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遊曆青州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河下遊平坦得很,水流速緩慢,且中間沒有浮橋,利於船隻通行。中遊就不一樣了,河東一帶就有不少瀑布,船隻不能通行。陳炎一旦有了船隻,從司隸河南尹到青州樂安一路暢通無阻。
相較之下,長江全程無瀑布,船隻從揚州到益州一路暢通,任意通行。這或許也是曆史上長江比黃河水運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
步騭對大海和黃河都不了解,但聽說有船之後,可以在黃河上航行,深入到冀州、兗州,甚至司隸,也是大為振奮。
嚴畯反而更能理解,他雖是彭城人,卻在廣陵海邊生活過一段時間,對大海有些了解,否則也不會寫出《潮水論》這樣的作品。
他連忙接過話:“州牧所言倒是有些道理,我在海邊住過一段時間,水運押運糧草,速度要快很多,途中消耗也小。”
“那是自然,就目前而已,不管是運輸士兵還是糧草輜重,水運要快很多,青徐兩州水域縱橫複雜,卻互不相通,致使水上運輸受滯,將來有了足夠的錢糧,我會興修水利,挖出運河來,使黃河與淮水相通,淮水再通長江,南北水運徹底相連。”
“州牧,這得耗費無數人力財力,勞民傷財,隻怕不妥吧!”步騭第一個念頭先是反對。
“子山,你放心,我不會亂征徭役,行擾民之策。這修建運河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一旦修成,影響千年,無數人受益。當然,以目前的財力物力,是做不到的。別說運河,我建船塢、打造船隻、修建港口,亦是耗費不少,至少三五年內看不到成效,但亦是利在千秋之事。”
陳炎講了那麽多,已是口幹舌燥,想了想,便開口招攬兩人:“曼才與子山乃大才之人,今青州百廢待興,又有外敵來犯,正缺大才之人,若兩位願意留在青州,助我一臂之力,我必能在青州創一份基業,屆時亦不會虧待兩位。”
步騭想了想,沒有馬上答應:“今日與州牧交談,我二人受益匪淺,隻是我們早有打算,想北上去青州遊曆一番,日後再做打算。”嚴畯也點了點頭,看來,他和步騭確實商量好的。
陳炎並不氣餒,他與兩人隻是剛認識,不可能這麽一說,兩人就同意。不過,兩人表明要去青州遊曆一番,當然是心裏已有一定的意向。在曆史上,兩人應該是去了江東遊曆,後來投了孫權。因為陳炎的存在,兩人遊曆的方向也變了。
“兩位說的是,青州文風鼎盛,百姓淳樸,兩位到時倒是可以領略一番,幹脆我就給兩位稍微介紹一番吧。”
陳炎又開口講了兩刻鍾時間,把青州的人情風俗等各方麵都介紹了一遍。當然,他也沒忘記介紹俸祿及福利情況。和21世紀的人找工作一樣,兩人也是關心收入,認真地傾聽。
聊完之後,步騭和嚴畯向陳炎告辭。
“兩位,既然你們要去青州各地遊曆,我可以派幾個隨從,供你們差遣,路上也方便些。”
“州牧之意心領了,我們遊曆青州,行蹤不定,還是自行安排比較好,有人跟隨,反而有了拖累。”
陳炎也不再堅持:“好吧,若你們有所求,再告知於我,在青州之內,必不是問題。對了,你們什麽時候啟程?”
“打算在莒城先待一兩天時間,先去一下陽都縣,再北上青州。”
兩人要特意去陽都縣,讓陳炎有些詫異,於是他問了:“為何去陽都?琅琊剛剛經曆大戰,各縣並不穩定,陽都雖為我所據,亦是如此。”
“我有一好友,名為諸葛瑾字子瑜,乃琅琊陽都人,我們三人是至交好友,原本約定一起遊曆各地,後來我們遇王叔治,才決定一起去青州,子瑜幾年前因戰亂及父親逝世,隨叔父離開了家鄉,故有意路過時迴家一趟,看看家鄉情況。”
“隻是,他突聞噩耗,其叔父去世,故隻能先迴豫章守喪,後麵的事我們就不知道了。如今,我們倆來到琅琊,便代諸葛子瑜,去陽都看一下,日後見到他,也可以告知於他。”
原來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據他所知,諸葛亮兄弟姐妹五人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琅琊陽都,去了南陽。後來諸葛玄得到舉薦,當了豫章太守。隻是上任沒多久,就被別人擊敗,再後來就死了。
長兄如父,諸葛瑾隻好帶著弟妹去了南陽,憑借諸葛玄與劉表的交情,就留在了南陽。
陳炎點了點頭:“好吧,兩位一路保重。”
……
建安二年(197年)八月,冀州中山國無極縣。
郭圖奉袁紹之命來到了中山國無極縣,他此行的目的是,為袁紹二公子袁熙,向甄家求娶幼妹。不過,他並不喜歡這趟差事,或許出差在外總比不上在鄴城舒服。
在他來中山之前,他並不知道甄家幼妹已經與陳炎定了親,且甄家家主甄儼已病逝。
來到無極縣之後,他稍微一打開,才聽說了這兩件事,也是一陣吃驚。他想不到甄家居然敢與陳炎訂婚,甄家在冀州及周邊商路不少,乃巨富之家,一旦為陳炎所用,對袁紹大為不利。不行,他必須破壞這門親事。
於是,郭圖打算去甄家,見一見甄家繼任家主的甄堯。甄家喪期之時,本不宜去拜訪,但各地習俗不同。古有“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的規矩,但一般以三個月為限。三個月之後,如有客來訪,也是可以換掉服飾,出來接待的。
如今,甄儼下葬已有四個月了,甄儼亦有子守喪,甄堯自然就可以接待客人。更何況,甄堯還是繼任家主,家中還有一大攤事得處理,哪能安心守喪?
“參見郭先生。”郭圖是袁紹信任之人,甄堯沒有官身,隻好先對郭圖行禮:“兄長幾個月前病逝,家中有喪,不知先生來訪,有失遠迎,還望見諒。”
相較之下,長江全程無瀑布,船隻從揚州到益州一路暢通,任意通行。這或許也是曆史上長江比黃河水運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
步騭對大海和黃河都不了解,但聽說有船之後,可以在黃河上航行,深入到冀州、兗州,甚至司隸,也是大為振奮。
嚴畯反而更能理解,他雖是彭城人,卻在廣陵海邊生活過一段時間,對大海有些了解,否則也不會寫出《潮水論》這樣的作品。
他連忙接過話:“州牧所言倒是有些道理,我在海邊住過一段時間,水運押運糧草,速度要快很多,途中消耗也小。”
“那是自然,就目前而已,不管是運輸士兵還是糧草輜重,水運要快很多,青徐兩州水域縱橫複雜,卻互不相通,致使水上運輸受滯,將來有了足夠的錢糧,我會興修水利,挖出運河來,使黃河與淮水相通,淮水再通長江,南北水運徹底相連。”
“州牧,這得耗費無數人力財力,勞民傷財,隻怕不妥吧!”步騭第一個念頭先是反對。
“子山,你放心,我不會亂征徭役,行擾民之策。這修建運河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一旦修成,影響千年,無數人受益。當然,以目前的財力物力,是做不到的。別說運河,我建船塢、打造船隻、修建港口,亦是耗費不少,至少三五年內看不到成效,但亦是利在千秋之事。”
陳炎講了那麽多,已是口幹舌燥,想了想,便開口招攬兩人:“曼才與子山乃大才之人,今青州百廢待興,又有外敵來犯,正缺大才之人,若兩位願意留在青州,助我一臂之力,我必能在青州創一份基業,屆時亦不會虧待兩位。”
步騭想了想,沒有馬上答應:“今日與州牧交談,我二人受益匪淺,隻是我們早有打算,想北上去青州遊曆一番,日後再做打算。”嚴畯也點了點頭,看來,他和步騭確實商量好的。
陳炎並不氣餒,他與兩人隻是剛認識,不可能這麽一說,兩人就同意。不過,兩人表明要去青州遊曆一番,當然是心裏已有一定的意向。在曆史上,兩人應該是去了江東遊曆,後來投了孫權。因為陳炎的存在,兩人遊曆的方向也變了。
“兩位說的是,青州文風鼎盛,百姓淳樸,兩位到時倒是可以領略一番,幹脆我就給兩位稍微介紹一番吧。”
陳炎又開口講了兩刻鍾時間,把青州的人情風俗等各方麵都介紹了一遍。當然,他也沒忘記介紹俸祿及福利情況。和21世紀的人找工作一樣,兩人也是關心收入,認真地傾聽。
聊完之後,步騭和嚴畯向陳炎告辭。
“兩位,既然你們要去青州各地遊曆,我可以派幾個隨從,供你們差遣,路上也方便些。”
“州牧之意心領了,我們遊曆青州,行蹤不定,還是自行安排比較好,有人跟隨,反而有了拖累。”
陳炎也不再堅持:“好吧,若你們有所求,再告知於我,在青州之內,必不是問題。對了,你們什麽時候啟程?”
“打算在莒城先待一兩天時間,先去一下陽都縣,再北上青州。”
兩人要特意去陽都縣,讓陳炎有些詫異,於是他問了:“為何去陽都?琅琊剛剛經曆大戰,各縣並不穩定,陽都雖為我所據,亦是如此。”
“我有一好友,名為諸葛瑾字子瑜,乃琅琊陽都人,我們三人是至交好友,原本約定一起遊曆各地,後來我們遇王叔治,才決定一起去青州,子瑜幾年前因戰亂及父親逝世,隨叔父離開了家鄉,故有意路過時迴家一趟,看看家鄉情況。”
“隻是,他突聞噩耗,其叔父去世,故隻能先迴豫章守喪,後麵的事我們就不知道了。如今,我們倆來到琅琊,便代諸葛子瑜,去陽都看一下,日後見到他,也可以告知於他。”
原來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據他所知,諸葛亮兄弟姐妹五人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家鄉琅琊陽都,去了南陽。後來諸葛玄得到舉薦,當了豫章太守。隻是上任沒多久,就被別人擊敗,再後來就死了。
長兄如父,諸葛瑾隻好帶著弟妹去了南陽,憑借諸葛玄與劉表的交情,就留在了南陽。
陳炎點了點頭:“好吧,兩位一路保重。”
……
建安二年(197年)八月,冀州中山國無極縣。
郭圖奉袁紹之命來到了中山國無極縣,他此行的目的是,為袁紹二公子袁熙,向甄家求娶幼妹。不過,他並不喜歡這趟差事,或許出差在外總比不上在鄴城舒服。
在他來中山之前,他並不知道甄家幼妹已經與陳炎定了親,且甄家家主甄儼已病逝。
來到無極縣之後,他稍微一打開,才聽說了這兩件事,也是一陣吃驚。他想不到甄家居然敢與陳炎訂婚,甄家在冀州及周邊商路不少,乃巨富之家,一旦為陳炎所用,對袁紹大為不利。不行,他必須破壞這門親事。
於是,郭圖打算去甄家,見一見甄家繼任家主的甄堯。甄家喪期之時,本不宜去拜訪,但各地習俗不同。古有“入土不拜客,熱孝不登門”的規矩,但一般以三個月為限。三個月之後,如有客來訪,也是可以換掉服飾,出來接待的。
如今,甄儼下葬已有四個月了,甄儼亦有子守喪,甄堯自然就可以接待客人。更何況,甄堯還是繼任家主,家中還有一大攤事得處理,哪能安心守喪?
“參見郭先生。”郭圖是袁紹信任之人,甄堯沒有官身,隻好先對郭圖行禮:“兄長幾個月前病逝,家中有喪,不知先生來訪,有失遠迎,還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