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郭嘉獻攻打渡口之計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戰,青州軍發動突襲,擊潰袁軍前麵的騎兵,但文醜漸漸穩住陣腳,使得青州軍不能擊潰袁軍,擴大戰果。
撤走之後,陳炎讓士兵清點傷亡,此戰大軍傷亡有兩百多人。至於殲敵,袁軍前麵的軍隊至少有兩千兵力,被青州軍擊潰,就算是收攏了逃兵,趙雲和典韋估算了一下,敵軍損失差不多也有近千了。如此算來,青州軍也是取得了大勝。
青州軍撤走以後,文醜打掃戰場,他突然發現青州軍的戰馬與自己軍中的戰馬似乎有些不同。不過,他並不在意,留在戰場上的戰馬都是傷殘馬匹,已失去了行動能力,隻會被宰殺。如果他能騎一騎青州軍的戰馬,肯定會發現其中的異樣之處。
此時,袁紹主力大軍也趕到戰場。袁紹這時才知道陳炎也到了戰場,頓時氣得暴跳如雷,之前美美的心情,已是煙消雲散。
“陳炎,又是陳炎,他竟敢兵進河間?真是該死!我恨不得生啖其肉。”這話袁紹都說了好多遍了,陳炎還是活得好好的。
田豐先站出來:“大將軍,文將軍率騎兵為先鋒,陳炎率軍伏擊,竟不能成功,多半是陳炎兵力較弱,不足以破文將軍大軍,想必他派來河間的軍隊並不多,否則必會全力出擊。可能襲擊文將軍的軍隊,已是其全部兵力。”
許攸也上前一步:“與我所料相同,陳炎手下戰馬缺乏,一直都隻有一兩千騎兵,今以騎兵突襲文將軍,卻不能擊敗文將軍,就表明他可能隻率這一兩千騎兵進入河間,不足以影響大局,我軍當盡快攻易京才對。”
袁紹聽了微微點頭:“嗯,子遠所言有理。”
許攸心裏很高興,雖然田豐先表達這種看法,但袁紹誇得卻是他。他接著建議:“文將軍乃大將軍手下大將,此次隻是突然遇襲,故吃了點虧。若正麵交戰,文將軍必不會輸於敵軍,以我看,不如讓文將軍率軍於大軍側翼,專門防範陳炎的軍隊突襲,以免其擾亂我大軍攻易京。”
文醜還在旁,他這次被突襲,窩著一肚子火,正想雪恥,聽到了許攸的話,他連忙主動請纓:“大將軍,我願出戰,必擊潰陳炎,不辜負將軍所望。”
“好,子遠所言可行,就這麽辦,文醜,希望你不負我所望,擊敗陳炎,傳令,大軍繼續進軍,爭取今日到達易京。”袁紹很快就做出決斷,又下令讓大軍出發。
……
話說趙雲和典韋率軍撤迴後,陳炎立即率軍離開了原駐地,往西走了約三十裏路,避開了袁紹的眼線,再度隱藏起來。
陳炎下令讓士兵休息一番,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同時醫治傷兵。他和趙雲、典韋和郭嘉則聚在一起商討當前戰況。
“諸位,此戰我軍突襲,卻想不到敵軍將領竟能壯士斷腕,將前部一兩千騎兵舍棄,以爭取時間,建了道防線,看來這支騎兵的將領倒是有些本事。”
典韋心裏有些不服氣心:“哼,我軍擊潰敵軍前麵的大軍後,士兵士氣雖高,但已有倦意,若一鼓作氣,擊破敵軍防線,那還好,若破不了,士氣不能持續。若是我軍精力充沛,早就攻破其防線了。”
“典悅,戰場之事,哪能事事順心如意?此戰雖不能擊潰敵軍,但實際戰果卻很好,仍是打了勝仗。”
陳炎頗有些感慨,在曆史上,典韋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騎兵將領,他當初讓典韋帶騎兵,隻是因為他急著組建騎兵,又沒請出太史慈,手下沒有合適的騎兵將領,隻好勉為其難,讓典韋來帶騎兵。數年過去了,典韋帶騎兵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已是一名優秀的騎兵將領。
“原本我以為袁紹大軍出兵時,不會料到我軍於途中潛伏襲擊,屆時我軍打場潛伏戰,必能破敵,可挫其銳氣,想不到敵軍騎兵不弱,此戰戰果不如預期,如今我軍行跡暴露,袁紹必會加強防範,日後隻怕不會再有機會去伏擊了,那麽接下來這一仗該如何去打?”
陳炎一時沒有主意,隻好把問題拋向手下幾個人,他又看向郭嘉。
果然,郭嘉已有所準備,他拿著一張粗糙的輿圖來,比比劃劃著。(本來想上傳張地圖的,居然發現等級太低,沒有權限,把地圖傳在作者有話說裏麵了,汗!)
“州牧,兩位將軍,請看,易縣位於河間與中山交界之處,以易水為界,易水南岸乃中山,易水以北乃河間,易縣城與易京皆在易水北岸。袁紹大軍押運糧草,從南而來,必須渡過易水,則需過渡口。”
“奉孝之意是攻打渡口?”陳炎很快就明白過來:“那渡口在哪呢?易水上的渡口隻怕不隻一個吧?”陳炎的騎兵來易縣時,曾過淶水,已經位於易水北岸了,不需要再渡易水。
“不錯,不過,易水寬度較小,不比黃河,所謂的渡口應該是有橋的,且不隻一個,但如果袁紹要過的渡口太靠近戰場的話,則容易為公孫瓚所破。”
郭嘉指著輿圖上的一點:“前幾天我就想到這點了,在易京時,我又特意與田楷商談一番,從他嘴裏得知易水上的各個渡口分布情況,如我所料不差的話,袁紹大軍運糧,主要通過這個渡口。”
陳炎一看,這個渡口位於易京之西南約三四十裏的地方,也是易水拐角之處。
“你又如何能判斷出?”
“易水從易縣南麵、西麵而過,但寬度不一,南麵寬度稍大,西麵寬度稍小,原本,袁軍糧道經清河,進入安平,再進入河間,走的必是易水南岸渡口,但我軍占據了平原和渤海,已嚴重影響到袁軍押運糧草的路線,於是袁軍糧道改道,改走安平西麵,經中山國,進入河間易縣,其所經渡口自然也要換了,走易縣西麵的渡口。”
“可是,問題又來了,今年春,張燕要率軍來易縣,其大軍也會從西麵渡過易水,如若張燕聰明的話,可能會先派大軍搶占渡口,袁紹不管怎麽應對,糧道都會不安。所以,袁紹要避開黑山軍,押運糧草,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西南易水拐角之處的渡口,即避免繞道走遠路,又能避開黑山軍的攻擊,可謂是一舉兩得。”
撤走之後,陳炎讓士兵清點傷亡,此戰大軍傷亡有兩百多人。至於殲敵,袁軍前麵的軍隊至少有兩千兵力,被青州軍擊潰,就算是收攏了逃兵,趙雲和典韋估算了一下,敵軍損失差不多也有近千了。如此算來,青州軍也是取得了大勝。
青州軍撤走以後,文醜打掃戰場,他突然發現青州軍的戰馬與自己軍中的戰馬似乎有些不同。不過,他並不在意,留在戰場上的戰馬都是傷殘馬匹,已失去了行動能力,隻會被宰殺。如果他能騎一騎青州軍的戰馬,肯定會發現其中的異樣之處。
此時,袁紹主力大軍也趕到戰場。袁紹這時才知道陳炎也到了戰場,頓時氣得暴跳如雷,之前美美的心情,已是煙消雲散。
“陳炎,又是陳炎,他竟敢兵進河間?真是該死!我恨不得生啖其肉。”這話袁紹都說了好多遍了,陳炎還是活得好好的。
田豐先站出來:“大將軍,文將軍率騎兵為先鋒,陳炎率軍伏擊,竟不能成功,多半是陳炎兵力較弱,不足以破文將軍大軍,想必他派來河間的軍隊並不多,否則必會全力出擊。可能襲擊文將軍的軍隊,已是其全部兵力。”
許攸也上前一步:“與我所料相同,陳炎手下戰馬缺乏,一直都隻有一兩千騎兵,今以騎兵突襲文將軍,卻不能擊敗文將軍,就表明他可能隻率這一兩千騎兵進入河間,不足以影響大局,我軍當盡快攻易京才對。”
袁紹聽了微微點頭:“嗯,子遠所言有理。”
許攸心裏很高興,雖然田豐先表達這種看法,但袁紹誇得卻是他。他接著建議:“文將軍乃大將軍手下大將,此次隻是突然遇襲,故吃了點虧。若正麵交戰,文將軍必不會輸於敵軍,以我看,不如讓文將軍率軍於大軍側翼,專門防範陳炎的軍隊突襲,以免其擾亂我大軍攻易京。”
文醜還在旁,他這次被突襲,窩著一肚子火,正想雪恥,聽到了許攸的話,他連忙主動請纓:“大將軍,我願出戰,必擊潰陳炎,不辜負將軍所望。”
“好,子遠所言可行,就這麽辦,文醜,希望你不負我所望,擊敗陳炎,傳令,大軍繼續進軍,爭取今日到達易京。”袁紹很快就做出決斷,又下令讓大軍出發。
……
話說趙雲和典韋率軍撤迴後,陳炎立即率軍離開了原駐地,往西走了約三十裏路,避開了袁紹的眼線,再度隱藏起來。
陳炎下令讓士兵休息一番,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同時醫治傷兵。他和趙雲、典韋和郭嘉則聚在一起商討當前戰況。
“諸位,此戰我軍突襲,卻想不到敵軍將領竟能壯士斷腕,將前部一兩千騎兵舍棄,以爭取時間,建了道防線,看來這支騎兵的將領倒是有些本事。”
典韋心裏有些不服氣心:“哼,我軍擊潰敵軍前麵的大軍後,士兵士氣雖高,但已有倦意,若一鼓作氣,擊破敵軍防線,那還好,若破不了,士氣不能持續。若是我軍精力充沛,早就攻破其防線了。”
“典悅,戰場之事,哪能事事順心如意?此戰雖不能擊潰敵軍,但實際戰果卻很好,仍是打了勝仗。”
陳炎頗有些感慨,在曆史上,典韋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騎兵將領,他當初讓典韋帶騎兵,隻是因為他急著組建騎兵,又沒請出太史慈,手下沒有合適的騎兵將領,隻好勉為其難,讓典韋來帶騎兵。數年過去了,典韋帶騎兵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已是一名優秀的騎兵將領。
“原本我以為袁紹大軍出兵時,不會料到我軍於途中潛伏襲擊,屆時我軍打場潛伏戰,必能破敵,可挫其銳氣,想不到敵軍騎兵不弱,此戰戰果不如預期,如今我軍行跡暴露,袁紹必會加強防範,日後隻怕不會再有機會去伏擊了,那麽接下來這一仗該如何去打?”
陳炎一時沒有主意,隻好把問題拋向手下幾個人,他又看向郭嘉。
果然,郭嘉已有所準備,他拿著一張粗糙的輿圖來,比比劃劃著。(本來想上傳張地圖的,居然發現等級太低,沒有權限,把地圖傳在作者有話說裏麵了,汗!)
“州牧,兩位將軍,請看,易縣位於河間與中山交界之處,以易水為界,易水南岸乃中山,易水以北乃河間,易縣城與易京皆在易水北岸。袁紹大軍押運糧草,從南而來,必須渡過易水,則需過渡口。”
“奉孝之意是攻打渡口?”陳炎很快就明白過來:“那渡口在哪呢?易水上的渡口隻怕不隻一個吧?”陳炎的騎兵來易縣時,曾過淶水,已經位於易水北岸了,不需要再渡易水。
“不錯,不過,易水寬度較小,不比黃河,所謂的渡口應該是有橋的,且不隻一個,但如果袁紹要過的渡口太靠近戰場的話,則容易為公孫瓚所破。”
郭嘉指著輿圖上的一點:“前幾天我就想到這點了,在易京時,我又特意與田楷商談一番,從他嘴裏得知易水上的各個渡口分布情況,如我所料不差的話,袁紹大軍運糧,主要通過這個渡口。”
陳炎一看,這個渡口位於易京之西南約三四十裏的地方,也是易水拐角之處。
“你又如何能判斷出?”
“易水從易縣南麵、西麵而過,但寬度不一,南麵寬度稍大,西麵寬度稍小,原本,袁軍糧道經清河,進入安平,再進入河間,走的必是易水南岸渡口,但我軍占據了平原和渤海,已嚴重影響到袁軍押運糧草的路線,於是袁軍糧道改道,改走安平西麵,經中山國,進入河間易縣,其所經渡口自然也要換了,走易縣西麵的渡口。”
“可是,問題又來了,今年春,張燕要率軍來易縣,其大軍也會從西麵渡過易水,如若張燕聰明的話,可能會先派大軍搶占渡口,袁紹不管怎麽應對,糧道都會不安。所以,袁紹要避開黑山軍,押運糧草,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西南易水拐角之處的渡口,即避免繞道走遠路,又能避開黑山軍的攻擊,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