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雖亂,呈崩潰之際,可局勢穩定,飛速的迴歸正軌,各州官府已然正常執政。
自各地諸侯舉兵敗潰後,一眾封地諸侯紛紛臣服,自覺送往大量錢財入國都,配合中央派出官吏執政,更自散家財,廣施賑災義舉。
天下亂象安定,各地災民得以生存,又得周王所允,開荒造田五年無需納稅,可得官府救濟,一時眾混亂平息。
雖有許些占據天險之地的諸侯作亂,卻也是些無足為慮的角色,夏象虎與大將軍楊勝率軍一萬前行鎮壓,所到之處無不馬到成功,各地反軍紛紛潰敗,被抓拿入京。
不到一個月,各地反叛皆被平反,失敗者淒涼慘淡,早早投降的封地諸侯世家無不譏諷萬分。
他們此時投誠,將一切底子全部交於大夏皇室,散盡錢財以圖苟安,看似懦弱,實際上卻是明智的選擇。
天下沒有不昏庸的君王,也沒有不崛起的諸侯。
天高皇帝遠,今日他們雖敗,可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百年後,封地內一切仍然穩穩在他們手中。
暫呈匹夫之勇有何意義?待風波散去,他們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地方豪強,無人能插足!
正是如此,他們才將轄地一切交付出去,過十年百年,官吏、政稅、人口等仍然交替更換,大夏皇室何需為患?
從前雖無百萬大軍漣卷天下進攻洛都之勢,卻也有諸侯反逆之舉,最後不也是息事寧人、而後封地諸侯逐漸恢複生氣?
眾人冷冷觀望,忽然間洛都皇宮內發出的一道聖令,令天下震動,無數嫡長子驚愣、庶子為之狂喜。
以往而來,諸侯子嗣雖多,可天下大勢嫡長子即位,縱然再有才華的庶子也隻能依附於家族中,誠惶誠恐,生怕惹怒長子而慘遭毒手。
而如今,按照周王意思,無論是嫡長子還是庶子,都可平分諸侯內的封地,得到大夏國的認可,其權不可被侵犯。
若有違反,天下共誅之!
各諸侯封地中,嫡長子勢力雖強大,可先前被便周王一旨調往國都,竟無人能出麵處理。
加上庶子數量龐大,其中不乏才華橫溢者,以如今諸侯大敗、皇室顯威,無人敢出麵反駁,政令通暢無阻的發布。
而後,周王告知天下,揚言各諸侯與其嫡長子紛紛願留國都休整史書、補全國策。
可各諸侯封地不可無主,即刻令各諸侯子嗣即刻分封、登記官冊,離去上任。
此旨一出,天下大亂,無數庶子紛紛主動上表皇室,以示忠誠。
一時間,諸侯封地逐漸被劃分為一片片封地,眾庶子喜出望外的離去上任。
若按照以往,無論如何他們也得不到任何權勢,哪怕是小小的土地,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如今卻成功的得到封地,喜不盛收。
接連三月以來,周王勤政愛民、舉賢任能,天下呈現盛世之治,無數人為之仰慕。
後,周王宣稱重補登基大典告知先祖,令天下七十州官吏火速處理手中政務,一月內趕至國都。
洛都重建之後,繁榮之景重歸,無數地方官吏感歎國都繁盛,自豪無比的參與大典。
大典舉世無雙,周王即位天下大統,皇室統治更穩於從前,無數官吏此時看向周王身旁那道年輕身影時,眼中閃過一絲恐懼。
傳聞那年輕人,便是周王幕後最為強大的力量,心中計策更是舉世無雙,所布發的計策使天下人驚恐,眾盤踞各地的諸侯與各地世家因此而崩離。
一計贖罪銀,使周王收得無數錢糧,雖未殺一人而牢牢掌控諸侯勢力,更收獲天下人心。
一計推恩令,使諸侯勢力支離破碎,封地越封越小,到最後毫無諸侯而言,兵不血刃誅殺了一眾諸侯!
一計考察史,讓兇名遠揚的殺神夏象虎遊走大夏七十州,使無數世家實力削弱至最低點。
這三計隻是最為出名毒辣的陽謀,其餘無數手段更是暗裏藏刀,天下眾人從未見識這般手段與謀略。
他僅一人,卻令無數飽讀詩書之士為之臣服,生不出一絲爭鋒之意。
如今天下能如此太平、百姓歸心,便是此人功勞。
然而此人卻極不眷戀權勢,雖被拜為王師,卻從不上朝,整日府中閉門不出,令無數人驚歎與譏諷。
他們認為此人是害怕豪強世家反擊,派出強人刺殺之,因此整日閉門不出。
天下士人無不笑歎此人胸有定國計策,卻無梟雄氣概。
而夏象虎則是被李紀荒派出與大將軍楊勝去平定禍亂,縱然天險雄關,可雷霆一劍之下撼動山嶽,無城可阻。
自反叛諸侯紛紛伏誅,夏象虎又被周王請去各地考察,監督各地豪強或大族賑災事宜,甚至暗中讓他將一些為富不仁的大族覆滅,將良田分於百姓。
而後夏象虎一行,震動天下,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大族覆滅,驚的一眾大族豪強紛紛自願散去田地分於百姓,又主動捐納錢兩入國都,以求寬恕。
夏象虎似乎尋到修煉方向,一身殺氣愈加濃鬱,修為進展飛速,又獨自前行,短時間內朝遊蕩大夏七十州,動用雷霆之勢完成任務。
必經一事,他那殺神兇名愈加響亮,無數人為之恐懼敬仰,不敢造次,大夏能飛速平定也有他的功勞。
盛典過後,李紀荒也向周王告辭。
他本就不喜權勢,若非補償周王與這大夏百姓,他在弄清那黑色世界之後就離開此地,迴往岩城了。
周王雖然無奈,卻被老和尚笑嘻嘻的允諾日後定然相見,才就此作罷,大宴一場後才離開了。
李紀荒早有離去之心,自從那妖都靈衡告知他不死地一事到如今,隱約接近一年,如今秋風蕭瑟正是歸去之際。
老和尚已無對手,迴歸佛國後,自然能將這覺凡寺之地掌握在手中,到時他若想,定然會再度相見。
可他看似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實際上卻是心高氣傲,說不定周王一輩子都難以見到他們了。
老和尚雖然性格隨和,可本體為妖,若掌政一地,自然不會引來多大波瀾,佛國之人大多不會相阻。
可這覺凡寺之在地勢特殊,東西橫跨近兩百萬裏的疆域,兇獸妖魔無數,數百年來無人開墾的荒地重整,自然是會需要花費無數時間。
說到底,周王他們也沒有什麽機會再見到他們了。
漠然,三人深夜離去,龐大的王師府如今沒有他們身影,更顯得靜謐些。
大夏皇城一處偏院中,一桌一壺茶兩人對立而坐,笑談古今。
忽然間兩人沉默,心情低落不已,許久不曾作聲。
“以往我自認為養精蓄銳、臥薪嚐膽,如今碰到如此神人,才知孤前半生乃是虛度光陰、無為無德!”
夏王一口將杯中茶水飲盡,一副意興闌珊的模樣,周王笑了笑:“皇兄還稱孤?如今我才是這大夏之主,哈哈哈!”
“恐怕今生再無機會遇見那般神人了,來人啊,取宮中佳釀來!”
“喝酒嗎?”
周王同樣意興闌珊,頹廢了許多,沉思許久後擺了擺手:“今夜你我同醉!”
“當醉!”
“……”
星河燦爛,光陰卻是無情,人蹉跎一生卻終歸虛無。
崇山險地中,三人默默前行。
山林間無數兇獸橫行,不時更有殺戮喪失本心的妖魔掠過,一股股令人驚駭的氣息不時爆發,這片天地隱藏著無窮的危機。
自從出了大夏國疆域後,數不勝數的危險令夏象虎麵色凝重,方知天地之大、自身之渺小。
外界中兇險無數,隨意蹦出的兇獸都能給他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令他頹廢幾天後,才爆發出強烈的戰意。
一路來,他也在李紀荒二人的庇護之下浴血廝殺,一身劍法愈加淩厲。
而李紀荒同樣在借助無窮的危機,越境挑戰,磨練陰陽二氣使用技巧,日益掌握這股力量,甚至衍生了一道堪稱可化解萬物外力的法門。
陰陽二氣運轉愈加平穩,帶來的好處難以想象,他雖修為低微卻也能觸碰天地之力,而後他為了感悟陰陽二氣與天地間的平衡,甚至撤去了掩息手段。
一路來,他專往險峻陡峭的山崖而去,挑戰強悍的兇獸或妖魔,借助對方的力量來磨練自身,磨合這新創的功法道藏!
這功法之所在被他稱為道藏,便是因為陰陽二氣隱喻天地平衡,眾生萬物皆在於道中,此為道藏!
廝殺磨合以來,陰陽二氣在他體內運轉愈加流暢,氣機延綿不絕,更是循環相生,不死不滅!
為感悟與磨練出陰陽二氣之威,他甚至不動用任何法寶任何道法,憑借一部新創功法一拳一腳的戰殺一眾妖魔兇獸,夏象虎都為之動容。
老和尚更為誇張,整日大驚失色的喊著“小兄弟入魔了”的話語,又不時扯下死去兇獸的部位烤熟吃食。
自從李紀荒知道山隱寺在覺凡寺南方,其中相隔不過一個掌政之地時,便不再著急著迴去。
這段時間來的搏殺,令他深有感悟,待迴去後便可改善功法,感悟天地,而非時時刻刻的廝殺。
轟隆……
忽然間天象巨變,一道道恐怖的氣息從天際爆發,宛若滔天巨浪滾滾衝下一般,磅礴的氣勢碾壓天地,無數生靈為之惶恐。
其中,李紀荒更被這股強悍氣勢針對,十之八九的壓力轟壓而去,他衣袍破開,七竅流血,卻不願屈服,強頂著這股威勢看向天空!
“小畜生,我可算找到你了!”
忽然間,虛空撕開,一道高大威猛的身影走出,一身殺氣凝聚成實質轟然壓向李紀荒:“孽障,妖氣衝天!你以為你能躲藏一輩子嗎!”
自各地諸侯舉兵敗潰後,一眾封地諸侯紛紛臣服,自覺送往大量錢財入國都,配合中央派出官吏執政,更自散家財,廣施賑災義舉。
天下亂象安定,各地災民得以生存,又得周王所允,開荒造田五年無需納稅,可得官府救濟,一時眾混亂平息。
雖有許些占據天險之地的諸侯作亂,卻也是些無足為慮的角色,夏象虎與大將軍楊勝率軍一萬前行鎮壓,所到之處無不馬到成功,各地反軍紛紛潰敗,被抓拿入京。
不到一個月,各地反叛皆被平反,失敗者淒涼慘淡,早早投降的封地諸侯世家無不譏諷萬分。
他們此時投誠,將一切底子全部交於大夏皇室,散盡錢財以圖苟安,看似懦弱,實際上卻是明智的選擇。
天下沒有不昏庸的君王,也沒有不崛起的諸侯。
天高皇帝遠,今日他們雖敗,可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百年後,封地內一切仍然穩穩在他們手中。
暫呈匹夫之勇有何意義?待風波散去,他們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地方豪強,無人能插足!
正是如此,他們才將轄地一切交付出去,過十年百年,官吏、政稅、人口等仍然交替更換,大夏皇室何需為患?
從前雖無百萬大軍漣卷天下進攻洛都之勢,卻也有諸侯反逆之舉,最後不也是息事寧人、而後封地諸侯逐漸恢複生氣?
眾人冷冷觀望,忽然間洛都皇宮內發出的一道聖令,令天下震動,無數嫡長子驚愣、庶子為之狂喜。
以往而來,諸侯子嗣雖多,可天下大勢嫡長子即位,縱然再有才華的庶子也隻能依附於家族中,誠惶誠恐,生怕惹怒長子而慘遭毒手。
而如今,按照周王意思,無論是嫡長子還是庶子,都可平分諸侯內的封地,得到大夏國的認可,其權不可被侵犯。
若有違反,天下共誅之!
各諸侯封地中,嫡長子勢力雖強大,可先前被便周王一旨調往國都,竟無人能出麵處理。
加上庶子數量龐大,其中不乏才華橫溢者,以如今諸侯大敗、皇室顯威,無人敢出麵反駁,政令通暢無阻的發布。
而後,周王告知天下,揚言各諸侯與其嫡長子紛紛願留國都休整史書、補全國策。
可各諸侯封地不可無主,即刻令各諸侯子嗣即刻分封、登記官冊,離去上任。
此旨一出,天下大亂,無數庶子紛紛主動上表皇室,以示忠誠。
一時間,諸侯封地逐漸被劃分為一片片封地,眾庶子喜出望外的離去上任。
若按照以往,無論如何他們也得不到任何權勢,哪怕是小小的土地,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如今卻成功的得到封地,喜不盛收。
接連三月以來,周王勤政愛民、舉賢任能,天下呈現盛世之治,無數人為之仰慕。
後,周王宣稱重補登基大典告知先祖,令天下七十州官吏火速處理手中政務,一月內趕至國都。
洛都重建之後,繁榮之景重歸,無數地方官吏感歎國都繁盛,自豪無比的參與大典。
大典舉世無雙,周王即位天下大統,皇室統治更穩於從前,無數官吏此時看向周王身旁那道年輕身影時,眼中閃過一絲恐懼。
傳聞那年輕人,便是周王幕後最為強大的力量,心中計策更是舉世無雙,所布發的計策使天下人驚恐,眾盤踞各地的諸侯與各地世家因此而崩離。
一計贖罪銀,使周王收得無數錢糧,雖未殺一人而牢牢掌控諸侯勢力,更收獲天下人心。
一計推恩令,使諸侯勢力支離破碎,封地越封越小,到最後毫無諸侯而言,兵不血刃誅殺了一眾諸侯!
一計考察史,讓兇名遠揚的殺神夏象虎遊走大夏七十州,使無數世家實力削弱至最低點。
這三計隻是最為出名毒辣的陽謀,其餘無數手段更是暗裏藏刀,天下眾人從未見識這般手段與謀略。
他僅一人,卻令無數飽讀詩書之士為之臣服,生不出一絲爭鋒之意。
如今天下能如此太平、百姓歸心,便是此人功勞。
然而此人卻極不眷戀權勢,雖被拜為王師,卻從不上朝,整日府中閉門不出,令無數人驚歎與譏諷。
他們認為此人是害怕豪強世家反擊,派出強人刺殺之,因此整日閉門不出。
天下士人無不笑歎此人胸有定國計策,卻無梟雄氣概。
而夏象虎則是被李紀荒派出與大將軍楊勝去平定禍亂,縱然天險雄關,可雷霆一劍之下撼動山嶽,無城可阻。
自反叛諸侯紛紛伏誅,夏象虎又被周王請去各地考察,監督各地豪強或大族賑災事宜,甚至暗中讓他將一些為富不仁的大族覆滅,將良田分於百姓。
而後夏象虎一行,震動天下,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大族覆滅,驚的一眾大族豪強紛紛自願散去田地分於百姓,又主動捐納錢兩入國都,以求寬恕。
夏象虎似乎尋到修煉方向,一身殺氣愈加濃鬱,修為進展飛速,又獨自前行,短時間內朝遊蕩大夏七十州,動用雷霆之勢完成任務。
必經一事,他那殺神兇名愈加響亮,無數人為之恐懼敬仰,不敢造次,大夏能飛速平定也有他的功勞。
盛典過後,李紀荒也向周王告辭。
他本就不喜權勢,若非補償周王與這大夏百姓,他在弄清那黑色世界之後就離開此地,迴往岩城了。
周王雖然無奈,卻被老和尚笑嘻嘻的允諾日後定然相見,才就此作罷,大宴一場後才離開了。
李紀荒早有離去之心,自從那妖都靈衡告知他不死地一事到如今,隱約接近一年,如今秋風蕭瑟正是歸去之際。
老和尚已無對手,迴歸佛國後,自然能將這覺凡寺之地掌握在手中,到時他若想,定然會再度相見。
可他看似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實際上卻是心高氣傲,說不定周王一輩子都難以見到他們了。
老和尚雖然性格隨和,可本體為妖,若掌政一地,自然不會引來多大波瀾,佛國之人大多不會相阻。
可這覺凡寺之在地勢特殊,東西橫跨近兩百萬裏的疆域,兇獸妖魔無數,數百年來無人開墾的荒地重整,自然是會需要花費無數時間。
說到底,周王他們也沒有什麽機會再見到他們了。
漠然,三人深夜離去,龐大的王師府如今沒有他們身影,更顯得靜謐些。
大夏皇城一處偏院中,一桌一壺茶兩人對立而坐,笑談古今。
忽然間兩人沉默,心情低落不已,許久不曾作聲。
“以往我自認為養精蓄銳、臥薪嚐膽,如今碰到如此神人,才知孤前半生乃是虛度光陰、無為無德!”
夏王一口將杯中茶水飲盡,一副意興闌珊的模樣,周王笑了笑:“皇兄還稱孤?如今我才是這大夏之主,哈哈哈!”
“恐怕今生再無機會遇見那般神人了,來人啊,取宮中佳釀來!”
“喝酒嗎?”
周王同樣意興闌珊,頹廢了許多,沉思許久後擺了擺手:“今夜你我同醉!”
“當醉!”
“……”
星河燦爛,光陰卻是無情,人蹉跎一生卻終歸虛無。
崇山險地中,三人默默前行。
山林間無數兇獸橫行,不時更有殺戮喪失本心的妖魔掠過,一股股令人驚駭的氣息不時爆發,這片天地隱藏著無窮的危機。
自從出了大夏國疆域後,數不勝數的危險令夏象虎麵色凝重,方知天地之大、自身之渺小。
外界中兇險無數,隨意蹦出的兇獸都能給他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令他頹廢幾天後,才爆發出強烈的戰意。
一路來,他也在李紀荒二人的庇護之下浴血廝殺,一身劍法愈加淩厲。
而李紀荒同樣在借助無窮的危機,越境挑戰,磨練陰陽二氣使用技巧,日益掌握這股力量,甚至衍生了一道堪稱可化解萬物外力的法門。
陰陽二氣運轉愈加平穩,帶來的好處難以想象,他雖修為低微卻也能觸碰天地之力,而後他為了感悟陰陽二氣與天地間的平衡,甚至撤去了掩息手段。
一路來,他專往險峻陡峭的山崖而去,挑戰強悍的兇獸或妖魔,借助對方的力量來磨練自身,磨合這新創的功法道藏!
這功法之所在被他稱為道藏,便是因為陰陽二氣隱喻天地平衡,眾生萬物皆在於道中,此為道藏!
廝殺磨合以來,陰陽二氣在他體內運轉愈加流暢,氣機延綿不絕,更是循環相生,不死不滅!
為感悟與磨練出陰陽二氣之威,他甚至不動用任何法寶任何道法,憑借一部新創功法一拳一腳的戰殺一眾妖魔兇獸,夏象虎都為之動容。
老和尚更為誇張,整日大驚失色的喊著“小兄弟入魔了”的話語,又不時扯下死去兇獸的部位烤熟吃食。
自從李紀荒知道山隱寺在覺凡寺南方,其中相隔不過一個掌政之地時,便不再著急著迴去。
這段時間來的搏殺,令他深有感悟,待迴去後便可改善功法,感悟天地,而非時時刻刻的廝殺。
轟隆……
忽然間天象巨變,一道道恐怖的氣息從天際爆發,宛若滔天巨浪滾滾衝下一般,磅礴的氣勢碾壓天地,無數生靈為之惶恐。
其中,李紀荒更被這股強悍氣勢針對,十之八九的壓力轟壓而去,他衣袍破開,七竅流血,卻不願屈服,強頂著這股威勢看向天空!
“小畜生,我可算找到你了!”
忽然間,虛空撕開,一道高大威猛的身影走出,一身殺氣凝聚成實質轟然壓向李紀荒:“孽障,妖氣衝天!你以為你能躲藏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