易水的渡口處等我們呢!哈哈哈哈。”郭嘉爽朗地笑了起來。
“奉孝真是妙計呀!”聽說郭嘉的解釋,陳炎再無憂慮。他所率是騎兵,騎兵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轉戰幾百裏,一點問題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