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輪作種植
勇闖皇家,胎穿成團寵福星了 作者:巴塞羅納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幾個小家夥兒定是要留在永寧閣裏用晚膳的,寧如蘭早已經讓玉珠去禦膳房裏交待好了。
因著蕭奕景跟蕭奕瑞有那麽一出亂吃冰塊的事情,寧如蘭便沒敢讓人準備雞鴨魚肉那些油膩的,而是讓人熬了濃濃的紅棗小米粥,配的蔥油小花卷,又加了幾個青菜,便是他們的晚飯了。
好在幾個小家夥兒在一起的時候,賽著伴兒吃飯,是吃嘛嘛香,禦膳房的手藝自然是絕佳的,將小米粥熬的稠稠的,又帶著紅棗的甜味兒,蕭奕景跟蕭奕瑞兩個人唿嚕嚕的喝著,就差把臉埋到粥碗裏了。
看到他們兩個人吃的肚皮圓滾滾,飽了之後,還在那裏擠眉弄眼的,你戳我一下,我擠你一下,精神頭兒十足地搞小動作,寧如蘭跟蕭芸棠他們也算放了心。
就算跟宸妃、儀嬪關係再好,如果孩子在永寧閣裏吃壞了,鬧了病,多多少少也會讓人心裏頭兒愧疚不安。
吃飽喝足又在永寧閣消了食之後,蕭奕恪他們便要迴去了。
寧如蘭還特意吩咐了玉珠跟露華分別去宸妃以及儀嬪那裏解釋了一下白日裏的事情,叮囑她們晚上再留意一下蕭奕景跟蕭奕瑞的身體情況。
宸妃跟儀嬪都不是那等不講理的人,心裏也都清楚自己孩子是有多麽的頑皮,對寧如蘭不僅沒有怪罪的心思,反而還很感激跟不好意思。
但依著他們的關係,若是直接送東西給寧如蘭反而顯得生疏,於是兩位娘娘想了又想,最後都默契地選擇了給蕭芸棠送禮物。
蕭芸棠一看玉珠跟露華帶迴來的東西,頓時就樂得見牙不見眼了,咧著小嘴,把東西摟在懷裏擺弄。
“母妃,你看!”
宸妃那裏送了一套做工精巧的寶石鑲金項圈,儀嬪送沒有她那麽精致,但卻很實在,是兩個適合蕭芸棠手腕大小的金鐲子。
蕭芸棠仔細敲了敲,還是實心的!
寧如蘭扶額,“你這個小財迷啊!”
她算是發現了,她家小閨女財迷喜愛金子這一點,跟她小福星的名聲一樣深入人心,沒看到,現在給她送禮物的全部都開始“投其所好”了,從原來的布匹、玩具各種東西,現在清一色地換成了沉甸甸的金子。
蕭芸棠將兩個實心金手鐲戴在手腕上一頓臭美,“嘿嘿,實心的,實心的。”
寧如蘭聽到她碎碎念的內容,又看到她那副像偷了腥的小貓咪一樣的高興模樣,再多的無奈也都消失殆盡了。
母女兩個人等了一會兒,天完全黑沉下來,蕭奕淮那邊還不見影子,便知道他又是急著去忙公事,直接宿在皇子所那邊了。
寧如蘭歎了一口氣,孩子大了總是拘不住的,隻是蕭奕淮小小年紀便離宮多年,迴來之後在身邊沒住上一年,又搬到了皇子所,她這心裏又是心疼又是難受的。
“母妃,小棉襖今兒晚上留下來給你暖被窩好不好?”
蕭芸棠看出寧如蘭情緒不太對,便一頭拱到寧如蘭懷裏不下來,撒嬌賣癡地要留在正殿跟她一張床睡。
“好了好了。”
寧如蘭扛不住她拱來拱去地折騰,像小寶寶一樣的把人橫抱起來往內室走。
有這麽一個暖乎乎、沉甸甸的小胖妞在懷,寧如蘭心裏縱有再多的不舒服也顧不上了。
一日沒見太後,蕭芸棠心裏有些惦記,第二天一下學,便跟蕭奕恪、蕭奕景他們直奔慈寧宮。
到了慈寧宮,卻見太後正帶著蘇嬤嬤跟蕭奕瑞在後院的辣椒地裏澆水呢。
“皇祖母,全天下最好的皇祖母,我們來了。”
蕭芸棠誇張地大叫,小炮彈一樣衝到太後懷裏,抱著她老人家的腰,就晃來晃去的不放鬆。
“皇祖母,你真好,這下辣椒苗苗全都喝飽水了。”
“哎喲。”
太後趕緊拍拍她的肥屁股,“小祖宗哎,你可輕些晃吧,皇祖母要給你搖散架了。”
蕭芸棠咧著小嘴巴,終於停止搖晃,但卻抱著太後的腰哼哼唧唧地不撒手。
太後一向慣著她,縱使她現在已經圓滾滾地墜手了,太後還是稀罕地把人抱在腿上。
“等到辣椒成熟了,棠兒給皇祖母做大餐,放到鋪子裏賣錢了,再給皇祖母一大筆分紅!”
蕭芸棠躺在太後懷裏,十分豪氣地揮舞著小胳膊。
太後聽了這話笑意忍不住更深,調侃道,“哎喲,咱們小九老板好生大方啊!”
“當然了,不差錢!”
被太後調侃,蕭芸棠也不謙虛、也不臉紅,反而更加誇張了。
太後配合道,“好好好,那皇祖母就跟著小九老板發財,等著分錢啦。”
提起這個,太後忍不住往內室裏瞅了一眼,想著她放在妝奩上的那個匣子是不是應該換個更大的了。
蕭芸棠孝順又大方,帶著兄弟姐妹們種紅薯、種辣椒,得了賞賜或者賣了錢,從來都是大夥兒一起分。
不管太後缺不缺,她每次都堅持著給太後也分一份兒。
蘇嬤嬤還特意從庫房給太後尋了個小錢匣子,專門放蕭芸棠給的“分紅”。
那小錢匣子就放在妝奩上,太後每天看見了,都忍不住會笑上一會兒。
對蕭芸棠種在後院的地,也就更加上心,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的,“哀家瞅著那辣椒應該是最後一茬了吧,你是不是又該安排育苗了?”
蕭芸棠搖搖小腦袋,“不用育苗了,咱們直接種點兒大白菜跟白蘿卜!”
“不種辣椒了?”
“嗯。”
因為蕭芸棠之前突然想起來,連續在同一片土地上種植同一種作物,好像是會使土地某幾種營養物質消耗更多,結構不均衡,影響土壤質量,還會使作物害病,產生危害。
這個問題她跟蕭奕淮討論過,還想讓他給司農寺那邊提個醒呢。
結果勞動人民可是相當有智慧的,南訣百姓們雖不知道產生危害現象的道理,但曆史傳承下來,民間自有一套輪作種植的經驗,就是一塊土地上種幾年麥子,就會改種一茬大豆或者換成別的農作物。
這樣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質地,還能杜絕一些病蟲,所以根本不必蕭芸棠多說,徐豐年反而給她送來了一套司農司輪作種植經驗總結的手冊。
因著蕭奕景跟蕭奕瑞有那麽一出亂吃冰塊的事情,寧如蘭便沒敢讓人準備雞鴨魚肉那些油膩的,而是讓人熬了濃濃的紅棗小米粥,配的蔥油小花卷,又加了幾個青菜,便是他們的晚飯了。
好在幾個小家夥兒在一起的時候,賽著伴兒吃飯,是吃嘛嘛香,禦膳房的手藝自然是絕佳的,將小米粥熬的稠稠的,又帶著紅棗的甜味兒,蕭奕景跟蕭奕瑞兩個人唿嚕嚕的喝著,就差把臉埋到粥碗裏了。
看到他們兩個人吃的肚皮圓滾滾,飽了之後,還在那裏擠眉弄眼的,你戳我一下,我擠你一下,精神頭兒十足地搞小動作,寧如蘭跟蕭芸棠他們也算放了心。
就算跟宸妃、儀嬪關係再好,如果孩子在永寧閣裏吃壞了,鬧了病,多多少少也會讓人心裏頭兒愧疚不安。
吃飽喝足又在永寧閣消了食之後,蕭奕恪他們便要迴去了。
寧如蘭還特意吩咐了玉珠跟露華分別去宸妃以及儀嬪那裏解釋了一下白日裏的事情,叮囑她們晚上再留意一下蕭奕景跟蕭奕瑞的身體情況。
宸妃跟儀嬪都不是那等不講理的人,心裏也都清楚自己孩子是有多麽的頑皮,對寧如蘭不僅沒有怪罪的心思,反而還很感激跟不好意思。
但依著他們的關係,若是直接送東西給寧如蘭反而顯得生疏,於是兩位娘娘想了又想,最後都默契地選擇了給蕭芸棠送禮物。
蕭芸棠一看玉珠跟露華帶迴來的東西,頓時就樂得見牙不見眼了,咧著小嘴,把東西摟在懷裏擺弄。
“母妃,你看!”
宸妃那裏送了一套做工精巧的寶石鑲金項圈,儀嬪送沒有她那麽精致,但卻很實在,是兩個適合蕭芸棠手腕大小的金鐲子。
蕭芸棠仔細敲了敲,還是實心的!
寧如蘭扶額,“你這個小財迷啊!”
她算是發現了,她家小閨女財迷喜愛金子這一點,跟她小福星的名聲一樣深入人心,沒看到,現在給她送禮物的全部都開始“投其所好”了,從原來的布匹、玩具各種東西,現在清一色地換成了沉甸甸的金子。
蕭芸棠將兩個實心金手鐲戴在手腕上一頓臭美,“嘿嘿,實心的,實心的。”
寧如蘭聽到她碎碎念的內容,又看到她那副像偷了腥的小貓咪一樣的高興模樣,再多的無奈也都消失殆盡了。
母女兩個人等了一會兒,天完全黑沉下來,蕭奕淮那邊還不見影子,便知道他又是急著去忙公事,直接宿在皇子所那邊了。
寧如蘭歎了一口氣,孩子大了總是拘不住的,隻是蕭奕淮小小年紀便離宮多年,迴來之後在身邊沒住上一年,又搬到了皇子所,她這心裏又是心疼又是難受的。
“母妃,小棉襖今兒晚上留下來給你暖被窩好不好?”
蕭芸棠看出寧如蘭情緒不太對,便一頭拱到寧如蘭懷裏不下來,撒嬌賣癡地要留在正殿跟她一張床睡。
“好了好了。”
寧如蘭扛不住她拱來拱去地折騰,像小寶寶一樣的把人橫抱起來往內室走。
有這麽一個暖乎乎、沉甸甸的小胖妞在懷,寧如蘭心裏縱有再多的不舒服也顧不上了。
一日沒見太後,蕭芸棠心裏有些惦記,第二天一下學,便跟蕭奕恪、蕭奕景他們直奔慈寧宮。
到了慈寧宮,卻見太後正帶著蘇嬤嬤跟蕭奕瑞在後院的辣椒地裏澆水呢。
“皇祖母,全天下最好的皇祖母,我們來了。”
蕭芸棠誇張地大叫,小炮彈一樣衝到太後懷裏,抱著她老人家的腰,就晃來晃去的不放鬆。
“皇祖母,你真好,這下辣椒苗苗全都喝飽水了。”
“哎喲。”
太後趕緊拍拍她的肥屁股,“小祖宗哎,你可輕些晃吧,皇祖母要給你搖散架了。”
蕭芸棠咧著小嘴巴,終於停止搖晃,但卻抱著太後的腰哼哼唧唧地不撒手。
太後一向慣著她,縱使她現在已經圓滾滾地墜手了,太後還是稀罕地把人抱在腿上。
“等到辣椒成熟了,棠兒給皇祖母做大餐,放到鋪子裏賣錢了,再給皇祖母一大筆分紅!”
蕭芸棠躺在太後懷裏,十分豪氣地揮舞著小胳膊。
太後聽了這話笑意忍不住更深,調侃道,“哎喲,咱們小九老板好生大方啊!”
“當然了,不差錢!”
被太後調侃,蕭芸棠也不謙虛、也不臉紅,反而更加誇張了。
太後配合道,“好好好,那皇祖母就跟著小九老板發財,等著分錢啦。”
提起這個,太後忍不住往內室裏瞅了一眼,想著她放在妝奩上的那個匣子是不是應該換個更大的了。
蕭芸棠孝順又大方,帶著兄弟姐妹們種紅薯、種辣椒,得了賞賜或者賣了錢,從來都是大夥兒一起分。
不管太後缺不缺,她每次都堅持著給太後也分一份兒。
蘇嬤嬤還特意從庫房給太後尋了個小錢匣子,專門放蕭芸棠給的“分紅”。
那小錢匣子就放在妝奩上,太後每天看見了,都忍不住會笑上一會兒。
對蕭芸棠種在後院的地,也就更加上心,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的,“哀家瞅著那辣椒應該是最後一茬了吧,你是不是又該安排育苗了?”
蕭芸棠搖搖小腦袋,“不用育苗了,咱們直接種點兒大白菜跟白蘿卜!”
“不種辣椒了?”
“嗯。”
因為蕭芸棠之前突然想起來,連續在同一片土地上種植同一種作物,好像是會使土地某幾種營養物質消耗更多,結構不均衡,影響土壤質量,還會使作物害病,產生危害。
這個問題她跟蕭奕淮討論過,還想讓他給司農寺那邊提個醒呢。
結果勞動人民可是相當有智慧的,南訣百姓們雖不知道產生危害現象的道理,但曆史傳承下來,民間自有一套輪作種植的經驗,就是一塊土地上種幾年麥子,就會改種一茬大豆或者換成別的農作物。
這樣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質地,還能杜絕一些病蟲,所以根本不必蕭芸棠多說,徐豐年反而給她送來了一套司農司輪作種植經驗總結的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