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一臉笑意的接受著謾罵,環顧一圈後,發現滿屋子皆是蔡黨成員,而且都是鐵粉那種,心裏不禁咒罵起那個領路的小太監。
很顯然,肯定還有別的側殿供帝黨成員等候上朝,而那個不開眼的小太監竟然直接把他送進虎口,真是太狠了,如果是有意而為之,那這裏麵的陰謀可就太大了。
如果把此次朝會比喻成兩軍作戰,那,小太監的這種做法無疑是把主將引到敵人腹地。
李彥自然沒有趙子龍那般神勇,可以在百萬軍中殺個三進三出,更沒有諸葛亮的詭辯之術,舌戰群儒而不落下風。
但,他也不會就此轉身離去,腦中極速思考著該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
好在群臣不像村頭潑婦那般喋喋不休,看李彥不還嘴,便也就興致不高,罵聲漸漸弱下來。
李彥嘿嘿一笑,道:“累了吧。”
“呸,真不要臉。”
“厚顏無恥!”
……
……
隻三個字又引發新一輪罵戰。
待殿內再次安靜,李彥突然正色起來,眯著眼睛從每一個人臉上掃過,“李某聽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今天想分享與諸位聽,隻有五個字,欺老不欺小。”
說罷,李彥豪氣的拂袖而去,待站到殿外,長出一口氣,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氣勢真能把人壓垮,要不是他的內心足夠強大,今天必栽跟頭。
……
殿內鴉雀無聲,眾大臣迴味著李彥走之前留下的那句話,再看看大口喘氣的蔡京,皆心慌起來。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蔡京今年可七十多了,滿打滿算還能有幾個年頭可活?
雖然八個兒子有六個是學士,但無不是在蔡京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皆不堪重用,與其父相差甚遠,
而且老大蔡攸向來與蔡京不睦,這事眾所周知。
所以蔡京死後,那他們可還指望誰?
蔡京也瞧出眾人的心思,驚歎李彥小小年紀就能做到殺人誅心,最主要是膽大,有些人心裏有,但嘴上不敢說,可李彥不同,似乎沒有他畏懼的事。
“老夫,老夫且死不了呢。”蔡京隻能不鹹不淡的說上一句,企圖穩定“軍心”,可此時,這句話就有點太蒼白無力了。
……
一通鼓響過後,大慶殿內,蔡黨、帝黨分列兩旁,趙佶端坐在閃著金光的龍椅上,掃視群臣,片刻後,言道:
“大宋自建國以來,便與契丹常年交戰,先帝曾大敗契丹於澶州,但先帝仁愛,不願看到百姓為避戰亂而流離失所,成為天涯浪蕩、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慘流民。
這才含淚簽下澶淵之盟,企圖用仁心感化。
朕繼位後,雖與遼未有大爭端,但小摩擦不斷,足以說明遼賊野心不死。
如今遼節節敗退,此絕佳的機會,朕決定對遼出兵,一舉滅之,完先帝未成之偉業。”
李彥聽著趙佶激昂慷慨的、說了足足有十分鍾的開場白,演講功底真是不錯,沒有照本宣讀,可以感覺到,每句話都是發自肺腑。
蔡京作為百官之首,理應率先發言。
顫顫巍巍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中間位置,躬身道:“老臣有不同意見。”
意料之內。
所以,趙佶並不奇怪,淡淡的迴道:“宰執請講。”
“老臣以為,三足鼎立應兩弱者相交對抗強敵,若助強者,隻會讓強者更強,日後定也被其反噬,請陛下三思。”
趙佶微微點頭,道:“宰執之言也不無道理,眾卿家也都與宰執意見一致嗎?”
此話問出,殿內出現一絲騷亂,群臣們如蚊蠅之聲一般低低細語,但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一人站出來發言。
李彥低頭聽了一會,知道該自己登場了,橫跨一步,朗聲道:“臣有不同意見。”
“李愛卿請講。”趙佶笑道。
“迴陛下,臣覺得宰相大人畢竟年歲已大,膽小也實屬正常。吾朝這些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三軍將士摩拳擦掌,早已急不可待。而且吾朝與金國並無家仇國恨,又有什麽理由出兵伐金呢?臣聽人說,到了一定年齡之後,都會患一種疾病,好像叫什麽老年癡呆症。所以,陛下應該派一名善治腦病的禦醫給宰相瞧瞧,以防萬一。”
這就是李彥路上琢磨出來的“偏鋒”,抓住蔡京年老體衰的弱點不放,正常辯論恐難以勝出,那就語不驚人死不休,反正有趙佶袒護,蔡京也不能把自己怎樣。
與殿試那日不同,那時李彥無官無職,又初入京都,不敢過於放肆。
如今他在朝堂上也算是重臣,說出來的話分量也不可同日而語,自然暢所欲言,發揮不要臉的強項。
反正名聲也臭到極致了,正所謂債多了不愁,難道還在乎再臭一點嗎?
哄……
朝堂頓時亂作一團,趙佶驚的瞠目結舌,咂咂嘴,不知道這句話該怎麽接,有心順著李彥的意思說,但看了看臉色發白的蔡京,又有些於心不忍,如果真一下子把宰相氣死在朝堂上,那後人會怎麽說他。
李彥可以不計後果,但趙佶不行,不說非要青史留名,那也不能遺臭萬年啊。
所以支吾兩句,沒有言語,假裝衣領不舒服,低下頭慢條斯理的整理起來。
蔡京指著李彥,半天沒說出話來,因為他一生都在算計君子,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和一個潑皮當麵對質,所以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似乎與李彥這樣的人沒有道理可講,和他講道理不過是對牛彈琴。
其實,蔡京不知道後世有一句名言,“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很明顯,李彥就是那個裝睡的人,大宋朝的軍隊戰鬥力到底是什麽檔次,李彥不可能不知道。
幽州境內多是平原,在平原上打仗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而大宋朝全部騎兵加一起不過十萬人,戰馬不足六萬匹。
而遼國常備騎兵十二萬人,但,重要的是,每名騎兵配備三匹戰馬。
且不說契丹人的單兵戰力有多強,就拿兩方的數據作對比,李彥還怎敢狂妄自大到這等地步。
很顯然,肯定還有別的側殿供帝黨成員等候上朝,而那個不開眼的小太監竟然直接把他送進虎口,真是太狠了,如果是有意而為之,那這裏麵的陰謀可就太大了。
如果把此次朝會比喻成兩軍作戰,那,小太監的這種做法無疑是把主將引到敵人腹地。
李彥自然沒有趙子龍那般神勇,可以在百萬軍中殺個三進三出,更沒有諸葛亮的詭辯之術,舌戰群儒而不落下風。
但,他也不會就此轉身離去,腦中極速思考著該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
好在群臣不像村頭潑婦那般喋喋不休,看李彥不還嘴,便也就興致不高,罵聲漸漸弱下來。
李彥嘿嘿一笑,道:“累了吧。”
“呸,真不要臉。”
“厚顏無恥!”
……
……
隻三個字又引發新一輪罵戰。
待殿內再次安靜,李彥突然正色起來,眯著眼睛從每一個人臉上掃過,“李某聽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今天想分享與諸位聽,隻有五個字,欺老不欺小。”
說罷,李彥豪氣的拂袖而去,待站到殿外,長出一口氣,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氣勢真能把人壓垮,要不是他的內心足夠強大,今天必栽跟頭。
……
殿內鴉雀無聲,眾大臣迴味著李彥走之前留下的那句話,再看看大口喘氣的蔡京,皆心慌起來。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蔡京今年可七十多了,滿打滿算還能有幾個年頭可活?
雖然八個兒子有六個是學士,但無不是在蔡京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皆不堪重用,與其父相差甚遠,
而且老大蔡攸向來與蔡京不睦,這事眾所周知。
所以蔡京死後,那他們可還指望誰?
蔡京也瞧出眾人的心思,驚歎李彥小小年紀就能做到殺人誅心,最主要是膽大,有些人心裏有,但嘴上不敢說,可李彥不同,似乎沒有他畏懼的事。
“老夫,老夫且死不了呢。”蔡京隻能不鹹不淡的說上一句,企圖穩定“軍心”,可此時,這句話就有點太蒼白無力了。
……
一通鼓響過後,大慶殿內,蔡黨、帝黨分列兩旁,趙佶端坐在閃著金光的龍椅上,掃視群臣,片刻後,言道:
“大宋自建國以來,便與契丹常年交戰,先帝曾大敗契丹於澶州,但先帝仁愛,不願看到百姓為避戰亂而流離失所,成為天涯浪蕩、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慘流民。
這才含淚簽下澶淵之盟,企圖用仁心感化。
朕繼位後,雖與遼未有大爭端,但小摩擦不斷,足以說明遼賊野心不死。
如今遼節節敗退,此絕佳的機會,朕決定對遼出兵,一舉滅之,完先帝未成之偉業。”
李彥聽著趙佶激昂慷慨的、說了足足有十分鍾的開場白,演講功底真是不錯,沒有照本宣讀,可以感覺到,每句話都是發自肺腑。
蔡京作為百官之首,理應率先發言。
顫顫巍巍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中間位置,躬身道:“老臣有不同意見。”
意料之內。
所以,趙佶並不奇怪,淡淡的迴道:“宰執請講。”
“老臣以為,三足鼎立應兩弱者相交對抗強敵,若助強者,隻會讓強者更強,日後定也被其反噬,請陛下三思。”
趙佶微微點頭,道:“宰執之言也不無道理,眾卿家也都與宰執意見一致嗎?”
此話問出,殿內出現一絲騷亂,群臣們如蚊蠅之聲一般低低細語,但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一人站出來發言。
李彥低頭聽了一會,知道該自己登場了,橫跨一步,朗聲道:“臣有不同意見。”
“李愛卿請講。”趙佶笑道。
“迴陛下,臣覺得宰相大人畢竟年歲已大,膽小也實屬正常。吾朝這些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三軍將士摩拳擦掌,早已急不可待。而且吾朝與金國並無家仇國恨,又有什麽理由出兵伐金呢?臣聽人說,到了一定年齡之後,都會患一種疾病,好像叫什麽老年癡呆症。所以,陛下應該派一名善治腦病的禦醫給宰相瞧瞧,以防萬一。”
這就是李彥路上琢磨出來的“偏鋒”,抓住蔡京年老體衰的弱點不放,正常辯論恐難以勝出,那就語不驚人死不休,反正有趙佶袒護,蔡京也不能把自己怎樣。
與殿試那日不同,那時李彥無官無職,又初入京都,不敢過於放肆。
如今他在朝堂上也算是重臣,說出來的話分量也不可同日而語,自然暢所欲言,發揮不要臉的強項。
反正名聲也臭到極致了,正所謂債多了不愁,難道還在乎再臭一點嗎?
哄……
朝堂頓時亂作一團,趙佶驚的瞠目結舌,咂咂嘴,不知道這句話該怎麽接,有心順著李彥的意思說,但看了看臉色發白的蔡京,又有些於心不忍,如果真一下子把宰相氣死在朝堂上,那後人會怎麽說他。
李彥可以不計後果,但趙佶不行,不說非要青史留名,那也不能遺臭萬年啊。
所以支吾兩句,沒有言語,假裝衣領不舒服,低下頭慢條斯理的整理起來。
蔡京指著李彥,半天沒說出話來,因為他一生都在算計君子,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和一個潑皮當麵對質,所以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似乎與李彥這樣的人沒有道理可講,和他講道理不過是對牛彈琴。
其實,蔡京不知道後世有一句名言,“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很明顯,李彥就是那個裝睡的人,大宋朝的軍隊戰鬥力到底是什麽檔次,李彥不可能不知道。
幽州境內多是平原,在平原上打仗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而大宋朝全部騎兵加一起不過十萬人,戰馬不足六萬匹。
而遼國常備騎兵十二萬人,但,重要的是,每名騎兵配備三匹戰馬。
且不說契丹人的單兵戰力有多強,就拿兩方的數據作對比,李彥還怎敢狂妄自大到這等地步。