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一些政事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李大目瞪著一雙大眼睛,看向張燕:“張帥,黑山諸軍,向來以你為首,是否出兵一事,眾說紛紜,意見難以一致,就由張帥決斷吧!若意見與張帥不符者,亦得奉張帥之命。”
“不錯,由張帥決斷,我都奉張帥之命。”張雷公的聲音也夠大的。
兩人表了態,堅決擁護張燕的決定,眾人也沒有意見。由此可以看出,張燕在這群人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其實,在眾人討論之時,張燕也仔細想了一番。他覺得黑山軍也好,青州陳炎也好,都是得益於公孫瓚牽製了袁紹的主力,才得以生存下去。如果公孫瓚敗亡,黑山軍日後的處境會非常困難。他認為絕不能坐視公孫瓚敗亡。
“諸位,我張燕掌黑山多年,皆賴諸位的支持,今黑山有軍民數十萬,我不得不為他們著想。若易侯敗亡,袁紹便毫無顧忌,我黑山軍的處境會非常困難,故我決定,出兵易縣,支援易侯,與袁紹大軍一戰,解易縣之危。”
“隻是,如今是夏季,糧食未收完,不宜太早出兵,待兩個月後,糧食收完,再兵進易縣。在出兵之前,諸位要早做準備。”
手下眾渠帥聽了,歡唿起來,似乎這次出兵能打勝仗一樣。即便是一些反對出兵的,也是如此。
眾人將散去,張燕叫住眭固:“眭帥,伊籍伊機伯交付糧食後,可還在山寨中?”
“他已經走了,不知張帥找他有何事?”
“大軍數萬出征,耗費無數,我軍難以支撐,此次南下,繳獲了不少珠寶飾品,我想拿出售賣,換成糧食,隻是……要通過一些小商販來售賣,何時才能賣完?隻怕趕不上大軍出發,冀州一些大商,視我等為匪徒,不會與我等有交往。”
“那伊機伯並非從青州運糧食到此,而是在中山一帶采購糧食,運到黑山,想必他有渠道,認識一些大行商,我們亦可通過他,來售賣這些珠寶飾品等物品。”
眭固微微一笑:“機伯先生已經去了中山,若找他,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隻是……”
“隻是什麽?”
“我軍南下,來迴月餘,卻索取了八千石糧,那價錢有點高,今張帥若找他,恐怕他不會輕易答應?”
張燕如何不明白,當初要價高了,現在再去找伊籍,想必伊籍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無妨,屆時你給他一些錢財,想必能打動他。”張燕看了一下眭固,言下之意是說,你眭固收了伊籍的錢,既然要賄賂伊籍,這賄賂所需的錢財,就由你來出。
“張帥勿憂,還是先派人找到伊機伯再說吧。”
張燕點了點頭,找到伊籍後,他得和伊籍談一談與陳炎結盟之事。
……
青州濟南國東平陵。
陳炎率軍迴到了東平陵,此戰從建安二年十二月下旬,一直到建安三年四月上旬,曆經近四個月。
迴到東平陵後,在東平陵的眾臣向他匯報了相關事宜。
國淵在青州東萊、徐州琅琊、東海諸郡收攏流民六萬多人,在當地安置好,分配土地,引導耕種。另外,他還從中招募士兵三千多人,送到東平陵,交由留守東平陵的諸將訓練。
高覽、吳敦收攏冀州降兵,也有三千多人,願意留在軍中,其餘六千餘人均送去屯田。由於降兵數量太龐大,杜襲將其中的三千留在濟南,其餘分散安置在齊國或樂安。這麽算下來,替陳炎屯田的俘虜數量已接近七千人。
此時,夏秋收已經開始,這些降兵正好派得上用場。另外,國淵還派些了人,專門製造水車,這玩意要在全青州推行,工作量可不小。
陳炎的總兵力,已達到一萬六千兵力,其中屯兵琅琊國莒縣三千人,屯兵平原郡平原城三千人,其餘主要留下在濟南。隻是,軍中至少一半人都是新兵或收攏的降兵,需加強訓練。
當然,各郡縣也有一些當地兵力,一般一個縣兵力百人左右,主要用於維持治安。
糧食方麵,今年氣候不大好,據國淵的預測,畝產會略微降低。由於地盤擴大,又引流民耕種,糧稅有所增加,但也因為爆發戰事,又釋放了兩千俘虜,士兵和俘虜屯田減少,產量降低。
杜襲掌後方,據他預測,如果單純按糧食收入來算,陳炎可能養不起大軍。畢竟,他的兵力增長太快,又因戰事,損耗太大,還得先養著收攏的數千降兵。
好在,前幾年糧食收入有積累,陳炎手裏又有紙張產業和鹽業兩大產業,再加上這些年的治理,青州商業發展迅速,也賺了不少錢,可用來購買糧食。除此以外,戰場上獲勝,也繳獲了不少戰利品。這些都可以彌補糧食的不足。
陳炎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白疊的種植。他是體驗到了白疊衣取暖的優勢。戰場之上,袁軍的衣衫單薄,不能保暖,自己的軍隊正是因為穿了白疊衣,保持身子暖和,才有戰力,並幾次擊敗敵軍。
甄儼直到三月下旬,才把一批白疊籽送了過來,還帶來一個有種植經驗的百姓過來指導種植。國淵正好在東平陵,他收到後,立即安排人手種植,直到四月上旬才全部種上,總共種了兩百多畝。
據那有種植經驗的百姓說,四月上旬種植時,氣溫轉熱,種得有點晚了,可能會影響所產白疊的產量和品質。
國淵也知道如此,晚歸晚,總比不種好。他又安排了些人,專門學習種白疊,以便明年擴大種植規模。
除了關心種植白疊外,陳炎還過問了其他作物的種植,卻發現進展不大,例如他曾交代國淵,去種一些胡麻、菽、桑等,實際隻種了一點點。國淵的解釋是,當前青州人手不足所致。
一方麵青州糧食雖能勉強自給,但百姓長期經曆戰亂,窮怕了。如今穩定了,百姓也會優先種植糧食,而不會去種其他經濟作物。隻有百姓存糧富足,才會考慮種植其他作物。
“不錯,由張帥決斷,我都奉張帥之命。”張雷公的聲音也夠大的。
兩人表了態,堅決擁護張燕的決定,眾人也沒有意見。由此可以看出,張燕在這群人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其實,在眾人討論之時,張燕也仔細想了一番。他覺得黑山軍也好,青州陳炎也好,都是得益於公孫瓚牽製了袁紹的主力,才得以生存下去。如果公孫瓚敗亡,黑山軍日後的處境會非常困難。他認為絕不能坐視公孫瓚敗亡。
“諸位,我張燕掌黑山多年,皆賴諸位的支持,今黑山有軍民數十萬,我不得不為他們著想。若易侯敗亡,袁紹便毫無顧忌,我黑山軍的處境會非常困難,故我決定,出兵易縣,支援易侯,與袁紹大軍一戰,解易縣之危。”
“隻是,如今是夏季,糧食未收完,不宜太早出兵,待兩個月後,糧食收完,再兵進易縣。在出兵之前,諸位要早做準備。”
手下眾渠帥聽了,歡唿起來,似乎這次出兵能打勝仗一樣。即便是一些反對出兵的,也是如此。
眾人將散去,張燕叫住眭固:“眭帥,伊籍伊機伯交付糧食後,可還在山寨中?”
“他已經走了,不知張帥找他有何事?”
“大軍數萬出征,耗費無數,我軍難以支撐,此次南下,繳獲了不少珠寶飾品,我想拿出售賣,換成糧食,隻是……要通過一些小商販來售賣,何時才能賣完?隻怕趕不上大軍出發,冀州一些大商,視我等為匪徒,不會與我等有交往。”
“那伊機伯並非從青州運糧食到此,而是在中山一帶采購糧食,運到黑山,想必他有渠道,認識一些大行商,我們亦可通過他,來售賣這些珠寶飾品等物品。”
眭固微微一笑:“機伯先生已經去了中山,若找他,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隻是……”
“隻是什麽?”
“我軍南下,來迴月餘,卻索取了八千石糧,那價錢有點高,今張帥若找他,恐怕他不會輕易答應?”
張燕如何不明白,當初要價高了,現在再去找伊籍,想必伊籍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無妨,屆時你給他一些錢財,想必能打動他。”張燕看了一下眭固,言下之意是說,你眭固收了伊籍的錢,既然要賄賂伊籍,這賄賂所需的錢財,就由你來出。
“張帥勿憂,還是先派人找到伊機伯再說吧。”
張燕點了點頭,找到伊籍後,他得和伊籍談一談與陳炎結盟之事。
……
青州濟南國東平陵。
陳炎率軍迴到了東平陵,此戰從建安二年十二月下旬,一直到建安三年四月上旬,曆經近四個月。
迴到東平陵後,在東平陵的眾臣向他匯報了相關事宜。
國淵在青州東萊、徐州琅琊、東海諸郡收攏流民六萬多人,在當地安置好,分配土地,引導耕種。另外,他還從中招募士兵三千多人,送到東平陵,交由留守東平陵的諸將訓練。
高覽、吳敦收攏冀州降兵,也有三千多人,願意留在軍中,其餘六千餘人均送去屯田。由於降兵數量太龐大,杜襲將其中的三千留在濟南,其餘分散安置在齊國或樂安。這麽算下來,替陳炎屯田的俘虜數量已接近七千人。
此時,夏秋收已經開始,這些降兵正好派得上用場。另外,國淵還派些了人,專門製造水車,這玩意要在全青州推行,工作量可不小。
陳炎的總兵力,已達到一萬六千兵力,其中屯兵琅琊國莒縣三千人,屯兵平原郡平原城三千人,其餘主要留下在濟南。隻是,軍中至少一半人都是新兵或收攏的降兵,需加強訓練。
當然,各郡縣也有一些當地兵力,一般一個縣兵力百人左右,主要用於維持治安。
糧食方麵,今年氣候不大好,據國淵的預測,畝產會略微降低。由於地盤擴大,又引流民耕種,糧稅有所增加,但也因為爆發戰事,又釋放了兩千俘虜,士兵和俘虜屯田減少,產量降低。
杜襲掌後方,據他預測,如果單純按糧食收入來算,陳炎可能養不起大軍。畢竟,他的兵力增長太快,又因戰事,損耗太大,還得先養著收攏的數千降兵。
好在,前幾年糧食收入有積累,陳炎手裏又有紙張產業和鹽業兩大產業,再加上這些年的治理,青州商業發展迅速,也賺了不少錢,可用來購買糧食。除此以外,戰場上獲勝,也繳獲了不少戰利品。這些都可以彌補糧食的不足。
陳炎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白疊的種植。他是體驗到了白疊衣取暖的優勢。戰場之上,袁軍的衣衫單薄,不能保暖,自己的軍隊正是因為穿了白疊衣,保持身子暖和,才有戰力,並幾次擊敗敵軍。
甄儼直到三月下旬,才把一批白疊籽送了過來,還帶來一個有種植經驗的百姓過來指導種植。國淵正好在東平陵,他收到後,立即安排人手種植,直到四月上旬才全部種上,總共種了兩百多畝。
據那有種植經驗的百姓說,四月上旬種植時,氣溫轉熱,種得有點晚了,可能會影響所產白疊的產量和品質。
國淵也知道如此,晚歸晚,總比不種好。他又安排了些人,專門學習種白疊,以便明年擴大種植規模。
除了關心種植白疊外,陳炎還過問了其他作物的種植,卻發現進展不大,例如他曾交代國淵,去種一些胡麻、菽、桑等,實際隻種了一點點。國淵的解釋是,當前青州人手不足所致。
一方麵青州糧食雖能勉強自給,但百姓長期經曆戰亂,窮怕了。如今穩定了,百姓也會優先種植糧食,而不會去種其他經濟作物。隻有百姓存糧富足,才會考慮種植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