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蕩問:“為什麽我會被妄心奴役?為什麽我不能像嬰兒一樣自然地作為?”
莊周迴答:“因為你在認假為真。”
太宰蕩問:“隻要認假為真就一定會被妄心奴役嗎?隻要有妄心,就一定會變得不自然嗎?”
莊周迴答:“是的,隻要認假為真,就一定會被妄心奴役。隻要有妄心,就一定會變得不自然。”
太宰蕩問:“如此說來,隻要是不修道的人,都會被妄心奴役了?”
莊周迴答:“即便是修道的人,若沒有將妄心給徹底殺死,也依然會被妄心奴役。”
太宰蕩露出驚訝的神情,喃喃道:“沒想到妄心會如此頑固……那這世間能夠徹底殺死妄心的修行人多嗎?”
莊周迴答:“不多,少如鳳毛麟角。”
太宰蕩問:“為什麽妄心如此難殺死?”
莊周迴答:“因為妄心極度渴望生存下去,它不會輕易讓我們殺死的。修道對於妄心來說,就和自殺無異,因此,妄心非常排斥我們修道。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道心不生,大道難成。而欲死人心,就必須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妄心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身體,為身體謀取利益。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就是不保護身體,不為身體謀取利益,也就是不趨利避害。然世間能夠做到不趨利避害的人真的很少,所以妄心才這麽難以殺死。”
太宰蕩驚訝地問:“必須做到這麽極端才能殺死妄心嗎?”
莊周迴答:“是的,想要徹底殺死妄心,就必須做到不趨利避害才行。”
太宰蕩問:“如何才算做到不趨利避害?”
莊周迴答:“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才算是做到不趨利避害。一、不再執著於獲得某物。二、不再執著於改變現狀。三、做到為腹不為目,隻是以填飽肚子為目的,沒有其他多餘的欲望。四、勇敢地麵對恐懼,不再臨陣退縮。五、超越生死,將生死置之度外。”
“這……”太宰蕩禁不住感慨:“修道果然不是普通人能夠做的事情,實在太難了……光是第一條‘不再執著於獲得某物’就不知道難倒多少人了。”
莊周道:“修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則,世間就不會那麽少人成道了。妄心的一切目的皆和道相反,若我們不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是不可能殺死妄心的。”
太宰蕩點了點頭,問道:“如何知曉自己的妄心強不強大?”
莊周迴答:“很簡單,隻需要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即可。一般來說,妄心越強大的人,七情六欲就越強盛。人一旦從先天落入後天,仁、義、禮、智信五德便化為了喜、怒、哀、樂、欲五賊。真正處在道中的人,形同枯槁,心如死灰,沒有任何情緒和欲望。隻要你還有情緒和欲望出現,都證明你的妄心沒有徹底死去。情緒和欲望是一麵鏡子,能夠很好地反應出我們當下的心境。想知道自己的修行有沒有進步,妄心強不強大,隻需好好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即可。情緒和欲望越少的人,證明修得越好。相反的,情緒和欲望越多的人,證明修得越差。”
太宰蕩明白了過來,又問:“若沒有殺死妄心的人都是妄心的牽線木偶,那還有自由意誌嗎?”
莊周很直接地迴答:“沒有。”
太宰蕩有些吃驚,“真的沒有自由意誌嗎?”
莊周點頭,“毫不誇張地說,隻要妄心沒有死去,就不可能有自由意誌。”
太宰蕩不解,“可我們每個人都能自由做決定,如何能說沒有自由意誌?”
莊周搖了搖頭:“不,你隻是表麵看起來能夠自由地做決定,實際上並不能。隻要你沒有將妄心給徹底殺死,那麽你所有的決定都是由你的妄心決定,而不是你決定。”
太宰蕩問:“我和妄心的區別是什麽?”
莊周迴答:“你的真實本性是道,道乃真心。但由於你在認假為真,所以你的真心根本出不來。真心隻會做一個決定,那就是:我要愛。妄心也隻會做一個決定,同樣是:我要愛。”
太宰蕩懵了,“既然真心和妄心都同樣想要愛,兩者有什麽區別?”
莊周迴答:“區別可大了。”
太宰蕩問:“怎麽說呢?”
莊周迴答:“雖然真心和妄心都同樣想要愛,但妄心是無法得到愛的,因為妄心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它犯下的這個錯誤致使他永遠也得不到愛。”
太宰蕩不解地問:“妄心犯了什麽錯?”
莊周迴答:“妄心犯的錯誤就是:它把一切都看反了。”
“把一切都看反了……”經莊周這麽一說,太宰蕩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問題還是出在認假為真這裏!”
莊周微笑地點了點頭,“是的,問題就出在認假為真這裏。在我們沒有認假為真之前,妄心是不存在的。妄心是在我們認假為真之後才出現的。因此,認假為真的心即是妄心。妄心一出現,真心就被埋沒了。真心是知曉真相的心,它隻認道為真實的存在,絕不會認假為真。”
太宰蕩問:“真心為什麽不出來取代妄心?”
莊周迴答:“隻要我們選擇了妄心,真心就不可能再出得來了,除非我們重新做選擇。真心和妄心水火不容,兩者不能同時存在。我們要麽就選妄心,要麽就選真心。不可能選了妄心又選真心。就像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不能同時踏兩條船,否則必然會出問題。”
太宰蕩問:“那妄心為什麽永遠也得不到愛?”
莊周迴答:“因為妄心將愛給扭曲了。妄心將身體視為真實的自己,將天地萬物視為真實的存在。身體在妄心看來是十分卑微渺小,脆弱無能的存在,它不得不通過趨利避害的方式去保護身體。當它做出趨利避害這個決定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它永遠也得不到愛了。趨利避害本身就象征著恐懼,恐懼完全就是愛的反麵,又怎麽可能會是愛呢?人類所有的痛苦都是妄心做出的這個決定造成的。”
莊周迴答:“因為你在認假為真。”
太宰蕩問:“隻要認假為真就一定會被妄心奴役嗎?隻要有妄心,就一定會變得不自然嗎?”
莊周迴答:“是的,隻要認假為真,就一定會被妄心奴役。隻要有妄心,就一定會變得不自然。”
太宰蕩問:“如此說來,隻要是不修道的人,都會被妄心奴役了?”
莊周迴答:“即便是修道的人,若沒有將妄心給徹底殺死,也依然會被妄心奴役。”
太宰蕩露出驚訝的神情,喃喃道:“沒想到妄心會如此頑固……那這世間能夠徹底殺死妄心的修行人多嗎?”
莊周迴答:“不多,少如鳳毛麟角。”
太宰蕩問:“為什麽妄心如此難殺死?”
莊周迴答:“因為妄心極度渴望生存下去,它不會輕易讓我們殺死的。修道對於妄心來說,就和自殺無異,因此,妄心非常排斥我們修道。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道心不生,大道難成。而欲死人心,就必須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妄心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身體,為身體謀取利益。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就是不保護身體,不為身體謀取利益,也就是不趨利避害。然世間能夠做到不趨利避害的人真的很少,所以妄心才這麽難以殺死。”
太宰蕩驚訝地問:“必須做到這麽極端才能殺死妄心嗎?”
莊周迴答:“是的,想要徹底殺死妄心,就必須做到不趨利避害才行。”
太宰蕩問:“如何才算做到不趨利避害?”
莊周迴答:“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才算是做到不趨利避害。一、不再執著於獲得某物。二、不再執著於改變現狀。三、做到為腹不為目,隻是以填飽肚子為目的,沒有其他多餘的欲望。四、勇敢地麵對恐懼,不再臨陣退縮。五、超越生死,將生死置之度外。”
“這……”太宰蕩禁不住感慨:“修道果然不是普通人能夠做的事情,實在太難了……光是第一條‘不再執著於獲得某物’就不知道難倒多少人了。”
莊周道:“修道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則,世間就不會那麽少人成道了。妄心的一切目的皆和道相反,若我們不和妄心的目的反著來,是不可能殺死妄心的。”
太宰蕩點了點頭,問道:“如何知曉自己的妄心強不強大?”
莊周迴答:“很簡單,隻需要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即可。一般來說,妄心越強大的人,七情六欲就越強盛。人一旦從先天落入後天,仁、義、禮、智信五德便化為了喜、怒、哀、樂、欲五賊。真正處在道中的人,形同枯槁,心如死灰,沒有任何情緒和欲望。隻要你還有情緒和欲望出現,都證明你的妄心沒有徹底死去。情緒和欲望是一麵鏡子,能夠很好地反應出我們當下的心境。想知道自己的修行有沒有進步,妄心強不強大,隻需好好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即可。情緒和欲望越少的人,證明修得越好。相反的,情緒和欲望越多的人,證明修得越差。”
太宰蕩明白了過來,又問:“若沒有殺死妄心的人都是妄心的牽線木偶,那還有自由意誌嗎?”
莊周很直接地迴答:“沒有。”
太宰蕩有些吃驚,“真的沒有自由意誌嗎?”
莊周點頭,“毫不誇張地說,隻要妄心沒有死去,就不可能有自由意誌。”
太宰蕩不解,“可我們每個人都能自由做決定,如何能說沒有自由意誌?”
莊周搖了搖頭:“不,你隻是表麵看起來能夠自由地做決定,實際上並不能。隻要你沒有將妄心給徹底殺死,那麽你所有的決定都是由你的妄心決定,而不是你決定。”
太宰蕩問:“我和妄心的區別是什麽?”
莊周迴答:“你的真實本性是道,道乃真心。但由於你在認假為真,所以你的真心根本出不來。真心隻會做一個決定,那就是:我要愛。妄心也隻會做一個決定,同樣是:我要愛。”
太宰蕩懵了,“既然真心和妄心都同樣想要愛,兩者有什麽區別?”
莊周迴答:“區別可大了。”
太宰蕩問:“怎麽說呢?”
莊周迴答:“雖然真心和妄心都同樣想要愛,但妄心是無法得到愛的,因為妄心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它犯下的這個錯誤致使他永遠也得不到愛。”
太宰蕩不解地問:“妄心犯了什麽錯?”
莊周迴答:“妄心犯的錯誤就是:它把一切都看反了。”
“把一切都看反了……”經莊周這麽一說,太宰蕩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問題還是出在認假為真這裏!”
莊周微笑地點了點頭,“是的,問題就出在認假為真這裏。在我們沒有認假為真之前,妄心是不存在的。妄心是在我們認假為真之後才出現的。因此,認假為真的心即是妄心。妄心一出現,真心就被埋沒了。真心是知曉真相的心,它隻認道為真實的存在,絕不會認假為真。”
太宰蕩問:“真心為什麽不出來取代妄心?”
莊周迴答:“隻要我們選擇了妄心,真心就不可能再出得來了,除非我們重新做選擇。真心和妄心水火不容,兩者不能同時存在。我們要麽就選妄心,要麽就選真心。不可能選了妄心又選真心。就像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不能同時踏兩條船,否則必然會出問題。”
太宰蕩問:“那妄心為什麽永遠也得不到愛?”
莊周迴答:“因為妄心將愛給扭曲了。妄心將身體視為真實的自己,將天地萬物視為真實的存在。身體在妄心看來是十分卑微渺小,脆弱無能的存在,它不得不通過趨利避害的方式去保護身體。當它做出趨利避害這個決定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它永遠也得不到愛了。趨利避害本身就象征著恐懼,恐懼完全就是愛的反麵,又怎麽可能會是愛呢?人類所有的痛苦都是妄心做出的這個決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