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小孩子哪裏有腰
穿越農家,隻想認真種田掙錢花 作者:吃肉肉的瘦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人淺聊完也幫著一起幹活,將收來的瓜果按著品類分開擺放,一直接近晚食才將今日收的整理完。
“唉喲,我的小腰啊,可累死我了。”薛蘿不停的用手敲著後腰。
李氏一旁笑道:“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有腰”
忙活著的青檸一頓,呃~這句話也太耳熟了?
除了點心坊、木工坊那處比較忙,其他暫時都比較清閑,工人們也不躲懶有什麽活幹什麽活,瞧著這幾日收瓜果的忙就暫時都過來了,他們總說不能讓主家吃虧。
青檸細過了一遍,指著鮮果的這堆說道:“大伯母、嬸子們,這堆梨明日清理出來,將果皮果核都都清理幹淨,明日先將這鮮梨的糖水做出來。”
李氏幾人跟著青寧身後,她說一個她們記一個。
似想到什麽,看向身後的李添問道:“小舅舅,作坊裏還有陶瓷瓶嗎?就是之前訂的那些品相好些的。”
李添頓了頓迴道:“不多了,明日我再去訂些。”
“恩,多訂些。大、中、小的瓶子與罐子都要些。”
“行”
“順道再買些細棉布、粗棉布迴來,還有烈酒、晶糖,再去鐵匠鋪訂幾口大鍋。”青檸將想到的說清楚。
“行”李添印著將物品都仔細記下。
“請問你們這裏還收瓜果嗎?”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怯怯的響起。
收拾的人應聲一看,是個年歲大的老者,帶著個三四歲的小雉子,兩人一瞧就是走了許久的路。
陳伍藝上前對著老者道:“這位大叔收的收的。”
邊說邊搭手將老者肩膀上的扁擔卸下來,老者有些惶恐連忙道謝。
旁邊的嬸子瞧著不忍,去盛了兩碗綠豆水端來。
“叔,這裏是綠豆水,喝一些解解渴。”老者有些無措,直道不用。
那嬸子直接將碗放在他手裏道:“叔喝吧,這來賣瓜果的都有的。“
又轉向一旁的孩子:“來,來嬸子這兒,這碗你喝。”
小孩子懵懂,下意識的看向自己阿耶,待老者點頭示意後,那孩子才接過大口喝了起來,喝前還不忘道謝。
“真乖”嬸子說完自去忙活別的了。
陳伍藝將老者擔子裏的東西一樣樣揀出來放好,有些為難。不為別的,老者帶了半擔的蔬菜。
思忖了一下,還是叫來了青檸。青檸近前一看擔子裏的東西,就明白了。
“伍藝叔收下吧,這菜瞧著新鮮的很,這豇豆也鮮嫩,剛好留著讓王婆婆去醃泡菜。”青檸道。
陳伍藝將老者帶的東西一一稱重收下,給他們結了銀錢,老者接過錢激動的不停的作揖致謝。
青檸坐在旁邊,逗著小孩兒玩,見那處事了這才與老者搭話。
“阿耶您從哪兒來啊?”
老人一看是個與孫子差不多的小丫頭,慈愛笑道:“從福緣觀山下來。”
李添一聽出聲驚道:“唉喲叔,那處離這兒可不近呐,你們走過來的?”
老者笑道:“走過來的,也沒多遠。”
青檸看看老者再看看孩子,有些心疼。從這兒到福緣觀那處,趕車都要兩個時辰,這一老一小的不得走四五個時辰。
“阿耶家裏其他人呢?”
老者苦笑了一聲:“家裏隻餘我們老兩口和這小孫子,我家那老太婆身子骨不好走不得路,近些日子又病了我們也沒什麽近項,這不聽人說你們這裏收些瓜果,一早我們就摘了新鮮的緊著送來碰碰運氣。”
青檸也不再多問,話至此也明白老者家裏貧苦的厲害。
老者見東西已經弄好,便打算起身告辭迴去。小孫子累得緊,緊緊拽著老者的框蘿。
“阿耶,天太晚了不若在這裏用過飯再迴去吧,你們這一路上怕也是沒顧得上填肚子。”青檸出聲挽留。
老者笑著推拒:“不了不了,哪裏還能叨擾你們。這個時辰我們緊著趕趕路,也能快些到家。”
李氏自打兩人一進來,時不時的往他們這邊瞅,聽見這話上前道:“這位叔你們趕了一天的路,也沒好好休息。不說您這孩子也吃不消啊,你們留下吃個飯我們讓人用牛車送你們迴去。不說旁的,這個點你們兩走迴去不到半夜到家啊,你們這一老一小的哪裏讓人放心。”
李氏話一落旁邊的人都跟著附和,你一言我一語的相勸。
孩子畢竟太小,此時早就困累的不行,樣子萎靡不已。
老者惦念家中生病的老妻,又心疼自家的小孫子,直直為難。
青檸道:“阿耶你們放心留下用飯,一會兒我讓人用牛車送你們迴去,這樣路上的時間也不耽誤。再者,我們村裏的馬大夫是個大善的,若奶奶挪動方便我讓人接來一並瞧了,這銀錢你也別擔心。”
老者一時心內感動,不住道謝但還記著分寸:“實在是太麻煩了,我這老妻的病藥錢我們還是付的起的。既如此那老頭子我就厚著臉皮打擾了,多謝主家心善。”
用飯的桌上多了兩人,做為主人家自是照顧的周到,於老爺子與馬先生不時的找著話題,與其閑聊。
不曾想這老人是個有內涵的,不僅通文墨還自有心胸見解,幾人甚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一頓飯下來這老者的情況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老人名叫張泉有娶妻陳氏,隻有一個兒子卻在去歲病故了,兒媳婦急思之下也於今年初跟著去了,留下一四歲的小兒子名張禮敬。
他家原不是這鄉人士,祖上也是詩書之家。隻因遭了禍死的死分的分,他孤身一人流亡到此地,見這地方鍾靈毓秀便安了家。
家中也沒有田地,就開墾了一畝薄地勉強糊口。因他讀過書便在鎮上私塾當了教書先生,如此倒也過的去。
隻是天不遂人願,他與老妻隻得了一子,沒曾想確走在了他們前頭。兒媳也受不得打擊一病不起跟著去了,家裏為了給孩子治病已經無力承擔,加之他年歲大了又要照顧老妻幼孫,又要教書育人經曆不濟,便辭了。
一時間日子更是艱難,老妻已無力照顧幼孫,他隻能將孩子帶在身邊。
聽罷眾人難免唏噓,吃過飯青檸讓李添、陳福兩人趕車送祖孫倆迴去,又給老者的妻子帶了些飯菜,隻讓他們一路小心。
臨去前馬先生單找了李添,讓他瞧瞧情況,若方便將那老人的妻子接來,他給她瞧病,李添自是應下。
老人對著他們千恩萬謝,直要給陳家人磕頭,自是好一番勸解才作罷。
“唉喲,我的小腰啊,可累死我了。”薛蘿不停的用手敲著後腰。
李氏一旁笑道:“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有腰”
忙活著的青檸一頓,呃~這句話也太耳熟了?
除了點心坊、木工坊那處比較忙,其他暫時都比較清閑,工人們也不躲懶有什麽活幹什麽活,瞧著這幾日收瓜果的忙就暫時都過來了,他們總說不能讓主家吃虧。
青檸細過了一遍,指著鮮果的這堆說道:“大伯母、嬸子們,這堆梨明日清理出來,將果皮果核都都清理幹淨,明日先將這鮮梨的糖水做出來。”
李氏幾人跟著青寧身後,她說一個她們記一個。
似想到什麽,看向身後的李添問道:“小舅舅,作坊裏還有陶瓷瓶嗎?就是之前訂的那些品相好些的。”
李添頓了頓迴道:“不多了,明日我再去訂些。”
“恩,多訂些。大、中、小的瓶子與罐子都要些。”
“行”
“順道再買些細棉布、粗棉布迴來,還有烈酒、晶糖,再去鐵匠鋪訂幾口大鍋。”青檸將想到的說清楚。
“行”李添印著將物品都仔細記下。
“請問你們這裏還收瓜果嗎?”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怯怯的響起。
收拾的人應聲一看,是個年歲大的老者,帶著個三四歲的小雉子,兩人一瞧就是走了許久的路。
陳伍藝上前對著老者道:“這位大叔收的收的。”
邊說邊搭手將老者肩膀上的扁擔卸下來,老者有些惶恐連忙道謝。
旁邊的嬸子瞧著不忍,去盛了兩碗綠豆水端來。
“叔,這裏是綠豆水,喝一些解解渴。”老者有些無措,直道不用。
那嬸子直接將碗放在他手裏道:“叔喝吧,這來賣瓜果的都有的。“
又轉向一旁的孩子:“來,來嬸子這兒,這碗你喝。”
小孩子懵懂,下意識的看向自己阿耶,待老者點頭示意後,那孩子才接過大口喝了起來,喝前還不忘道謝。
“真乖”嬸子說完自去忙活別的了。
陳伍藝將老者擔子裏的東西一樣樣揀出來放好,有些為難。不為別的,老者帶了半擔的蔬菜。
思忖了一下,還是叫來了青檸。青檸近前一看擔子裏的東西,就明白了。
“伍藝叔收下吧,這菜瞧著新鮮的很,這豇豆也鮮嫩,剛好留著讓王婆婆去醃泡菜。”青檸道。
陳伍藝將老者帶的東西一一稱重收下,給他們結了銀錢,老者接過錢激動的不停的作揖致謝。
青檸坐在旁邊,逗著小孩兒玩,見那處事了這才與老者搭話。
“阿耶您從哪兒來啊?”
老人一看是個與孫子差不多的小丫頭,慈愛笑道:“從福緣觀山下來。”
李添一聽出聲驚道:“唉喲叔,那處離這兒可不近呐,你們走過來的?”
老者笑道:“走過來的,也沒多遠。”
青檸看看老者再看看孩子,有些心疼。從這兒到福緣觀那處,趕車都要兩個時辰,這一老一小的不得走四五個時辰。
“阿耶家裏其他人呢?”
老者苦笑了一聲:“家裏隻餘我們老兩口和這小孫子,我家那老太婆身子骨不好走不得路,近些日子又病了我們也沒什麽近項,這不聽人說你們這裏收些瓜果,一早我們就摘了新鮮的緊著送來碰碰運氣。”
青檸也不再多問,話至此也明白老者家裏貧苦的厲害。
老者見東西已經弄好,便打算起身告辭迴去。小孫子累得緊,緊緊拽著老者的框蘿。
“阿耶,天太晚了不若在這裏用過飯再迴去吧,你們這一路上怕也是沒顧得上填肚子。”青檸出聲挽留。
老者笑著推拒:“不了不了,哪裏還能叨擾你們。這個時辰我們緊著趕趕路,也能快些到家。”
李氏自打兩人一進來,時不時的往他們這邊瞅,聽見這話上前道:“這位叔你們趕了一天的路,也沒好好休息。不說您這孩子也吃不消啊,你們留下吃個飯我們讓人用牛車送你們迴去。不說旁的,這個點你們兩走迴去不到半夜到家啊,你們這一老一小的哪裏讓人放心。”
李氏話一落旁邊的人都跟著附和,你一言我一語的相勸。
孩子畢竟太小,此時早就困累的不行,樣子萎靡不已。
老者惦念家中生病的老妻,又心疼自家的小孫子,直直為難。
青檸道:“阿耶你們放心留下用飯,一會兒我讓人用牛車送你們迴去,這樣路上的時間也不耽誤。再者,我們村裏的馬大夫是個大善的,若奶奶挪動方便我讓人接來一並瞧了,這銀錢你也別擔心。”
老者一時心內感動,不住道謝但還記著分寸:“實在是太麻煩了,我這老妻的病藥錢我們還是付的起的。既如此那老頭子我就厚著臉皮打擾了,多謝主家心善。”
用飯的桌上多了兩人,做為主人家自是照顧的周到,於老爺子與馬先生不時的找著話題,與其閑聊。
不曾想這老人是個有內涵的,不僅通文墨還自有心胸見解,幾人甚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一頓飯下來這老者的情況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老人名叫張泉有娶妻陳氏,隻有一個兒子卻在去歲病故了,兒媳婦急思之下也於今年初跟著去了,留下一四歲的小兒子名張禮敬。
他家原不是這鄉人士,祖上也是詩書之家。隻因遭了禍死的死分的分,他孤身一人流亡到此地,見這地方鍾靈毓秀便安了家。
家中也沒有田地,就開墾了一畝薄地勉強糊口。因他讀過書便在鎮上私塾當了教書先生,如此倒也過的去。
隻是天不遂人願,他與老妻隻得了一子,沒曾想確走在了他們前頭。兒媳也受不得打擊一病不起跟著去了,家裏為了給孩子治病已經無力承擔,加之他年歲大了又要照顧老妻幼孫,又要教書育人經曆不濟,便辭了。
一時間日子更是艱難,老妻已無力照顧幼孫,他隻能將孩子帶在身邊。
聽罷眾人難免唏噓,吃過飯青檸讓李添、陳福兩人趕車送祖孫倆迴去,又給老者的妻子帶了些飯菜,隻讓他們一路小心。
臨去前馬先生單找了李添,讓他瞧瞧情況,若方便將那老人的妻子接來,他給她瞧病,李添自是應下。
老人對著他們千恩萬謝,直要給陳家人磕頭,自是好一番勸解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