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七篇是莊周整本書的精髓之所在,掌握了內七篇的全部內容,就等於明白了道的要旨。
寫完內七篇後,莊周滿意地點了點頭。往後的章節,主要由藺且來完成,莊周不再主筆。
公元前286年,莊周的生命來到了盡頭。藺且侍奉於床榻前,問道:“師傅,您就要走了嗎?”
莊周看向藺且,點了點頭,“是啊,我也是時候迴歸無極了。”
藺且問:“弟子想將您厚葬,您看可以嗎?”
莊周道:“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璣,以萬物為齎送,我的陪葬品難道還不夠多嗎?何必多此一舉?”
藺且皺眉道:“我擔心烏鴉和老鷹會啄食您的遺體。”
莊周道:“遺體放在地上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放在地下會被螞蟻吃,奪走了烏鴉和老鷹的食物,隻留給螞蟻吃,這不是太偏心了嗎?”
藺且點了點頭,“師傅說得對,是弟子的心不夠透徹通達,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莊周露出一絲微笑,道:“且兒,謝謝你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我離開後,你一定要想辦法將我的書傳於後世。”
藺且立即應道:“是,弟子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師傅的書傳於後世的。”
莊周點了點頭,“很好,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地離開了。”
藺且的眼神裏滿是不舍,“師傅……你真的要走了嗎?弟子舍不得你離開啊!”
莊周道:“我隻是狀似離開,其實哪裏也沒有去。真正的我們一直處在當下,一直在一起。那個說我離開的是妄心,你怎麽能夠聽從妄心的聲音呢?”
藺且點頭,“師傅教訓的是,是弟子愚鈍了。”
莊周道:“沒有人出生,沒有人活著,沒有人老去,沒有人生病,沒有人死亡。這看似十分真實的人生不過幻夢一場罷了,有什麽舍不舍得的?放下對虛無之物的執著,迴歸本真,方能獲得大自在。且兒,你不必為為師的離開感到難過。為師隻是狀似離開,其實哪裏也沒有去。”
藺且抱拳道:“是,弟子謹遵師傅的教誨。”
莊周眼神柔和地看著藺且,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然後緩緩閉上雙目,再也沒有說話。
“師傅……師傅……”藺且輕輕地喚了兩聲,可過了很久都沒見莊周迴應,他知道,自己的師傅已經魂歸無極了。
公元前286年,莊周離開了人世,享年84歲。雖然說是離開,其實莊周哪裏也沒有去,他依然如如不動地處在當下。
莊周一生致力於修道傳道,他通過道幫助了很多人,那些受到他幫助的人無不對他報以感激。
《莊子》一書是莊周留給後世之人的無價瑰寶。真正讀懂這本書的人,精神都能夠獲得超脫。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使萬物走向死亡的道本身是不死的,使萬物得以出生的道本身是不生的。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同時出現,萬物與我本是一體。
莊周認為,使萬物得以生成和毀滅的源頭是道,道本身是不死不生的存在。而萬物的本質其實就是道,故萬物本身就是不死不生的存在。
他還認為,天地萬物與“我”是同時出現的,有“我”才會有萬物,若沒有“我”,萬物也不可能存在。
他還指出,天地萬物看似有分別,其實無有分別。萬物本是一體,分別完全是人心的作用。
人心一旦有了分別,就會有成見與是非;有成見與是非,就會有矛盾和衝突;有矛盾和衝突,就會有戰爭與犯罪。使天下走向混亂的,正是人心中的分別。
隻有緊緊地抓著生命的根本,不為外物所動,精神方能獲得超脫。坐忘、心齋是實現精神超脫的理想手段。唯有做到坐忘、心齋的人,方能感受到超脫於塵世之外的自由。
分別使人遠離大道,無為使人迴歸大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沒有分別心,都不會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故能夠與道合一。
人心對事物做出種種區分,執著於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等對立麵,乃偏執一端、分裂道的行為,故無法與道合一。
道永遠處在中間,不偏也不倚,無論是偏向陰還是偏向陽,都已經不是道了。無為是堅守在大道上的最好手段,隻有做到無為的人方算是處在道中。
莊周所提出的無為,並不是讓人什麽都不做,而是讓人以無有執著的心態去麵對人生中發生的一切。若把無為認為是什麽都不做,那就走向極端了。
道可道,非恆道。語言文字往往很容易引起人的誤解,很多人來聽莊周講道,都很容易把修道理解成一種極端的行為。
修道不可能是極端的行為,若是把修道理解成一種極端的行為,那就走歪了。
道是靈活的,它既可以像龍一樣高騰九天,也可以像蛇一樣潛藏蟄伏。
道不會執著有無、陰陽、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得失、生死等對立麵。它在任何對立麵上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遊刃有餘,不會偏執一端。
萬物都來自同一源頭——道,又有什麽好分別,好執著的呢?安住於當下,守住自己的真實本性,遵從自然無為之道,不再妄自造作,內心便可獲得真正的自由。
莊周看似離開了,其實並沒有離開。他的思想及精神將流芳千古,受到千世萬世之人的頌揚,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全書完)
完結感言:
本書到這裏便完結了,謝謝每一位讀到最後的道友,你們都很有毅力!謝謝每一位給我送禮物的道友,真的非常感謝!
這本書流量很少,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哪怕隻有一個人看,我也要將它寫完。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想結合莊子的思想將自己對道的體悟分享給大家。
萬法歸一,殊途同歸,無論什麽法門,最終指向的都是同一個“月亮”。
我的意識多次進入到無之層麵,即便沒有肉身,我也能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故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具身體,而是無生無死的道。
我們一旦把天地萬物當真,把自己視為一個會生會死之人,那麽識神就會借靈生妄,將我們囚禁在時空的幻象中,使我們喪失掉自由。
如果把道比喻為電腦,那麽我們所看到的身體以及天地萬物就如屏幕上呈現出來的畫麵,哪怕畫麵消失了,電腦本身也不會有絲毫影響。
迴歸大道不需要等到將來,當下就可以迴歸,因為真正的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道,我們都不過是在道中做一場不在道中的夢罷了。
放下對一切外物的執著,無論成敗得失都欣然接受,便沒什麽能夠束縛住我們了。
好了,道理就不跟大家講那麽多了,畢竟在書中也說得夠多的了。大家若是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多看一兩遍書,我已經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知道的都寫進書中了。
再次感謝每一位道友的支持!謝謝!
寫完內七篇後,莊周滿意地點了點頭。往後的章節,主要由藺且來完成,莊周不再主筆。
公元前286年,莊周的生命來到了盡頭。藺且侍奉於床榻前,問道:“師傅,您就要走了嗎?”
莊周看向藺且,點了點頭,“是啊,我也是時候迴歸無極了。”
藺且問:“弟子想將您厚葬,您看可以嗎?”
莊周道:“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璣,以萬物為齎送,我的陪葬品難道還不夠多嗎?何必多此一舉?”
藺且皺眉道:“我擔心烏鴉和老鷹會啄食您的遺體。”
莊周道:“遺體放在地上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放在地下會被螞蟻吃,奪走了烏鴉和老鷹的食物,隻留給螞蟻吃,這不是太偏心了嗎?”
藺且點了點頭,“師傅說得對,是弟子的心不夠透徹通達,所以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莊周露出一絲微笑,道:“且兒,謝謝你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我離開後,你一定要想辦法將我的書傳於後世。”
藺且立即應道:“是,弟子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師傅的書傳於後世的。”
莊周點了點頭,“很好,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地離開了。”
藺且的眼神裏滿是不舍,“師傅……你真的要走了嗎?弟子舍不得你離開啊!”
莊周道:“我隻是狀似離開,其實哪裏也沒有去。真正的我們一直處在當下,一直在一起。那個說我離開的是妄心,你怎麽能夠聽從妄心的聲音呢?”
藺且點頭,“師傅教訓的是,是弟子愚鈍了。”
莊周道:“沒有人出生,沒有人活著,沒有人老去,沒有人生病,沒有人死亡。這看似十分真實的人生不過幻夢一場罷了,有什麽舍不舍得的?放下對虛無之物的執著,迴歸本真,方能獲得大自在。且兒,你不必為為師的離開感到難過。為師隻是狀似離開,其實哪裏也沒有去。”
藺且抱拳道:“是,弟子謹遵師傅的教誨。”
莊周眼神柔和地看著藺且,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然後緩緩閉上雙目,再也沒有說話。
“師傅……師傅……”藺且輕輕地喚了兩聲,可過了很久都沒見莊周迴應,他知道,自己的師傅已經魂歸無極了。
公元前286年,莊周離開了人世,享年84歲。雖然說是離開,其實莊周哪裏也沒有去,他依然如如不動地處在當下。
莊周一生致力於修道傳道,他通過道幫助了很多人,那些受到他幫助的人無不對他報以感激。
《莊子》一書是莊周留給後世之人的無價瑰寶。真正讀懂這本書的人,精神都能夠獲得超脫。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使萬物走向死亡的道本身是不死的,使萬物得以出生的道本身是不生的。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同時出現,萬物與我本是一體。
莊周認為,使萬物得以生成和毀滅的源頭是道,道本身是不死不生的存在。而萬物的本質其實就是道,故萬物本身就是不死不生的存在。
他還認為,天地萬物與“我”是同時出現的,有“我”才會有萬物,若沒有“我”,萬物也不可能存在。
他還指出,天地萬物看似有分別,其實無有分別。萬物本是一體,分別完全是人心的作用。
人心一旦有了分別,就會有成見與是非;有成見與是非,就會有矛盾和衝突;有矛盾和衝突,就會有戰爭與犯罪。使天下走向混亂的,正是人心中的分別。
隻有緊緊地抓著生命的根本,不為外物所動,精神方能獲得超脫。坐忘、心齋是實現精神超脫的理想手段。唯有做到坐忘、心齋的人,方能感受到超脫於塵世之外的自由。
分別使人遠離大道,無為使人迴歸大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沒有分別心,都不會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故能夠與道合一。
人心對事物做出種種區分,執著於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等對立麵,乃偏執一端、分裂道的行為,故無法與道合一。
道永遠處在中間,不偏也不倚,無論是偏向陰還是偏向陽,都已經不是道了。無為是堅守在大道上的最好手段,隻有做到無為的人方算是處在道中。
莊周所提出的無為,並不是讓人什麽都不做,而是讓人以無有執著的心態去麵對人生中發生的一切。若把無為認為是什麽都不做,那就走向極端了。
道可道,非恆道。語言文字往往很容易引起人的誤解,很多人來聽莊周講道,都很容易把修道理解成一種極端的行為。
修道不可能是極端的行為,若是把修道理解成一種極端的行為,那就走歪了。
道是靈活的,它既可以像龍一樣高騰九天,也可以像蛇一樣潛藏蟄伏。
道不會執著有無、陰陽、善惡、美醜、好壞、對錯、高低、貴賤、得失、生死等對立麵。它在任何對立麵上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遊刃有餘,不會偏執一端。
萬物都來自同一源頭——道,又有什麽好分別,好執著的呢?安住於當下,守住自己的真實本性,遵從自然無為之道,不再妄自造作,內心便可獲得真正的自由。
莊周看似離開了,其實並沒有離開。他的思想及精神將流芳千古,受到千世萬世之人的頌揚,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全書完)
完結感言:
本書到這裏便完結了,謝謝每一位讀到最後的道友,你們都很有毅力!謝謝每一位給我送禮物的道友,真的非常感謝!
這本書流量很少,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哪怕隻有一個人看,我也要將它寫完。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想結合莊子的思想將自己對道的體悟分享給大家。
萬法歸一,殊途同歸,無論什麽法門,最終指向的都是同一個“月亮”。
我的意識多次進入到無之層麵,即便沒有肉身,我也能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故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具身體,而是無生無死的道。
我們一旦把天地萬物當真,把自己視為一個會生會死之人,那麽識神就會借靈生妄,將我們囚禁在時空的幻象中,使我們喪失掉自由。
如果把道比喻為電腦,那麽我們所看到的身體以及天地萬物就如屏幕上呈現出來的畫麵,哪怕畫麵消失了,電腦本身也不會有絲毫影響。
迴歸大道不需要等到將來,當下就可以迴歸,因為真正的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道,我們都不過是在道中做一場不在道中的夢罷了。
放下對一切外物的執著,無論成敗得失都欣然接受,便沒什麽能夠束縛住我們了。
好了,道理就不跟大家講那麽多了,畢竟在書中也說得夠多的了。大家若是還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多看一兩遍書,我已經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知道的都寫進書中了。
再次感謝每一位道友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